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家对举国体制那么反感? 第1页

  

user avatar   xbj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跟你说中国的专业运动体制是“举国体制”啦?你这也太小看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实力了。

这套专业运动体制每年究竟花了多少钱,财政部是有一笔账的。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体育部分是这样的:

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National General Public Budget Expenditure

预算392.57亿,花掉356.48亿。其中,与竞技体育相关的,全国各级专业运动队,用于项目管理、竞赛、训练,总共花了103亿元左右。区区103亿元,这就举国啦?平均算下来,每个人每年8块钱。我一年就花8块钱,一个奥运周期总共才花掉32块钱,这种感觉,俨然就是我往国家体育总局这个投币机里塞进去一块钱硬币,电视机上咣当就看到中国队入账一块金牌,这钱花的真他妈爽。

事实上,我国所谓的“举国体制”,只是架子看起来完整,有国家和省两级专业运动队,外加部分副省级城市的体工大队,正在逐步解散或精简的解放军和行业体工大队,人员规模其实并不大。比如说,规模比较大的浙江省,体工大队转制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编的正式运动员共529人,小一点的,比如说云南省体工大队,在编运动员只有40人。剩下的,就是还拿不到编制领不到工资的集训、试训运动员,以及更多的交学费的体校生。

云南省的人口比西班牙还多,全省养40个在编运动员,很多吗?而且中国所谓正式运动员,看起来带事业编制很好看,但实际上,我国的传统,就是发给运动员农民工的工资(现在有些项目可能已经不如农民工了),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三从一大”训练。所谓“三从一大”,就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听起来就很恐怖,对吧,所以招收上来的,主要还是贫下中农子弟。在一些力量型、耐力型项目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不仅运动员拿的是农民工的工资,就连竞技体育的另一大笔开销,也就是教练员的费用,也是按农民工标准发放,堂堂世界冠军退役后留队任教,那到手的工资,往往还比不上健身房里一个XJB教的健身教练。

所以,你不要惊讶为什么你扔一个硬币就出一块金牌,这是中国体育健儿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历史传统,何况还有邹市明这样的高风亮节,为了国家和集体利益,放着几百万一场的职业拳击不打,宁可在队里多拿了4年2000月薪,就这样,参加职业拳击后,收入还是和国家分成,要不是这些傻瓜给国家拼命省钱又拼命赚钱,就你这8块钱,够干嘛?可笑一些人现在连人家拿你2000块月薪都在那嫌贵,摸摸良心吧。

即使是这么廉价的专业运动体系,仍然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讲道理,奥运会有些项目,骨子里就是贵族运动。比如说射击,射击馆里1发子弹基本上都是10块钱以上,5分钟就能打掉几百块,巴西本届首枚奖牌获得者,华裔射击选手菲利佩·吴,每月能从国家和军队拿到人民币1万块钱左右的补助,还大呼玩不起,更不用说印度历史上首金得主,射击选手宾得拉,人家就是个自己家盖个射击馆的富二代。这还没算请教练的钱。知乎侠们摸摸口袋,你一月够买几发子弹啊?正常训练,一天至少要打掉300发。

结果嘛,外国选手必须挥汗如雨和挥金如土缺一不可,而中国选手只需要挥汗如雨就可以了,教练是师兄留队拿死工资,子弹是大批量购买加部分国产压成本,而且国家还贴钱。如果认为天赋这玩意儿是随机在人群中分布,人家只能在极少数富人中选材,中国可以在全部人群中选材,选出天才的几率自然比外国大得多,于是演出一幕幕屌丝逆袭高富帅的好戏。

然后嘛,按照一些逆向种族主义人士的习惯性思维,中国人种一定是不如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劣等种族在体育比赛中击败优等种族,这说明什么?说明劣种一定是使用了卑劣的手段。比如说有个澳大利亚有个参加普通奥运会的脑残志坚的特奥选手指出,孙杨是药罐子,便有人纷纷附和:对,我们的女队20年前确实有人服过药。当然,嗑药毕竟上不得台面说,因为西方人磕起药来连自己都害怕。于是,要黑就要找中国特色的东西来黑,首当其冲自然是所谓的“举国体制”喽。

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搞清楚,所谓“举国体制”劳民伤财,只是因为我国抢了西方国家金牌后让他们产生的迁怒,他们真心不爽的,就是我国用“举国体制”这种方式,训练出一批比西方更优秀的运动员。

已知:中国选手>外国选手,如何证明外国强于中国?

答:已知其实是中国职业选手>外国业余选手,没有控制变量,显然无法证明中国强于外国。

所以嘛,很自然的,就是下一种论调:我们是谎称“专业运动员”的职业运动员,而外国都是业余运动员,职业打业余胜之不武。至于说,人家这些“业余选手”,是如何被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逼到只能砸锅卖铁自费请教练打比赛,他们就不说了。所以,如果承认“举国体制”制度完胜,进而由体育赛场上的争金夺银证明我们中国人并不比西方人差,那么,他们价值观的基石就崩溃了。所以,一些人不可能不反感“举国体制”嘛,要不然,你以为人家真心疼这么8块钱啊。

不过,正所谓美国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举国体制”现在也确实有点朝不保夕了。这套体制,只对中下阶层有好处,比如说,绝大多数知乎侠,都是这个阶级,只不过嘴上不舍得承认。但是,对精英阶层,是没有太多好处的。他们的自豪感来自于福布斯富豪榜,而不是奥运会金牌榜,每年花100亿让屌丝练体育,根本没必要啊。我们应该搞群众体育,应该搞全民健身,对吧。

所以,与其花这么多钱在竞技体育上,不如多搞些向公众开放的全民健身场馆,比如说,高尔夫球场、赛马场等等,要打破只有在编运动员才能拿国家经费进场训练的准入门槛,所有社会公民,不分性别,不论年龄,不分种族,不论贫富,不分贵贱,不论身份,统统有平等办卡的权利。这就叫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至于说,不仅不交学费、训练费、食宿费,反而要国家管吃管住发工资的全职在编运动员,也属于一律只减不增的财政供养人员。尽可能裁撤体工大队,尽可能减少在编人数,转而代之以自费的集训运动员和临时工身份的试训运动员。将财政供养的体工大队逐步转变为对社会招生的体育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交学费的全日制学生,这是大的趋势。改革的方向,还是要往打破计划体制,转向市场化、职业化走的,还是往自费业余练体育的模式走的。

现在所幸还有奥运争光的金牌战略硬指标在,体育主管部门还不敢玩的太过火,总归要大面积选材保证良品率,在各省运动员中间分猪肉,也要先看看成色过得去再说。要不然嘛,那天人民群众真对金牌看开了,体育总局真是太高兴了。要知道,奥运会的参赛名额是稀缺资源,哪个省不想自己的运动员上?到时候,你以为各省不会一哄而上八仙过海吗?而且,就算对于普通人而言,和世界一流高手过招,比如说在菲尔普斯身边做一把背景帝,这个诱惑力,这个逼格,简直excited。

比如说,上海申花的前老板朱骏,把利物浦请过来和上海申花踢友谊赛,把自己安排进首发阵容爽了一把,完事说出这么一句话:“我觉得许多富豪看到我与球星同场竞技,一定羡慕得要死。他们没机会在赛场上施展自己僵硬的双腿。”体育嘛,本来就应该是高富帅的玩物,至于穷小子的冠军梦,who cares?除了我们党。

最后是两学一做时间:

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user avatar   zhao-ben-shan-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观点说,就是“钱没花到我身上”,所以不爽,类似口径在高铁、航天、科研等领域随处可见,XX无用不如改善民生,甚至不如一人发两块钱。

当然,这么说其实有点low了,持这种观点的低能很少,主要活跃在微博贴吧门户网站评论区,甚至可能是反串黑。

深究起来,就是中国现在不需要金牌带来的国家民族荣誉感,因此以夺金为目的的举国体制,自然受到嫌弃。

以前的中国,太弱,如果说一共时期还能以建国后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自诩,凭借“毛泽东思想精神原子弹”主观战胜对手,二共初期,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能团结群众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连历史都要被打倒,《河殇》泛滥,比胡适的“中国百事不如人”更进一步,华夏文明带原罪,生来就落后。

相比之下,成本低廉、快捷高效的举国体制绝壁是鼓舞民族自尊心的不二法宝,“战争时期看军人,和平时期由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排、李宁、乒乓球、马家军,成了那个时代国人的精神支柱。

02年男篮被韩国逆转,不过是个亚运会,民意汹汹,缺席的大郅成为背锅侠,甚至到了“抛弃祖国和人民”的地步。

这一观念的结束,应该说,是08年空前成功的奥运会,国强了、民富了、奥运会举办了、金牌榜第一了,得到后就不再珍惜,金牌对普通中国人的意义,大打折扣。

后来大姚因伤退役,老百姓都说“不该打那么多国家队比赛,尤其是亚洲的,把姚明累坏了”。

12年伦敦奥运会,各路黑哨,奥运会在国人心中的神圣地位陡降,尤其是陈一冰被黑的金牌,人民群众自己给他金牌“不就一金牌么?爷现在有钱!”

数百网友集资上万元 为陈一冰颁发金牌(图)

今年的里约,官方报道个“痛失金牌”、“颗粒无收”,放在过去,人民群众也要跟着痛骂运动员“给国家丢人”,现在?网民大骂编辑,不会说话就别写新闻!拿金牌好,银牌也好,铜牌也好,努力过后,开心就好。
金牌都看不上眼了,举国体制还有啥用?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怎么觉得就是这东西?

也没有觉得威力很大嘛!




  

相关话题

  女研究生蹦床馆内摔成「完全性截瘫」,蹦床有哪些安全风险? 
  从技击面分析,传武中的“乌龙绞柱”动作能否用在综合格斗当中? 
  中国女排提前无缘奥运八强,如何评价本次奥运会女排的表现? 
  你知道哪些体育界的冷知识? 
  身高对于篮球运动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 
  如何评价郎平在中国女排 8 年的执教生涯? 
  2020 东京奥运举重男子 67 公斤级决赛谌利军挺举上演大逆转夺得金牌,如何评价他的表现? 
  如何看待孙杨在世锦赛游泳 800 米失冠后痛哭称实在游不动了后网友评论:「你忘嗑药了」的行为? 
  如何评价 2020 东京奥运会赛艇男子双人双桨决赛,张亮/刘治宇获中国男子赛艇首枚奖牌? 
  重庆一高校体育课引争议:热身跑五公里,三公里限时 15 分钟,学生吐槽「又不是体育学院」,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回合制RPG游戏快要不行了?
下一个讨论
产品经理的思维是什么?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