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想把弟弟送去类似豫章书院的学校?求推荐? 第1页

  

user avatar   shui-zhu-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我很早就想说说了,但之前风头正劲,全民高潮,稍有一点不同观点都会被群嘲。

现在看到题主,突然觉得有必要谈谈自己所见。


并非是给豫章书院和磁爆步兵杨永信洗地,纯粹说说教育的无奈和中下层人民的无奈。


我说了,我是三线城市普通中学的普通班班主任。


1、教育的无奈


曾经作为学生的我,跟网上的众人一样,总觉得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并认为如果父母XXX,这孩子一定会XXX。

我也会用“白板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每个孩子出生就是个白板,父母和老师是在板上画画的人,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与影响所致。

后来做了老师后,尤其是班主任后,才明白:在这块板子上画画的不止我一个。

外界能影响一个人的东西真的很多,游戏、动漫、小说、同学、朋友、一件无人预知的突发事件、一句无心之语。。。。

尤其在13、14岁这种叛逆期正盛的时候,许多孩子会把之前父母和老师做的所有努力都化为灰烬。

有为了所谓的爱情奋不顾身,打胎堕胎,荒废学业的。

有为了兄弟之情两肋插刀,被打伤住院的。

有被朋友影响逐渐堕落,浑浑噩噩的。

有沉迷游戏无视周围人劝阻,离家出走的。

还有,就像题主弟弟一样,成了小混混似的人物。


这里面有许多的确是父母教育方法以及关心程度不够等问题。

但也有一些的父母聪明、能干,关心孩子,与孩子经常谈心的,与老师经常沟通。

教育最无奈的就是这样,根本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

这对于老师和家长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可能效果就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会出现反作用。

每次发生一件事,一个新闻,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个道理。

太溺爱、管的太严、不够严、不够开明、太开放、不关心、关心过度。。。。

其实,当大家真正有孩子以后,就会发现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


大家都会说引导,但孩子们就是不往那条路走,还顺便把你的指示牌砸了。

带他出去打工,偷钱;陪读,嫌管得多;谈心,封闭内心不说话。。。。。。。

招数用尽,还是换不回浪子回头的感觉。

很无力。


2、父母的无奈


在我这种生源不好的学校,感触最深了。

真的是父母不想多花时间陪孩子吗?真的是父母不关心吗?真的是父母愚蠢吗?


父母为了生计去深圳、广州打工,如果回来,工资要降一半,房租、水电怎么办,生活水平会直接下降一级。

父母上夜班的,白天睡觉,孩子上学,晚上上班,孩子回来,每个星期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而长期以往,孩子的学业自然下降,父母又会埋怨,最后搞得家里每天战火弥漫。


大概是去年,我在知乎看到一篇匿名回答,关于杨永信的,答主是从杨永信那里逃出来的。

当时那篇文章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很难受,不是同情答主,而是同情他父母。

总体记得不太清楚,大概故事是:

他父母对他不错,但由于工作原因早出晚归,看管不够,造成他在初中的时候沉迷网游,后来他的父母联合老师不断给他做思想工作,但他依然不为所动,甚至还偷钱出去上网,他的父亲都要给他跪下来了,都换不回他回头,最后他父母抱着一线希望,把他送到了杨永信手里。

后来经过媒体的报道,他父母后悔了,把他接出来了,但他也彻底与父母决裂了。

全篇回答他只有一句:我知道我也有错。。。。。轻描淡写的提了下自己的问题,然后就开始不断抨击父母,似乎是他的仇人一般。

最后他说:他以后只会赡养父母,但永远不会跟他们说一句话。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我其实很心酸,更是感到害怕。

叛逆期的学生们永远觉得父母给的不够。

的确是不够,但有时候,这也是父母能给的全部。


回到题主的问题。

你想知道怎么办。。。

我也给不了太好的建议,大家给的方法都不一定有效,你可以试试,但不要抱太高的期望。

因为现在,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


——————————————————————————————————————

今天的回答,更多的是我个人对现在主流媒体、社会舆论的一种不爽。

到处洋溢着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气息。

每每发生教育类的新闻,先是把学生洗个干干净净,然后把家长和老师骂个狗血淋头。

每个人都能说出个道道来。

引导;

培养;

关心;

为了验证自己所谓正确的观点,还会拿出“我曾经”“我一朋友”“我同学”的例子。


你们说的太轻巧了。

教育在你们眼里简直跟张嘴吃饭一样简单。

好像我们老师都是废物,要是你们当老师,那绝对是特级教师,救万千学生于水火。

好像家长们都是傻逼,要是你们当家长,那绝对能公正开明、引导培养出各类社会人才,哪怕不是人才也能过着自己想过的美好人生。

你们太天真了。

从教多年,我被许多家长说的哑口无言,有的家长不断的在我面前自责。

“我真的很忙,忽视了他,但要是我辞职,家里收入就会少很多”

“我们也没办法,他爸是公交司机,经常要跑到晚上10点,我还要照顾老人,老师你多费心了”

“我跟他谈了很多,讲了家里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容易,但他就是不在意,天天玩游戏,一说他就跟我们吵架,我们现在生怕他离家出走,我们也没办法了”


中下层真的苦,被老板欺压,被顾客白眼,被工厂压榨,自己的孩子还一个个放飞自我,傲慢无知,自以为是,最后各精英们还要一副“你为什么不这样教育你孩子?”


而当我说出中下层的无奈和很多无解的问题和困难时,精英们黔驴技穷了,只能来一句:管这种学生干嘛,一群社会的废物。。


吃人连骨头都不吐的上等人,真是让人恶心。

————————————————————————————————————————

最后,我还是声明一点:绝非给磁爆步兵和豫章书院洗地

这种机构丧尽天良,没有洗地的余地。

他们只是用了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手段,急速的将学生的问题掩盖,然后告诉家长们:我完成任务了,给钱吧!!

实际上,问题不仅存在,而且会愈演愈烈。


我只想告诉各位,中国很大,大部分家庭的教育都是有各种各样问题的,站在理论的最高点指责别人很容易,但实际操作,对于很多家庭而言,其实很难。

不要动不动就说如果XXX,就能XXXX。

很多家庭做不到,就算勉强做到了,也未必有那种效果。


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触,因为我班级中一半都是留守,还有单亲的、离异的等等,这里面有一些家长的确让人无法饶恕,比如:现在班中最大的刺头,父母离异,两边都不管,电话也不接,家长会也不参加。。。若不是我从七年级开始不断与她接触,让她逐渐信任,渐渐安定,否则,早就成女混混了。

但还有很多家庭,家长有老人、小孩,父亲工作繁忙,母亲一人打打零工后根本照顾不来,若是还有个病人,更是精力透支,别说家教了,睡觉都快没空了。

单亲的,一人维持家庭已经非常辛苦了,但孩子依然要到处浪里个浪;

父母双职工的,两个星期放一次假,只有加班才有更好的待遇。。。。。



不要觉得教育很简单,不要随意指责别人的父母,或许他们有我们想象不了的难言之隐,这就是本次回答的核心


————————————————————————————————————————

你们楼下卖煎饼果子的,你周围工厂里做衣服的,你的iphoneX做模具的,每天在菜市卖菜的。。。。。这些平时你离不开又会被你忽视的人,可能都是你们口中那些离家打工,没有精力陪孩子的人。。。。

于是,他们就连生育都不该了?


“孩子最无辜,摊上这么个又穷又没用还没时间的爹妈”

“没钱没精力,就该断子绝孙,否则就让自己苦着去吧”


自己将一切提供给孩子,然而在你们嘴里却充满了不屑。


明白了吗?这就是上等人。。。

没有同情,只有残酷的社会法则,把下层的人狠狠踩在脚底,看着他们苟延残喘,但他们哀嚎时,还叫到“别喊了,吵死了”


有些人早就忘了,自己的父母、长辈,曾经也在生活中挣扎过。

你们敢这么讲,因为你们内心就是瞧不起他们,也瞧不起这些学生。

我的学生要是在你们这些人手下,早就废了。


————————————————————————————————————————

最后一更,不评论也不更新了。


我还是觉得奇怪。

我就说了一个现象,并且明显提前讲了“的确有很多家长不怎么样”,甚至举了本班那位女生的例子,但还是后续很多人视而不见。

总认为,我为什么要给那些天天泡麻将馆的没责任心的父母洗地。

有个人还认为,我看的不够多,我只是听了父母的借口。

真是可笑。

流氓家长,常年赌博、家暴、嗜酒的家长,只会打骂、侮辱学生的家长。。。

我见得比你们多的多的多了。

而且我也说了,有的家长是不可饶恕。

但是你们都瞎了。

非要把我说的这类人扩散到全部,然后说:“诶,我看到的那个XXXX不是这样的,所以你是错的”


而提到这些孩子,很多人总是充满了不屑,觉得家长没养好,他们最终也不咋样。

所以提出,要是没有万全的准备,还不如别生。


WTF。

这种家庭出的都是三观不正的垃圾?


你们的快递谁送的?本科高材生吗?

你们楼下早餐谁做的?211材料化学系研究生吗?

你们身上衣服谁做的?家里家具谁做的?装修谁装的?楼谁盖得?车谁修的?


还不是这些没能考上大学,荒废学业,迷茫无知,最后又走回正轨的学生吗?

大部分都会被好的社会环境影响,被严格的法律震慑,最终成为普通人,只有少部分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好不好。

要不然全国的房子,一大半都要做监狱了。


你们哪来的自信,让别人别生,别喊,别叫。


还是那句话:你们内心根本瞧不起他们。。。。。


但你们想过吗,离了他们,你们还有今天这便捷的生活?


user avatar   liu-liu-3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下面,每个人都在讨论对错,互相甩锅。


然而这个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的人,可以帮到这个家庭。

没有人可以帮助孩子,也没有人可以帮助父母。

人们反对语言暴力,反对肢体暴力,反对禁闭管教,

人们几乎反对所有“极端方案”,却没有人任何人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里,父母的行为,已经做到了一个正常父母,甚至高素质父母能做到的一切。这个故事在一次“长记性”的暴力殴打之后得到了控制。

然而如果这样都控制不住呢?

比如打过之后,依然没用,女儿开始逃学,抽烟,夜不归宿;家里人没有办法,把她锁在家里关禁闭,她用床单当绳索从3楼爬出去,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家长该怎么办?

这其实不是一个假设,

这是豫章书院事件中,那个“只是有点早恋”的当事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口诉的故事。


实际上不管是送去杨永信还是送去豫章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和这个新闻都类似,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从爱的感动,到灵魂交流,再到科学教育法,最后到心理咨询师;

当“正确”的方法都无效之后,还有谁能帮助这些人?

这些人是少数,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同时也不是少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儿童近百万,千分之一就意味着数千家庭需要面对这种极端情况。


在豫章书院之后,我也在试图寻找这件事的答案。

我对话了豫章书院当事人sona的心理咨询师,她告诉我sona不该送去那样的地方,但同时也认为有些人需要在那里管教。

我找了浙大的儿童心理学教授,他告诉我心理辅导和更好的教育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的讨论中,出现“驯服人类的方法”这样极限的闭门话题。

一位在工读学校工作了14年的高级教师,他给出的答案更令我惊悚。靠”管“能解决的问题不会送来工读学校。工读学校的作用是把这帮人关到18岁,等他们出去了就能判刑了。

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但我发现,整个社会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异常儿童和家庭的帮助方案近乎于玄学;而对极端状况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回到主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件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叛逆少年研究和帮助的空白。我们有海量的关于对错的讨论,有海量政治正确的讨论,却没有任何一个方案禁得起“如果这样做无效呢?”的反问。

父母无处求助,孩子无处管教。声称能给出帮助方案的机构,全部诉诸暴力而被网友围剿。

如果学术上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角色不能良好的补位,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这个问题下,现在所有的争论其实都毫无意义。


user avatar   Padmasambha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下面,每个人都在讨论对错,互相甩锅。


然而这个社会上,没有任何一个角色的人,可以帮到这个家庭。

没有人可以帮助孩子,也没有人可以帮助父母。

人们反对语言暴力,反对肢体暴力,反对禁闭管教,

人们几乎反对所有“极端方案”,却没有人任何人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这个案例里,父母的行为,已经做到了一个正常父母,甚至高素质父母能做到的一切。这个故事在一次“长记性”的暴力殴打之后得到了控制。

然而如果这样都控制不住呢?

比如打过之后,依然没用,女儿开始逃学,抽烟,夜不归宿;家里人没有办法,把她锁在家里关禁闭,她用床单当绳索从3楼爬出去,离家出走几天不回家。家长该怎么办?

这其实不是一个假设,

这是豫章书院事件中,那个“只是有点早恋”的当事人,在接受我的采访时口诉的故事。


实际上不管是送去杨永信还是送去豫章的孩子,他们的故事和这个新闻都类似,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在从爱的感动,到灵魂交流,再到科学教育法,最后到心理咨询师;

当“正确”的方法都无效之后,还有谁能帮助这些人?

这些人是少数,可能只有千分之一;

同时也不是少数,千万人口的城市,儿童近百万,千分之一就意味着数千家庭需要面对这种极端情况。


在豫章书院之后,我也在试图寻找这件事的答案。

我对话了豫章书院当事人sona的心理咨询师,她告诉我sona不该送去那样的地方,但同时也认为有些人需要在那里管教。

我找了浙大的儿童心理学教授,他告诉我心理辅导和更好的教育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的讨论中,出现“驯服人类的方法”这样极限的闭门话题。

一位在工读学校工作了14年的高级教师,他给出的答案更令我惊悚。靠”管“能解决的问题不会送来工读学校。工读学校的作用是把这帮人关到18岁,等他们出去了就能判刑了。

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教育学的书籍。但我发现,整个社会对正常儿童的教育信息非常丰富;对于异常儿童和家庭的帮助方案近乎于玄学;而对极端状况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回到主题,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这件事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叛逆少年研究和帮助的空白。我们有海量的关于对错的讨论,有海量政治正确的讨论,却没有任何一个方案禁得起“如果这样做无效呢?”的反问。

父母无处求助,孩子无处管教。声称能给出帮助方案的机构,全部诉诸暴力而被网友围剿。

如果学术上不解决这个问题,社会角色不能良好的补位,这样的悲剧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

而这个问题下,现在所有的争论其实都毫无意义。




  

相关话题

  作为化学老师对法兰琳卡广告「我们恨化学」感到很迷惑,如何教育孩子化学的真面目? 
  对一个女生最坏的教育,就是“必须听话”,你怎么看? 
  请问一个初中英语老师,想自己创业,怎么整合自己手里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资源? 
  怎么解释顾毓琇,达芬奇,富兰克林等这些全能型人才的开挂人生?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如何看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某学院同学集体去举报某位任教老师?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给台湾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豫章书院和杨永信那里的学生为什么不反抗? 
  哪些因素导致了高考竞争中的劣势? 
  汕头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既然历史和现实是那么冷酷理性,为什么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都是正面美好的价值观?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对本科体育课程的规定?
下一个讨论
一战结束后对德国的制裁是否合适?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