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代各地的方言中,哪一种才是纯正的「汉语」? 第1页

  

user avatar   yun-cheng-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是一位ID叫xiaoyi jing 的Universiteit van Amsterdam大学逻辑学硕士(方向是语言与语意学)在youtube某视频下的评论,大致都是关于古汉语和现代各地方言关系的内容。由于是在评论区的发(si)言(bi),所以看起来比较凌乱。

他的主要观点是:“最接近上古汉语的语言是西藏的嘉绒语。所谓的那些保留古音的方言,不论南北,都是从中古汉语演化而来的不同分支,谁都不比谁更古老。”

略做整理附于下(其实也没怎么细整理。原始地址:youtube.com/watch?):

-------------------------------------------------------------------------------------------

汉字没有拼音,两千年前的上古汉语和闽南语是否相似无从知晓。相反可以肯定的是,上古汉语发音要比闽南语,客家话和广东话复杂很多。目前,国内外所有汉语言学家都一致同意,最接近上古汉语的语言是西藏的嘉绒语。嘉绒语堪称是汉藏语系的活化石,他的不同方言保留了从五千年前汉藏语开始出现分支后,不同语言在五千年里演化的各种特征。近几十年里,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已经成功拟构出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而且已经发现,有大量的拟构上古汉语发音和嘉绒语完全一致。一个是从古保留至今的古老语言活化石,一个是后人通过语言学规则和《诗经》这样的古代诗歌拟构出来“人造语言”,可是两者大量词汇的发音都相同。这应当不是巧合。

不仅闽南语客家话粤语的发音和上古汉语没有太大关联,就连语法都和上古汉语根本不同。我们汉语从中古汉语开始一直到今天,就逐步演变为“分析语”。而且如今不论任何方言,词的不同格和不同词性的发音都不变,最多就是今人读古汉语时不同词性的声调会变化。比如普通话的名词 “语” 读 yu 三声。普通话里读古汉语如果碰到“语”作动词,就要读成四声。但是本质上不论什么词性,发音都不变。但是上古汉语不同,上古汉语汉字也和诸如英语语言一样带有词前缀。比如一个汉字当做使动用法时,前面就要加词缀s发音。当然,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这些古老的发音都消失了。举个例子:“登”普通话读deng,但是在上古汉语里,如果“登”作为使动,使某人登,那么就要读“steng”。

而今天陕西话里的“大大”就是上古汉语里 “大” 的古老发音Dades的残留。再比如,现代汉语里 “窟窿” kulong 就是上古汉语“孔(klong)”的残留。我估计你(这里的“你”应当指与作者争论的其他评论者。除与文旨过于无关的语句外,为使语义连贯,不做文字修整,下同。)是南方人,所以认为自己的语言很“正统”。现在中国网上流传好多段子,诸如“粤语才是正统汉语” “普通话是满洲人学不会汉语才造成的” 或者是 “蒙古人在中国搞初夜权” 之类的东西。传播这些的人都没有任何历史学和语言学的常识,基本上就是地摊杂志看太多了。就普通话来说,这个发音系统在明朝就出现了。明朝紫禁城内保留下来的给朝鲜官员的汉语教材里的发音和当下普通话几乎是一致的;直到今天,日本冲绳保留的明朝宫廷音乐里,还有拿明朝官话演唱的歌曲。五百年来发音一直都没变过,今天只要是听懂普通话的人都能听懂他们的歌曲。这怎么可能是满洲人带来的口音?另外,说蒙古人满洲人学不会汉字发音学不会入声?你们听过蒙古语和满洲语吗?你们知道胡人的语言比汉语要复杂多少吗?蒙古人不仅没丢掉汉语的入声,反而到了今天,蒙古语吸收的汉语词汇还恰恰保留了宋朝时代中古汉语的入声。比如蒙古的“博士”就读Boksi。汉族周边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发音都比汉语复杂,说胡人学不会汉语入声,就如同说:水里的鱼学不会游泳。

而且因为西藏的地理条件,导致藏语发音受外来干扰最小,藏语各个方言保留了藏汉语系演化的所有不同阶段的特征。比如藏北方言无四声,这就是原始藏汉语的特征。藏语堪称是上古汉语活化石。

虽然我不参与拟构上古汉语这个项目,但是国内外的上古汉语专家在近几十年的研究中拟构出了上古汉语的完整发音,居然有大量词汇和嘉绒藏语完全一致,一个是现存的藏汉语系活化石,一个是拟构出来的语言,这么多一致性,难道是巧合?拟构出来的上古汉语发音别的词汇我先不跟你说,我们就讨论上古汉语数字发音,跟那些所谓的南方方言根本不一样。上古汉语数字发音最接近缅甸语和藏语。

而你所谓的那些保留古音的方言,不论南北,都是从中古汉语演化而来的不同分支,谁都不比谁更古老!网上那些说什么广东话是唐朝发音的完全是地摊杂志看多了,根本没有任何语言学常识。先不说广东话里保留了多少古越语的特征和词汇,广东话里念不押韵的唐诗远远多于普通话不押韵的唐诗。而且,汉语言学家一致公认的保留秦汉时代词汇最多的方言也不在南方,而是陕西关中方言。比如目前唯一把 “猪” 称为“彘”的就只有浙江,陕西和晋南。把黄米称为 “黍” 的也只有陕西和晋南。

而且不论南方北方,这些方言跟已经消亡的上古汉语不论在发音还是语法上可以说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上古汉语保留有词前缀。上古汉语的 “登” 这个词,发音类似普通话的 deng。但是如果作为使动用法,发音就是sdeng,多了个前缀s。你能给我找出任何一个今天的汉语方言有这种词性变化吗?另外上古汉语含有大舌颤音,今天中国除了西藏,哪里还有这个发音?我随便给你几个上古汉语词汇发音,你感受感受吧:各:Klok 仑:Gruan 二:snis 八:Brat 十:Ju 大:Dades 吾:Ngra。

另外,youtube和优酷里上古汉语视频都是拟构上古汉语研究项目里的博士研究生们自己上传的,除了他们的导师,没有任何其他人比他们的视频更加权威。

说Nibon是吴语的人,一点语言学常识都没有,胡编乱造也不怕被人拆穿。【日通尼母】这种发音方式是上古汉语的发音,早在唐宋时期就在中国消亡了。宋元时期,中古汉语里日和尼已经分化成两个发音了。最终到了明朝变成了和今天普通话一样的两个发音。日语里Ni Bon这两个发音是汉音。什么是汉音,就是日本派遣唐使之前就传入日本的汉字。很有可能在唐朝时期我们中国人就不把日本说成nibon了。

中国人总喜欢拿这种东西来显摆,并且还认为日语就是古汉语。日语按照语言学观点,离得近的是韩语和蒙古语。虽然说日语韩语蒙古语语法完全一样,但是日语仍然是孤立的语言,因为日语韩语蒙古语三者之间不存在任何语言发生学上的关系。而日语和汉语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根本不是一个东西。汉语是藏汉语系的语言,离藏语,景颇语,缅甸语,侗语更加接近。这种接近不仅仅是语法完全一致,而且还存在大量的同根词。日语借用了一些汉语就能说日语和汉语有语言学关系?那么你们有没有统计过日语里有多少英文词汇?这样的话是不是美国人英国人也要日本人承认日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波斯人还用阿拉伯字母呢,难道说作为一门古老的印欧语---波斯语就要被单独划到亚非语系去?

说广东话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中古汉语,更基本属于对语言学没有一点研究的门外汉。各个地区的方言都已经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了原有的形态了,例如吴语相比中古汉语有着非常强的鼻音化,帮母和端母念成内爆音,如“疤、带”等,这也是中古汉语所没有的,同时联调这种形式也是其特色之一。

而粤语的边擦音声母只在壮语、临高语、黎语之中存在,和南越语也有大量的融合成分。粤语表示“欺负”的“虾”(/ha/),武鸣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傣语是 /jam ho/,黎语加茂方言为 /hɛ/。除粤语之外没有其他汉语族语言有这个词。粤语表示“倒塌”的“冧”(/lɐm/),北壮语、毛南语跟粤语完全一样,泰语为 /lom/;粤语表示“跺脚”的“揼”(/tɐm/),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黎语为 /tom/。

中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或塞擦音的送气情况是粤语方言划分的参考之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不送气清音的,有勾漏方言、平话方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送气清音的,主要有吴化方言;广府方言、四邑方言和高阳方言今读阳平阳上的字送气,今读阳去阳入的字不送气。也就是说粤语和北方方言一样,也是将很多中古不同字的读音给合并了,事实上粤语不押韵的诗词比普通话更多,但是一般没人会指出罢了。

北方方言(四川云南地区的西南官话、湖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则出现不同的分化方式,很多地区出现颚化的现象,尖音和团音也是其他方言中不曾出现的。尖团音的区别源于中古汉语的齿龈音(ʦ、ʦʰ、s等)和软腭音(k、kʰ、x等)的对立,尖音直接继承自中古汉语的齿龈音,团音是软腭音腭化成硬腭擦音、塞擦音的结果。官话中的软腭音腭化成硬腭音约发生在明清之际(明朝开始、清朝正式固定下来)。而这些用法跟中古汉语发音有着直接集成关系,可以清晰明确的找出他们的亲缘关系。例如、剑、箭发音本不相同,韵书中也不一样,但是粤语则发展出另一种方式来继承(浊化辅音的方式)。今时今日为了确保全国人都能发出来这些音,北方方言中很多难发的音已经被省略了,从而使得南方没有这些音的地区能够顺利的发出来。

所以说,没有一门语言可以说变的少的。无论是粤语也好、闽南话也好吴语也好,相比中古汉语都堪比罗曼语和拉丁语之间的区别,顶多就是那一门语言变化的少那么1%的区别罢了。

通常南方没有研究过语言学的门外汉总喜欢认为北方话就是普通话,或者说和普通话差不多。其实这完全是瞎扯。即使是你所谓的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苏这些省份的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全部都被归结为北方官话系,即从语法和声调结构来讲,他们和普通话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而北方话也绝对不是只有北方官话系。除了官话系,北方还有晋语。晋语早已被单独列为一门方言系,就和吴语粤语闽南语客家话赣语一样。你如果对语言学有兴趣,不妨去维基百科搜索下中国汉语各大方言区域分布图。中国的北方官话系是分布最广的,基本上黄河流域(除了晋北是晋语区)一直到长江流域全部都是北方官话系。

我希望给你补充一些语言学的常识:汉语属于藏汉语系。这个世界上目前和汉语有亲缘关系的就是藏语各个方言和缅甸语,及缅甸云南一带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还有中国西北西南的羌族语言。现代汉语属于分析语,孤立语。而中国北方诸如突厥,蒙古,满族等等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勒泰语系,是屈折语,词的发音会随着词格等等语法结构出现变化。网上很多所谓现代汉语里的“满语”完全就是一派胡言。我们甚至不需要考证那些词汇在多少元朝以前的汉语文献中就出现过,我们只需要考察那些所谓的胡语词汇在阿勒泰语系中是如何变化的。那些词汇完全就和汉语无法一一对应!如果你们这些不懂语言学的人不满意我说的,可以去网上搜搜满语教学视频,看看你们能否找出哪怕一个出现在普通话里的满语词汇来。

而你所说的北方发音都是胡音更是无稽之谈。南北朝时期入主中原的各民族中,羯人据推测是粟特人(希腊文献中的Sogda),已经灭亡,其语言归属还有争论(一说是印欧语,一说是叶塞妮语,一说是阿勒泰语,更有人推测是两河流域消亡的苏美尔语)。我们暂且不考虑粟特人的因素,剩下的胡人里唯一和汉语不同的就是鲜卑语。鲜卑语属于阿勒泰语,和蒙古语接近,是屈折语。我说啊,你们说普通话是胡音的人,就好像是在告诉我英语发音可以影响汉语似的。这两种语言完全不具备语言发生学的关系,如何做到影响汉语发音?我就拿英语来说,英语的water如何影响汉语的“水”的发音?你在跟我开国际玩笑么?你懂阿勒泰语么?你学过人家的语言没?

而汉语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汉语由原始藏汉语演化而来。原始藏汉语大概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语言。汉语成型的第一个阶段是上古汉语,即商朝至秦汉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中古汉语,大致上就是魏晋到宋元时期。第三个阶段就是近现代汉语,就是明清到民国五四之前时期。汉语的这三个时期大致上就是由孤立语演化成为分析语的过程。这种演化的其实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原始藏汉语是没有四声的。目前可以肯定商周时期汉语有四声。而且商周时期的上古汉语有复音节。比如“各”读Klok。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汉语中“格”读Ge而“洛”读Lo;“仑”读Gruan,演化为“论”lun和“纶”读Guan;“孔”Klong演化为现代汉语的“窟窿”Kulong; "角"kdao演化为“疙瘩”geda。上古汉语演化为中古汉语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上古汉语有词前缀(著名法国语言学家马伯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这种词随着词性的变化在中古汉语时期已经演化成了声调变化。比如我们古文里“语”做动词是三声变四声。而中古汉语时期最辉煌的朝代就是晋和唐。这两朝的贵族皆有鲜卑族血统,如果真如你所说北方方言是胡音,那么这种影响应该早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但是如今中古汉语音韵的标准恰恰都是唐宋时期制定的!

上古汉语中还有少一部分有大舌颤音的字的发音最后简化了,大舌颤音消失了。比如 “八” :Brat。到了中古汉语就成了 "八" Bat。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 "八" Ba。上古汉语还有其他的“入声”发音,比如“二”读:snis,最后到了现代汉语,只有上海话和藏语还读“ni”,普通话已经成了“ar”。上古汉语的“大”读:Dades,现在演化成了Da,而只有陕北方言还习惯用复音节把”大“说成“大大”,其中第一个“大”对应于Dades第一个重音音节,后面的轻音”大“对应Dades的韵尾音节des。

今天唯一还把“八”说成Brat的语言就只有缅甸语了。藏汉缅三种语言构成了藏汉语系三大语族。就和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凯尔特语族,希腊语族,波斯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印地语族一样。

中国现存的任何一个汉语方言都是中古汉语演化而来的,谁都不比谁正统。而且上古无唇齿音,要是拿这一条作为标准的话,按照你们这群地域愤青的逻辑,是不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语言都是胡语?广东话湖南话都是不是都是唬胡人的语言?(历史上,唇齿音确实是魏晋后才出现在汉语里的,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

我就不明白,胡人里面好多阿勒泰语系的,跟藏汉语压根就对不到一块去,风马牛不相及的语言。我就不理解你们这群人如何能够认为北方语言是胡语。你们干嘛不动手听一听比如蒙古语满语啥样子再发评论呢?

最后我有个问题:到底是谁告诉你新中国成立后广东话一票之差被北京话取代?你说这个投票的会议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举办的?是谁举办的?是什么时候举办的?参与投票的人都是谁?而普通话至少从明朝时期就出现在官话中了,举办这样一个投票,还要选全中国大多数人都不懂的广东话作为所谓的“国语”有何意义?

投票广东话这个段子让我想起了《高铁---开启灭绝中华民族的潘多拉魔盒》---只有SB才会相信这种段子。

以下是该评论者另一部分对其他评论者提问的回答。
------------------------------------------------------------------
1. Wikipedia 说粤语可以追溯至雅言,这一点没有任何reference,我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人回应还把我的请求来源给删了。关于这一点,我的疑问是,雅言是周朝的上古汉语的一种方言,而粤语的历史最多也只能是秦朝末年才形成的。况且粤语是现代汉语的方言,别说和上古汉语到底有多远,就连和中古汉语相比,粤语都远远不如客家话近,说粤语来自雅言(一种发音我们尚不能知晓的语言),有什么证据?

2. “如果雅言是秦朝時期的官方通用語, 那麼跟你講的藏漢語系有怎麼樣的分別??” 我不理解你的问题。另外,雅言不是秦朝时期的官方通用语,雅言是周朝时期出现的。秦朝留下来的文献非常少,甚至连秦始皇家族的人物记载都少得可怜,更别说,秦朝时期中国连音韵的学问都没有发展出来,一直到汉朝时期杨雄才写了一本《方言》来记载秦统一中国后六国各地词汇的差异,我们怎么可能知道秦朝官话是怎样发音的?你有录音机么?你说雅言是秦朝官话,请求来源。另外,众所周知,汉语就是藏汉语系的一门语言,这个有什么好争论的?你的问题是什么?

你说普通话是满族人学习汉语后形成的语言,请求来源。你知道最初满清入关时候说汉语的口音是什么么?你根本不知道。根据记载,一直到乾隆年间,满清贵族的口音还是更接近东北某地的口音(这个记载确有其事,但是很抱歉我现在无法回忆起来出处),今天流形的北京话实际是北京南城话,不要把这个当成是普通话。另外,如果你认为普通话是满清入关后才有的语言,那么请你给我解释解释明朝紫禁城内保留下来的给朝鲜官员的汉语教材里的发音为什么和今天普通话几乎一致?为什么直到今天,琉球宫廷的汉语歌曲还是和普通话发音几乎一致?我没说上古汉语是通过嘉绒藏语拟构出来的。恰恰相反,拟构出来的上古汉语中大量词汇发音和嘉绒藏语对应词汇完全一致,这肯定不是一个巧合。另外,拟构原始藏汉语和上古汉语的研究远比对嘉绒藏语的研究要早很多。对于原始藏汉语的研究早在一战前就开始了。最著名的一个学者就是在越南研究东方学的一个法国人(名字忘了)。

关于你问的:现代的各个方言究竟是不是汉语。这个要看语言是如何定义的。粗劣的说,语言的分类是按照语法和构词法来分类的。英语和阿尔巴尼亚语,波斯语和凯尔特语,吐火罗语和德语等等,这些类比的语言词汇相差甚远。虽然我不懂阿尔巴尼亚语,但是我知道英语和阿尔巴尼亚语相似的词汇不会多于5%。如果不懂语言学的人肯定会认为这两者语言完全没有联系。但是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他们起源于同一种语言。因为他们最原始的一些基础词汇的构词法和语法如出一辙,只是词汇不同罢了。藏语和汉语听起来完全不同,但是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有共同祖先。人们甚至会因为伊朗人使用阿拉伯字母而认为波斯语属于闪含语,但是语言学家告诉我们,波斯语是德语等印欧语言的亲属。同样的,使用印地语的北印度人看起来和欧洲人相差甚远,但是语言学家猜测印地文明起源于印欧人,当然,这一点很自然就被印度神话印证了。现在我们拿当今现存的汉语各方言来作比较,我想,在欧洲没有任何一个语族的各分支语言之间的相似性能超得过汉语各方言。所以说,汉语的各方言才是真的方言,而非不同语言。我甚至可以丝毫不比担心没有参考文献而大胆告诉你,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的距离远远小于荷兰语和德语之间的距离。古英语中night的gh音节在荷兰语(nacht),德语(nacht),甚至希腊语(nocht)中都保留为喉擦音,只有现代英语中gh完全不发音,类似的词汇非常多,按照你们的逻辑,难道说英语不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早在唐朝之前,北方民族融合早就开始了。关于这一点,你必须多看看历史书。所有隋唐的贵族都有鲜卑人的血统。而你们总是说北方官话没有“保留入声”是因为民族融合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先不讨论民族融合和语言是否保留入声这两者有没有任何逻辑关联,即使是北方的晋语都仍然保留入声。另外,既然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那么你们干嘛不去调查南方的少数民族融合问题呢?专门研究粤语和中古汉语的一个研究生曾经说过:粤语里仍然存在20%(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的古越语词汇,关于这方面内容,网上资料很多,如果你觉得不可信,可以去维基百科粤语版搜索。与你们所期待的恰恰相反,中国一直到元朝时期,北方很多方言仍然保留入声。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今天现存的蒙古语。比如蒙古语中的“博士”就读"Boksi",这恰恰说明,外族人学习汉语的过程恰恰保留了汉语的很多发音。我说句难听的话,你听过蒙古语么?你听过阿勒泰语言发音有多么复杂么?那些口口声声说北方游牧学不会汉语入声的人,怎么不愿意动脑子想一想人家怎么可能学不会入声?这种说法就如同说:水里的鱼学不会游泳一样可笑,一样不值一驳。

关于中古汉语,你的说法有误。中古汉语通常被认为是唐宋时期形成的,而非汉朝。目前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还有争论。

关于粤语和中古汉语的距离,现在他们圈里的人都大致上认为,粤语距离中古汉语远大于客家话距离中古汉语。为此我好几年前还专门联系了专门研究中古汉语的人。最强有力的两个例子:
一是粤语里仍然保留的大量古越语词汇,这些词汇的来源是壮语、临高语、黎语。粤语的边擦音声母只在壮语、临高语、黎语之中存在,古南越语也有大量的融合成分,粤语表示“欺负”的“虾”(/ha/),武鸣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傣语是 /jam ho/,黎语加茂方言为 /hɛ/。除粤语之外没有其他汉语族语言有这个词。粤语表示“倒塌”的“冧”(/lɐm/),北壮语、毛南语跟粤语完全一样,泰语为 /lom/;粤语表示“跺脚”的“揼”(/tɐm/),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黎语为 /tom/;etc. 中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或塞擦音的送气情况是粤语方言划分的参考之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不送气清音的,有勾漏方言、平话方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送气清音的,主要有吴化方言;广府方言、四邑方言和高阳方言今读阳平阳上的字送气,今读阳去阳入的字不送气。也就是说粤语和北方方言一样,也是将很多中古不同字的读音给合并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影母与疑母字”:瓮 渥 缢 哀 欸 爱 翳 蔼 隘 安 案 遏 晏 鸦(鸦) 哑 亚 恶 罂 厄 讴 欧(呕) 沤 谙 唵 暗 黯 压 鸭 它们在上古全是影母字,故不应读作 ng- 音。在这一点上来讲,客家话的表现远胜于粤语。

所以说无论是粤语也好、闽南话也好吴语也好,相比中古汉语都堪比罗曼语和拉丁语之间的区别,顶多就是那一门语言变化的少那么1%的区别罢了。关于这些不同到底是1%还是多少,我也不敢说,因为没人完整从事这种比对研究。

关于读诗书押韵不押韵,这完全都是主观意见,而且究竟拿普通话,晋语,关中话,粤语等不同方言念什么诗押韵什么不押韵,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做过可靠统计。即使是很多诗读起来不押韵,也完全没有理由就认为这不是汉语。还是我说的(不知道你有没有认真看我回复),语言的分类和发音没有任何关系。英语和阿尔巴尼亚语都属于印欧语,即使他们词汇只有1%的相似度。古英语大量词汇中存在个别发音被现代英语所省略,比如night中的gh,但从来没有人认为现代英语不是英语。我举个例子:即使在魏晋时期(中古汉语),人们就已经发现阅读《诗经》存在不押韵的现象,那么按照你们的逻辑,是不是中古汉语跟上古汉语比起来就不能算是汉语呢?

最后,以后拿reference时候,请不要拿中国国内的网站来说事儿。对于网上的各种百科全书,我只认同wikipedia。即使wikipedia的中文版都有大量存疑的东西。比如wikipedia中文版关于粤语的介绍里说:粤语起源于雅言。可是雅言是先秦时期上古汉语的一种方言,粤语怎么可能起源于雅言?又有什么证据呢?我以前有同学在wikipedia这里多次请求来源,都被粤语的中文版编译者无故删除,我很怀疑他们是否能拿得出确切资料来支持这种说法。

世界上任何语言的发音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是趋势。你现在找出世界上所有能够重构古音的语言便会发现。比如英语的night中的gh现在不发音。这个gh就是擦着喉咙(如同吐痰)发“赫”的音。反倒是德语(nacht),荷兰语(nacht),希腊语(nocht)还保留这个音节。当今的人读上古文章时候,区分词性也无非是改变声调罢了。比如"语"在普通话诵读先秦散文时,作为名词读三声,动词读四声。

再比如印欧语系中的“太阳”在日耳曼语族中的原始日耳曼语言中是sunner;在拉丁语族中读“solar”。今天除了高地德语(即标准德语)还读类似sunner的发音外,低地德语(英语,荷兰语等)都读sun,省去了最后一个音节。英语还同时吸收了拉丁语词汇solar。可是为什么欧洲普通人从来没有兴趣计较这些发音的变化而指责谁的血统不纯正谁是不是欧洲人呢?因为欧洲社会是个高度发达,追求科学和真理,尊重知识,反对种族主义的社会。反倒是中国网上不少愤青loser会无聊到研究一些在欧洲语言学家看来差别不到1%的方言差异来搞血统论。更有甚者说什么普通话不是汉语,更是无稽之谈。普通话是不是汉语不是愤青说了算的,是不是汉语要问语言学家。




  

相关话题

  网上经常说东北人很多都是山东人闯关东后代,可是方言为什么没有带去? 
  中华田园犬听得懂英文吗?跟它说普通话还是粤语? 
  对于汉语汉字难学,为何很多中国人还觉得很自豪? 
  现在还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吗? 
  为什么说「粤语不只是一种口音,更是一种语言」? 
  蹲下在你们的方言里怎么说? 
  韩国首都的中文名「首尔/首爾」由韩国提出,那么在韩国有无将「首爾」用作「서울」的汉字表记的情况? 
  你的方言是如何描述 5W1H 的? 
  微博女权大 V 索玛女王把微信「公众号」改称「母众号」,这样改是不是有语病或违背汉语语法语义? 
  「好棒」这个词是怎样出现的,为什么会用「棒」这个字? 

前一个讨论
抗战时,国军为什么不多装备火箭筒来反坦克?
下一个讨论
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这对中国的发展有什影响,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