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感觉新一代农村孩子比他们的父辈更不爱学习? 第1页

  

user avatar   yu-feng-78-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国家过去十年的发展证明了一件事情:投资房产远比投资教育划算,房产增值作为阶级提升的渠道已经超越了教育。2018年的今天,一个城市居民过得好不好主要看两件事情:

1.他是否有房?

2.他什么时候买的房?


什么你问这和农村孩子有什么关系?

我老家,中国最贫穷的地方之一,我的一个山村里出来的中专毕业的表哥就能在二十几岁的年纪挣四五千的工资——而老家县城的房价不过三四千一平米。他攒上几年钱,就可以考虑结婚买房的事情了。有了房子,人家哪怕打点零工,不说多宽裕,起码也是衣食无忧。

这还不算什么。如果是生活在县城里的,这几年光靠拆迁就能拿到若干套房,光是出租房子就是几千上万的收入。本科暑假回乡的时候,星期三下午的电影院,满满都是吃爆米花看电影的年轻人。

而在北上广深奋斗的诸君呢?你们985/211毕业,拿着一个月一两万、两三万的工资,出入国贸、中关村,时不时能见到名人,老家同学眼里的人中龙凤们,你们又准备什么时候买房呢?还是干上几年,再灰溜溜的回老家?你们的编程技术、CFA证书,又准备到哪里发挥作用呢?你们又打算怎么觍着脸的去教育这些生活安逸的同学们好好读书呢?问他们茴字有几种写法?


阶级固化跟清北录取多少贫困子弟没多大关系,主要和房价有关系。

2018年还意淫“高考万能”的,除了观念跟不上时代,无非就为了维护自己18岁那年可怜的优越感。个人建议看一眼房价让自己清醒清醒,别瞎操没用的心了。


user avatar   yan-dong-hua-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享一些有意思的数据。

从2010年左右开始,中国就已经有大量学者开始从事阶层固化的研究了。在知网(CNKI)输入关键词“阶层固化”,共出现18页检索结果,346篇相关论文。

大致看了二十几篇,感觉杨文伟、马宁的《阶层固化的内在逻辑及负面效应》写得最翔实,刘宏伟、刘元芳《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阶层固化剖析》思路最清晰。

1、政治。

现实地看,由于“主仆”地位颠倒,工人和农民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力要远远低于官员群体和富人群体,属于“低度的政治参与”。

这一点可从工人农民代表在各省市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比例中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从第六届人大到第十一届人大,工人和农民代表所占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从 29.8% 跌至6.11% (工农两者合计)。而同期官员代表却从21.4% 增至41.81% 。第十二届人大略有好转,工人农民两者合计增加了5.18% ,达到13.42% ,官员下降6.93% ,降至34.88%。(大家猜猜现在是多少?)

正是由于政治权利能力弱化和低度的政治参与,导致以工农为主体的主要社会群体无论是在大众传媒还是网络空间里,其话语权显得相当孱弱,成了名符其实的“沉默的大多数”。谁为他们代言,谁替他们说话?他们只是被动参与者和被压榨的廉价劳动力,看看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就知道了。

而基层政治生态家族化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并不断向高校、企事业单位扩散,二代世袭、裙带关系、近亲繁殖相当严重。

2、教育。

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入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的绝对数量大大增加。但是,不同阶层背景、家庭背景的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的机会却大不相同。

杨东平的研究表明,在国家重点高校,强势社会阶层的子女占有较大的份额,而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所占份额逐渐减少。 毫无疑问,强势阶层除占有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外,也是社会资本的富有者,他们既可以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从而在起点上占据优势,也可以为孩子动用社会资本以便在高等教育入学竞争中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自主招生不会考虑种菜、插秧能力吧?而农村孩子是没有条件接受音乐、美术培养的。

寒门子弟不是不聪明不努力,而是由于以上原因,使他们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而“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最多的农村学生,同时也集中了最多的高校贫困生” 。

如果以父亲阶层为基准,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即<1)的社会阶层从低到高依次是:服务业人员(0.167)、农
业劳动者(0.633)、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
(0.32)、产业工人(0.408),无一例外地是,这几个职业阶层均属于相对弱势阶层;而
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大于社会平均水平(即>1)的社会阶层从高到低依次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6.7)、私营企业主阶层(6.484)、经理人员阶层(3.778)、专业
技术人员阶层(2.557)、个体户阶(1.9)、
办事人员阶层(1.45)。在当今社会,这几个阶层均属于社会中上层。所以,以父亲阶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机会阶层辈出率这一项指标上,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野,即强势阶层相对于弱势阶层子女而言,获得了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

杨东平的调研显示:北大农村学生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比例仅占17%。

另据调查,2009-2012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超过300万。来自农村贫寒家庭的学生之所以彻底放弃上大学的机会,主要是他们认为上大学已难以改变命运,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教育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选择,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流行。

3、就业。

院校差异直接导致了就业选择的差异,由于高校毕业生的相对过剩,就业单位动辄非“985”、 “211”的毕业生不予录用。如此一来,地方院校大学毕业生(上文提过,这里集中了大部分的贫困家庭学生)的就业选择面越发窄小,又没有社会资本可以动用,沦为 “蚁族”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如何呢?根据麦可思研究院《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211”院校中的农民及农民工子女入学平均分领先于管理阶层子女,但其找工作则要艰辛得多,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毕业生35% 未能就业,远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15% 未就业的比例。公务员选拔、事业单位招考、垄断行业的选聘上的“火箭提拔”“萝卜招考”“绕道进人”现象,就是明证。

目前,一种被戏称为“拼爹指数”(代际收入弹性指数,lgE)的阶层固化衡量指标正在流行,在该指数国际排行榜上,中国的指数高达0.6,高居第二位,仅次于秘鲁的0.67。

有迹象表明,随着“富一代”们逐渐老去,中国“富二代”接班高峰期已经到来,尤以一些家族企业为甚。据福布斯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家族企业中,一代掌权的企业有645家,占比超过九成;二代完成接班的为66家,较去年上升了21家,占比接近10%。这表明,随着“富二代”们陆续接班,以家族企业为先锋的中国社会财富代际转移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比如,柳传志、任正非、杨国强的女儿们都已相继成为企业高管或创业公司老总。

-

政治、教育和就业三者又相互作用:较低的政治地位导致在教育和就业上更少的话语权,较差的教育资源造成更低比例和更低层次的就业,从而社会和政治地位进一步下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看不到希望,所以放弃学习。

和20世纪初中国人被日本称为支那猪类似的偏见:劣等民族、懒、不思进取等,被一些人装在了农村孩子身上。其实,并不是中国人差,而是环境和眼界、实力,造成他们胆小懦弱自负或自卑。给大家一样的机会、资源、教育和成长环境,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农村人也未必比城里人差。

-

注:以上均为几年前的数据。

本回答仅从总体比例角度分析。

-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版权时代明明才刚热起来还没几年,就又有人放下碗筷开始骂娘。

某些网站是盗版时代的遗留物,没错。不过盗版时代结束了吗?没有。国内的大环境依旧不适合将acg这一块实行正版化,太多的东西是会被一棒子打死的。前几天刚闹出的国家队那事足以说明问题了。

往回倒几年,大网站对这块不屑一顾,睿的番剧也是没有版权的。靠着用户这么支持发展成了现在的三足鼎立争版权,不过用户依旧没法获得很完整的体验。某站就相当于当年的逸,是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环境的。之前用户和网站都对此心照不宣。到了现在,路人和萌二反而挑起某站的事来了。

确实,整个二刺螈圈都是带有原罪的圈子,也正因为如此,一点点法律层面的制裁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要想让圈子保持下去,就别把他抬得太高。当前这个时期还需要着某些网站,等环境真的变好了,某些网站就会逐渐消亡了。


统一回复一下:如果你依旧认为正义是绝对的的话,那么我支持你支持消灭盗版网站。但我还是想提醒你,极右和极左均不可取,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绝对的存在。

几十多年来圈子里的人都一直保持着在盗版和正版之间微妙的平衡,享受着盗版又尽量将平衡点靠近正版那一端。这几年的转变本应该是令人欢喜的量的转变,但从来不是质的转变。完全推向正版相当于把自己赤身裸体面向别人。某站是一块遮羞布,遮着我们羞于见人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能力能穿上光鲜亮丽的裤衩。

更新一下

评论区有人指出我打错靶子了,确实,我写答案的时候也很意气了,仅仅说了一些我想说的; 虽然解释了某些网站的主观存在,却没解释客观条件。要说回来,某些网站本身作为一个不合道德与法的网站,于理简直是众矢之的,天理难容,是时代的糟粕,不管是用户反对还是正版网站和社会打击都能把它掐死在摇篮。但它没有被正版大潮淹没。其一,用户有需要,能理解; 其二,正版网站不会自掘自家坟; 其三,社会没有办法把盗版就认定为邪恶。有社会阅历的人都会发现社会对于盗版是明面打击,暗则默许的。这既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也有别人利益链的考虑。

但无论怎么说,有自知之明的人都不会把这一问题拉到所谓明面上来说,因为明面上它就是邪恶,就是违法,势必毁灭。现在无论利益哪方都不愿看到这一点。某些网站也是利益链的一环,不可脱节。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user avatar   yang-ruo-fei-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相关话题

  南京河海大学清退 125 名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看待现在博士「毕业难」? 
  如何看待「5 岁小朋友简历逆天」引发热议,儿童学前教育开始时间越早越好吗? 
  如何看待「只有弱者才会向同龄人请教」这句话? 
  科普一些关于现代前沿物理领域的知识是否真的有意义? 
  同样是与女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为什么衣俊卿和吴春明的处理不一样? 
  教师节了,该不该给孩子的班主任送点礼物呢? 
  如何看待「这块屏幕可能无法改变命运,但却能造就亿万富豪夫妻」中对网课直播可能涉及商业利益行为的质疑? 
  插画作品集如何准备,从最初的草稿到成品? 
  生孩子的人是怎么想的? 
  第一胎孩子对于第二胎孩子的抵触,可能会来自于哪些方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知乎对于专栏与回答的限流?
下一个讨论
您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遇到或经历过哪些不懂法真可怕的案例?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