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历史学界不把刘备的蜀汉政权归入汉朝体系? 第1页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季汉当然是汉朝体系,甚至还不是最后的延续和终结。实际意义的汉朝灭亡,在于刘曜改制。。。。。。

永兴元年,元海乃为坛于南郊,僭即汉王位,下令曰:「昔我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乂,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而元成多僻,哀平短祚,贼臣王莽,滔天篡逆。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俾三光晦而复明,神器幽而复显。显宗孝明皇帝、肃宗孝章皇帝累叶重晖,炎光再阐。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委弃万国,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未悔祸,后帝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什么是皇汉?这才是真皇汉。

甲子,(后汉高祖)至自太原。戊辰,改国号汉, 赦罪人、蠲民税。于阗遣使者来。是夏,刘昫薨。秋闰七月乙丑,禁造契丹服器。 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鄴都行营都部署以讨之。庚辰,追 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庙号文祖,祖妣李氏谥曰明贞;曾祖 昂谥曰恭僖,庙号德祖,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僎谥曰昭宪,庙号翼祖,祖妣李氏 谥曰昭穆;考琠谥曰章圣,庙号显祖,妣安氏谥曰章懿。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 皇帝为世祖,皆不祧。往事逾千年,不图今日复建汉高祖,人心思汉,成吉思汉.


伯仲叔季之后,还有匈奴义士,沙陀归汉,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字体学:歪论要斜,振声加黑。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蜀汉不被承认为汉朝的一部分,首先是因为刘备继承汉朝皇位的法理不足;其次当然就是成王败寇,偏居一州之地四十余年,终究未能统一天下,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最后,蜀汉承认孙权称帝,和东吴在官方层面搞“二帝并尊”,也消解了其最后自称的合法性。

因此,其历史地位亦不能与西汉、东汉王朝相提并论,仅作汉朝灭亡后,其远支宗亲另行建立的割据政权。

蜀汉政权虽然自称汉朝延续,尊奉两汉诸帝,但一个政权是否尊奉前朝皇帝,是否自称前朝子孙,从来不是判断该政权是否为前个王朝延续的必要条件,

就如匈奴汉国的刘渊尊奉也汉朝诸帝,武氏周朝尊奉周文王,沙陀后唐和南唐皆尊奉李唐诸帝,但历代史家谁也不会将他们看做是汉、周、唐各朝之延续。

对比历史上的司马睿建立东晋,赵构建立南宋,之所以被当时后世史家一致认可为此前王朝的延续;

这是因为赵构本就是北宋的皇子,康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当宋徽宗宋钦宗连同其他所有皇子亲王都被金军俘虏后,他当然可以另即帝位。

司马睿是西晋的琅琊王、丞相、大都督中外军事,他在长安城被攻破后,于江南称帝,同样也是正常即位。

毕竟不管哪个朝代,当中枢帝位空缺无传承时,皇族亲王去继承皇位,本是理所当然的。南宋和东晋也从前并不是如东汉那样另起炉灶、重新建立的新政权,而只是旧王朝在未丢失领土上的延续,其程序完整而合乎法统。

而刘备仅是西汉皇族远支,并非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子孙,也不是东汉正式册封诸侯王,距离汉献帝刘协的血脉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么远。他合法职位只是左将军、豫州牧、宜城亭侯,其所谓“汉中王”纯系自封,和后世司马睿或赵构的情况全然不同。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名为中兴,实为重建新朝。他也已重新确立了新的汉室社稷,对包括刘备先祖在内的所有西汉宗亲,虽然承认其宗室身份,但是并没有恢复他们被王莽废去的诸侯王之位,也就是认可他们是皇帝的远亲,仅此而已。

东汉的皇统曾经断过几次,每次都是从刘秀其他后裔里选人,比如汉安帝刘祜是汉章帝之子清和王刘庆的后嗣,汉灵帝刘宏是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之后嗣,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选到刘备这样的西汉皇族后裔头上。

国舅董承得了汉献帝刘协谋杀曹操的“衣带诏”,拉了刘备当同伙,然而还没有实质行动,就一个死一个逃了。

且不说这个奉“衣带诏”讨曹的“大汉忠臣”董国舅,逃难途中其部属什么表现?斩杀宫人,血溅后衣,同样跋扈无礼,渺视皇权。他与曹操之争,本质是权臣互斗,而无关忠奸。

且不说汉献帝为保性命而卖队友,以自己的名义宣布了所谓“衣带诏”非法无效,董承被灭三族,刘备更是反贼;就算这所谓的“衣带诏”能够合法,也从来不代表汉献帝将东汉的皇位传给了刘备。

所以刘备只能公然声称汉献帝已被曹丕弑杀,然后以此为由来自立为帝。然而此举法理不通,实为僭伪

毕竟不止是汉献帝及其子孙,如济阴王刘熙,山阳王刘懿,济北王刘邈,东海王刘敦,甚至绝大部分东汉皇族,在汉魏易代时也都活得好好的。比如魏国重臣、曹操谋士刘晔,便是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人,论皇位继承次序,他们可都比刘备们近得多了。

诚然,历史第一法则是成王败寇,所以从李世民到朱棣,明明是行篡逆之事,但取得成功,传及子孙,便也成为了大唐、大明王朝的太宗皇帝。

刘秀的血脉仅是汉景帝后裔,连汉武帝子孙都不是,也能当仁不让地说「哪怕汉成帝复生,也不可能再君临天下」。

所以,刘备想要成就帝业、夺取正统合法性的唯一渠道,便是北伐中原,攻灭魏晋后,宣布献帝刘协禅让曹丕,是天子失国,自弃宗庙。他自己仿照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取而代之,“三兴汉统”,那时当然谁都无话可说,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而刘备仅有偏远一州之地时,便称帝以自为,等同于割据边地,自立一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从政治上去争取那些真心拥护汉室法统的中原士人。

要知道,大汉之所以为大汉,绝不似后世满清。刘邦立下白马之盟,“非刘不王”,但从不是后世一些人误解的“刘皆可王”。

皇子和诸侯王之外的皇室宗亲,从来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天潢贵胄,也和寻常士人一样的为官入仕,立功封侯,仕宦时亦无任何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而如刘备这般,在建功立业前连爵位都没有的空头宗室,更是成百上千,数不胜数。

当时无数仁人志士,真正维护的是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法统,而绝不是为刘邦子孙一家一姓坐江山的私利,更不会认为但凡是个姓刘的,便是天潢贵胄天生高人一等,江山就只能他们一家一姓去坐。等到刘备自己称帝后,隆中对时幻想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之场景如在梦中了。

更不说蜀汉政权虽然自称为“汉”“季汉”,没几年却和另一个割据政权东吴搞所谓“二帝并尊”,甚至承认孙权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吴国皇帝,而这个吴国还是完全建立在从前汉朝的疆土之上。这更意味着蜀汉最后一点自称继承两汉法统的理由破产,难以自圆其说,大义名分彻底消失殆尽。

所以即使其盟国东吴,一样是外交时当面称“汉国”,转个身就同样称其为“蜀”了。因此一千八百多年来,皆以“蜀”、“蜀汉”来称这个自称为“汉”“季汉”的政权,拒绝认可他们是汉王朝的合法继承,实为顺理成章。

一直到南宋朱熹,才开始鼓吹“蜀汉正统论”,蒙元和明朝的儒家士大夫承袭这一观点。而满清政权在关外时,便以小说《三国演义》为军事教科书,以关羽为战争守护神,对蜀汉的推崇无以复加,所以满清入关后,正式从官方层面确立“蜀汉正统论”,为代表正义一方的正统王朝,将曹魏贬低为类似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周朝一样的僭伪政权。又因为满清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封建王朝,所以其很多思想也流毒至今,不能消除。

事实上,从朱熹到满清的“蜀汉正统论”,最荒谬的地方,是主张晋朝通过灭亡“正统”的东汉继承者蜀汉,才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

然而谁都知道攻灭蜀汉的并非是晋朝,而是魏朝,司马昭当时是魏朝的晋公,邓艾钟会当时是魏朝的将军,刘禅也并非向晋朝投降,而是向魏朝投降。

虽然彼时的魏朝皇帝曹奂,也和曹操执政时的汉献帝一样,就剩下个招牌了,但是这就是礼制道统,程序正义,是必须要坚持传承的。

如果否认司马氏执政时期的魏朝,那么汉献帝之许都政权,甚至完全依赖军阀曹操而建立,其合法性又何存?

朱熹同时否定了北朝合法性,不承认隋朝继承北魏-西魏-北周的道统,主张隋朝通过灭亡南陈,来获得正统王朝合法性,倒还勉强能自圆其说,但是用来解释魏晋时期,就完全不成立了。公元263年蜀亡,公元266年晋立,中间这3年的空窗期,正统王朝又该是谁?没得闹出大笑话。

辨析一个王朝是否正统,成败论确实高于延续论。所以王莽的新朝政权,明明也是走了完整的禅让程序,然而统治天下十余年后,却被刘秀复辟汉朝后,强行宣布其是僭伪政权,并得到后世二千年历代史家认可。然而即使如此,为了避免大空窗的尴尬,史家还是不得不用“篡位奸贼”王莽的年号来纪年。

蜀汉政权要是有能力北定中原,攻灭魏晋,和刘秀那样再兴汉室。那之前呆在四川割据的那些年,当然也可以同样被洗白成“正统”。既然蜀汉反而被魏灭了,蜀汉皇帝刘禅变成了魏帝国的安乐公,当然就只能在历史上当个割据政权了。此所谓成王败寇是也。

虽然到了满清时期,基于他们自身的政治目的,不断抬高蜀汉地位,但即使“改书狂人”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也终究不会去顺便把陈寿《三国志》里的“蜀主”改成“汉帝”,给刘备刘禅们立本纪,把曹操的《魏武帝本纪》改成《“汉贼”曹操传》,就是这个缘故。 ——你自己不够争气,却让后人怎么吹得起来呢?

当然,时至今日,也确有很多人对蜀汉政权的特殊感情和认可,倒不如说是出于文治武功辉煌灿烂的四百年大汉王朝的推崇,造成的“移情”心理,才坚持蜀汉也是汉朝的延续。

然而,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最煊赫、以“天汉”即银河为名,奠定了后世华夏民族族名的伟大王朝,终结自己历史使命后,以一场冠冕堂皇、隆重盛大的禅代典礼退场后,仍可在自己封地里“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受诏不跪拜,祭祀宗庙如汉制”,已经算是退场得极为潇洒。

定要强行宣布其局促于两汉十三州的区区一个州里“续命”四十多年,终究还是逃不过被司马氏攻灭、为人臣虏的下场,留下“此间乐、不思蜀”之笑谈,当真就更加光彩么?

花有开就有灭,人有生就有死,华夏大地自古亦无不灭之王朝。大周王朝煌煌八百年如此,大汉王朝赫赫四百年亦如是。

因此,任何一个华夏王朝或政权的崇拜者,定要将自己感情寄托到一个古典封建政权,片面选择性使用史料去推崇备至,而对与之对立的其他华夏政权,去刻意地或贬低或敌视,本质上不过是和追星族别无二致的朝代粉黑游戏,恐怕亦非正确的历史观。

相关回答:狐狸晨曦:中国古代史观,“魏国正统论”如何演变为“蜀汉正统论”?


user avatar   ji-xia-san-re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很多方面来看,蜀汉政权都算不上是东汉政权的继承者。

把刘备的蜀汉政权归入汉朝体系,不符合程序主义。因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刘协没有禅位于刘备,也不曾向世人指认刘备是大汉统绪的继承人。不仅如此,汉献帝的那批旧臣也没有公开推举刘备,让他当汉朝的皇帝。从头到尾,都是刘备给自己扣了一顶皇帝的帽子。

把刘备的蜀汉政权归入汉朝体系,更不符合实质主义。就算刘备没有实现程序主义,但如果他和他的后继者足够争气,在得到天下人支持的情况下真的实现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消灭了曹魏,并且平定了江南,那么也可以被视为正统。不过,蜀国自身难保,不但不能平定天下,甚至连一个盛世都制造不出来,在三国里也是第一个被消灭的。事实上,有的学者甚至会从行为和动机上对刘备提出质疑。王夫之说:“以先主绍汉而系之正统者,为汉惜也;存高帝诛暴秦、光武讨逆莽之功德,君临已久,而不忍其亡也。若先主,则恶足以当此哉?……曹操王魏,己亦王汉中矣;曹丕称帝,己亦帝矣;献帝未死而发其丧,盖亦利曹丕之弑而己可为名矣;费诗陈大义以谏而左迁矣;是岂誓不与贼俱生而力为高帝争血食者哉?”(《读通鉴论》)

从血统来看,蜀汉政权无法归入汉朝体系。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但和东汉皇室的关系过于偏远,根本就没有王爵的身份(东晋建立者司马睿是琅邪王,南宋建立者赵构是康王)。因为和汉献帝刘协在血统上关系太远,从理论上很难说可以绍继东汉大统。事实上,连“汉中王”都是刘备自封的。如果深究,一些古人甚至怀疑刘备的汉室宗亲血统,如裴松之感言:“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从法统来看,蜀汉政权无法归入汉朝体系。按照东汉的皇位继承制度,从法理上看,刘备没有任何资格可以在刘协失权以后继承东汉的帝统。这一点无需多说,而且汉献帝也没有下诏书指认刘备是东汉皇室的继承人。

从道统上看,蜀汉政权无法归入汉朝体系。蜀汉表面上继承了汉朝的政治军事制度,但因为只占据了十三州中的一州,皇帝也不过是事实上的益州牧,所谓三公九卿之类的官员也不过是事实上的别驾、治中、主簿等。至于遥领的凉州牧、冀州牧、并州牧等,更是在画大饼。再有,蜀汉居然废弃了五铢钱,发行什么“直百钱”,大力推进通货膨胀。这一做法,可以说在经济上破坏了东汉的道统。

三国时代的人,普遍也没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魏方《伐蜀诏》云:“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见于《魏书·三少帝纪》) 注意,在这里在谈到“季汉”的时候用了“蜀”这一称谓,多少有些不屑。在《告天文》中,孙权说:“ 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在吴大帝看来,汉朝已经“数终”“运尽”,显然是没把西方的“季汉”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还向蜀汉一方提出“二帝并尊”的要求,并迫使对方作出妥协。假如东吴君臣真的承认蜀汉是东汉的延续,就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而应该对刘禅称臣了。除了蜀汉本国人以外,占天下人口绝大多数的魏国人和吴国人都不承认蜀汉是东汉的延续。其实从蜀汉承认“二帝并尊”这一事实来看,甚至连它自身也有些底气不足。

周边的朝贡国,绝大多数都没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东汉灭亡以后,西域各国向曹魏称臣。《三国志·魏书·东夷传》:“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东瀛的邪马台国也向曹魏称藩,魏明帝封其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不仅如此,就连孙权也曾向魏文帝曹丕称臣,成为“大魏吴王”。很显然,它们都是把曹魏视作东汉的后继者了。与魏国相比,蜀汉就享受不到类似的待遇了。如前所述,东吴欲与之结盟提出的条件是“二帝并尊”,而不是屈居于“大汉吴王”的地位。

消灭蜀汉的势力,同样没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我们知道,263年钟会、邓艾和诸葛绪出兵伐蜀,并最终灭了蜀国。其实,灭蜀者名义上是魏国,但实际上此时魏国真正的统治者却是司马昭。两年以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魏立晋。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魏还是晋都没有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如前所述,魏元帝曹奂发布的诏书径直说“蜀,蕞尔小国”,根本就没称其为“汉”。同样,晋武帝也没有在立国后追认蜀汉是东汉的后继者,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正统地位建立在蜀汉身上。

后世的主流史学家,也没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在《三国志》中,陈寿把《先主传》放在《刘二牧传》的后面,没有没把刘备列入本纪之中,反而放到刘焉、刘璋父子后面。很显然,在他看来刘备不过是州牧一级的人物,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汉皇帝。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等奉曹魏为正朔,以魏帝的年号纪年。唐朝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也曾在《史通》中强调曹魏政权具有合法性。众所周知,朱熹力推蜀汉正统说。但是,他只是一个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史学家。

为什么不能把蜀汉视为东汉的延续?笔者已经说了很多。但客观地说,蜀汉没能被视为东汉的延续,最主要的还是它没能混一天下。如果能起兵灭了曹魏,再占领江东收拾孙权,那么刘备是不是汉室宗亲都无所谓了,也无需抱任何人的大腿了,完全就可以建立一个以“蜀”为国号的大一统政权。如何那样,其国号是蜀还是汉已经无关紧要,反正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是绝对的正统了。

事实上,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古代,在诸多情况下,蜀汉是不是正统都是无关紧要的。在唐代,蜀汉还不被视为正统,但诸葛亮已经被推举为武庙十哲之一。在北宋末期,曹魏的形象在官方还是正面的,但关羽已经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因为关羽、诸葛亮等人有着巨大的历史影响,所以不管是否被视为正统,蜀汉在诸多封建王朝那里都是有着一定地位的。




  

相关话题

  赵匡胤为什么要以宋为国号?他不知道以前已经有过一个宋了吗? 
  董卓的羌胡兵是哪来的? 
  为什么相比于蜀汉承认东吴的帝位,孙权接受大魏吴王的爵位这样的政治操作却被人反复拿出来戏谑? 
  在曹魏视角如何看待孙权取荆州? 
  相较于刘秀李世民,曹操面对的对手是否太过强大,导致其终生也未能实现统一的理想? 
  假如你穿在三国,如何辅佐让刘备取得天下?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蜀国吴国,谁才是抗魏主力?谁抗击魏国的功劳战绩更大?魏国更重视忌惮谁? 
  魏晋南北朝时宦官都去哪了? 
  诸葛亮对待东吴政策是什么? 
  如果诸葛亮弃文从武将是什么结果?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南京2021年实现GDP16355.33亿元?
下一个讨论
将宁宁的政治、人际等方面个人能力赋予茶茶的话,大阪之阵及先前的准备阶段中,丰臣家还有哪些环节可改进?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