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普通话发音不准」是不是对广东人的一种偏见?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北方出生、广州长大的新广州人,我的小学在广州老城区,同学基本上都来自于土生土长的老广州家庭,就算外地同学,也是以潮汕、粤西地区来的为主。

小学的前四年,我包揽了“推普积极分子”荣誉。在推广普通话的领域,我就好比是红土场上的纳达尔,离开CBA前的姚明,环法赛场上的阿姆斯特朗 – 每天的早读都是我的表演时间,我是课堂朗读时扛把子,我是词语正音的最终答案,我是红领巾广播站的灵魂人物。

我不是金字塔的塔尖,我是金字塔上面的天空。

如果小学的六年可以分为四季,五年级就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寒冬。那一年,班里又转进来一名北方同学。这里的北方,指的是秦岭淮河以北,而不是广州人心目中的北方(白云山以北)。四年来第一次,我失去了推普积极分子的称号,失去了红领巾广播站首席播音员的地位,就像电影《无极》里面说的那样,失去了鲜花盔甲,变得一无所有。

我对着红领巾宣誓:自己的东西,要亲手夺回来,为了推普积极分子,为了光荣与梦想。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好胜心,这种全身上下冒出一把火的感觉,在之后的岁月中我又感受过几次。

--

说出来很多朋友可能不会相信,但“推普积极分子”这种东西的确存在,早些年的时候,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很有用的一项技能。

然而,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也激发了一些抵触情绪。有一段时间,坊间(主要是QQ空间)流传着“粤语以一票之差落选全国标准语言”的传闻(后来才发现,四川话、湖南话、闽南话等方言也曾经有这样波澜壮阔的历史);语文课上,有的老师会自豪地说,粤语发音才最贴近古汉语,因此读古文和诗词要用粤语(吴语默默点了个反对);有一阵子,校内网上还流传着一篇粤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独立语言的文章,号召广州人保卫自己的语言。

这种矛盾的心态长期持续着,对于相当一部分广州人来说,一方面认识到普通话在从商、从政、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交流的时候至关重要,本着务实的精神虚心练好普通话;一方面,又对自己的语言和背后的文化充满自豪感,甚至会对于“北方话语体系”的“侵蚀”感到忧虑。

这种充满矛盾的共存关系,导致了语言表述的极度丰富。翻开一份本地报纸的社会新闻,一方面能看到“嘚瑟”“忽悠”等常见于北方地区的俗语,一方面也有“巴闭”(指洋洋得意穷显摆,也可以表示很厉害/争气),“博懵”(指利用别人的无知来占便宜)等粤语中的表达。在天河体育中心,能听到diu声不绝于耳,也能找到熟悉的那一句“X安,萨比”。

--

也许广州人说出来的普通话的确不够标准,但全国上下,又有谁能说自己的“普通话”真正标准呢?按照定义,普通话是指是“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这样说来,“北京语音”之外的发音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不标准”的地方。

这一点,我在后来回到北方求学时,感受的尤为明显。谁想到,当年的“推普积极分子”,被同学认为说着一口“港台腔”,还因为说话有独特的“综艺感”而成为了学院歌手赛的主持。

我们每天的谈吐发音和表述方式,或多或少都有不标准的地方。这不应该成为区分你我高低、远近亲疏的依据,“推广普通话”,目的是为了大家更好地交流,有钱一起赚,有肉大家吃,有好玩的事情一起笑得前仰后合,而不是以此产生优越感,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偏居一隅敝帚自珍。

毕竟,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生求救楼


  

相关话题

  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会感觉自己没有归属感吗? 
  听音乐和看电影时,为什么粤语区总要强调应该听粤语版本呢? 
  老婆不想让小孩学方言,以后和我爸妈无法交流怎么办? 
  如何评价部分广府人中把所有非广府粤语贬斥为不标准的行为? 
  为什么在成都说四川话的比例很大,甚至很多服务行业都说四川话? 
  南方人和北方人哪个掌握标准普通话的多? 
  回到家乡说普通话这很矫情吗? 
  从不标准的口音到标准一甲普通话,这个纠正过程是怎样的? 
  有个上海本地人总是损我说我上海话学的不行。大家说句公道话,我上海话学的怎么样? 
  现代普通话受满语影响大吗? 

前一个讨论
2017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里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影子银行?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