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孙坚? 第1页

  

user avatar   dai-zo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据说是孙武的后人,家里世代没出啥有出息的人,陈寿同志说他“孤微发迹”。


《吴书》里面则说孙坚他们家世代在吴地当公务员(坚世仕吴)。


出入来了。


《吴书》里的可能性不高,属于给脸上贴金的做法。


因为后面孙权称帝后不立七庙,只有孙坚在长沙临湘有一庙,孙策在建邺有一庙;


祖上如果所谓的“世仕吴”,是不会不给祖宗们也挂上编制的,实在是没法提了。


《宋书·符瑞志》里面倒说“孙坚之祖孙钟与母分居,遭岁荒,种瓜为业”。


这个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孤微的孙家祖坟葬在富春城东,到了东汉后期,他家的坟上特别神奇的老闹鬼,总有异光出没,坟头上空还总飘着块五色的云。


一度孙家坟头成为了富春景点,乡亲们经常去看,据当地的老人们讲:这个“气”可不同寻常,孙家要发达了。


等到孙坚出生后,他爹慢慢明白他家坟头上老闹鬼是啥意思了。


原来自己生了个鬼见愁。


孙坚长大后容貌不凡,性格阔达,武力不俗,初步具备了乱世当流氓的潜质。


十七的那年,孙坚和他爹在一次行船中看到了一群海贼刚刚抢劫完商人们的财物正在岸边分赃很是嚣张。


所有船全都不敢靠岸,这个时候,孙坚跟他爹说:请您批准我宰了他们。


他爹说:你给我哪凉快哪呆着去。


孙坚果然哪凉快哪呆着去了,他跳船来到了凉快的河中,随后操刀上岸,大手一挥如指挥部队围捕这帮海贼的样子,大有领导人风范。


海贼们心理素质欠佳,以为真有官军要来,开始逃跑。


本来对面跑了就完了,但小青年孙坚还追上去砍死了一个海贼。


江中大量的围观旅客纷纷鼓掌叫好,孙坚开始亮出了名头,后来被当地政府召署为假尉。


为啥说孙坚有乱世当流氓的潜质呢?


有他媳妇的证词。


孙坚他媳妇吴姑娘是当地有名的才貌双全,孙坚比较有想法,他没有找他爹去帮他说媒,他知道他爹只会让他哪凉快哪呆着,他自己去吴家表达了想当姑爷的想法。


结果人家吴家讨论后是啥结论呢?


这货是个二流子,好白菜不能让猪拱。


“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


人家嫌孙坚“轻狡”。


轻浮狡诈,不是啥好人。


说句实在的,人吴家没看错,孙坚这辈子就是这俩字的真实写照。


那后来咋又嫁了呢?


首先是孙坚“甚以惭恨”,然后极有可能放出了话要血洗老吴家。


是吴姑娘本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大家的觉悟为了保平安献身了。(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命也。于是遂许为婚)


瞅瞅,不嫁闺女会“取祸”,话外之意就是这大流氓回来会跟咱家拼了的,为了咱家我这辈子认命了。


吴姑娘后来捐躯变成孙夫人后绝对没有后悔,她确实救了吴氏一族。


她爷们除了这份“轻狡”外,老天还给他配上了帮他“轻狡”的勇猛技能包,以及看不起我我就弄死你的人生信条。


这只江东猛虎迎来了汉末乱世,开启了自己大炮轰一切的人生之路。


172年,会稽郡妖贼许昌自称阳明皇帝,煽动诸县,众数万人,被此时已经小有名气混成郡司马的孙坚募召了千余人与会稽郡兵合作剿匪成功。


当时的扬州刺史对这位猛男请功,孙坚随后历任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


在淮泗三县的这十多年中,孙坚开始培植起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和人望(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虽然人数不多,但足够帮孙坚拿出筹码进入乱世的历史进程了。


184年,黄巾起义天下乱,朝廷的三路讨伐主力中,中郎将朱俊是会稽人。


朱俊听老家说这些年出来了一个祖坟冒烟的富春猛男,马上征招孙坚为自己的佐军司马前来帮场。


孙坚随后利用自己十多年间的威望募集了淮泗精兵千余人,带着自己的股本开始了征程。(和曹仁一样,淮泗地区黑老大)


孙坚打仗的时候有着近乎于疯狂的勇敢,经常自己操刀往上冲,所以同志们看到这种领导普遍也容易被冲昏头脑以为自己也是超人的往上冲,但往往裤衩穿外头的超人只有孙坚一个人。


而且孙坚也不总是全身而退,有一次孙坚在又一次冲垮黄巾军后中了埋伏,孙坚被人打下了马,所部被打散。


孙坚随后开始卧倒装死。


他的坐骑则机灵鬼般飞奔回营,各种哭天喊地嗷嗷叫,撒泼滚地蹄子刨,表示你们赶紧跟我救我家老孙去。


孙坚的兄弟们后来在老马识途的帮助下从草丛中发现了装死的孙坚。


十多天后,孙坚养好了伤,又跟疯子一样的杀出来了。


汝南、颍川的黄巾军被官军打的走保宛城,然后孙坚在攻打宛城的战役中高难度先登,杀出了滩头阵地,随后弟兄们蚁附入城,拿下宛城。


当年吴姑娘怕他报复是对的,楼门楼子先登都当玩,你家那墙才多高?


孙坚此战后功封别部司马。


转过年来185年,凉州边章与韩遂叛乱,董卓征讨不利,朝廷派张温平叛。


特别巧,张温是吴郡人,赶紧带上了勇烈盛名的江东老乡一起前往,孙坚随他屯军长安。


结果张温到达关中后征召董卓,董卓目无军纪与等级,不仅误时,还言辞傲慢。


孙坚劝张温:董卓是祸头,让我宰了他吧!


张温没有采纳,董卓是不能动的,杀了以后他手底下那帮人没一个人控制得住。


孙坚这辈子看人很准,但他缺乏大局观,很多时候他并不能看清事物背后的本质逻辑。


他的一生,就像一个武勇非凡的狡猾公牛,一路靠着自己的天资猛冲加诈骗,所经过的地方往往一地狼藉。


此时的他,还没有到主掌一方司命的地步,但人生观上却大有阎王爷的行事逻辑。


后面的他,干出了很多今天他怂恿张温要干的事情。


武勇的孙坚在一系列战斗中开始让西北人民开眼,董卓对他就刮目相看。


别看董卓残暴,但他在孙坚身上似乎看到了更加猛烈的杀戮之气,而且孙坚不光杀气重,还有军事眼光,诸多军事判断非常英明。


二人自此在凉州相识,互相忌惮。


两人均不会想到,五年后双方还会再次碰面。


届时,他们成了舞台上的绝对主角。


187年,荆南又反了,长沙贼区星万余人造反,周朝、郭石在零陵、桂阳也跟着响应,朝廷派孙坚为长沙太守去平事。


孙坚到了长沙,没用一个月就扫平了区星,然后又跨辖区讨周朝、郭石,三郡全平。


凭借这个军功,孙坚封为乌程侯。


孙坚就是这么靠着军功从平民一步步的杀下了爵位。


190年底,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孙坚在长沙起兵会盟,五年前就看你不顺眼了!打你丫的去!


孙坚在听说董卓这公牛砸了大汉瓷器店后比较痛心的说早听我的宰了他哪还有这事!


随后他这头公牛开始一路砸荆州的瓷器店去了。


孙坚北上后,先是杀了荆州刺史王叡。


这位王叡是大名鼎鼎的琅琊王家,下一季有超级重头戏,人家是高门士族,很看不起出身低微而且“轻狡”闻名的孙坚,经常拿话哔哔孙坚。


他不光跟孙坚不合适,跟武陵太守曹寅也不合适,扬言要杀了曹寅。


结果孙坚一北上,曹寅就挑拨孙坚去杀王叡。


孙坚带兵到了江陵城下,王叡问你们这是要干啥啊?


孙坚藏在军中,他的前部先锋答:“我们这帮臭当兵的久战劳苦,请您出点血资助一下。


王叡说:我这啥都没有,不信你们自己进来看。


一小部分兵被放进了城,随后王叡看到了藏于其中的孙坚。


王叡比较诧异:孙领导咋也在这里?刚才咋没说话呀?


孙坚说:“受中央指示弄死你。


王叡问:我犯了啥罪?


孙坚说:无能罪!(坐无所知)


随后王叡被逼自杀。


这可是朝廷任命的荆州刺史啊!你这么就给杀了!连个正经的理由都没有!


他的目的是啥呢?人家没有耽误你北上讨董啊!你杀的着人家吗!


《三国志》中说的很明白“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


人家过去没太拿你当回事,你就把人家杀了。


除了泄愤之外,他用无赖般的方式逼死王叡,其实更深层次的企图是从王叡手里夺取荆州,通过这浩荡的乱世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与力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后面到了离董卓没两步的南阳后,整整快一年的时间都没再提董卓的茬,而是忙别的事去了。(后面会讲)


你天下为公的一路北上你到了中原倒是像人家曹操那样开干啊!


你并没有。


而且孙坚并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不仅无法判断出时局的走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把握住自己手中的筹码。


你杀了王叡,拿下江陵,夺取荆州兵权后你就不应该再往北打了。





北边是南阳郡,出去就能逐鹿中原了,太守张咨又是颍川高门,跟张邈他们同一批外放出来的士族圈子人,你一个寒门黑户,此时再往北打就是向人家士族集团宣战。


再说南阳是刘秀老家,士族集团三巨头之一(南阳、颍川、汝南),去了你控制的住吗?


东汉时我们说过,南阳那地方标准的庙小妖风大,池浅蛤蟆多,家里四世三公的袁术在那都坐不住,士族“八俊”的刘表后来更是直接扔出去当缓冲区,人家“自己人”都搞不定,你这个区区寒门军阀可能拿得下那帮南阳老爷吗?


此时你只要把战线顶到襄阳,凭借襄阳嗓子眼和汉水之险就完完全全的足以观成败了,你可以先整合除南阳外的整个荆州势力,看看北面到底发展成啥态势。


这是有成功案例的,王莽篡汉时秦丰仅仅以一个南郡为基地就打的相当顽强,要不是碰上岑彭这位风骚走位神将襄阳之险是不好过的。




还记得岑彭偷秦丰时的这张图吗?


事实上,人家后面的刘表就是照搬了秦丰的经验,人家守在襄阳太太平平的晚年善终。


而且荆州的实力和两百年前真不一样了。


先来看看西汉末年的人口账本。





两百年前,南边六个郡加一块也没有南阳一个地方人多,但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南边三郡的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看看顺帝时期的账本吧。





南三郡已经比南郡的人多了,此时孙坚当太守的这个长沙郡的人口数是个啥水平呢?


和袁绍的渤海郡是一个级别,人口比兖州群雄的任何一个郡都要多。


但孙坚对于此时的这个结果并不满意,随后裹挟了王叡的荆州军力继续一路向北,到了南阳时已经数万人的规模了。


他对南阳郡这块肥肉很有想法。


他只看到了账本上的数字,却没看到这背后的暗流汹涌。


此时的南阳太守,是董卓那批外放官员中的颍川士族张咨,袁术逃出洛阳后没有地盘暂时落脚南阳,这位四世三公光环的后将军可是啥动作都不敢有。


都是圈里人,你没办法明抢!


但孙坚不明白这个。


他这辈子就是不要怂,就是干,梭哈梭哈全梭哈!


孙坚向张咨要粮食,张咨不给,也不肯见孙坚。


你前脚刚把琅琊王家的人杀了,还是偷袭,还根本没理由的杀,谁特么敢见你!


然后孙坚说自己得大病了,还请了一大堆巫医给他大功率看病,整的全世界都知道。(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


随后孙坚派人去见张咨,说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弟兄们托付给你。


结果张咨上当了,带着五六百人到那打算接手部队,结果被孙坚从病床上跳起来宰了。


由于张咨刚刚到任南阳,是董卓当权后外放的那批官员,根子还不深,结果南阳郡被孙坚吓唬住了,自此提的要求全都满足。


孙坚这人杀气实在太重,他这一路北上已经弄死两个士族大干部了。


他自长沙的一路北上,实际上就是一路公牛砸瓷器店的过程。


还是头专门耍诈的公牛。


他从荆州的南端一路祸祸到了荆州的最北端,将荆州的固有秩序搅了个一篇狼藉。


他的目的是啥呢?


还是前面我们说过的,他的目的是为了荆州,因为他到此就为止了,一路上这么厉害的牛人随后对董卓那也没个动静,两人掐起来完全是因为别的原因。


但是吧,他的手段太低劣,做法也太直白。


底层的人生经历让他不知道高级别的政治手腕和欲退换就是怎么玩的。(你看人家袁绍后面是咋玩的)


他的人生历程中,想要一个目标,他就一路砸过去直到拿下这个目标。


老天却又恰巧给了他打砸一切的狡猾与力量。


他因此也过于迷信一路走来赖以生存的市井智慧与天赐力量。


但是他打砸荆州一路北上的过程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怒,首先关东的士族圈子就开始对孙坚非常有看法,所谓的“群雄讨董”开始大有“群雄讨孙”的态势。


然后吧,孙坚的这一路祸害最终便宜了两个人


其中一个,不光算计他,还算计他孤儿寡母;


另一个,则是他这只江东猛虎的命运休止符。


​孙坚北上的那段时间史书中是这么记载的:


1、袁术以后将军的名义出逃南阳投奔张咨。(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


2、刘表在孙坚杀人后迅速得到了荆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诏书以表为荆州州刺史)


3、孙坚杀张咨,随后南阳郡怂了,要啥都给。(牵咨於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4、然后刘表上表袁术当正式的南阳太守,袁术又上表孙坚当豫州刺史。(上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


5、孙坚随后引兵归附了袁术。(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


这段历史里面人们传统的印象是孙坚一路北上来投奔大哥袁术去讨伐董卓。


这个传统印象高看这二位了。


孙坚起兵之初根本没打算搭理袁术,孙坚的履历中没有京官的背景,大概率俩人根本没见过。


他这折腾一大通本来是打算自己霸占荆州的。


那为啥孙坚这位动作片导演在拍完血腥暴力大片后票房也让人抢走了呢?


咋南阳归了袁术,荆州便宜了刘表了呢?


史书中的几句话,其实历史中的荆州在那个时间段相当惊悚翻转。


孙坚遇到了他命中的克星,刘表。


刘表是当年关东士族天团中大名鼎鼎的“八俊”之一,后来党锢祸起,蹉跎了人生中最黄金的近二十年,直到黄巾大乱,党锢解禁,已经年近五十的刘表投靠了何进,董卓入京时职位是北军中候。


这个职位也就意味着在那汉末崩塌的惊心动魄一夜中,刘表也被义愤填膺的军人们裹挟着投奔了董卓。


刘表这个铁杆的关东士族大咖,很神奇的成为了这帮站队者中的幸运儿。


董卓进洛阳没俩月,关东群雄嚷嚷讨董,南边孙坚第一个在乱世挥起了屠刀,杀了荆州刺史王叡,讨董没看见,杀朝廷大员他算是敢为天下先。


董卓太知道你孙坚想干啥了,这两位猛男的内心其实是心有灵犀的。


董卓于是将有着士族背景而且是关键时刻投诚自己的刘表迅速的委派成了荆州刺史让他去上任。


老刘赶紧给我把荆州抢回来!





刘表上任的时候,荆州已经被孙坚自南向北祸祸的失去了秩序(江南宗贼盛,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据襄阳),孙坚北上南阳后老窝就被别人给抢了。


此时已经48岁的刘表单马进入了南郡北部第一大城宜城,并在这里会面了襄阳豪族蒯良、蒯越和蔡瑁,然后刘表运用自己“八俊”天下驰名的大名头,与荆州已经骚动的宗族们展开说降与合作,或拉拢或诱杀的平叛了宗贼势力,并将焦点钉在了襄阳。


等孙坚杀掉南阳郡守张咨,得意洋洋于“郡中震栗,无求不获”时,发现局势风云突变。


南阳的本土官员和军队在“震栗”之余自发投票投奔了四世三公的后将军袁术。(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


南边自己一路推过来的混乱局面却被士族大咖刘表神奇的在荆州单骑立足,并且在襄阳拦死了自己的归路。





他自己本身是长沙太守,曾在零陵、桂阳作战剿匪有基础,武陵太守曹寅跟他一块阴谋搞死的王叡,王叡手里的刺史武装也被他裹挟到了北边,本来形势大好的荆州怎么突然间就一无所有了呢?


你确实大炮轰一切,但人家刘表却是个厚道靠谱能让我们看到稳定收益的未来,我们还是跟他混吧。


荆州之所以在他走后大乱,就是因为他孙坚这个超级病毒的肆意妄为让太平了百年的荆楚地区就像爆发传染病一样的突然失去秩序,然后人们开始抢物资、搞战备,准备迎接末日到来。





此时的孙坚面临着两头堵的抉择,按他的性格有两个选项:


1、接着弄死袁术;


2、南下弄死刘表,然后再弄死所有作乱的人。


在孙坚面临抉择的时候,刘表的出招又来了。


刘表害怕逮谁干谁的孙坚狗急跳墙往南打,于是提前拉拢袁术,表袁术为南阳太守,将本来就不在自己这控制的二百万人口的大郡送了出去。


这样做,四个好处:


1、南阳郡本来就已经投票投奔袁术了,我这是顺水人情。


2、袁术是士族自己人,南阳送给你是咱们圈子里都会认可的潜规则,同志们会认为我会办事。


3、我给了你大人情,你绝不能够赞助孙坚军粮来打我。


4、孙坚如果还是想要南阳,这两个人会死磕。


在刘表哥们义气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会做人后,袁术这面临了关键抉择。


南阳郡归你了,南阳的官僚和士兵们也都指望的看着你,你按理讲应该给同样是士族圈子的张咨报仇,尤其你当初逃出来时是投奔的张咨,这是你非常铁的关系,不然你不敢投奔到这里。


但是呢,袁术做了一个史书中看不出来效果但却让整个汉末新闻界哗然的抉择。


他不但没有给张咨报仇,而且居然表孙坚为豫州刺史,希望跟孙坚联盟。


他对孙坚说爷们你太牛了,跟我袁家混吧,我表你为豫州刺史,咱去打豫州吧。


这就好比他住朋友家,朋友被强盗杀了,然后他过户了朋友家的房子随后跟强盗说,咱要不接着杀对门邻居去?


孙坚那边此时面临着巨大的形势危急,除了袁术这边递过来了安抚的橄榄枝以外,中原上的这片土地几乎所有的势力对自己都是提防与愤怒的眼神,南边刘表已经立住了脚,自己是否能再打回去呢?


如果往南打不仅粮草成问题,袁术会不会帮刘表偷袭我背后呢?


如果占着南阳不走,袁术,刘表和中原群雄们会不会来围攻我呢?





随着刘表的突然接管荆州以及将南阳送给袁术,孙坚鲸吞荆州的所有算盘全部落空,还面临着之前连杀两位士族大员的险恶局势。


孙坚退而求其次的开始与袁术合作,和袁术达成了联盟。


与此同时,袁术这辈子注定的失败从这一刻开始了。


他对于孙坚的接纳成为了他人生诸多失败选择中的第一个巨大败笔。


1、所有的士族同盟从此将把你开除出士族集团的互助名册。


张咨原来是咱圈里的自己人,张咨被杀了你应该给他报仇,就算不报仇,你咋能把仇人孙坚这大流氓招到麾下了呢?


孙坚这种没有规矩杀伤性惊人的流氓武器你袁术咋能用呢?


你逃出来,张咨收留你,孙坚杀了张咨,你得了南阳,表流氓当豫州刺史,这一连串怎么看怎么像你指使的孙坚帮你杀了张咨好让你拿到南阳!


吃着人家还害人家!你个大混蛋啊!


2、你招揽了这个流氓武器是不是也想把我们当下一个张咨!


几乎所有的士族大佬开始对袁术充满敌意与提防。


汉末荆州风云第一集落下帷幕,有两个大赢家。


一个是袁绍。


袁术这货不配是袁家的种,袁绍自此独享了四世三公的祖宗积淀,所有的士族几乎从这一刻开始全部倒向了袁绍。


另一个,是单骑入宜城的刘表。


刘表这辈子,其实在老天给他的牌和运中永远做的是最优选择。


没偷袭曹操,没指挥刘备打到许昌去就是大窝囊废?


人生总有想做的,能做的,和根本做不到的。


他能一个人短短时间内安定抚平了荆州说明了两件事:


一、荆州本就是成熟的地方豪族自治体,所以他能牵住关键的几根线就把控住了全局。


二、他这位“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的“八俊”,并非名不副实。





东汉末年也有光杆的“刘秀”,只是这位“刘秀”的岁数和剧本上苍不再像两百年前那样厚恩赐福了。


随着刘表和袁术的短暂合作,孙坚的一通忙活最终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而且他并不知道,投刘表票的实力派中有一个江夏安陆的黄家,掌门人叫做黄祖,是他孙猛虎的命中武松。


袁术上表,孙坚领豫州刺史后,跟关东的士族联军们一样,根本就没提打董卓的事。


在孙坚入中原的大半年时间中,他干啥了呢?


歇着了吗?


并没有,我手里这几万队伍是很宝贵的,不能瞎打,浪费在董卓身上多可惜。


他这位豫州刺史打豫州去了。


为啥这么说呢?


来看看一年后董卓和孙坚是咋打起来的,先看史料:


1、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


2、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


这里面可以捋出什么线索呢?


1、董卓在洛阳成为无人区后,给养很成问题,董卓要劫掠洛阳周边的物资。(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


2、在梁县(临汝西)徐荣撞上孙坚了。(荣遇坚于梁


梁县在颍川郡与河南尹的交界处。


3、孙坚没打过,颍川太守李旻被亨杀了。(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


4、孙坚的部队是荆州兵和豫州兵。(使率荆、豫之卒


综合起来是啥意思呢?


1、孙坚在和董卓交战前的近一年中,成功将势力插入到了豫州,因为他率领着“荆、豫之卒”,而且至少拿下了颍川郡,因为这位“颍川太守李旻”是跟他一块作战并受他指挥的,大概率也是他封的。孙坚同志格外钟情北京上海这种大地方,颍川也是士族三巨头之一,人口近二百万。


2、董卓派军劫掠,严重影响到了孙坚颍川的地盘,并且在遭遇战中把孙坚给打了。





随后人家孙军阀彻底不干了。


捋出来孙先生这近一年的时间干啥后,来看看他和董卓所有的交战细节:


最开始是190年冬,双方就有过小范围摩擦,而且是董卓率先偷袭,但是没有偷袭成功。


直到孙坚移屯前线梁县东的时候(临汝),在遭遇战中碰到了四处劫掠的董卓大将徐荣,开春给曹老板差点打死那位。


孙猛男和专打大牌的徐荣对战后也被打崩,前面我们说过的颍川太守李曼被生擒,然后被烹了,生擒的士卒被裹成木乃伊倒立点灯,孙坚同志率领数十骑突围而出。


孙坚同志收集散卒后在梁县阳人过了个惨年。


出了正月,董卓又来撵孙坚了。


董卓惹怒了一个不该惹的人。


随后的战斗,变成了孙坚的一人表演。


这次是胡轸和吕布带队来了。


胡轸是凉州人,董太师从老家带来的弟兄,此行为大督护,督导吕布为骑督,剩下的高级步骑将校都督者也有不少。


这个胡轸跟吕布一个武威人,一个九原人,俩人很不对付。


这俩人不对付的背后,是董卓麾下的秦胡兵和并州军之间的巨大隔阂。


吕布率并州军投诚之后,并州军整体并没有得到太高的优待,吕布作为并州军的代表仅仅封为了中郎将,而且他这个中郎将还是董卓麾下诸多中郎将中的其中一个。


两派本来就有隔阂,这次的领导胡轸的性子还比较急,出兵前就高调放话“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绶,乃整齐耳。”


我这回出来非杀一个高级别的立立威。


这种屁话其实一点用也没有。


古往今来出征时杀将立威的事基本上都是不打预防针的。


基本上套路是开始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会稍微纵容你嘚瑟,然后突然间一天拉下脸,杀一个非常过分的人,随后起到所有人觉得你真特么吓人的效果。


或者比较厚道些的,像梁山泊彭越大哥,比较平静的说拉我造反就得听我的话,不听话我可杀人,然后第二天变脸真杀人。


胡轸这就属于撑的。


董军开拔到广成,距离阳人城还有数十里,天已经黑了,人马已经疲惫至极,本来最开始的计划是到了广成后好好歇歇,吃饭睡觉,然后后半夜进兵,早晨打阳人城。


结果吕布为首的高级军官们全都希望胡轸这回现眼,于是建议:“阳人城中的守军听说咱们来已经都跑了,咱得赶紧去追击啊!要不这趟咱就白来了!


胡轸随后不修整连夜进军,结果累的半死半夜到了阳人城下发现人家三步一哨五步一岗,根本就没跑。


董卓的这伙精兵此时已经累成了傻狗,连防御工事都没做就全都释甲休息。(人马甚疲,且夜至,又无堑垒,释甲休息)


这个时候,吕布同志又派手下高声嚷嚷:“城中贼出来啦”!


全军开始丢盔弃甲的大溃散。


跑了十余里,发现根本就没有敌军,然后探马回来说阳人守军根本没发现咱们,咱们的装备还都满地扔着呢。


董军于是又折回十多里回到阳人城下拾取兵器,准备攻城。


你也不想想,为啥孙坚会不收城前的那堆军械?


那就是等你们再跑回来呗!


随后孙坚开始追击一通猛打,关老爷喝酒前杀的华雄就是这个时候报销的。


华雄本人可远没有《演义》中那么威风,华老师是一夜没睡来回跑了好几十里后被狂追致死的,比较凄惨。


孙坚大败董卓军后开始向洛阳进军,有人向袁术进言:“孙坚若得了洛阳,你可制不了他,小心除狼而得虎呀!”


袁术心疑后给孙坚断了粮,结果被孙坚连夜赶回鲁阳强烈问责了一通:我上讨国贼,下给你家报仇,我孙坚跟董卓可没有什么仇怨,你到底什么意思!




袁术赶紧又坚决保证战士们的伙食不掉队,孙大将军我错了您同志继续努力。


董卓在胡轸军败后并不知道是具体咋败的,还以为孙坚真的是硬碰硬干死了自己的精兵,于是派李傕游说孙坚,说咱和亲吧,咱哥俩是阶级兄弟,咱俩杀的都是士族,在关中时早我就看你行,你家的子弟想当啥官,郡守刺史的你提条件,皇帝在我手上,啥官咱现在安排不了啊!


结果孙坚比较大义凛然,大流氓之间也有鄙视链,表示你名声太丑了,关中时我就想宰你,非夷你三族不可,咋可能跟你和亲!


孙坚进军大谷,拒洛阳九十里。


随后董卓亲自出战孙坚,第一次孙坚被徐荣偷袭,第二次胡轸败于内讧,这次算是真正的检验孙大将军的实力。





结果这回董卓在汉家被他刨的诸皇陵之间被孙坚打败,退回到了黾池。


孙坚进洛阳,在宣阳城门外再次暴打吕布,吕布败走。


孙坚进入到了死城洛阳。


孙坚进入洛阳,打扫汉宗庙,安葬被挖开的皇陵,以太牢祭祀天地后,出现了神秘景象。


也许是汉家列祖列宗感谢孙坚的祭祀安陵之功,洛阳城南的官井上空出现了五色气。


孙坚派人去井中查看,发现了十常侍之乱那一夜遗失的传国玉玺。





不知是不是受了传国玺的鼓舞,孙坚也许对天命产生了想象后使命感爆棚,表示跟董卓没万完,分兵出汉函谷关准备继续往西打。


走到到新安和黾池之间时,听说了两个消息。


1、卓布置了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2、袁绍趁机开始下绊子,表曹操的部将周喁(丹阳太守周昕之弟,给曹操输送丹阳兵那位)做豫州刺史,率军偷袭孙坚豫州大本营阳城(登封东南),断了孙坚的后方供应,要来抢夺他的豫州。(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






前途层层设防,后面老窝被端,孙坚随后还军反攻周喁。


此时此刻,由于孙猛男的一通秃噜,包括董卓在内的所有实力大佬对于此时此刻的局面均表示了认同。


董卓那边试了试你们能水,确实有一个挺猛的,我也平衡了,暂时不东征了。


关东这边你董卓彻底滚出了洛阳,我们也不用担心西线的军事压力了,洛阳地区被你变成了数百里无人区,挺好,完美的战略缓冲,你王八蛋爱咋地咋地吧,我们该一心一意的抢地盘了。


至此,随着孙坚赶跑了董卓,关东群雄互相撕破脸的暴力混战正式开始。


孙坚回师后打跑了袁绍方面的这次偷袭,然后和袁术军锋所指,转而夺取刘表所割据的荆州。


这次军事行动有俩原因:


1、刘表跟袁绍结盟了。


昨天说过,袁术跟袁绍撕破脸了,刘表让袁术感觉丢面子和实打实的危机了。


2、刘表被认为是软柿子。


袁术认为刘表好捏,孙坚好使,自己黄雀在后;


孙坚则认为自己在颍川这个四战之地危机太多了,没完没了的总被惦记,还是初恋荆州惦记的人更少,此时袁术已经和自己联盟,不再有后顾之忧。


孙坚和袁术在双方的各怀鬼胎但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开始南下打荆州。


孙坚又离开了颍川去南方寻找未来,虽说这一年多的逮谁干谁得罪一大堆人啥也没得着,但猛虎南下后依旧是攻无不克,刘表被孙猛虎咬的极其狼狈。


孙坚在邓城、樊城大败刘表部将黄祖,并成功渡过汉水围困襄阳,随后黄祖想搞一把偷袭,但又让孙坚给秃噜了一通,黄祖溃退,孙坚猛追。





依着孙坚的战斗力,孙坚自荆北再一路趟回去只是时间问题,但就在这时,战局发生了180度的调转。


191年四月,孙坚追杀黄祖时跑猛了,疏忽大意单枪匹马过岘山时(单马行岘山),被黄祖军射杀。




孙坚死的时间取自《汉纪》和《吴历》中的初平二年(191年),裴松之做过详细考证,并非《三国志》中的初平三年,《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在比对后也选取的初平二年。


孙猛虎就这样早早的离开了这波澜壮阔的汉末舞台。


孙坚作为全军统帅的方面军司令,却干出了“单马行岘山”的李云龙行为,让人叹息意外的背后,他的行为和结局似乎又透露着那种必然。


李云龙可以那样,是因为那是电视剧。





相信我,以我军的军纪严明,无论套路多么野的司令员也不会干出这种事的。


他一个司令员去当突击队长是为了突出剧本核心的“亮剑精神”,当然,最终他也在一次狭路相逢中被编剧安排的差点和楚云飞同归于尽。


你这辈子大炮轰一切,想弄死就弄死谁,还真的就能弄死谁,渐渐就会产生自己就是死神的莫名优越感。


在“我只会给别人带来噩梦”的病态优越感下,往往就会在很多地方疏忽大意,去放任自己的幸存者偏差,认为自己是凌驾万物的神。


最终的结局,就是在黑暗中的一声枪响后,莫名其妙的倒下,死不瞑目的离开。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说:“过分强猛豪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他当做我理论的宗旨。”


有没有道理呢?


我觉得有道理。


有的人突然手握权势之后会展现出极强的破坏力和毁灭性。


看上的东西就要抢过来,没有规矩,没有原则,不服就干你,干死你为止,


史书中每当出现这样的桥段,他的传记通常也就快到头了。


孙坚这辈子“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因为对大恶魔董卓态度坚决,所以在史书盖棺论调时得到了“忠壮之烈”的评语,给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的客气挽联。


但是,从他大炮轰一切的人生之路来看,他这辈子所过之处破坏力太强,对不服从自己的势力连根拔起,没有妥协,没有原则,看上的东西用尽办法总要得到,大不了就灭了你。


他狂暴的人生之路除了汉末第一等的战斗力之外,他夫人在嫁他之初吴家给出的那句评语其实更为贴合他的人生底色。


“吴氏亲戚嫌坚轻狡”


孙坚虽然离开了历史舞台,不过他的这份骁勇遗传给了他的长子。


父亲对于男孩的性格养成极其关键,如果父亲足够成功且被孩子崇拜视为榜样的话,父亲的为人处世和性格脾气会极大程度上的被复制到儿子的身上。


孙坚遗传给他这份武勇基因外,还有那相同的性格与宿命。


裴松之在孙坚父子结局时,意味深长的引用了东晋孙盛的一段评语“孙氏因扰攘之际,得奋其纵横之志,业非积德之基,邦无磐石之固,势一则禄祚可终,情乖则祸乱尘起,安可不防微於未兆,虑难於将来?”


核心一句话:缺大德定下的基业,有点风吹草动就崩了。


太原孙盛在夷狄乱华的飘摇江左指桑骂槐调侃孙氏之前,晋明帝司马绍在听完王导讲完祖宗的创业史后掩面伏在床上,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物过,刚则易折;做绝,势必不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渤海小吏的封建脉络百战




  

相关话题

  刘协这样的操作曹操会害怕吗? 
  曹操是汉末唯一一个搞屠城的吗? 
  刘备攻打东吴的动机是什么? 
  夷陵之战对蜀汉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颜良、文丑到底有多厉害? 
  魏延、袁崇焕、鳌拜谁更冤? 
  关羽得到于禁三万降军,如何处置为最优?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强调夷陵之战的“报仇性”,而忽略其权谋和深远考虑? 
  为什么董卓铸小钱和刘巴铸大钱的效果是一样的? 
  如何看待刘备一生都没重用赵云这一观点? 

前一个讨论
你最讨厌 QQ 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挪威寻求航空公司从中国中转运输疫情物资支持?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