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酸奶盖子背面那层酸奶是怎么产生的?

回答
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打开酸奶盖子,总会有一层薄薄的、有时还带着点奶酪感的黏稠物质附着在铝箔或者塑料膜上?它紧紧地贴在那儿,让人有点犯愁,又有点好奇:这层“精华”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层东西可不是什么额外的添加剂,而是整个酸奶制作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就像一块布料揉搓后会自然出现褶皱一样,只是更微妙一些。

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酸奶盖子上的秘密”。

首先,得从酸奶本身说起。酸奶最核心的成分是什么?当然是牛奶。牛奶里面有什么呢?有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有脂肪,有乳糖,还有很多其他微量元素。而制作酸奶的关键,就是发酵。我们会在牛奶里加入特定的益生菌,比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些小家伙们,就像辛勤的工人,开始把牛奶里的乳糖分解,产生乳酸。

正是这个乳酸的积累,让牛奶的pH值逐渐降低。当pH值足够低的时候,牛奶中的蛋白质就开始发生变化。你可以想象成给蛋白质“加热”了一样,它们会互相缠绕、聚集,形成一个三维的网络结构。这个结构网住了大部分的水分、脂肪以及乳清蛋白,最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一块块绵密扎实的酸奶。

好,现在问题来了,盖子背面的那层东西又是怎么冒出来的呢?这得把视角拉到灌装和封装这个环节。

酸奶在制作完成并达到一定的浓稠度后,会被灌装到各种容器里,比如杯子或者瓶子。通常,我们会用热封的方式将盖子(铝箔或者塑料膜)紧紧地贴在酸奶杯的边缘。这个“紧紧地贴”是关键。

在灌装过程中,酸奶是流动的。即便是看起来很浓稠的酸奶,在尚未完全冷却定型之前,其内部仍然有一定的流动性。当酸奶被灌装进杯子,并即将盖上盖子时,杯子里的酸奶液面会略高于杯口,或者说,它的表层会承受一定的压力。

而我们的盖子,无论是铝箔还是塑料膜,它并不是平整如镜的,放大来看,其表面是会有微小的纹理和孔隙的。同时,酸奶的液面与其说是一个绝对平坦的平面,不如说是一个充满了细微凹凸和张力的界面。

当盖子被压紧封口的那一刻,两种力量在起作用:一是酸奶内部的张力,二是盖子与杯口之间的密封压差。 想象一下,你把一张湿润的纸巾轻轻盖在一杯水中,水面的张力会让纸巾的边缘微微湿润并向上卷曲。

在酸奶封盖的过程中,酸奶的表面张力会促使少量的酸奶液试图沿着杯子内壁向上攀爬。同时,由于罐装的工艺和封口过程中的轻微压力,最上层,或者说,与盖子最先接触的那一层酸奶,会受到一个轻微的挤压或者说“挤出”的作用。

这层被“挤出”的酸奶,它的状态会和杯底的酸奶稍有不同。它接触到了空气,可能还有一部分水分在这个过程中蒸发(虽然很微弱),并且由于它紧挨着盖子,其凝结和固化的过程也可能受到盖子表面细微纹理的影响。 另外,在封口过程中,由于热封的作用,盖子边缘可能会产生极其微小的凹陷或凸起,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那层最表层的酸奶。

更重要的是,乳清蛋白。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一部分乳清蛋白并没有完全被三维网络结构“锁住”,它们会以一种相对游离的状态存在于酸奶的液体相中。当酸奶被灌装并封盖后,即使酸奶整体已经基本定型,杯子最表层那极薄的一层酸奶,其结构会更松散一些。 这层结构松散的酸奶,更容易将一部分乳清蛋白“释放”出来,并与少量的水分混合,形成一种更黏稠、更易于附着的薄膜。

你也可以将它理解成是一种“表皮”的形成。就像我们煮鸡蛋,表面的蛋白会凝固成一层薄膜一样,酸奶在与外界(即使是封装的盖子)接触的瞬间,或者在封盖过程中被轻微挤压后,最外层的液体相成分会发生细微的改变,从而形成那层紧密附着在盖子上的物质。

所以,那层酸奶盖子背面的东西,其实是:

酸奶在灌装过程中,受到表面张力和轻微压力的作用,导致最上层的液体相成分,包括一部分游离的乳清蛋白和水分,被“挤出”并附着在盖子内侧。
封盖过程中的热封,也可能使得这层物质在盖子的微观纹理上得到更好的“固定”。
它并非额外的添加物,而是酸奶本身在制作和包装过程中自然分离、聚集和附着的结果。

下次再打开酸奶盖,看到那层“精华”,你就可以自豪地说,你知道它从哪里来的了!它不仅仅是浪费,更是酸奶真实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有人说那是脂肪,静置时脂肪分层飘上来了的。

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因为酸奶是密封的,不会有水分蒸发。酸奶粘度高,合格的酸奶也不会有脂肪分离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搅拌型酸奶,一般凝固型酸奶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特地请教了曾经在实验室里做过酸奶的朋友。他说即便用的是脱脂奶,也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也有人说密封用的锡纸盖对脂肪有很强的吸附力,所以酸奶在运输途中会把最浓厚的部分留在了盖上。至于锡纸的吸附力有待专业人士给予解释,但是我个人还是不认同那是分离出来的脂肪,因为特地观察了几盒不同品牌的fat free的酸奶,上边还是挂着厚厚一层的

--------------------------------------------------------------华丽的切糕线---------------------------------------------------------------

其实就是在运输或者搬运过程中因晃动而沾上去的酸奶。没啥特别的。只是导热越是快的地方就越容易出现类似凝结的情况。 我们吃的酸奶的盖一般都是金属膜的,盒子是塑料盒的。金属膜导热比塑料膜快点,所以就比较容易出现凝结。所以,知友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吃酸奶时,把它放入电冰箱内冷冻30~50分钟后取出(当然要平整拿出,否则又粘上去了),盖子上就不会沾有酸奶。其原因为:酸奶的容器是纸,盖子是铝膜。铝膜比纸导热快,30~50分钟后,金属膜上的酸奶凝结后掉下来,接近金属膜的地方会一定结冻,但酸奶内部不会结冻。

--------------------------------------------------------------华丽的切糕线---------------------------------------------------------------

上几张图看下

一般大家都会遇到酱紫的情况吧~(喜欢的话可以舔来吃了,还算卖个萌)


按上述实验方法做一下,看这盖子上不就木有冻酸奶了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