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银行集体限制快捷支付转账额度,会给余额宝、理财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

@stdemon

的答案。

尽管

@李淼

的答案的确有些地方并没有说的很清楚,却不是什么气门和软肋。

我只想说两个问题:


1、余额宝的收益真的不会比同类的低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加上限定条件,在同样的流动性下,这使得概率变得很低,但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至于什么10000块钱一天差几分钱收益,我只贴图不说话:

当然你可以说要看长期,看年平均,但事实上一万块钱只差几分钱,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这一前提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同样流动性下,而事实上以现在余额宝的收益下降的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跌破三年期定存和七天通知存款,我只要牺牲一点点流动性就可以获得超过余额宝的收益,为什么要死抱着余额宝?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购买余额宝对流动性的要求并不高,仅仅只是因为余额宝的收益比定存还高所以才购买余额宝的,如果余额宝的收益低于定存了,他们又没有流动性的需求,为什么不会转到定存?

所谓流动性需求,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是以偏概全,错谬之一。



2、余额宝真的不会产生挤兑吗?

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余额宝的流动性是如何保证的,就能明白这货当然可能被挤兑。事实上流动性和收益本来就是难以两全,开放式货币基金是在一级市场,赎回操作最快也要几天,这是原理所限制的。你发起一个赎回指令,基金要对相应的存款和投资进行套现,变成现金再回到你的账户。银行定存都不能随时赎回,凭什么认为货币基金可以随时给你变钱出来?!

事实上事情的真相是,余额宝是用自己的头寸来实现这一点的。说的通俗点就是,把别人正好要买余额宝还没入账的钱给你赎回。如果真的出现恐慌性抛售,卖的大大的超过买的,凭什么认为延迟赎回,限额赎回不会出现呢?你以为阿里巴巴会自己垫钱给你赎回么?

所谓挤兑,从来都不是说钱不够,而是说流动性出了问题。银行出现挤兑会是因为银行的资产不足以偿还储户的存款么?这种可能是很小的,更常见的情况是银行短期内没有办法把贷款收回,资产变现来应对储户集中爆发的提现操作

加上上面所说的,其实很多人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而没有流动性的需求,在余额宝的收益低于定存的时候,产生大量的抛售行为是可以预见的。而这一抛售必然导致余额宝的赎回受到冲击,余额宝完全有可能回归到一个比较正常的赎回周期,或者进行限额。这样一来流动性优势又会马上被其他货币基金比下去,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什么的。余额宝的资产缩水也会影响到和银行的议价能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简单说就是,收益率下跌,在乎收益率不在乎流动性的人先跑了。这些人一跑余额宝就会遇到挤兑,从而流动性打折扣,这下子在乎流动性不在乎收益率的人也要跑了。

就酱。


最后说一句,事实上这个事情可能完全没那么复杂,就是阿里的钱太多又没有做金融的经验,银行认为这个外行的家伙现在风险太高了调低信用评价,表现上就是快捷支付限额调低而已。再说最近支付宝的确出了点儿事情,你说是栽赃嫁祸也好,说是银行守旧过于谨慎也好。银行从来不会阻止你购买任何东西,你的钱银行还能不让你花么?想买余额宝的照样能买,只是麻烦点儿。但是趁机会多学点金融常识,了解一下风险并没有什么不好。

以上。


user avatar   lisanshui12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邀请。

(看了大家的评论,为了把这个答案的逻辑展现得尽量客观,3/17开始修改...另外,抱怨答案太长的知友们,这个我真的爱莫能助,因为这本来就不是简单的逻辑...)

喊口号的答案还是请自重吧。知乎的价值在于把自己的道理讲给有心听的人,而不是把自己的偏见发泄给没耐心的看客。

余额宝们确实给了零散存款提供了参与货币基金的机会:以往要上百万资金的门槛瞬间被拆除,于是大家欢欣鼓舞,马上认为这是“拆除银行业垄断的先锋”。包括类似产品的宣传语中“超过活期存款XX倍”的表述,更是让大部分用户觉得“银行真是黑到家了”。诚然如此,我也一直坚定地看好余额宝的创新服务模式。然而,看好它并不代表着你应该盲目且乐观地无视它在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和危机。

简单来说,我认为银行业对于余额宝的种种“限制”,其实是一种自发的规制风险行为:如果余额宝不解决自身的风险防范,那么就从流入资金的角度来主动限制它的发展。这对于余额宝类产品的正常发展,是一剂良药。

第一,来谈谈余额宝类产品的切实风险:

余额宝的产品风险,往往被支持者们轻描淡写地简化成:“余额宝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毫无风险,所以余额宝也没风险。”对不起,这是偷换概念后带来的错误三段论。

余额宝类产品,其实仅仅是货币基金产品的一种“销售渠道”或者是“销售方式”。这类产品在吸引到用户资金后,会将资金全部用来购买货币基金产品。尽管从资金流的角度来看,流入余额宝 = 流入货币基金,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基金的“零风险”特性也100%被余额宝所继承。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应该看到用户并不是在直接购买基金产品:这与你自己去银行申购基金有着天壤之别。假使有人让你把存款全给他,由他去替你买基金,你势必会留个心眼想想是不是安区。但这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余额宝,你就真的能放心了?

我承认余额宝因为有阿里巴巴、支付宝这些金光闪闪的“良心企业”背书以及安全技术支持,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其抱有好感。然而如果我们是在说金融产品,那么就必须谈到波动和市场情绪,就不得不直面风险。简单举一个可能的例子:

#当我国再次开始放开紧缩的货币政策,开始新一轮货币宽松。

首当其冲的是银行同业利率的大幅波动,回到08年之前的状态:

前几周看到6%左右的收益率就开始喊出“怎么跳水了”“看来要把钱拿出来了”的余额宝用户们,如果看到3%、2.2%甚至1.8%的收益,恐怕会毫不犹豫呼朋引伴地把资金撤出来吧?

#

以下3/17日补充#

大家对“撤出资金”这事儿表示不解,“反正我也没赔钱,怎么会把钱撤出来?” 那么我来说说这种条件下,为什么最后你会着急把钱撤出来:

1. 余额宝的特点是:T+0交易,门槛低,年化收益率5%-7%,当日结算。

2. 如果我能搞到3%-4%的低息资金(对于一部分现金牛企业来说,相当容易),那么只要存入余额宝,靠息差我就能稳定套利。(年化1%-2%,看似不多,但这是无风险套利。而且当日可赎回,我的流动性要明显优于一般的货币型基金。简单计算,如果我可以融到1000万(成本4%),那么每天的净利息收入就是接近600元,每月净收益18000元,而且不用上税。)

3. 一旦余额宝的收益跌到4%,那么我的收益就会被吃掉,所以我肯定会先行赎回。

4. 但如果像我这样的客户多了(套利空间稳定存在,这种客户不会少),那么余额宝及其背后的天虹基金所受到的赎回压力,会首先出现在来自大资金用户的压力上。此时即便你还在看着从6%跌至4%的数据,想着“我反正也没赔”,但真正的挤兑正在发酵中。

5. 作为大资金用户,这些套利资金必然会把不满集中,并通过媒体来向余额宝施压(媒体事实上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时机...)那么到时候你手中的腾X新闻、网%新闻、搜&新闻,就会适时地推送无数信息到达每个移动端,“各地用户纷纷反映余额宝阻止赎回(但其实仅仅是推迟赎回)”“有用户抱怨自己赎回排队已排到一个月后”“专家提示投资有风险买基须谨慎”,造成的恐慌势必会让你开始考虑:我是不是该把钱拿出来了?

(千万别高估恐慌时民众的情绪,我们经历太多了...)

6. 但等你去赎回时,也同样遇到了“服务器正忙,亲,请过一段时间再试哦,么么哒”...我觉得这时候还很淡定的用户,绝对是真爱。

#

3/17日 论银行挤兑和余额宝挤兑#

还看到有的知友在问:

1. 说余额宝有风险,银行就没有风险了?

2. 余额宝被挤兑,其实是银行先被挤兑!

首先澄清下,如果哪位可以查到我跟哪家银行有利益关系,或是我的任何直系亲属是银行从业人员,那么我二话不说直接清空这个答案。

如果不是,我希望大家还是能心平气和地看完我的答案。还是那句话,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不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好做法。

1. 银行确实有风险,但从银行的体量来说,其一,它“大到不能倒”,背后会有国家财政作为支撑;其二,国家和央行对银行有相对严密的监管制度,对存款有相当强的保证制度,来防备可能出现的“银行挤兑”。

具体的内容不展开了,大家可以分头去查一下银行风控的各种强制性政策。另外,如果出现“银行挤兑”,其原因必然是出现了最大的社会危机。真到那个份儿上,金融体系面临崩溃,余额宝的东家恐怕都已不复存在。所以知友们用“余额宝挤兑”和“银行挤兑”来相比,其实是在拿“自行车被盗”与“航班失联”在作比较。

2. 我们上面“余额宝被挤兑”的条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对宽松。在这种环境下,银行间市场收益率下降,其原因是货币的大量供应,通过央票逆回购等等途径,让“银行不缺钱”。而此时银行应对提现压力的能力反而是最强的,所以在这种条件下,银行反而不会被提现压力挤兑。

#补充完#

余额宝用短短几个月时间,从100亿发展到4000亿。而一旦收益大幅下滑,从4000亿跌回100亿的速度会远远超过上升期:短短几周之内大量的赎回指令会发给余额宝,

#

下跌速度大于上升速度,这是诸多金融产品的通性,因为人对于“赔钱”的承受能力,远远大于人对于“赚钱”的承受能力。放在股市、期货的市场里,就是大部分交易者“永远不知道止赢,只知道止损”。

这确实是我的经验之谈,但说这是我主观臆断的知友们,也请参照比特币价格走势。

#

而余额宝投向的货币基金,却接受不了如此迅速的挤兑。最可能发生的,便是推迟赎回和限制赎回份数 ---- 而这其实是已经写在余额宝的用户使用守则中的。悄悄问一句,有多少人是仔细读过这个文件的?

所以在半个月前,余额宝悄悄上线了“每日赎回限制”,这无疑是为了规避可能到来的“取现潮”。但即便如此,一旦余额宝出现了小额的延迟支付,对于大部分“跟风而动”的用户来说,这马上会成为一个充满了悬疑和黑幕的消息,成为雪崩最初的那一声惊雷。

所以余额宝类产品的最大风险,事实上是它的流动性风险:由于在用户和基金之间存在一层移动互联网的销售关系,过长的信息渠道会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引发市场情绪的不理性,从而带来巨大的挤兑风险。

第二,来说说银行业的“集体限制”所带来的影响:

银行业确实被很多人看了笑话:余额宝似乎是动了银行的“蛋糕”。然而不谈数据单讲段子,这其实是耍流氓。

根据去年第三季度的数字,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余额目前已经超100万亿,其中个人存款也已经接近50万亿(请自行百度及谷歌之)。而货币基金总额,在余额宝类产品的大幅支持下目前应该达到了1万亿(其中余额宝4000亿)。也就是说,余额宝仅占存款余额的0.5%。所以余额宝能分走的蛋糕,其实小得可怜。

但是,从新增存款的角度来看,今年1月和2月的新增人民币存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400亿。而余额宝此段时间内的增量大约是2500亿 --- 简单来说,余额宝的出现导致了30%的存款资金减少。这便是新闻中的“存款搬家”。

存款搬家确实会让银行业出现利润下滑,然而这减少的2500亿,事实上将成为货币基金的新鲜血液,重新回到银行系统,以补充银行的流动性紧缺问题。换句话说,银行所损失的,其实仅仅是这2500亿元的年化5%-6%左右的利息 --- 对于一个流动性紧缺的社会来说,银行贷款的收益会显著高出这个数字。银行不是“赔钱了”,仅仅是“挣少了”而已。

然而这2500亿流入的余额宝,却是一个存在着挤兑风险的新产品:以往的大宗协议存款,存款方与银行的沟通相对简单,也较少受到市场情绪波动的影响。然而余额宝类产品的用户众多,投入的无论是协议存款还是其他金融产品,用户对产品的了解都相当有限。一旦受到挤兑,这一压力将马上回馈到银行系统:银行没挣到钱,却要承担被放大了数倍的流动性风险,显然得不偿失

所以银行虽然没有限制余额宝类产品的申购,却开始给资金流入这些产品设置障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另外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准备销售自己的货币基金产品。这其实也被“鄙视一切”的互联网人们嘲笑说他们“为时晚矣”。但是,有庞大的现金储备和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货币基金,其流动性和耐风险性都会明显优于余额宝 --- 可惜市场宣传和营销是他们的软肋。

第三,来说说如何应对:

首先,我认为余额宝类产品真的需要规范自身宣传:有多少余额宝的用户不知道,自己所信任的“余额宝”,其实仅仅是一种基金销售的模式?

其次,余额宝类产品在面临银行业的“打压”时,请不要总是绑架民意,利用民众对于垄断行业的反感来给自身造势。因为事实上大多数“宝宝”产品,除了余额宝和理财通相对资金充裕(但也不能说他们会为挤兑行为买单),其他的产品更多的是在谋求销售机会。

私认为,一边煽动群众,一边背后发财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请各位小将拍砖。

最后,我觉得在买这些余额宝类产品的时候,请务必通读用户须知。如果你股荒时炒过股票,楼市打折时上街游过行,那么当个无知的用户,其实不可耻,只是你的习惯而已。




  

相关话题

  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将对哪些行业产生利好影响? 
  如何看待京东白条的服务? 
  来日本不满6个月能办みずほ银行的卡吗? 
  你在比特币交易中赚到了多少钱? 
  同样是向海外转移资产,为什么部分支持李嘉诚的中国网民会挖苦王健林? 
  如何看待腾讯最大股东 Prosus 宣布出售 2% 的腾讯股份,市值逾 1200 亿港币? 
  银行现在还这么香吗? 
  基金经理葛兰自掏腰包 200 万买自家基金,公司自购 5000 万,如何看待这一操作? 
  如何看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恒大不会对银行构成风险? 
  如何评价 Ray Dalio 的文章《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前一个讨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比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更有什么好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央行叫停支付宝、腾讯的虚拟信用卡和面对面支付服务?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