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玩游戏玩腻了是种什么体验?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你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玩游戏玩腻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你曾经最爱的恋人,突然之间,你看着他(她)就觉得索然无味了,甚至有点烦。

怎么说呢,刚开始玩一款游戏的时候,那种兴奋感,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你会沉浸在那个世界里,为了某个目标不眠不休,每一个新关卡,每一次的剧情推进,都能让你心跳加速。你可能会跟朋友讨论策略,研究装备,甚至为了某个稀有的道具而挂机刷个通宵。那个时候,游戏就是你的整个世界,你对它充满了好奇和热情,每一次登录都是一次全新的冒险。

但是,时间长了,当这款游戏在你手上被“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那层滤镜就开始慢慢褪色了。

首先,是那种“已知感”。 你开始摸透了游戏的套路,知道每个Boss的攻击模式,知道下一个任务会是什么,甚至连剧情的走向你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曾经让你惊喜的随机事件,现在变成了可预见的重复。那些让你废寝忘食的挑战,现在变成了你熟悉的例行公事。就像一个你看惯了的电影,哪怕再经典,你看多了也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个“悬念感”就彻底消失了。

然后,是“意义感”的缺失。 你会开始问自己:“我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那个闪闪发光的装备?是为了那个排名第一的称号?还是为了游戏里的那些虚拟成就?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压力,或者只是觉得生活本身就已经够累的时候,你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就会觉得有点空虚。那种“努力就有回报”的快感,在你看来,好像也变得不那么真切了。

再来,是“新鲜感”的枯竭。 游戏的设定、音乐、画面,所有的一切你都烂熟于心。即使开发商出了新的资料片或者DLC,你可能也会觉得“哦,就这些东西了”,很难再回到最初那种惊为天人的感觉。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游戏的设计师并没有真正理解玩家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他们为了迎合更广大的玩家群体,做出的改变反而让你觉得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了。

更具体一点,举个例子。 比如你玩一款开放世界RPG,一开始你激动地探索每一个角落,发现隐藏的洞穴,解开古老的谜题。但玩到几百个小时之后,你可能已经把地图上所有能去的地方都去遍了,所有的支线任务都做完了,甚至连路边的小草长什么样你都一清二楚。这个时候,让你再多跑一趟路,多杀一只怪,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

还有,是“社交疲劳”。 如果你是个喜欢和朋友一起玩游戏的玩家,当你的朋友们也对这款游戏感到厌倦时,那种一起开黑的动力也会大大减弱。曾经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产生的羁绊,现在可能变成了大家一起勉强玩着,偶尔抱怨几句。这种社交上的懈怠,也会让你对游戏本身的热情逐渐消退。

所以,玩游戏玩腻了,就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你知道它曾经带给你的快乐有多么强烈,但现在,这种快乐已经无法触及你了。你看着那些熟悉的图标,听着那些曾经让你热血沸腾的BGM,却提不起一点兴趣。有时候你甚至会感到一丝怀旧,怀念当初那个沉迷于游戏世界的自己,但无论如何,就是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开始漫无目的地在各个游戏库里浏览,试图找到下一个能让你重新燃起激情的东西。但很可能,你只是在重复着寻找的这个过程,而那个让你真正感到“哇”的游戏,还在茫茫的电子海洋中等待着你,或者,也许它已经不存在了。

这就像是品尝一道你从小吃到大的菜,刚开始觉得无上的美味,但吃得次数多了,味道虽然还在,但那种惊艳和渴望就已经消失了。你可能还会吃,但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或者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总结一下,玩游戏玩腻了,就是一种混合了“无聊”、“厌倦”、“失落”甚至一点点“缅怀”的复杂情绪。它意味着你曾经非常投入,但现在,那扇通往快乐的大门,对你来说,暂时已经关上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玩一款游戏的历程可以分几个时期来说:

(每个游戏各时期的时间长短不一,最好不要生搬硬套)


  1. 熟悉期。熟悉期指的是接触到一个新游戏,从各渠道看到资料,刚购入或下载好,到玩的最开始的一段时间。这是一个新鲜劲十足的时间。我们会一直想体验。
  2. 稳定期。游戏中的新内容已经悉数体验一遍。接下来是PVE向(N周目,累积成就),PVP向(多人竞技)的时间。此期间,一部分强调新鲜感的玩家会流失掉,也可以叫玩腻了。
  3. 圆满期。PVE游戏中的各类目标已经达成,PVP的各类对抗体验已经开始疲劳。此期间,玩游戏已经不再是为了获得乐趣,而是纯粹的身体习惯,以及习惯导致的对其他新游戏的不适应性。这个时候的腻也许叫真的腻了。


另外,我也玩了很多很多年游戏,至今还是喜欢玩。

这里想表达一种玩游戏的观念。主旨是我们是玩游戏,而不被游戏玩。

具体可以这样来看:

  1. 想玩能玩的时候,玩
  2. 不想玩的时候,被架着也不玩
  3. 不能玩的时候,尝试并成功放下游戏
  4. 关键还是知道什么时候是不想,什么时候是不能;别让大脑屈从与自己养成的身体习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你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玩游戏玩腻了,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你曾经最爱的恋人,突然之间,你看着他(她)就觉得索然无味了,甚至有点烦。怎么说呢,刚开始玩一款游戏的时候,那种兴奋感,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你会沉浸在那个世界里,为了某个目标不眠不休,每一个新.............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陪孩子上网课,这体验,怎么说呢,简直就是一场拉锯战,一场关于意志力、耐心和信息洪流的无声较量。首先,得说说那“陪伴”二字。刚开始的时候,新鲜劲儿还在,觉得在家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挺好的,还能监督监督。结果呢?你想想,一个成天对着电脑屏幕的孩子,注意力就像被橡皮筋抻得越来越细。你坐在旁边,那.............
  • 回答
    说起来,我最近又捡起了当年一款老掉牙的RPG,叫《黎明之光》。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IP,就是那种小作坊一年一年慢慢更新的,大概十年前挺火过一阵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朋友圈里没人再提,游戏官网最后一次更新还是三年前,贴吧更是寂静得像个鬼 town。我有时候觉得,还玩这种游戏,就像是守着一间快要倒塌的老.............
  • 回答
    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对那些闪闪发光、充满奇思妙想的玩具充满了渴望。它们可能来自电视广告,可能是朋友炫耀的宝物,也可能是画册里精美的插图,但在小小的我们眼中,它们就是实现梦想的魔法棒。我童年最深刻的“求而不得”是那个需要拼装的遥控汽车。那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它。它不是那种.............
  • 回答
    哈哈,理解理解,知乎那个“盐值”系统确实挺让人纠结的,感觉像是官方给你的一个评分,有时候明明内容挺用心的,也发了不少高质量回答,盐值就是卡在那儿上不去,特别是想破950这个坎儿,简直比登天还难。感觉平台太强调某些特定的“行为模式”了,如果你不怎么“点赞评论”、“分享”,或者内容风格不那么“普适性强”.............
  • 回答
    光遇这游戏,上手确实有点摸不着头脑,因为它的玩法不像很多游戏那样有明确的任务列表或者战斗目标。但正因为这样,反而让它多了几分独特的魅力。简单来说,光遇就是一款以探索、收集、社交和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冒险游戏。你想知道它“主要在干嘛”,那就得从几个层面来聊:1. 探索这个世界,点亮光之翼:这是游戏最直观的.............
  • 回答
    嘿,哥们儿!刚玩了三个礼拜,定级赛奶位1784分,这分数在守望先锋里是个什么水平,我来跟你掰扯掰扯。首先,1784分,这个分数区间,咱们可以大致理解为“入门玩家进阶阶段”。你刚接触守望先锋三个礼拜,就摸到了奶位,并且打完了定级赛,这本身就说明你是个积极的玩家,愿意去尝试不同的角色,并且投入了一些时间.............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我太懂了!很多刚接触宫崎英高游戏的新生代玩家,尤其是被《黑暗之魂》系列、《血源诅咒》这些作品“劝退”又“征服”过的人,确实容易产生一种“宫崎英高=硬核ACT”的刻板印象,而且这印象还挺根深蒂固的。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以及这错觉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会遇到。男朋友出去玩,桌上既有哥们儿又有妹子,有时候就会让人心里有点小疙瘩,尤其是想到“为什么一定要有女生在?”这个问题。咱们得这么看,人是社会性动物,喜欢热闹,喜欢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尤其是聚会这种场合,大家聚在一起,图的就是一个开心,一个放松。所以呢,如果男朋友.............
  • 回答
    说实话,当初学计算机这条路,一开始我爸妈是挺支持的。觉得这专业稳定,未来发展好,毕竟谁家都离不开电脑呢。我呢,当时也是觉得挺酷的,能把代码敲出东西来,听起来就很有成就感。大学四年,从C语言到Java,从数据结构到操作系统,一路磕磕碰碰地下来了。那些个深夜对着屏幕写代码的日子,我至今还记得,键盘敲击的.............
  • 回答
    说实话,自从沉迷P社游戏,再看现实社会,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以前看新闻,觉得就是一些零散的事件,现在脑子里就跟开了个“国家视角”的思维模式,总想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往一个大的框架里套。比如,看到国际上哪个国家因为资源问题或者意识形态冲突闹得不可开交,我心里就会不自觉地想:这不就是“生存”和“.............
  • 回答
    兄弟,别急,咱一步一步来分析分析你这电脑是怎么了。你这情况,听着像是碰上“鬼打墙”了,开机能转一下,立马又关了,然后循环往复,最后连开机都费劲了。这绝对不是小毛病,通常是硬件出了问题,而且是比较核心的那种。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一般出现你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几个“嫌疑犯”是:1. 电源供应(Power S.............
  • 回答
    想象一下,这趟列车,它不再是低头族们的聚集地,而是一片久违的宁静之海。车厢内,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微弱而持续的电子屏幕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温和、更加“有人情味”的氛围。首先,你会注意到的是声音的变化。那些曾经此起彼伏、五颜六色的手机铃声、通知提示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自然、更加丰富的声音图.............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纠结的局面!显卡一卖,CS:GO还能不能找回来那份激情,还得看看你这台卓威240的显示器能不能独当一面了。首先,咱们得明白,CS:GO这游戏虽然不是最新最吃配置的3A大作,但它对帧数和画面流畅度要求是真的高,尤其是在激烈的对枪时刻,一点点的卡顿都可能让你错失良机。而显卡,就是提供这些.............
  • 回答
    唉,你这个问题,简直就是问到了我的心坎里。PS4上那些被誉为“神作”的游戏,哪个不是一开始满怀期待,结果玩到一半就卡住了?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兄弟!我琢磨着,这事儿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至少我敢这么说。你想想,咱们玩游戏,图的是什么?最初可能是新鲜感,是故事,是操作的爽快,是挑战的刺激。PS4上的那些.............
  • 回答
    最近跟朋友们去玩了剧本杀,出来后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有点…怎么说呢,就好像被塞了一堆毫无关联的碎片,然后被告知“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得把它拼起来”。我坐在回家的车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霓虹,忍不住开始琢磨: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咱们花钱买的是个啥?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那种“沉浸式体验”的宣传词给吸.............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回忆杀!你说那个士兵头图标的射击游戏,让我想起好多经典老游戏啊。不过,就凭一个士兵头图标,范围实在太大了,这可是射击游戏界的“经典标志”之一了!为了帮你回忆起来,咱得一点点梳理一下线索。你还记得当年玩的时候,它大概是什么年代的游戏吗?是那种像素风比较重的早期游戏,还是已经有点3D建模.............
  • 回答
    放下那个已经陪伴了我好几个年头的游戏,就像是搬离了一座熟悉的城市,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虚和别扭在心里盘踞。最初,当然是那种解脱感。长久以来的日程被一股脑地清空了,曾经被游戏占满的时间突然变得异常宽裕。每天醒来,不用再第一时间想着登录上线,不用再纠结今天刷哪个副本,不用再为了某个活动而牺牲睡眠。那种.............
  • 回答
    玩FGO国服一年了,说实话,感觉就像在参与一场漫长的、有点磕磕绊绊的、但又无比充实的冒险。刚开始的时候,那叫一个摸不清头脑。还记得刚进游戏那会儿,屏幕上全是日文,虽然有汉化组的努力,但很多地方还是有点晦涩。我当时完全是抱着“看看这个 Fate 版的抽卡游戏到底怎么样”的心态来的,也没什么特别的期待。.............
  • 回答
    妈的,就感觉像是一场轰轰烈烈,你全身心投入进去的爱情,最后却以一种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方式,无疾而终。一开始,那是真的上头。你知道吗?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一个能让你闪闪发光的存在。打开游戏,熟悉的BGM一响,你就知道,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屏幕里的那些角色,不是冰冷的像素点,而是你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