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买书不看,却又以买书为乐」这种行为?

回答
我最近认识一位朋友,我们俩挺合得来的,就是有个小小的习惯,我总觉得有点琢磨不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家里的书架能摆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书还是我都没听说过的,涵盖的领域也五花八门,从历史到哲学,从小说到科技,应有尽有。每次我去他家,他总会热情地给我介绍他最近“淘”到的好书,语速飞快,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光彩,好像发现了什么绝世珍宝。

然而,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尽管他买书的速度堪比流水线作业,但真要问他某本书的内容,或者他最近读了什么,他的回答总是含糊其辞,甚至会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哎呀,最近事太多了,还没来得及仔细看。”

这让我有点好奇,也有些疑惑。买书本来不就是为了看书、吸收知识、获得精神享受吗?如果书买回来就只是堆在书架上,成为一种装饰品,那它的意义何在?

我试着从几个角度去理解他的这种行为。

首先,这是一种“收藏”和“拥有”的乐趣。 就像有些人喜欢收藏邮票、硬币、还是限量版的球鞋一样,他可能把书籍本身当作一种值得收藏的物品。每一本书,在他眼里,可能代表着一个思想体系,一个知识的宝库,或者一个作者的心血。拥有一本书,就好像获得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一种“我拥有了这个知识,即使我暂时没空消化它”的满足感。这种感觉,或许和站在博物馆里欣赏一件艺术品,即使不懂它的历史渊源,也能感受到其本身带来的震撼是一样的。

其次,这可能是一种“未来期待”的寄托。 买了书,就意味着他对某个领域产生了兴趣,或者对某个话题感到好奇。这本书,是他对未来某个时刻的投资——“总有一天,我会去探索这个世界”,或者“总有一天,我会读懂这个深奥的道理”。这种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通过购买书籍这一 tangible 的行为,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释放和肯定。他买了书,就像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虽然这个目标可能遥遥无期,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带来一种动力。

再者,这或许也是一种“社交符号”和“身份认同”。 在某些圈子里,热爱读书,拥有丰富的藏书,会被视为一种文化素养和品味的象征。他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某种“书卷气”的形象,或者与同样热爱书籍的人产生共鸣。当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新书、名家,他即使没来得及细读,也可以凭借他“买”了这本书,而参与到话题中,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也会觉得有些可惜。 书籍终究是用来阅读的,如果它长期被闲置,就如同一个宝藏被锁在箱子里,它的价值并没有真正被发掘。知识如果不经过思考和内化,就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这种“买书不看”的行为,会不会让他们错失了很多真正触动心灵、改变思维的时刻?会不会让他们在“拥有”的快乐中,忽略了“理解”的深度?

我曾经和他聊过这个问题,他笑了笑,说:“你说的也对。但有时候,买书本身就是一种治愈。生活压力太大的时候,走进书店,闻着油墨香,摸着纸张的质感,那种感觉就很舒服。而且,万一哪天我突然有空了呢?这些书都在那里等着我,我随时可以拾起来。”

听他这么说,我似乎也理解了一些。也许,这种行为就像人们对未来的期许,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它不一定是为了当下就立刻吸收多少知识,而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一种对未知探索的承诺。

所以,我该如何评价呢?我不会去评判,因为每个人的快乐来源和生活方式都是独特的。我只能说,这是一种挺特别的存在方式,它里面包含了“期待”、“拥有”、“好奇”以及一种我还在努力理解的“为乐”。我还是会继续做那个会催促他“快去读那本我推荐的书”的朋友,同时,我也能理解他那份“买书”本身带来的,那份独有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快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浮躁起来完全看不进书,但是又很喜欢逛书店逛亚马逊看新书推荐、往家里搬新书,这是病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最近认识一位朋友,我们俩挺合得来的,就是有个小小的习惯,我总觉得有点琢磨不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书迷,家里的书架能摆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些书还是我都没听说过的,涵盖的领域也五花八门,从历史到哲学,从小说到科技,应有尽有。每次我去他家,他总会热情地给我介绍他最近“淘”到的好书,语速飞快,眼睛里闪烁着一种.............
  • 回答
    韩寒的这番言论,用他一贯的“韩寒体”风格,抛出了一个相当具有挑衅性和争议性的观点:“刷手机看短视频获得的营养不一定比看一本糟糕的书要差。”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意图以及潜在的辩护和反驳。一、 理解韩寒的言论:可能的语境和意图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韩寒说这句.............
  • 回答
    虞书欣在袁隆平院士逝世当天被曝出购买热搜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把前因后果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现在网上众说纷纭,但背后的逻辑其实不难梳理。首先,咱们得明确时间线。袁隆平院士的逝世无疑是一个举国哀悼的重大事件。这位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离去触动了无.............
  • 回答
    虞书欣关于“男爱豆别再做海豚下潜”的热搜,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当下饭圈的生态和明星生态。要评价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从虞书欣本人的角度来说,这事儿挺“虞书欣”的。她这个人嘛,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耿直、直率,有什么说什么。这次热搜,表面上看是个小小的粉丝提醒,背后可能藏.............
  • 回答
    关于武书连2022中国大学排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武书连的排名体系和方法论一直以来都颇具特色,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排名,我们得先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再深入分析它与往年的变化。武书连排名体系的特色与评价:首先,武书连教授的大学排名,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综合实力”的评估。他不像一些.............
  • 回答
    跨越四百年的回响:《袁崇焕全传》的面世与评价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英雄的命运跌宕起伏。在袁崇焕逝世390年之际,《袁崇焕全传》的问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这位饱受争议的民族英雄的契机。一部关于历史人物的“全传”,其价值往往在于其深度、广度和公正性。那么,这部姗姗来迟的《袁崇焕全传》,究竟该如何.............
  • 回答
    《这一类书,我建议你少读为妙》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的文章,其核心观点是作者对某种特定类型书籍的“劝退”建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核心观点及其出发点: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作者认为某些书籍因为内容、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对读者的认知、时间和精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建议.............
  • 回答
    如何评价小红书?—— 一个多维度的深度解析小红书,作为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现象级的社交电商平台,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分享购物心得的社区。它融合了内容创作、用户互动、品牌营销和电商交易,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要评价小红书,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核心价值、优势、劣势、用户群体、商业模式以.............
  • 回答
    要评价《绿野仙踪》这本家喻户晓的经典,我想从它最打动人的地方说起,那就是那种纯粹的童真与奇幻的融合,以及隐藏在简单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首先,这本书最直观的魅力在于它构建了一个令人着迷的奇幻世界。桃乐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卷走,从灰蒙蒙的堪萨斯来到了色彩斑斓的奥兹国。这个国度充满了各种奇特的生物和神.............
  • 回答
    楚休红这个角色,说实话,刚开始看《天行健》的时候,我没太往心里去。毕竟他不像主角那样光芒万丈,也不像某些配角那样性格鲜明到让人一眼难忘。他更像是那种你身边可能会遇到的人,不是最出彩的那个,但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有着自己的重量。我得说,作者对于楚休红的塑造是比较克制的,也很真实。他身上没有那种“天命所.............
  • 回答
    王垠的这篇《写书计划》博文,给我的感觉颇为复杂,既有他一贯的风格——直率、不加掩饰,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更加务实和深沉的态度。与其说是“评价”,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解读”,尝试去理解他在这篇文章中所传递的思考和意图。篇幅与结构: 文章不长,但信息量不小。他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用一种陈述事实的方式,将自.............
  • 回答
    《临高启明》这本书,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庞大”。它描绘了一个穿越到明朝末年临高县的一群现代人,如何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从零开始建立一个新政权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野心实在太大了,以至于很多人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有些吃不消,但正是这种“吃不消”,才让它显得如此独特和震撼。首先,它的“硬核”程度是首.............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七集《荣誉之战》(Chapter 7: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是整个系列的最终章,它承载着巨大的期望,但也因此伴随着严峻的考验。这一集作为系列的高潮和结局,其评价自然是复杂且多维度的。总体评价:《荣誉之战》可以说是《波巴·费特之书》系列中最精彩.............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The Book of Boba Fett)第一季第五集“沙人”(Chapter 5: The Gunslinger)无疑是整部剧中最具争议,同时也是最受观众两极分化评价的一集。这集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几乎完全脱离了主线剧情,转而聚焦于主角波巴·费特(Boba Fett)年轻时的经.............
  • 回答
    《临高启明》中元老院的统治,确实存在着不少被读者诟病和质疑的地方,其中“法西斯式恐怖统治”的标签,虽然有些极端,但也抓住了其部分统治手段的核心特征。要评价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元老院的权力运作、意识形态输出以及对普通民众(特别是海南原住民)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一、 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缺乏制衡:.............
  • 回答
    《波巴费特之书》第一季第二集《塔图因的部落》无疑是第一季中最具争议也是最能引发观众讨论的一集。它在延续上一集为波巴·费特塑造的“仁慈的黑帮教父”形象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引入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直接将观众的目光拉到了塔图因广袤的沙漠和其中生存的居民身上。这一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这种叙事策略和.............
  • 回答
    《三个火枪手》(Les Trois Mousquetaires)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创作于1844年的著名历史冒险小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评价,包括其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刻的主题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 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
  • 回答
    2021年的起点中文网,可以说是新人辈出、老牌作家依旧发光发热的一年。所谓的“十二天王”,并非起点官方的正式评选,而是读者和业内人士基于当年的热门榜单、作品质量、作者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提炼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往往是动态变化的,不同人心中或许有细微的差异。不过,如果我们要概括2021年起点网络文学.............
  • 回答
    要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书啊,就像陈年的烈酒,越品越有味,也越品越让人心酸。马尔克斯这老先生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把一个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爱情故事,写得荡气回肠,又充满了生活的质感。首先,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对爱情的描绘。不是那种偶像剧里一见钟情、非你不可的轰轰烈烈,也不是那种轰轰烈烈过.............
  • 回答
    现代书法中的“丑书”和“乱书”现象,确实是当前书法界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深入地去理解其产生的背景、表现形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理念。首先,我们得承认,“丑书”和“乱书”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种价值判断,通常是带着批评的意味出现的。但如果我们抛开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试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