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武」字为何没撇? 第1页

  

user avatar   ichirou-uchik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常接觸中,好些「戈」部的字,「戈」都位於右上方,如「戒、或、戎、戊、成」等。也許,說到「止」與「戈」組成一個字,有些朋友直覺上就覺得應該寫成這樣:

的確,上方這個也是「武」字,但它不是我們最常見的寫法,多數學生字典都不收錄,即使大型字書,通常都只是說它是「武」的異體字。爲甚麼呢?我們先看看「武」字的早期形態。在古文字中,「武」字是這個樣子的:

(上圖來自小學堂字形演變,請忽略【利簋】那個金文左旁的「王」部件)

圖中,除了【作冊大方鼎】的金文是最上方的寫法外,其他「武」字的「戈」部件都位於「止」部件的正上方。用明體字(或稱宋體字)直接呈現出來,就會是這樣:

當然,這樣就不太美觀,也不太好寫。書法家看到這形體,眉頭都皺起來。於是,我們稍爲調整一下筆畫,使它美觀一些。

像《曹全碑》、《尹宙碑》的隸書「武」字都這樣寫。

那麼,這寫法看起來好些吧?還不太好,「戈」字那撇還是太奇怪。在《隸辨》裏,我們還看到好些書家把那撇拉平,如下:

這樣就比較好寫了。好些隸楷書法名作都這樣寫,包括唐朝的顏、歐、柳三大家。

(上圖來自書法字典

不過,每次都要把首橫向右伸出,好像會頂着右上角那一點。漸漸,大家又把首橫縮短,寫成今天的樣子:

所以,「武」字右上方的部件,其實就是「戈」字的變形或異體。

要是我們在這個「戈的變形」部件上再增加一撇,寫成五筆,反而是寫錯字了。

順帶一說,雖然「武」字由「止」、「戈」兩字組成,但在甲骨文中,「止」是人足的象形,代表行走、前往。「止」的前方有「戈」這武器,代表要前去征伐。這是「武」字的本來構意。然而,後來大家的想法變了,《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爾所知也。夫文,止戈爲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者也。』」這裏的「止戈爲武」,就把「武」字的含意解作「停止干戈」了。

(上文中的明體字出自GlyphWiki




  

相关话题

  直中间为什么是三横? 
  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能读懂对方的文字吗? 
  除日本外汉字文化圈中其他地域是否存在「幽灵汉字」? 
  「癌」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古时候代表什么意思? 
  「熊」字为什么是「能」+「灬」? 
  汉字还可能有新字出现吗? 
  为何藏语借用梵文而非汉字? 
  韩国和日本的法律真的都是用汉字书写记录的吗?是的话,他们那里学习法律的学生是还要多学一门中文吗? 
  形声字(如峰、峯)的形符和声符位置组合是任意的吗,还是有什么规律? 
  「武」字被解释成「止戈」正确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苹果日报刊登文章:“我们上等人不用支付宝!”这件事?
下一个讨论
国外是如何拆迁的?





© 2024-06-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