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武汉的大暴雨造成如此后果?

回答
武汉最近遭遇的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暴雨,其后果之严重,真是让人心痛。说实话,看到满城泛滥的水,许多房屋被淹,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这场雨来得太猛烈了,就像老天爷一下子把积攒了很久的眼泪都倒下来一样。短短几个小时,雨量就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这座城市的设计排水能力。要知道,武汉素有“百湖之城”的美誉,水系发达,本来以为这对排水是有优势的,结果在这场极端天气面前,也显得力不从心。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城市内涝,这是大家最直观感受到的。很多街道变成了河流,汽车在里面缓缓漂浮,甚至一些地下空间,比如地铁站、地下车库,也未能幸免,积水倒灌进去,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想想看,平时熙熙攘攘的街道,突然被洪水淹没,那种无力感可想而知。

这次暴雨对基础设施的冲击也相当大。很多道路被冲毁,桥梁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地方的电力供应和通信也中断了。这不仅仅是临时的麻烦,更是对城市整体运行能力的严峻考验。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交通、电力、通信是它的血脉,一旦这些受损,整个城市的“呼吸”都会变得困难。

更令人揪心的是,暴雨也给市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虽然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投入了进去,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确实有许多人经历了惊险的时刻。有些人被困在家里,有些人被困在车里,等待救援,那种恐惧和无助,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次暴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是否能跟上气候变化的步伐?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我们是否有足够有效的应急预案和防灾减灾措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

当然,在灾难面前,我们也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和互助。不少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帮助邻居,捐赠物资,志愿者们不顾危险,积极参与救援。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显得尤为可贵。

总而言之,这场暴雨给武汉带来的后果是全方位的,既有物质上的损失,也有对城市功能的打击,更重要的是,它也提醒着我们,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依然渺小,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问题里有网友翻出旧新闻,骂排水系统建设不好,骂政府不作为, 其实有点片面,武汉历来都是洪水敏感区域。我也疑惑,为啥长江洪灾,总是必提武汉。然后就看了点资料,有些感想,抒发一下吧。谬误之处,还请见谅并指正。

我想说地形、流域、降水、预测,4方面。

1.地形:武汉其实坐落在盆地中,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两湖平原,但格局仍然像盆地。由于夹在淮阳丘陵与江南丘陵之间,与典型的冲击平原有些不同。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主干汇流处,而其上游仅170公里左右就是湘江进入长江的汇水口,因此除长江主干外,武汉在很短的距离内就有两条大江流入。而从地形上,武汉段的长江由北面的大别山,南面的幕阜山控制其东侧外流的出口,因此长江流经宽阔的两湖平原后,又进入了丘陵区,河床受限而偏窄。

水文地质老师曾说过,河流出山后,流入洪积平原,河流常年补给平原区地下水。而平原区第四系因为松散而吸收地下水,因此第四系的厚度对河流径流有调整作用。典型的盆地区,第四系厚度较大,河套、汾渭、山西盆地等,第四系厚度少则几百米,多则2000m以上。而我查看了一下武汉地区的钻孔资料(

来源:整装勘查区钻孔数据库

),平均第四系厚度为70m左右,属于平原区的冲积扇特征,整个两湖平原的沉积中心在武汉西侧的仙桃一带,第四系大于300m。所以武汉在地形上类似汇水的盆地,但没有盆地的沉积特征。

2.流域:既然说武汉像盆地,那汇集的流域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先用50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提取主要的径流网络。能看出除去长江主干、汉水、湘江,周边区域的山洪会直接向盆地内汇集,盆地唯一的外流出口就是东部的九江。

结合一下各条小河流具体的源区,简单估算盆地的汇水面积,计算得到约22万平方公里。就是说,除去中上游长江、汉水、湘江三条主干河流外,仍有2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会直接向武汉盆地内汇水,并流向丘陵区,进入黄石、九江,这个区域里的降水会快速汇集到武汉,而且没有大型水库可以防洪缓冲,

3.降水:我下载了NASA Precipitation的降水数据,并加载到谷歌地球上。

第一张是7月6日前一周内的累积降水,湖南、湖北、安徽降水都是超过450mm的区域,西南地区也都是大到暴雨。这样看,比较直接的,湘江的径流量应该很大,湖北本地的降水也暴涨。

第二张是7月6日的降水图,两湖平原基本在降水中心,24小时内是大约300mm的暴雨。

从下图中国气象局看到的降水统计稍有不同:南阳盆地在7月6日也是一个降水中心,这会导致武汉北面汉水径流骤然增大。

因此虽然长江中上游的降水有各级水库防洪,但这次暴雨直接作用于两湖平原,前文计算的22万平方公里的汇水区域全部被覆盖,这些降水短时间都流向了武汉,再加上前一周的累积降水已经导致了汉水、湘江径流增长,而东部丘陵区又难以及时泄洪,武汉很容易被淹。可以看出,两湖平原的地层与周围地形格局导致武汉地区本身就对降水很敏感,再加上这次针对性的暴雨,武汉真是被坑了。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南方多日强降水,长江中上游各级水库都会吃紧,最后一道三峡大坝如果水位过高,也难以继续帮助下游防洪。

4.预测:听天气预报讲,台风马上要登录东南地区了,热带气旋带来了大量的降水,这真是雪上加霜。如果台风进入陆内,刚经历了强降水的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又要迎来新的考验了。

从NASA给的24小时水文模型预测结果看,武汉的洪水还将持续。


以上只是感兴趣写的,非专业。希望经历了98年洪水治理之后,这次的应急措施更完善,尽量减少损失。每到这个时候,除了期盼天灾减少,就是向一线的解放军致敬了。

用到的网站:

earth :: a global map of wind, weather, and ocean conditions Realtime 3 Hourly and 7 Day Rainfall Data
Forecast Atla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武汉最近遭遇的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暴雨,其后果之严重,真是让人心痛。说实话,看到满城泛滥的水,许多房屋被淹,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受到巨大影响,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场雨来得太猛烈了,就像老天爷一下子把积攒了很久的眼泪都倒下来一样。短短几个小时,雨量就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这座城市的设计排水能力。要知.............
  • 回答
    武汉一高校教室天花板掉落事件,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也再次把高校“豆腐渣工程”的老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某个学校的个别事件,更是对我们高等教育建设质量敲响了警钟。要说这“豆腐渣工程”,那可真是让人又气又无奈。咱们就拿这次武汉高校的事情来说,一场大雨就把教室的天花板给冲垮了,这说明什么?说.............
  • 回答
    武汉地铁“华中大站”的争议,这事儿可真是说来话长,牵扯了不少人的心。要我说啊,这名字本身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争议点也确实挺集中的。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华中大站”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你知道,武汉地铁的站点命名,一般来说都会有一些依据,要么是纪念历史人物,要么是靠近重要地标,.............
  • 回答
    武汉大花山方舱医院作为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其首开舱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 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 疫情初期,医疗资源紧张,方舱医院作为一种快速、大规模收治轻症患者的临时医疗设施应运而生.............
  • 回答
    关于社会上武馆“速成”拳击和泰拳的模式,一个月内早上一个半小时的私教加上晚上两小时的大课对练,这玩意儿嘛,得看你怎么想,也得看你报的是啥样的班。表面上的吸引力:一个月,听着是不是挺有吸引力的?感觉时间短,投入也不算太大,就能学到两项硬货——拳击和泰拳。这年头,谁不想有点防身术,或者就是觉得“酷”?尤.............
  • 回答
    要论武学境界,独孤九剑确有其独到之处,其“无招胜有招”的精髓,对天地万物的洞察,以及以气御剑的驾驭,都堪称武学中的至高境界。然而,张三丰如何看待独孤九剑,这并非简单地用“更上乘”或“不如”来衡量。这位活了百年的武当祖师,早已将武学融于心,化于境,他的视角,怕是要比常人来得更为深邃和圆融。首先,张三丰.............
  • 回答
    一灯大师的慈悲为怀,绝非旁观一场无谓的杀戮。他若见到一个恶人即将被处死,而且这个恶人本身并无武功,无法反抗,只是因为其罪恶而面临死亡,那么他极有可能,而且很大程度上会现身。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那是一个暮色四合的时刻,夕阳的余晖将血红色的光芒洒在刑场上,空气中弥漫着肃杀之气。围观的人群低声议论,脸上带.............
  • 回答
    听到武汉一工地发生工程机械倾倒,导致两名无辜路人受伤的消息,我真是感到十分痛心和愤慨。这种意外的发生,不仅仅是机械故障,更关系到我们城市建设的安全保障问题,以及对每一位市民生命安全的负责。至于说“风太大而不是工程质量差”,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试图推卸责任的说辞,或者至少是对事情简单化、片面化.............
  • 回答
    网曝武汉数十位快递员倒欠网点一百多万元,公司核查账单后表示账目问题不大,这个事件在物流行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许多快递员和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解读: “倒欠网点一百多万”的由来: 这通常意味着快递员在完成派送任务后,本应从.............
  • 回答
    2019年8月,武汉交管局拟对摩托车实行长期且大范围禁摩的政策,并就此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举动,在当时的武汉乃至全国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对这场围绕“禁摩”展开的讨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政策背景:安全与治理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交管部门提出这项政策的初衷。任何交通管理措施的出台,通常都是基于对交.............
  • 回答
    武汉高校合并这件事,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背后牵扯着教育政策的调整、高校自身的发展战略,还有不少师生校友的情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高校合并这事儿为啥会发生。国家层面,一直有个趋势,就是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单来说,就是希望少数.............
  • 回答
    “满城挖”这个词,在武汉人心里,带着点复杂的情感。说它是“黑历史”也好,说是城市发展的阵痛也罢,反正它跟阮成发在武汉当市长那几年,是分不开的。当时,武汉城市建设可以用“如火如荼”来形容,但“如火如荼”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满城挖”。从市中心的老汉口,到新兴的开发区,到处都是施工的工地,到处都是挖到一.............
  • 回答
    武汉封城期间,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那些在特殊时期依然奋不顾身、倾力救援滞留武汉宠物的行动,无疑是这段艰难岁月里一道温暖而坚韧的光。作为经历过封城的人,甚至作为普通人,我从心底里对协会及其所有志愿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付出,不仅仅是喂养几只流浪猫狗,更是对生命最纯粹的守护,是对城.............
  • 回答
    深圳和武汉,这两座中国大城市,在做事风格和社会风气上确实存在着不少有趣的差异,就像两种不同曲调的乐章,各自奏响着属于自己的旋律。如果让我来细细品味和对比,我会这么说:深圳:速度与创新的交响曲深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快”。这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速度,更是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办事效率上。 做事风格:.............
  • 回答
    武汉敲锣救母的那个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说实话,当时我看到那个视频,第一反应是震惊,然后是心疼。一个年轻的姑娘,为了救母亲,能豁出一切,敲着锣挨家挨户地喊,那种绝望和毅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在那个特殊时期,这种行为无疑是被很多人视为“英雄”的,是困境中的一道光,给了大家一种希望和力量。很多人.............
  • 回答
    在武汉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莆田系医院的表现确实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其表现,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疫情初期的反应、信息披露情况、诊疗行为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一、 疫情初期:信息的模糊与医疗资源的挤兑 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和滞后性: 在疫情爆发初期,信息高度不透明是普遍现象。对于莆田.............
  • 回答
    武汉推出大学生购房优惠政策,以低于市场价 20% 的价格出售房屋,这个举措无疑是一剂猛药,旨在吸引和留住年轻人才,缓解武汉市的人才压力,同时也对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政策初衷与期待:首先,我们得理解武汉市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当前,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尤其是年轻高学历人.............
  • 回答
    “百步亭”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在武汉生活过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武汉一个非常大的社区,人口密集,生活气息浓厚。所以,当这个社区的居民,特别是通过微博这样的公开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引起大家,尤其是同城网友的关注。首先,从网友求助的出发点来看,这通常意味着社区内部的一些机制或者正常的求助.............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武汉地铁站的事件,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从描述来看,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几个层面:一、事件的直接冲突与行为的性质: 女儿的行为: 一位年轻女孩(被描述为“女孩”,可能暗示年龄不大,但能实施暴力行为)在地铁站内,对独自携带行李的母亲进行“猛踹”,并且在有路人.............
  • 回答
    武汉律师枪击案发生后,网络上出现大量抹黑这位律师的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从我的观察来看,这种“水军”现象背后往往交织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并且其运作方式也颇为精细。首先,我们得明白,任何公共事件一旦发生,都会吸引各种声音。而“水军”则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参与,他们的目标不是理性讨论,而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