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洗牙粉,白牙粉这些东西,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确实有效果?

回答
关于市面上流行的洗牙粉、白牙粉,这究竟是智商税还是真有效果,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很多朋友看到广告里那些立竿见影的美白效果,又担心成分不安全或者效果只是昙花一现。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清楚。

先说结论:

洗牙粉和白牙粉的效果是存在的,但和很多人的期待可能不一样,而且存在被夸大宣传的成分。 说它们是纯粹的“智商税”也不太公平,但要说它们是灵丹妙药,那也绝对不是。理解它们的作用原理和局限性,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它们是怎么“起作用”的?

要搞清楚洗牙粉和白牙粉的效果,我们得先明白牙齿变黄的几个主要原因:

1. 外源性着色: 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洗牙粉和白牙粉最能“显效”的部分。比如我们喝的咖啡、茶、红酒,抽烟、嚼槟榔产生的色素,会附着在牙齿表面,形成牙渍。
2. 内源性着色: 这是牙齿内部的颜色改变,比如四环素牙、氟斑牙,或者牙齿受伤导致的变色。这种变色往往比较深层,是牙齿本身的颜色问题。
3. 牙菌斑和牙结石: 这是细菌代谢产物和食物残渣堆积形成的,颜色偏黄或偏灰。如果长期不清洁,会钙化形成牙结石。

洗牙粉/白牙粉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起作用:

物理摩擦(研磨剂): 这是大多数洗牙粉和白牙粉的核心成分。它们含有细小的颗粒,通过刷牙时的摩擦,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外源性色素和一些附着的牙菌斑。这就像给牙齿做了一个简单的“抛光”,把表面的脏东西蹭掉,自然会显得亮一些。
常见的研磨剂: 小苏打(碳酸氢钠)、碳酸钙、硅石等。
需要注意的点: 研磨剂的粗细和硬度非常关键。如果颗粒太粗或太硬,长期使用就可能磨损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甚至更易着色。这也是很多人担心洗牙粉会损伤牙齿的主要原因。
化学漂白(过氧化物): 一些更强调“美白”的白牙粉可能会添加低浓度的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等漂白剂。这些成分可以渗透到牙釉质的缝隙中,分解色素。
效果: 相对于物理摩擦,化学漂白对牙齿内部的色素有一定作用。
风险: 低浓度漂白剂相对安全,但如果长期使用或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牙齿敏感、牙龈刺激,甚至牙釉质损伤。而且,它们对内源性着色(如四环素牙)效果非常有限。
增白剂/光学增白剂: 有些产品会添加能折射光线的成分,让牙齿看起来更白,但并没有真正去除色素。这种效果是暂时的、视觉上的。
清洁剂/发泡剂: 帮助清洁,但对美白本身作用不大。

所以,它们是智商税吗?

不完全是,但需要理性看待:

有效的一面:
去除表面污渍: 对于由咖啡、茶、烟渍等引起的外源性着色,洗牙粉确实可以通过物理摩擦有效去除,让牙齿看起来更干净,颜色也自然会亮一些。这就像洗衣服,把表面的污渍洗掉了,衣服就干净了。
辅助清洁: 一些成分(如小苏打)有一定的清洁作用,可以帮助带走一部分牙菌斑。
方便快捷: 相较于专业的牙齿美白,它们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作为日常清洁的补充是可以接受的。

被夸大的成分(或者说局限性):
“美白”的定义: 广告中宣称的“变白多少度”往往是针对表面的污渍去除,而不是真正改变牙齿本身的颜色。内源性着色、牙齿本身的颜色,这些靠洗牙粉很难改善。
长期损伤的风险: 如果产品研磨剂颗粒粗糙,或者长期频繁使用,确实存在磨损牙釉质的风险,这比“智商税”更糟糕。一旦牙釉质被磨损,牙齿会变得敏感,而且更容易吸收色素。
依赖性与误解: 有些人可能误以为洗牙粉可以替代专业的洗牙和美白,或者可以无限度地“变白”。

与专业牙齿清洁和美白的区别:

专业洗牙(超声波洁牙): 由牙医操作,利用超声波震动和喷砂,有效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尤其是一些洗牙粉难以去除的顽固污渍。这是维持口腔健康的基础,也是很多家庭牙医推荐的定期护理项目。
专业牙齿美白(冷光美白、贴片等): 使用高浓度的漂白剂(如过氧化氢),在专业监控下进行,能有效改善牙齿本身的颜色,达到更显著的美白效果。

给你的建议:

1. 明确你的需求: 如果你的牙齿只是有些表面黄渍,想要在家简单清洁一下,可以尝试选择成分相对温和、口碑较好的洗牙粉/白牙粉作为辅助。
2. 看清成分和口碑: 选择含有细致研磨剂(如食品级小苏打、细腻的硅石)且不含粗糙颗粒的产品。多看看其他用户的真实评价,尤其是关于是否会引起敏感的反馈。
3. 控制使用频率: 即使产品温和,也不建议每天使用。每周使用一到两次作为深层清洁即可,不应完全替代日常的牙膏和刷牙。
4. 不要期望过高: 不要指望洗牙粉能让你拥有好莱坞明星那样极致的洁白,那往往是通过专业美白达成的。它主要是去除表面污渍,让牙齿恢复原有的光泽。
5. 定期检查和洗牙: 最根本的还是定期去看牙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洗牙(洁牙),这既能保持口腔健康,也能在需要时得到更专业的美容建议。
6. 慎重对待“速白”宣传: 那些承诺“几天见效”、“立竿见影”并且效果如同漂白的广告,要格外警惕。天然牙齿的颜色变化不可能那么快,过快的变化往往意味着使用了不安全或损害牙齿的方式。

总结一下:

市面上的洗牙粉、白牙粉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在去除牙齿表面的外源性污渍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它们的“美白”更多是清洁和抛光,而非真正改变牙齿本身的颜色。同时,也存在成分粗糙、长期使用可能损伤牙釉质的风险。

所以,更恰当的说法是:它们可以作为日常清洁的补充,但不是解决所有牙齿发黄问题的万能药,更不能替代专业的口腔护理和美白。理性看待宣传,选择温和安全的产品,并控制使用频率,才能在追求亮白牙齿的同时,保护好我们宝贵的牙釉质。如果真的想获得明显的美白效果,还是建议咨询专业的牙医,选择科学安全的美白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俺有个老婆是牙医, 因此俺来凑个热闹, 整点盐值以免盐值低迷(仍然还是900+)。

为盐值俺豁出去了。






正常健康的牙齿应该是乳黄色,而不是粉笔或者瓷器那种惨白的白色。

牙齿的最外层的硬组织叫 “牙釉质”,它的透明程度与矿化程度正相关。矿化程度越高越成熟硬度越高的牙釉质,对龋病的抵抗力越强。



牙釉质罩在牙本质外头。

牙釉质矿化程度高的时候,透明度越大,其深部的浅黄色的牙本质越容易透出来。道理就像现在夏天了,大家穿的衣服透明度越高, 内衣的颜色就越容易透出来一个道理。





当牙釉质矿化程度低,或者牙釉质的晶体排列混乱时,牙釉质透明度下降,牙本质颜色不那么易透出,而整体呈现乳白色。

儿童的乳牙因为釉质矿化程度(成熟度)比恒牙差,儿童的牙齿反而呈现出广告中追求的乳白色。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2010120_The_Optical_Characteristics_of_Natural_Teeth     


另外,牙釉质发育不良(Enamel hypoplasia)的成年患者。牙齿比广告中追求的乳白色更白, 类似粉笔那样的“白垩色”。


************** Amelogenesis Imperfecta




总而言之, 一般人的牙齿有点黄,是很正常的。 “白森森”的反而是有病。



如果黄的东西是牙石, 需要做的是定期上医院做(牙石)超声或者手工洁制, 牙膏毛关系都没有......


温迪·露丝·舍曼(Wendy Ruth Sherman)是一名教授和外交官,自2021年4月起担任副国务卿。曾担任肯尼迪政府学院学校的公共领导教授和公共领导中心的主任。还是奥尔布赖特·斯通布里奇小组首席顾问。并且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校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资深研究员。同时是房利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如果要尬推牙膏, 这样直接强推就可以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洗牙粉,白牙粉这些东西,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确实有效果?

不能说是智商税,

俺觉得是捐。

捐和税是有区别的。


漂白牙齿最好是咨询医生, 是否使用一些例如 “过氧化脲”结合托盘的方案。

60~70 年代的人,小时候拉肚子或者感冒什么的,喜欢吃“土霉素”(四环素的一种)。成年以后着色的恒牙萌出以后看起来就是黄黄褐褐的。 医生用荧光检查可以确诊。

饮水高含量“氟”元素的地区(自然或者人为), 人们会罹患“氟斑牙”。 那是漂白无效的。 需要用烤瓷贴面来掩盖。

这些都需要医生的帮助, 在论坛是问不出丁卯子丑的。



///////////////////////////////////////////////////////////////////////////

看看这个话痨答主有啥其他奇葩崩坏魔愣回答: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百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老麦, 振作点,其实有万分之0.5!”

“挖, 真的?”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