问题

如何看待 315 晚会曝光部分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电商已下架老坛酸菜相关商品,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回答
315 晚会曝光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拷问,以及我们应该关注的方面

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包在土坑腌制”事件,无疑又一次触动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这起事件不仅曝光了部分企业的恶意违法行为,更揭示了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隐患和监管的薄弱环节。面对这样令人不安的真相,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又有哪些信息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呢?

一、 事件本身:一场对食品安全底线的践踏

1. 核心问题:卫生、健康与尊严的丧失

卫生环境堪忧: “土坑腌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其极其恶劣的卫生环境。将酸菜直接暴露在露天、坑内,接触土壤、雨水、尘埃、虫蚁等污染物,甚至可能引入动物粪便,这是对食品卫生最基本的漠视。这种环境无法保证食品的洁净度,极易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
健康风险巨大: 长期食用被如此污染的酸菜,可能导致消费者摄入大量有害物质,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腹痛、呕吐等。更严重的是,这些污染物中可能包含致病菌、寄生虫卵,甚至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丧失基本尊严: 将本应在干净、可控环境下生产的食品,置于如此肮脏不堪的境地,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蔑视,更是对整个食品行业基本尊严的践踏。

2. 涉事企业的行为:明知故犯、监管漏洞的牺牲品

故意违法: 涉事企业显然是明知这种生产方式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却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故意采取这种方式。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行为。
供应链的腐败: 这类事件往往不是孤例,可能反映出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存在一些环节的失控或默许。从原料收购、加工到包装、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监管的盲点与漏洞: 晚会的曝光本身就说明了现有的监管机制存在一定的盲点或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这种违法行为。这可能与监管频次、检查力度、信息共享等方面有关。

二、 事件的后续影响与值得关注的信息

1. 电商下架:短期应对,长期挑战

积极反应: 电商平台及时下架相关商品,是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应有的责任和快速响应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消费者免受进一步的侵害。
治标不治本: 然而,下架仅仅是短期应对措施。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从源头上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确保未来消费者购买到的所有酸菜产品都是安全合格的。
品牌形象的重塑: 对于曾经销售过此类产品的品牌,其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严重损害,需要时间去重建消费者的信任。

2. 更深层次的值得关注信息:

涉事企业与品牌的溯源:
具体是哪些企业? 晚会曝光的是一些“代工厂”,那么这些代工厂具体是为哪些知名品牌代工?品牌的供应链管理到底有多薄弱?
品牌方的责任有多大? 品牌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审核和监管?他们是否有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和评估机制?对代工厂的生产过程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抽检和监控?
品牌信誉的崩塌: 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是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的。一旦品牌被证实与劣质产品相关联,其信誉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即使事后道歉,消费者也很难立即恢复信任。

监管的力度与有效性:
监管部门是否早已知情? 这种“土坑腌制”的生产方式,在当地是否普遍存在?地方监管部门是否负有监管失职的责任?
如何加强源头监管? 除了事后曝光,更重要的是建立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的机制。如何确保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代工厂,都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处罚的力度与震慑作用: 对于违法企业的处罚是否足够严厉,足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仅仅是罚款能否让他们真正吸取教训?还是需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信息公开与共享: 监管部门能否更及时、更透明地公开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信息、抽检结果等,方便消费者查询和监督?

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受损消费者的赔偿: 购买过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在健康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有效的赔偿?电商平台和品牌方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消费者在遇到类似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哪些便捷有效的维权途径?如何简化维权流程,降低维权成本?
提升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除了监管和企业自律,我们也需要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学习如何识别不合格产品和不规范的生产方式。

行业生态的净化:
行业标准的缺失或执行不力: 是否行业内普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标准的制定是否足够完善,并且能够得到严格执行?
公平竞争的环境: 对于那些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的良心企业,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避免被偷工减料的企业恶意竞争所挤压?
社会监督机制的强化: 媒体的监督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建立和强化社会各界参与的监督机制,例如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等,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老坛酸菜”的品牌与产品本身:
“老坛”是否只是一种营销概念? “老坛酸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传统工艺”、“健康发酵”的认知。这次事件是否会颠覆消费者对“老坛酸菜”的固有认知?
是否所有“老坛酸菜”都有问题? 这次曝光的是部分不法商家,不代表所有生产老坛酸菜的企业都是如此。消费者应该如何区分和选择安全的产品?

三、 我们的态度与行动

面对这类事件,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要理性分析。

不盲目恐慌: 事件曝光的是部分违法行为,不能一概而论所有同类产品。
保持关注与监督: 持续关注事件的后续处理,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是否到位。
理性消费: 选择信誉良好、有正规生产许可的品牌和商家。
积极维权: 如果不幸购买到问题产品,应积极利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呼吁行业自律与监管加强: 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促使整个食品行业提升自律水平,并推动监管部门加强源头管理和过程监督,真正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总而言之,315 晚会曝光的“老坛酸菜土坑腌制”事件,是一次对食品安全底线的严重挑战,也让我们看到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行业自律中亟待改进的方面。除了电商下架等短期措施,我们更需要关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企业责任、监管效能、消费者权益保障和行业生态等多个维度进行反思和改进,才能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守护好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并不感到意外。

平时在吃这些腌制品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很不卫生,但是君子远庖厨,你不让我看见肮脏的一面,我也就假装不知道了,但如果你摆到我面前,我也会感到恶心。

越是不容易保存的食物,越容易是卫生的,因为不卫生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而腌制品是高盐泡制,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而且每次食用量都很少,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短时间内也识别不出来,这就导致卫生环境会不停降低,直到制作者也无法忍受的程度,如果制作者可以忍受那种脏乱程度,他们绝不会改善卫生状况,因为他们知道吃了不会出事,也没人可以发现。

其实这是国内企业的一个普遍状况,为了拼低价,无限压榨生产成本,各种卫生条件全部不顾,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制作出符合卫生条件的产品,到价格却比同行高,他们一定会被消费者无情地抛弃,不是没有良心企业,而是良心需要成本,消费者往往不愿意支付这个成本,你只要能瞒住他们,他们就会继续支持你,但如果你没能瞒住他们,让他们恶心了,那他们只有抛弃你,去找下一家更善于隐瞒的企业。

user avatar

先来看看各家的反应吧。


当事人插旗菜业


卧槽!今年居然轮到我?!我先找个时光机钻一下……(官网打不开)


听说老总采访的时候口头道歉了:


中枪1号——肯德基


(盯着电视)今年我不会被点名了吧?……卧槽!这都能中枪!?


我不是!我没有!别乱说啊!


楼上别装死了!赶紧滚出来!(╯°Д°)╯︵┻━┻



中枪2号——康师傅


红豆泥思米马赛!(90°)



中枪3号——五谷鱼粉


完了!我居然中枪了?!先找个时光机钻一下……(暂无回应)


3.16

卧槽,大家还在看我!……红豆泥思米马赛!(90°)



中枪4号——海通食品


主业不是干这个的,问题不大,先看其他家怎么做。(暂无回应)


对了,这是海通的合作伙伴,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合作法:


中枪5号——斯美特


卧槽,主业就是干这个的!红豆泥思米马赛!(90°)



人间迷惑——统一


3.16


我应该不是!如果是,锅也不是我的!



具体来说:


我真正的朋友是湖南锦瑞食品有限公司!他开了个保票在这里,大家可以看一下!


====================================

其他企业要么没公开信息渠道,要么是日本的,有待后续补充。


目前只能说让子弹飞会,等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出来也不迟。


大家可以先心存芥蒂,要是实锤了,抵制就完事了。

user avatar

调查记者是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

user avatar

我看了这个内心竟然毫无波动,地沟油、三鹿奶都过来了,地沟酸菜算什么。

最主要的还是我不吃老坛酸菜口味的泡面,躲过一劫。


但据说这一波破防最大的是美国高华。

因为中国“企业家”把最好的合格酸菜送到美国超市,但他们却利用难得的回国机会,从中国超市买脚气酸菜,不远万里带到美国吃。

一番漂泊竟只为了省几块钱,和品尝祖国人民(脚)的味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国人不放过中国人,不管你是兔兔还是神神,也不管你润还是不润。

user avatar

核心问题就俩: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太低,处罚金额也太低。

这些资本家不是不会生产好东西,是不需要生产好东西。

暗访里面厂家的人也说了,国内卖的被查出来罚款几千,出口的被查出来罚款几十万。

食品安全的行政执法人员也不是你们想象中的这样的。

真实场景也就是这样:

随便搜索一下食品安全案件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一个县每月都要公示处罚几十起食品案件。大家可以注意罚款金额。


现状就是这么个现状,想解决问题,不是靠315电视台曝光,也不是靠执法人员到处检查罚款,是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和罚款标准

也不用夸张到有一点细菌就违法,违法了就拉出去枪毙或者罚款百万,咱们只需要看齐出口产品标准即可。

否则,食品安全问题,怎么治都是治标不治本。

3.17更

评论区有奇行种出来说按照出口标准制作食品会导致中国人吃不起,这是欺负我不知道外国食品价格?

我就不说主粮价格大家都知道价格的了,就是肉蛋奶,进口的比国产便宜,我也没记错吧?

就说这酸菜,一包方便面因为用好酸菜,成本能提升两毛钱么?吃不起?

user avatar

新闻要连贯起来看。

上周的新闻:农村老父亲做酸菜遇职业打假人,因三无产品,9元酸菜被索赔千元。

当时舆论基本是一边倒的支持做酸菜的,并没人认为老父亲做的酸菜会有卫生问题。其实稍微想想也能知道,手工土法做腌菜是什么样子。按我小时候的说法,腌菜都是要用脚踩的,并且还要让有脚藓的人去踩,脚越臭踩出来的咸菜越香。

而看到这次的视频,卫生条件其实并没突破手工腌菜的范畴,地道的古法工艺。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说不定没有人光脚踩在上面,味道还不正宗呢。

所以说到底,这并不是卫生问题,而是农业社会残余和工业社会交互的爆发点。大部分人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有了现代卫生的概念,但传统思维惯性还在,甚至认为传统的就是好的。这点在中西医的争论中最常见。


看到评论有说没听说过脚踩咸菜的,另外还有认同中医的。百度“脚踩咸菜”,前几条就是“ href="baidu.com/link?">制作咸菜要用脚踩!听听中医怎么说?

中医明确说明咸菜一定要用脚踩,而且要用有脚气的脚来踩,这样才能入肾。而肾在人体中是“先天之本。它就是我们人体的“根”。树无根不活,人也是如此。

所以认可中医的一定要多吃这样的脚踩咸菜,可以壮阳解毒。--------实话说,评论区的这些评论完美的证明了我的观点:这并不是卫生问题,而是农业社会残余和工业社会交互的爆发点。无论是生产者,消费者,乃至于上级监管部门,都下意识认为咸菜就应该是手工制作,几千年都是这样不干不净过来没啥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模式,那这类脚踩咸菜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其实无论在某音还是网上,都能找到给“土坑酸菜”和“脚踩咸菜”辩解的。去翻了一下发现,“土坑酸菜”和“脚踩咸菜”居然是上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有意思吧。------据《华容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记载,赵培林是华容县插旗镇人,1990 年他将自家仅有的 7 亩责任田全部种植芥菜,收割时,他尝试在菜地挖了两个地窖,用薄膜垫底,一层菜一层盐腌制后覆膜盖土。第二年春启窖时,芥菜仍然色鲜味美,市场十分抢手。

传统土法腌制:选择地势稍高的地方,挖下1~1.5m深坑,然后在坑内铺垫薄膜,再将备好的鲜菜,按每100kg鲜菜加6~7kg盐,依上述同方法一层菜一层盐,均匀踏实,大约厚lm左右,再用薄膜将上面封盖好,然后用土填平腌制坑。一般腌制半月后即可开坑取菜,用这种方法制作,保存期约一年,此期间坑内腌菜不会变质。

user avatar

比较灵性但又毫无意外的是,出口的产品是在安全卫生标准更高的车间生产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是生产不了好东西,就是不愿意而已。

商人逐利,却不敢用同样低成本高利润的方法去生产出口产品,因为人家检验标准严,处罚高。这不就很清楚的给国内的食品安全管理指出了一条明路吗?明明有好办法却不执行,原因想必大家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别再整天吹什么大国风范,什么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了,先让我们的国民能吃上一口放心饭吧!


关于评论里给我扣“来电了”帽子的,我真的有点理解不了…… 这节目是央视采访播出的,且不说我不是台湾人,就算我是台湾人,又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真正的爱国不是不允许说一点不好,是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变得更好,国民生活能更加幸福啊。

user avatar

如果惩罚的力度不足以震慑犯罪分子的违法行为,那惩罚的意义在哪?

这种恶劣的行径,“顶多罚你一千(元)两千(元)。”可见犯罪成本有多低。

商家并不是不能生产优质产品,而是“标准化腌制池腌出来的酸菜是用来加工出口产品的”!!!

“你这个如果到国外去了,至少是罚十万(元)”

真是伤害十万点,好的产品都是用来出口国外,而劣制品都在国内销售!!!

希望315晚会曝光的不法行为,不单单只是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多的是希望能够推动提高食品安全的检验标准以及规避生产劣质食品惩罚成本,进而减少违法行为,保证食品安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