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手术之后身体出现的意外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qian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性格改变,而且可能与捐献者的性格靠近。但是这个改变很难被科学解释。

图源pinterest.com。心脏移植示意图

接受移植的患者我们称他们为受者,可能因为心脏衰竭、肾衰竭、肝衰竭、肺心病等原因接受器官移植。一般移植过程主要包括:

1、麻醉、衰竭器官的切除、新脏器的植入、大量失血、低体温、凝血机制异常、缺氧;

2、术后可能要在ICU进一步经过监护、血滤、呼吸机等治疗;

3、逐渐恢复之后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观察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4、出院后跟进治疗,包括口服抗排斥药物,定期复诊。

一些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会在术后出现性格大跨越地改变,一些人将这种改变归结于“心脏可能有记忆细胞”。据统计,每10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

比如之前国内报道一个小男孩在接受心脏移植前是学渣,而且性格暴躁,没有耐心,不听话。但是在心脏移植一年后,重回校园竟然变成一个乖宝宝,而且转身变成学霸,成绩名列前茅。一些人将这种巨大的转变归结于“他移植了一颗学霸的心脏”。

美国之前也报道过瘾君子加暴力犯罪者因为移植了一个犹太裔学者的心脏,术后性格变化巨大,他喜欢上艺术,喜欢读哲学书,并且戒除毒瘾,滴酒不沾,还热心公益。周围人将他这种巨大的性格转变归结于他移植了一个“有学术造诣的心脏”。

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提出一种假设,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可能是受者在移植心脏后继承了捐献者性格的原因。

图源all-free-download.com。心脏会不会影响大脑意识呢?

但是这种假说没有科学依据。

一些人认为可能与心脏分泌的肽类影响了大脑的意识。这种假设认为,心脏在供血时会分泌心房利钠肽等肽类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受者的大脑。在受者的移植心脏逐渐恢复功能的同时,这些肽类会缓慢影响受者的大脑,从而导致被捐献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等发生改变。

不过,在我看来,以上两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统计分析数据和实验支持。

我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受者在移植前已经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症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会出现暴躁、焦虑、抑郁等情绪

但是在移植手术后,患者迎来了第二次生命,身体机能逐渐增强和恢复,这些变化会带来积极影响,包括患者的生活和情绪,让患者处于一种“安全、健康、有希望”的状态,情绪自然会出现积极的一面。

这与移植的器官上有没有所谓“记忆细胞”没有关联。




  

相关话题

  麻醉觉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看待中国正式获得世卫消除疟疾认证?具有哪些意义? 
  6 月 13 日北京新增 36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防治情况如何? 
  网传男足集训坚持吃海参,海参到底有没有营养,对身体健康有什么作用? 
  医院遇到付不起钱的烈性传染病患者会怎么处理? 
  陕西西安一名医生连做 4 小时手术后豪饮葡萄糖后遭质疑「这笔经费算在哪,病人身上吗」,如何看待这件事? 
  假如有两个病人,只有一台呼吸机,该怎么办呢? 
  足浴女技师是不是很难追到? 
  1 月 10 日天津津南新增本土 10 例,无症状感染者 11 例,目前情况怎么样? 
  如何看待新冠爆发以来,乙型流感一株系已 18 个月在全球范围内未检出,是什么原因?它会因此被消灭吗? 

前一个讨论
顺产剖腹产到底哪个好?
下一个讨论
羊水过多怎么降?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