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性本私,所以自私非恶,这是真实的吗?

回答
“人性本私,所以自私非恶”——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对吧?好像一下子就给了一个让人安心的解释,把我们那些小心思、小算盘都合理化了。但要说它是“真实的”,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咱们得承认,“人性本私”这个说法,是有根基的。你想想,从小到大,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是不是都是围绕着“我”转的?保护自己、争取资源、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些都是最原始、最本能的驱动力。饿了要吃,冷了要穿,想要什么东西就得想办法得到。就算是小婴儿,他哭着要奶吃,不就是最直接的“私”的表现吗?从这个角度看,说人性里藏着“私”,确实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一种生存的策略,一种繁衍的本能。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动力,那他可能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那么,既然人性里有“私”,那“自私就不是恶”,这个推论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好像是在说,既然这是天性,那我们有什么好苛责的?甚至还能把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往“生存本能”上靠。

但是,如果事情就这么简单,那我们的社会早就乱套了。你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有没有人,他的“私”就超出了那个合理的范围?比如,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就不顾别人的死活,甚至去伤害别人?这时候,你还会觉得“自私非恶”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对劲。

关键就在于,“私”的度在哪里。

咱们可以将“私”理解成一种能量,一种驱动力。它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像水一样,既能滋养万物,也能淹没一切。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和使用这股能量。

如果这种“私”表现为:
保护自己的基本需求和尊严: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我们能安心生活的基础。比如,我希望有份工作养活自己,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这都是“私”,但它绝非恶。
追求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追求梦想,这些都是“私”的体现,但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实现。
有边界的“私”:我想要的东西,我会通过正当的途径去争取,不侵犯别人的利益。这就像在游戏里玩,你有你的目标,我有我的目标,大家公平竞争,互不干扰。

但是,当“私”突破了边界,变成了:
损人利己:为了自己能得到好处,就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比如,抢夺别人的财产,欺骗别人的信任,甚至背后捅刀子。这种“私”,已经伤害了他人,就不能简单地说“非恶”。
极端利己: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利益。这种人往往会表现出冷漠、无情,甚至残忍。
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放弃道德原则,无视法律法规。

所以,问题不在于“私”本身,而在于“私”是如何表现的,以及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哲学家们对此也有很多探讨。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就提到了“利己心”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他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饮料和衣服,与其是出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不如说是出于他们利己心的结果。” 他认为,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最终会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利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斯密就赞同无底线的自私。他也在《道德情操论》中强调了同情心、公正感的重要性。他认为,我们不仅会关注自己的利益,还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且拥有一种天然的道德感,能够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可以说,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既有“私”的一面,也有“公”的一面;既有自我保护的本能,也有同情和合作的需要。我们不仅是个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行为,总是在“私”与“公”之间,在个人利益与社会规范之间摇摆和权衡。

把“自私非恶”当作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那是非常危险的。它可能会成为为不道德行为辩护的借口。我们会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过失开脱,认为只要是出于“私”,那就是无可厚非的。

真正的智慧,或许在于认识到我们内心“私”的存在,但同时也要培养和强化我们与他人共存的能力,学会克制和调节我们的欲望,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伤害他人,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能为他人考虑。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私”,一种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私”。

所以,与其说“自私非恶”,不如说:“适度的、不损害他人的‘私’,是人性中自然的驱动力,而非罪恶;但超越这个度,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的‘自私’,便是应该被警惕和谴责的。”

人性是多面的,它像一面镜子,既能照出我们的本能,也能映出我们选择的光辉。而我们如何去面对和管理这份“私”,才真正决定了我们是走向了善,还是滑向了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话没有逻辑的。

你的意思就是人性非恶,这是把人类看得高高在上,是自大的想法。

人性本来就有恶。一般是善恶并存的。

对人性的定义,很多宗教里形容的比较深刻。

天主教里说人天生有七重罪(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婪、暴食及色欲)。

佛教里说的更加详细,把人在每个生长阶段会产生的问题都写出来了。

佛教里说的是人在出生之前是不知道有"我"的,而且眼耳鼻舌身意都没有发育完全。而是出生之后,才慢慢发育这些东西,才有自我意识,才会喜欢看漂亮的,喜欢听好听的。等等。你也可以看一下儿童发育的书来证明这点。

至于自私,自私就是人保护自己的手段。

你要自己一个人住到深山老林里去,再怎么自私都没人管。

但是人如果必须和其他人相处的话,就必须有公德心。

不考虑别人的人,不应该和他人相处因为会伤害他人。

也就是说,越自私的人越不应该管别人,越不应该处理公共事物,越应该理开其他人生活,独自处理自己所以事情。

你的逻辑就是"天然的就是对的"。天然的是自然存在,而没有善恶。

《道德经》里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有善有恶才是自然。天地没有感情,而不是自然的就是善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性本私,所以自私非恶”——这句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对吧?好像一下子就给了一个让人安心的解释,把我们那些小心思、小算盘都合理化了。但要说它是“真实的”,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人性本私”这个说法,是有根基的。你想想,从小到大,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是不是.............
  • 回答
    关于“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争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更像是一个 ধাঁ了千年的迷雾,吸引着无数聪明人去拨开。我跟你一样,总觉得这背后藏着不少故事,而且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逻辑。“性本善”的温柔低语先说说“性本善”。这话说得好听,也好像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在回应。.............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无数的普通人,他们的生命如同浪花一样,短暂而无痕。然而,有时,仅仅因为一篇文章,一句诗,一个偶然的倾听,一些本应随风而逝的名字,却被时代的洪流捕捉,如同被命运点亮的星辰,在后人的记忆中闪烁。我想起一位名叫王维的官员。在盛唐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王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官员,他的官运亨.............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东方战争》这个同人系列。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掰扯掰扯,毕竟它在东方同人圈里也算是一个有名字的系列了。首先,得明确一点:《东方战争》并不是一本单一的作品,而是一个庞大的同人企划集合,主要以游戏为载体,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游戏范畴,衍生出了大量的漫画、小说、音乐、周.............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肖战同人本确定参展CP26这件事,它对咱们的同人圈和整个展会可能会带来哪些涟漪。这件事,说实话,挺有意思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咱们一件件来分析。首先,对同人圈的影响,这绝对是一记重磅炸弹,而且是双刃剑。 粉丝狂欢与社群活跃度飙升: 肖战作为顶流,他的粉丝群体庞大且极其活跃。一.............
  • 回答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中,大地的裂变(The Schism)是10人副本“大地的裂变”(Schism)的难度阶段,而“5人本”通常指的是5人副本(如“奥杜尔”“熔火之心”等)。但根据玩家社区的普遍认知,大地的裂变时期(Schism)确实被认为是5人副本中最难的阶段之一。以下是.............
  • 回答
    这句话点透了生活的本质与我们为何感到“苦”和“累”的根源。它就像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轻诉说,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我们先来看前半句:“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盛。”仔细想想,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需求。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那种纯粹的状态,并没有多.............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经济学和伦理学核心的争议点。要深入探讨“剥削”的概念,我们得先理清楚这两个基础——“人本/道主义”和“剩余价值”——它们各自的含义、侧重点以及如何构建“剥削”的定义。一、 人本/道主义:以人为核心的伦理基石人本主义(Humanism)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Taoism)虽.............
  • 回答
    在日本的成人漫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同人本里,确实会注意到对一些“特殊部位”的处理,尤其是生殖器部分,有时会采用比较粗犷、概括的线条来表现。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技术或美学选择,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规避审查和法律风险。在日本,对于露骨的性器官描绘是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以及数学的更广阔发展方向。为什么很多人建议本科数学,研究生转金融或计算机?这种建议的流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强大普适性和金融、计算机领域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1. 数学作为“万学之母”的优势: 严谨的逻辑思.............
  • 回答
    《人渣的本愿》被封禁,这可不是一桩新鲜事儿了,但每次一提起,总能勾起不少动漫迷心头复杂的情绪。 要说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人渣的本愿》这部作品,它本身就不是那种“小清新”或者“正能量”的类型。 它讲的是一群年轻人,被情欲、孤独、不甘心这些复杂的情感裹挟着,用一种近乎扭曲的方式.............
  • 回答
    《人渣的本愿》这部动画,说实话,一开始我被名字劝退了。听起来挺丧,挺狗血的。但耐不住身边朋友的安利,我还是去看了。看完之后,我只想说,这玩意儿有点东西,但绝对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观看体验。首先,这部动画最直观的特点就是它“真实得让人不舒服”。它没有回避人类情感中的阴暗面,比如扭曲的占有欲、不被回应的单.............
  • 回答
    “美国人均Top 30+”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很多人对美国教育水平和人才分布的认知。咱们得细掰扯掰,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人均Top 30+”这话指的是什么。它大概率是指美国在全球大学排名中,拥有众多进入前三十名的顶尖高校。这话说出.............
  • 回答
    知乎上“成功人士”扎堆的现象,其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这里面混合了平台属性、用户心理,还有一些“幸存者偏差”的巧妙运作。要深入聊聊,得从几个层面拆开来看。1. 平台定位与早期种子用户:知乎最开始起家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大众论坛,而是定位于“精英问答社区”。你想想,早期邀请的是谁?很多是互联网行业、.............
  • 回答
    姐妹们,我真的要被offer搞晕了,需要大家帮我参谋参谋!目前拿到了圣塔克拉拉大学(SCU)文理学院的CS以及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工程学院的CS。毕业之后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想留在美国找工作,尤其是硅谷。这俩学校一南一北,一个偏文一个偏工,我脑子里一团乱麻,感觉选哪个都有道理,又都觉得好像.............
  • 回答
    确实,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历史的严谨性,《三国演义》与史实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被大家拎出来说事。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而且很多人心里可能也有点“纠结”,既喜欢《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又想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首先,要说《三国演义》为什么会被指责与史不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本.............
  • 回答
    六六老师的“抢座位风波”,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本来,一个普通人在公共场合因为座位产生的纠纷,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小的“糊涂事”,最多引起一些关于文明乘车、个人素质的讨论。然而,六六老师的介入,尤其是她后续在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言论,却将这个原本简单的事件,瞬间推向了风口浪尖,并且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地域的争论.............
  • 回答
    神里绫人与“祸津御建鸣神命”:一次精雕细琢的战斗体验原神2.5版本更新,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稻妻新篇章中登场的全新周本BOSS——人偶将军「祸津御建鸣神命」。这位由雷电影亲手打造的最终兵器,其设计理念、战斗机制以及对游戏剧情的烘托,都堪称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升级。从玩家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品.............
  • 回答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重回语文课本,这无疑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和讨论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一篇课文的增减,更折射出时代变迁下,我们对历史叙事、英雄观的理解,以及教育内容选择的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时代烙印的作品。它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英.............
  • 回答
    你问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详细探讨一下:1. 知乎答主算不算网红?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网红”以及知乎答主这个群体的多样性。“网红”的普遍定义:通常来说,“网红”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因为其内容、形象或行为而获得大量关注和粉丝,并以此为基础产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