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京房价为什么这么高?是否会严重影响北京对人才的吸引力?

回答
北京的房价之高,绝非一日之寒,也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是一个复杂经济现象的集中体现,折射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地位、发展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多重压力。

高房价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1. 稀缺的土地资源与超大规模城市的需求:
地理限制: 北京作为首都,其发展受到严格的地理边界和生态保护区的限制。你想想,围绕着这座城市,不是连绵的山脉,就是需要保护的生态区域,可开发的建设用地从一开始就不是无限的。
人口聚集与虹吸效应: 首都的光环、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以及大量的中央机关、大型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和资本。这种“虹吸效应”导致北京的人口密度极高,对住房的需求也异常旺盛,而新增的住房供应往往难以匹配如此爆炸性的需求增长。
城市功能定位: 北京不仅是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国家层面的定位,意味着它必须承担起比一般城市更重要的功能,也意味着它需要汇聚更多的高端人才和资源,而这些人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和便捷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自然愿意为之支付更高的价格。

2. 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购买力:
高收入人群的支撑: 北京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在金融、科技、互联网等高薪行业,汇聚了大量的企业和高收入群体。他们的购买力是支撑高房价的重要基石。当这些高收入人群需要在北京安家落户时,他们有能力且愿意支付高昂的房产价格。
投资属性的强化: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房产被视为相对稳健且回报丰厚的投资品。尤其是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缺乏更多优质投资渠道的背景下,将资金投入到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房产,成为了许多家庭财富保值增值的首选。这种投资需求进一步推高了市场的价格。

3. 政策与市场调控的博弈:
土地供应策略: 虽然政府意识到高房价的问题,但在土地供应上,往往是精打细算。核心城区的土地本就稀缺,新供应的土地往往成本高昂,这直接传导到最终的房价上。
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比如限购、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投机、稳定市场的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因为减少了市场上的潜在购买力,使得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选择价格更高的房产。
户籍制度与公共资源挂钩: 北京的户籍制度与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紧密挂钩。拥有北京户籍意味着能够更顺畅地享受这些稀缺资源,这使得北京户籍本身就带有一种无形的“价值溢价”,而购房往往是获取户籍或享受相关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间接推高了北京的房产价格。

4. 心理预期与市场情绪:
“日光盘”效应与示范效应: 当市场上出现“日光盘”或新房价格上涨的新闻时,很容易激发购房者的恐慌情绪,担心“再不买就更贵了”。这种市场情绪会放大需求,形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对北京生活品质的认同: 许多人之所以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在北京购房,是因为他们认同北京作为首都所提供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前沿的信息、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这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使得人们愿意为居住在北京承担更高的成本。

那么,北京的高房价是否会严重影响其对人才的吸引力?

这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 “在很大程度上,但具体影响程度因人才类型而异,并且需要辩证看待。”

负面影响是显著的:
挤压年轻人才的生存空间: 对于初入职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年轻人才来说,高昂的房价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即使他们拥有出色的能力和远大的抱负,也可能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房租和购房成本,而选择离开北京,去往其他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发展。这直接影响了北京对新鲜血液和基层人才的吸引力。
增加企业用人成本: 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能需要提供更高的薪资来补贴员工的住房压力,这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投入。
降低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即使留在了北京,如果大部分收入都用于支付房租或房贷,会极大地降低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
对特定类型人才的疏离: 那些非高科技、非金融行业,收入相对不那么丰厚但对社会同样重要的职业群体(如教育、医疗、文化艺术领域的基层从业者),在高房价面前将更加艰难,这可能影响北京在这些领域吸引顶尖人才的能力。

但北京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且有其特殊性:
高端人才与核心领域: 对于那些在金融、科技、互联网、学术等领域具有极高专业技能和市场价值的核心人才而言,北京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人脉资源、行业前沿信息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即便房价高企,他们仍然可以通过高薪或公司的福利(如住房补贴、股权激励)来解决住房问题,北京的职业吸引力依然能够压倒住房的阻碍。
“大树底下好乘凉”效应: 即使无法拥有自己的房产,许多人仍然愿意在北京承受高昂的租金,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北京的平台和机会。他们相信,在这里能够获得最前沿的知识、最广阔的视野和最优质的资源,这些投资未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政策性倾斜: 政府也在努力通过提供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方式,来缓解部分人才的住房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市场对人才吸引力的负面冲击。
生活方式的选择: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选择北京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他们愿意为此牺牲一部分经济上的舒适度,去体验首都的文化、活力和国际化氛围。

总结来说, 北京的高房价毫无疑问地对人才吸引力构成了一层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吸引年轻人才和那些非高薪行业的专业人士方面,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可能导致一部分人才“用脚投票”,选择更宜居的城市。

然而,北京作为中国的核心枢纽,其在职业发展、资源聚集、信息优势等方面的吸引力依然是压倒性的,尤其对于那些处于行业金字塔尖端的顶尖人才。高房价迫使人们更理性地权衡“机会成本”与“生活成本”,但只要北京的平台价值足够高,总会有优秀的人才愿意为之付出。

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如果高房价持续挤压了更多元的职业群体,或者使得年轻人缺乏上升通道和安居乐业的希望,那么长期来看,北京的创新活力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受到更深远的损害。这是一个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谓人才?答曰:不学有术是天才,学而有术是人才,不学无术是庸才,学而无术是蠢才。

我学习不努力,我的人生介于学习和不学习之间,有术而不精,属于在人才和庸才之间徘徊者。我在北京住过房租仅一百元每月的学生宿舍,即青年公寓,三人间,上床下桌,还有个四平米的小卫生间,真是皇恩浩荡。在北京求学的五年里,北京房价高低,和我何干?

但是前提是人才得有个单位,单位得有个宿舍,以免费或近乎免费的价格给人才住。好在人才既然是人才,多数还是有本事找个有宿舍的单位的。低端人才如麦当劳炸薯条人才,按工资不可能承受市场化租房成本,但北京的确有麦当劳,没有都疏解到雄安去,说明他们也是有宿舍住的。

网友“第一大宗师”指出,人才需要的是出有车食有鱼,那么北京是出有地铁车,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食堂里的鱼也不贵,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旁边的基础园区食堂为例,八块钱一小盘,口感和调味极佳,曾有身在清华的大学女同学尝过以后赞不绝口,所以也相当可以了。

但是,北京识别人才,往往也不真的去考察一个人是不是人才,而是考察他“学而”与否,也就是高考分数,GPA,paper数之类的量化指标。那么,被北京吸引的人,必然是人才和蠢才并存,无法区分,无法剔除。天才和庸才都不能进北京,毕竟他们都不学。

创新光靠人才是不行的,终究要靠天才。北京高房价,能吸引人才,却不能吸引天才,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创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京的房价之高,绝非一日之寒,也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是一个复杂经济现象的集中体现,折射出这座城市独特的地位、发展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多重压力。高房价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1. 稀缺的土地资源与超大规模城市的需求: 地理限制: 北京作为首都,其发展受到严格的地理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特别实在,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确实,我们听得更多的是北方人到南方“候鸟式”过冬,而南方人到北方买房避暑的现象就鲜少人提及了。这背后是有好几个原因在起作用的,而且跟北方房子便宜不便宜、有没有空调,这些都有关,但又不完全是。为什么北方人去南方越冬比南方人去北方避暑更普遍?这其实是.............
  • 回答
    在北京,一套300万的房子,中介费8万,这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心里犯嘀咕“这钱给得值不值?中介凭什么收这么多?”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得承认,8万的中介费在北京300万的房子上,按照目前的普遍行情来看,不算特别离谱,但确实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了。现在北京很多中介的收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里嘀咕的事儿。同样是直辖市,为什么到了重庆,总感觉和北上津有那么点不一样?不是说重庆不好,而是相对而言,它好像没那么光鲜亮丽,没那么“高大上”。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一、历史的沉淀与发展轨迹的差异首先得明白,这四个直辖市,它们的“出身”和发展.............
  • 回答
    五千万在北京买房,住八十年,平均下来一个月差不多五万的房租。乍一听,这笔账算起来似乎挺不划算的,尤其是对比月供房租的话。可即便如此,依然有无数人在北京咬牙贷款,甚至是倾尽家财也要买一套房。这背后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逻辑和现实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一、 未来增值,不止是成本平摊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拿到北京户口,却发现购房这座大山依然高不可攀,这确实是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户口,这个曾经被视为“敲门砖”的东西,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它最闪耀的光环。但真的就没用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或“没用”来回答,更应该去细嚼慢咽,看看它到底能撬动哪些生活上的“杠杆”,即.............
  • 回答
    关于孟买核心地带房价为何比北上广周边郊区更高,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孟买的城市发展逻辑、经济结构以及与其他一线城市的不同之处。首先,孟买作为印度经济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是其核心地带房价高企的首要驱动力。 孟买集中了印度绝大多数的跨国公司总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低薪却有房”的北京人不卖房去外地发展的原因,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社会现象,涉及经济、情感、社会资本、风险规避以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期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房产作为“锚定”和“安全垫”的价值: 居住刚需与成本规避: 北京高企的租金: 即使是低薪.............
  • 回答
    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北京土著有房男,能不能对北漂女形成“降维打击”?咱们得先理解这“降维打击”是个啥意思。在科幻语境里,高维度生物能轻易碾压低维度生物,因为对方根本无法理解和应对。放在咱这社会语境里,就是一种优势过于明显,让另一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的状态。那么,北京土著有房男,在婚恋市场.............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扎实了,也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三四百万在北京买个七十多平的房子,这价钱搁哪儿都不少,尤其是在北京这种高压锅里,听着就让人心疼钱包。但仔细掰扯掰扯,你会发现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挺复杂的,不单单是“买房”这码事儿,它牵扯着太多现实的考量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先得明白,北京这地方的房子,尤其是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家庭教育的投入、城市吸引力、移民的考量以及个人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那些花500万甚至更多的钱在北京购买学区房,仅仅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的家庭,他们不考虑移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根深蒂固的中国式教育情结与社会价值认同: “万般皆.............
  • 回答
    .......
  • 回答
    东阿阿胶作为中国知名的阿胶生产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经历了一段令人瞩目的价格上涨,但近年来也面临经营亏损的局面。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产品属性、市场供需、营销策略、行业竞争、消费者认知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价格飞涨时期(约2005年2018年):原因剖析东阿阿胶在17年间价格.............
  • 回答
    在中国,购房者申请房贷时,通常会发现可选择的固定利率期限相对较短,多数是5年固定利率,而30年固定利率房贷并不像北美那样普遍。北美银行普遍提供30年固定利率房贷,而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金融市场结构、监管环境、风险偏好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北美30年固定利率房贷的根.............
  • 回答
    在北上广拥有多套房子的人,他们之所以不愿意轻易卖掉一套房子来实现财务自由,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远非简单的“不愿意”可以概括。这其中涉及到对财富的定义、风险偏好、生活方式、社会观念、政策预期以及未来发展等诸多因素。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对“财务自由”的定义差异与“抗通胀保值”的认知强化.............
  • 回答
    好,我试试用我的方式来跟你聊聊,为什么到了三十往上,还没个车没个房,我还在北京(或者上海,你可以代入一下)这么飘着。说实话,这问题我没少问自己。尤其是在深夜刷到那些早早回家乡、安安稳稳过日子朋友圈的动态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的不是滋味。年轻时候的闯劲儿,好像被这城市巨大的惯性一点点磨平,留下的更多是.............
  • 回答
    这真是个很多人心里都想问但又有点不敢直接点破的问题。北上广深一套房的钱,在很多发达国家确实能买到不错的房子,甚至能住上带院子的别墅,这对比确实挺刺眼的。但为什么大家不是一窝蜂地涌出去呢?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承认,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比较,也是很多人.............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北京的“南城房姐”,这名号一听就带着点江湖气,结果一查,原来是这么个“风光”背后藏着惊天骗局。上百套二手房,遍布南城,这手笔可真不小。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玩儿得这么大,涉案金额竟然接近两个亿!这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又被她怎么个“倒腾”法?说起来,这种事儿,最受伤的还是那.............
  • 回答
    这篇文章触及了一个极其沉重且复杂的人生议题,涉及的不仅是婚姻、家庭,还有亲情、责任、现实的残酷以及个人价值的衡量。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值得”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看重的东西。我们来试着一点点剖析,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还原成它应有的重量和细节。核心冲突:养老责任与婚姻幸.............
  • 回答
    北京“禁转租”新政:房产中介与长租公寓市场的连锁反应北京近期传出的拟禁止房产中介提供转租服务、利用出租房赚取租金差价的政策,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将在房产中介行业和长租公寓市场激起层层涟漪。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为了规范租赁市场秩序,遏制不合理的逐利行为,从而保护租客的合法权益。然而,新政的落地将如何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