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窃明》? 第1页

  

user avatar   da-song-yan-shen-song-zhe-z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窃明这本垃圾书,是毫无疑问的毒草。

要读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虽然有种种疏漏,但是依旧是科普读物中排名第一的。找疏漏简单,我对明史的了解,远远不如当年明月,但是我能在明月的书里找到一大堆乱七八糟,很肯定的疏漏和错误,但是我没能力去弄一本比它更完善的科普读物,因为立论难,知乎的明史大牛温长卿先生,比我,乃至比 当年明月,都牛多啦,但是他估计也弄不出,因为写一个基本正确的历史长篇已经很难了,再写的非常好看,难度翻翻,所以我非常佩服当年明月。他写的错误比起篇幅来,少太多了,而且很少故意发明的痕迹。这个我自认为做不到,比我牛很多的很多人,也做不到,所以我佩服他。

看小说学历史没啥问题,但是窃明是毫无疑问的故意发明历史,自己意淫加手淫出一大堆烂七八糟的玩意,这本烂书我说一句,我没看完,我看不下去,我寿命只有一百年,但是哪怕我能活一千年,我也没时间看完这么弱智的小说。窃明无非是调动一下廉价的民族自豪感而已。

窃明指挥打仗的方式就是意淫,用纸笔指挥敌人自杀,但是这个不重要,因为现在没有几个人有能力真正写出古代战争的场面,尤其是窃明作者毫无疑问没看过兵法,中国外国的都没看过。因此只好指挥敌人自杀,只好既有 打不破的盾,又有无坚不摧的矛。

但是文官集团阴谋论,毛文龙海上岳飞论,圆嘟嘟间谍论,阉党救国论这些烂七八糟的毫无疑问是发明历史的观点,就就能夹在小说里影响很多不看历史的人,这类垃圾观点创造出来很容易,驳斥很难。这类毒草观点,我试着驳斥,但是完全驳斥不通,硬说搞矿税监搞得商业败坏的万历,魏公公是收商税,这或者需要史料,但是毛文龙自称黑龙下凡保佑他,居然都能扯成不过是刮了龙卷风,毛文龙对皇太极说“布匹等物一概供应”窃明粉告诉我,这是毛文龙以爸爸的身份在训皇太极儿子。这种思路,我就完全彻底无法理解了。至于四十年不上朝,搞得萨尔浒的时候兵部都没有尚书的万历,是如何千古明君第一人,英勇的打击了文官集团的张居正,这种连窃明都没提到的弱智发散思维,能被窃明粉堂而皇之的提出来,而且类似的观点层出不穷,真的是对我的想象能力的鄙视。

窃明最垃圾的是阉党救命论,其弱智程度令人喷饭的奇葩。

阉党,太监就要忠诚?,阉党能救大萌?

太监都是一群因为穷苦,被阉割的人,说他们会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理变态才是真的,对把他们阉割的人,刻骨仇恨才是真的,改朝换代, 官员或者有影响,太监反正在那个皇帝都需要,他们换主人毫无压力。哪怕从这点上,都推不出太监会忠心耿耿!至于什么东林党贪污腐败,太监穷苦自律,魏公公伟光正.....一个比一个神奇,一个比一个智障。

李闯在北京抄家七千万两,三成来源于太监。

至于拿厂卫特务治国的,远的不说,最近的就是1927年到1949年统治中国大陆,49年到88年占据台湾一岛的父子两代就是或样本

抛开这些,我还是非常佩服灰熊猫,桐华,姜戎之类的,他们写的书虽然在我看来是垃圾,但是能毒害一大堆男女青少年,把完全是胡扯淡的观点宣传的人尽皆知,可见一本写的流行的小说,宣传力度能如何的强。能把这么多垃圾的观点,宣传的如此引人入胜,这真的是一种本事。


毛岛主就是这种塘报,都能堂而皇之的向大明政府请功,大明政府也给他加赏。

胡扯逼蛋到这种程度,有什么好说的?毛文龙这种货色的粉,一定弱智。没道理可讲的。

居然有人说我总结的窃明观点是错误的?

窃明没编造魏公公收税,东林党为了利益抗税?说崇祯时期大量减免了工商业和杂税然后巨幅增加了农业税款,造成财政崩溃农民起义,等等烂七八糟的观点,窃明粉认不认这是真的?

窃明伪造一大堆毛文龙,圆嘟嘟的史料,说圆嘟嘟开关纵敌卖国,毛文龙一柱擎天,毛文龙的干儿子孔友德600破野猪皮多少几千几万(这个数记不得了,我就是看到那个地方弃了)说清朝为了掩护卖国的圆嘟嘟编造了圆嘟嘟的功劳,等等烂七八糟。

什么文官随便杀武官的阴谋论,这个玩意不是来自于窃明,但是发散思维道这种程度,必然是来源窃明。

毛圆两个嘟嘟之争,也是来源于窃明。几年前我对这个问题不甚了然,后来我读了几本书,这问题就没啥不甚了然了。毛岛主的战报,知道的是战报,不知道的那是封神演义,阐教截教大斗法啊。

圆嘟嘟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一板一眼按照兵法用兵,你指望他出奇制胜,那是不可能的,你指望他召唤黑龙和温元帅,那更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将领,胜败都不冤枉。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想毛文龙那样窝在海岛上一个地方都守不住,塘报吹建奴被他打的只有一万人,这种货色还真没资格称为将领或者军阀。

明末那个局,单纯对满清的话,老老实实窝几年,现成的有练兵实纪,按照戚继光兵法练兵,然后老老实实平推,你有什么鸟能力打游击战?没有马,你靠什么短途机动进入脱离战场?你毛文龙能发动人民群众兵民如一?


我就看看窃明粉的智商,这智商还打仗,还兵法,还野战。


站在城墙上分不清五百人和一万人,这都是瞎子军队是吧?这种瞎子军队怎能射到马的?

一万人的大军排开作战阵型,能有两里路。这么大的目标看不清,都瞎子么?还要旗子分辨?

努尔哈赤叫人攻城,不带着投石机冲车云梯盾车攻城器械,人手拿几面旗子。还一人拿十面旗子,你怎么不召唤一大群孙猴子,法天象地三头六臂一脚踩平城市?

尼玛勒戈壁,我在城内调人居然会比你在城外调人走得远?我在城内调兵一次一公里,你军队绕城一周十里路。我特么调兵会比你慢?这些人脑子里被人把长江灌进去了吧。

大明那个素质的军队,你和后金拼野战,拼侦查?整个吐槽都不能吐。


user avatar   er-ming-b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年月日,大元帅黄石阅览塘报:琼海临高县有巨大铁舶跨雷而至.......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举个广为人知的梗

窃明可是各种网络键史乱斗梗的集大成者。

我只举一个最熟悉的,甚至很多人还喜欢用的烂梗


军队近代化以后,步兵虽然还在战术和战场机动力上处于下风。但是战略机动力却已经超过了骑兵部队。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是殖民地战争,步兵的十日野战推进距离都达到了二百公里以上。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何七天以上地行军,步兵连都必须放缓脚步以等待骑兵连跟上。这是因为马匹的耐力远远不能和人类相比,马匹或许能爆发性地日行百里,但这样爆发一次后几天内就不用前进了,不然马匹就会大量死亡。还有一点。如果不给马匹吃粮食的话,马一天要花十几小时来吃草,这期间还需要辅兵照料……总的来说,步兵军中的战马负担更轻,而且能得到更好的照料,反倒比骑兵战马状态还容易保持。——《窃明》

这就是“十日一百五十公里”以及马的耐力不如人这两大烂梗的来源。

而灰熊猫煞有其事的提到了南北战争美军的案例,可见灰熊猫在写书前肯定是看过《装甲骑兵团之旅》这本书的,看上去头头是道,有板有眼的,对于很多军事票友来讲,这种话术造出来的烂梗很具备迷惑性的。

确实,《装甲骑兵团之旅》这本书里有这段描述——在以前美国西部,如果是五天以上的长途行军,步兵连的前进速度一定超过骑兵连。(中译本第5页)

恩,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在原始资料里,有据可查,没什么毛病。

而且,还可以从其他的美军军官找到印证的信息,比如黑曾(Hazen)将军曾在书信中指出美军骑兵在西部作战时的困境,但是我不知道是灰熊猫语文理解水平小学没毕业呀,还是他故意曲解原文,我先放出hazen将军的全文描述,请大家细品—— 要让骑兵快过步兵,就得让马匹定期得到良好饲养。在定居地区,这总是能做到的。可在目前我军骑兵十分之九的服役地区,这是做不到的。在目前的我军当中,马匹只是作为运输步兵的工具,从本质出发,一切战斗也是步行完成的。但在我军的印第安作战中,马匹是得不到恰当养护的,因为带上装载必备饲料的马车就会拖累行军,使其慢于普通步兵速度。其结果众所周知,年年都能频繁看到,从步骑混合部队行军第四天起,马就不比步兵快了,第七天起,步兵行军开始快过骑兵。

Index to the Miscellaneous Documents of th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Forty-fifth Congress, 1877-1878, vol. 4, p. 454.


大伙看看,细品品这段原味所表达的含义,明明是表述了骑兵在不同状况和客观条件下,行军的状况。hazen将军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必须要让马匹得到更充足的补给和良好的饲养才能保证骑兵持续的快速机动能力。

而把hazen将军所描述的恶劣因素按在步兵身上,恐怕状况比骑兵的表现好不到哪去的。

可到了灰熊猫这块,竟然直接就变成马的耐力不如人和十日一百五十公里”这种匪夷所思的结论了??但凡好好读一读完整的原文,也不至于得出如此让人哭笑不得的结论呀。没几十年的NT都做不到这种企业级的理解呀。

更骚的还在后面,那就是他竟然把印第安战争骑兵面对的状况直接给你脑补,移花接木到东部定居地区的南北战争上面了............。这根本就是纯粹的职业道德有问题,为了造谣连脸都不要了?不过能被这种论调迷惑的军事票友,恐怕根本就没看过《装甲骑兵团之旅》这本书了。


我寻思吧,就算是小白,只需上网查阅几本有关“摩根的袭击”(Morgan's Raid,1863年6月11日-7月26日推进约1600公里,其中主要行程位于最后25天),“威尔逊的袭击”( Wilson's Raid,1865年3月22日-4月20日推进约840公里)的可靠资料,甚至哪怕搜索点相关的词条查查相关的战斗案例,也都不至于相信这种陈年烂梗呀,难不成都是小学语文不及格,阅读理解有问题??

哪怕是查一查法军在北非的作战,也会发现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景象。比若(Bugeaud)元帅在其《战争艺术格言、意见与指示》这本书里就指出

为了抵达敌军出击范围以外的集结点,行军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日均速度应当是32公里(每天8法里),需要注意骑兵可以不时加速到50公里,步兵则不应当低于25公里。
对步兵和骑兵而言,连续行军6-8天后休整1天就足够了。

Bugeaud, Maximes, conseils et instructions sur l'art de la guerre, 1855, Paris, p. 12

或者说哪怕查查美军于1921年出版的一本基础训练手册《军事训练相关》(As to Military Training)第116页里的说明也行呀:

在多兵种合成部队中,步兵决定了行军速度。
步兵:……小队步兵可以轻松达到日均20英里,大队步兵在长期作战时日均行程约为12英里。
骑兵:……骑兵可以日均行进25英里。

只能说,这种陈年烂梗到现在还有人乐此不疲的相信,可见这些年里,网络键史基本还停留在10年以前呢。

当然了,肯定和有人给我举人马马拉松大赛这种孤证,可问题是这些年的人马马拉松,跑赢马的也就只有两次而已,这还是40多年来的纪录,到现在都没人能打破这个记录,而那两次跑赢马的选手们,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的奇人了,不具备参考性和可复制性。只要马匹能得到很好的给养和照料,人还是跑不过马的。

当然也有人还会跑来跟我抠字眼,论证对补给要求高,体现了战略机动性的短板。殊不知,如果骑兵和步兵的补给都得不到保证,那么步兵的行军只能是乞丐行军,更加惨不忍睹了。骑兵好歹临时拉出备用马匹杀马充饥,而步兵断粮了,难道去人相食吗。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这个帖子居然让一群智商欠费的意淫问粉丝们气的上窜下跳,这是俺写这条答案之前没有预料到了。现在俺看到他们咬牙切齿的样子之后,有一种特别美丽的喜感。

他对此的评价就是三个字:太好了~

最早是在音速论坛的历史区和架空去看到有人讨论这个小说,主要是袁黑、袁粉之间的PK,对袁崇焕、毛文龙各自是忠是奸那种无休止的口水战。

当时俺还不知道有这个作品,觉得好奇,就去看了相关小说,结果发现种种硬伤,特别在涉及地理环境的军事行动路线方面。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蓟门一线天”

以下是截图,出自《窃明》第60节“开关”部分,讲述1629年“已巳之变”,皇太极亲自带清军绕过明军辽西走廊防线,取到喀喇沁蒙古游牧地,从北京东北方向的遵化一带突破长城,取到遵化、蓟县、三河,一路向西杀到北京城下的那段历史:

其中有这样的陈述——

文中提到了“蓟门一线天”。作者解释这是一道险峻的、具有重大军事价值的关隘,明军守住这里,可以阻止清军继续西进。作者为了把袁崇焕描述成已经暗中投靠后金的大汉奸卖国贼,在文中随后写到袁崇焕按照与皇太极早就达成的协议,居然没有在蓟门一线天布置一兵一卒,纵使清军大摇大摆的通过这道险关


我当时看到作者如此描述后,感觉很不可思议。因为我对北京东部三河、蓟县、遵化一带的地形非常了解,从未听说在当地有“蓟门一线天”这样的说法和具体地点。

而当地可以说的上具有关隘防御作用、并在明末崇祯年间确实已经存在的防御工事体系,是黄崖关长城。但黄崖关在蓟县旧县城正北20多公里外,与已巳之变中清军行动路线相距甚远,不可能是那里。

随后,我在作者的文中,注意到他对“蓟门一线天”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解释——

看完之后我就禁不止笑了,意识到作者犯了一个相当低级的硬伤。

作者在文中说的蓟州,是今天的蓟县。蓟县新城区是在老县城墙的基础上扩张,今天蓟县县城的位置,就是明末的蓟州城。首先可以肯定,蓟州与蓟县是在地图上是一个重合的点,没有挪地方。

蓟州、或者说蓟县的东边,的确有一个大湖,但这个湖是1959年在下游修大坝、蓄水库后形成的人工湖,叫于桥水库。在明朝崇祯年间,它是不存在的。如卫星图——

从这张卫星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蓟县县城在西边,东边有一个大湖,湖的北边就是山。在山与湖的之间,有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的道路,是今天的河北302省道(卫星图中的S302喜邦线)

作者的确是看过地图,或者听说过对地形的介绍,于是他就想当然地杜撰出一条夹在大湖与大山之间的“蓟门一线天”,而没有搞清楚这个湖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作者灰熊猫曾公开表示他虽然写的是架空小说,但是对历史典故做了最严谨的考据对比。但是我经过仔细阅读他的作品,不太客气地说,认为他在这点上是不合格的,没做到严谨考据,作品中类似这样的硬伤错误接连出现,说明他的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的欠缺即多还明显,也没有能力做到严谨考据。

当时灰熊猫曾经在SC,我曾给他发过私信提到过包括这处硬伤在内的一些错漏之处。但是这位作者也被别人授予个七字党风格的外号,叫“从谏如流灰熊猫”,以七字党反讽式的命名逻辑,可以知道这位作者的态度了

以这样的水平和态度写出来的作品,恐怕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


另外,早有耳闻,即《窃明》并不是灰熊猫的个人心血作品,而是吸收了大量古战爱好者的心得,有不少历史爱好者曾有意无意的为他提供过丰富的资料素材。当我最早把上述这个硬伤在SC的一个讨论帖子提出来时,很快就有人回复,说这个错本来不是作者灰熊猫的,而是为他提供相关地理信息的那位爱好者的错。灰熊猫本人在相关地理考据方面更加欠缺。,别人给他一个错误信息,他看不出来,拿过来直接就用了。

如果按照这位回帖者的解释,至少这个地理硬伤的根源不在作者。但是我在写到这时,去浏览下了百度百科中关于灰熊猫的介绍页面,发现他已经明确表示“《窃明》绝对是他自己的个人创作的作品。”(链接:

灰熊猫_百度百科

灰熊猫斩钉截铁的表示《窃明》是他独立创作,那我即使说话太直白,也只是得罪他一个人,而不用担心得罪已经被他否定的当初为他提供各种协助的历史爱好者与SBERS们。那好,现在我用一句话评价,作为本答案收尾:

《窃明》是一部在历史与地理考据方面低级错误层出不穷,写作质量低劣的架空小说。

补充俺的一个态度:

我所厌恶的,就是已经在本答案的评论中出现的某些窃明粉的嘴脸:根据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述,形成了对真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判断。

袁崇焕也好毛文龙也罢,对他们的历史评价,不能从一部意淫小说中的刻画就做定夺。现在,一帮人举着一个意淫小说为幌子,告诉别人袁是大奸毛是大忠,这就很可笑。





=============================================================


居然有人来给这部低劣的意淫文洗地,

我没有去过你说的那些地方,也觉得你可能说的不错,可能确实有问题。灰熊猫在这一点上没准真的错了。……但是你就凭这个一点破面,拿这个问题把整个《窃明》代了个表?”


既然如此,俺补充上俺对这种幼稚空洞反驳的回答:


首先,“我没有去过你说的那些地方”这种风格的话,本身就是错误,就没有说服力。

因为没去过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建言真理正误的唯一标准。我是了解并去过蓟县,确认这个水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所以我才如此确凿指出《窃明》里这个错误。

其次,这部小说是一个直线叙述文体,情节环环连接的,从出现这个很错误出现开始,就直接影响到后续章节内容的正误性:

既然不存在“蓟门一线天”,那作者凭什么杜撰袁崇焕在此放过清军过境,身的情节?

通过这么一个站不住叫的情节交待,以此把袁描述成卖国贼,说的过去吗?、

这个情节又直接作用到小说后续章节内容,那这些内容能是正确的?

这难道就是作者公然强调的“架空小说特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吗?

所以说,写历史小说,只要一个出发点错了,出现了硬伤,由这个点引发出来的后续情节就都是错的,是错误的延续和扩大。

看不清这种危害性,反而为无知作者盲目洗地的苍白读者,才是无知者无畏。

重要的话重复一下:在一个错误的认识上发展、构思出来的剧情,整体都是错误的,这点无可反驳。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部小说在上梁就开始犯错误,他的下梁就根本正不过来。

————————————————————————————————————

华丽的分割线,再补充点有意思的内容:

我对《窃明》言辞直白的评价贴出后,果然不出所料,忠心护主的窃明粉开始反攻了。在这里,我贴出其中一位,@

Morphling

可以说是其中的表率,他质疑我为社么要如此抨击窃明和“熊猫大大”,并义正言辞地责问我两个问题:

1、然后往后看你评论我只想问一句你真的读过窃明?袁崇焕放清兵入关那节小说快结束了好吗,之前那么多推断却是正确的你不提?

2、“可我问你你到底看过书没,你干嘛不回应啊?避实就虚?转移话题?”

他不这么问还到好,现在他这么问,我反而觉得我的对这小说的评价更准确了,而且还从这位@

Morphling

身上,看到了窃明粉都是什么水平的货色。

以下是我对他这两个问题的回复:

我不光看过,而且看的比你早,还比你细致。反倒是你——你这个对《窃明》和作者“熊猫大大”如此热爱的读者,才是真正不会看书之人。比如说,你第一个问题,“袁崇焕放清兵入关那节小说快结束了好吗”。

真是这样吗?我挑出蓟门一线天这段,出在“万仞指峰能担否”章节的第60节“开关”;而小说最后章节还有一个重名的“开关”,这才是全篇快结束的地方。你连这段描述到底在小说的哪部分都没搞清楚,居然把最后一章节和前面章节两个重名的“开关”都搞混了。你才是根本就没认真看过,才是对作者的不负责和玷污。

一个口口声声如此支持《窃明》的人,居然连章节主题内容都搞错,还腆着脸指责别人,真是可笑至极,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好,我把您这个表现补充到我答案的正文了,让更多人看到所谓“窃明粉”都是啥货色~

这位活宝的评论就在本答案中,且我已经截图,不怕他删掉,有兴趣的可以去欣赏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评价窃明,我恰恰要给虎狼站个台。

实话实说,灰熊猫的军事知识和地理知识真的是一言难尽, @秋原 没有喷错;除此之外,我作为一个搞法学的,看草清都觉得是笑话,自然更是看不上灰熊猫的社会科学造诣,他的社会蓝图就是幼儿园水平。

但是这不意味着虎狼不是一本好书。

因为灰熊猫用一种平淡而残酷的方式展示了明末惨剧的直观感受,最近在重读顾诚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重拾此感。

崇祯的昏庸短视反复无常、封建军队的残暴和灭绝人性、封建官僚系统内部结构性坏死,腐败无能和寡廉鲜耻,种种弊端,带上因此而冤死的无数人命,一一剖开来,平铺直叙,血淋淋地给你看。

我评价一本明末穿越小说,立意当先。所有立意歪了的,一概差评。比如老白牛的《明末边军一小兵》,老白牛的历史地理水平可以把灰熊猫从良乡甩到沙河,但是我最后还是看不下去了,因为老白牛骨子里就是个法西斯,王斗就是个纳粹头子,所以我对《明末边军一小兵》的评价就是一本烂书。

没有人是准备靠读《虎狼》来学习历史的。

应该说,每读一次虎狼,就让我们对于专制主义、官僚主义更加多一份戒惧,就让我们能坚守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基本历史立场。

腐败无能的官僚;毫无约束的国家暴力机关;人治的专制统治者;国家组织毫无接受基层负反馈的能力;官府从末梢到顶端,不知有民,这是《虎狼》描述的社会,也是一个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去阻止它到来的社会。

这条路,永无尽头。




  

相关话题

  一个班全副武装的PLA,穿越到1644年,能否拯救明朝? 
  如果在明朝有电视机,可能会播放哪些内容? 
  读完一本明实录是什么感觉? 
  明朝在东北的羁縻统治最北到哪里? 
  假设没有满清,明朝面对工业革命的欧洲下场是否和满清一样? 
  为什么皇帝庙号同为「仁宗」「宣宗」,在明朝成就了“仁宣之治”,清朝却变成了“嘉道中衰”? 
  古代外国使节进京有什么感慨? 
  清粉和皇汉,是不是同一个老板,谁请的戏班子?演的究竟是什么戏?唱给谁看?目的为何? 
  为什么清朝面积比明朝大那么多 ? 
  明朝后期经济崩溃的原因都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内的亲俄的这个说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父亲是o型血我是AB型是什么原因?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