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渤海国灭亡之后,文明倒退回原始社会型态了吗?后续的文明延续是什么样子的? 第1页

  

user avatar   valiant-77-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首先题主说的应该是渤海国统治区域,区域文明的退化或变貌(我认为这个词更贴切)是很常见的现象,远的不说,就是我国新疆的文明也经历数次变貌,尤其是吐鲁番盆地从魏晋到唐代一直是汉文化占主导的地区,后来其文明也完全变貌,从汉文化角度来说可以说是“退化”了。之所以汉化程度全面倒退,无非是首先丧失了政权(唐朝势力退出),然后是当地汉人的逐渐减少乃至一度消失。简言之,文明的载体不存在了,该地区原有文明自然倒退导致消亡。渤海也是同样道理。926年契丹灭渤海,928年耶律羽之提出了迁徙渤海(东丹)民众于辽河流域的建议,辽太宗耶律德光予以采纳,不仅徙其民于辽阳(东平),还毁了天福城(渤海首都上京龙泉府),同时“诏困乏不能迁者,许上国(契丹)富民给赡而隶属之”。可见除了一部分“困乏”者外,渤海的精英大部分都被迁徙到辽河流域。此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投奔高丽、女真,比如935年渤海世子大光显率数万众投奔高丽,其后流亡高丽的渤海人络绎不绝。渤海国的中心地域空了,或者说文明的载体被转移了,这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自然也会大幅倒退。另一方面,渤海人的文化依然很高,后来金朝立国,为其创立制度作出重要贡献的就是渤海人杨朴,据说他劝阿骨打“以王为姓,以旻为名”,还有不少建设汉式政权的提议,促进了金朝早期的汉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渤海人是金代女真人的老师。然而由于渤海人失去主体政权(个别遗民政权如定安国残存至11世纪),散处各地,在各地都是少数族裔的地位,难以避免都被中原汉人、东北女真与高丽人同化的命运。总而言之,导致渤海统治区域文化变貌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契丹灭亡渤海及其后的移民空地政策。

第二,题主恐怕是高估了渤海国的汉化程度,也没注意到渤海文明并非本土自生、而是外来嫁接的。渤海的情况类似南越国,如果看广州出土的南越王陵文物,肯定会得出汉代岭南多么文明开化的结论,然而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代,岭南依然是流放犯人的瘴疠之乡,和中原存在相当程度的差距。上层固然是文明比较高的,可未必会“风行草偃”,下层民众还是处于之前的落后状态。南越是外来的中原统治者统治百越土著,渤海的统治者粟末人虽然谈不上完全外来,但其本来就依附高句丽,然后又被唐朝内迁,营州之乱后为中原所逼才来到黑龙江地区,对当地土著来说算是外来统治者了,上下层之间自然存在很大的疏离与隔阂。有一条史料让我们更接近渤海社会的实况,这是日本的在唐学问僧永忠搜集的渤海情报:

其国延袤二千里,无州县官驿,处处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者,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为村长,大村曰都督,次曰刺史,其下百姓皆曰首领,土地极寒,不宜水田,俗颇知书。

这条史料提供以下信息:1、渤海人是少数族群(土人)统治多数族群(靺鞨),关于“土人”的解释,中国有说法是粟末人,韩国倾向解释为高句丽人,总之是文明更高的族群,这跟南越国的情况就很相似了。2、渤海所谓的州县或许只是附会唐朝的制度、徒有其名,实际上只是村落而已,并不是那么发达,这种情况在当时的新罗、日本也存在,渤海可能更严重,虽然这里直接说“无”比较夸张,因为还是有些渤海城池遗迹出土,但城市化水平肯定是很低的,社会形态未必比题主说的“原始社会”高到哪里去。3、渤海“土地极寒,不宜水田”,谈不上是农耕社会,我们看《新唐书》记载的渤海“俗所贵者”都是什么:“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紬,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除了中京(吉林和龙)附近的显州、沃州、龙州、位城、卢城和东京龙原府(栅城,即珲春)农桑较发达外,其他地区都是以渔猎、畜牧见长。所以即便渤海“俗颇知书”,但经济基础还很脆弱,汉化程度不宜高估,用难听的话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新罗崔致远称渤海为“楛矢国”、“戎狄”,虽属攻讦之词,但也非毫无所本。题主可以借鉴下岭南两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再看看渤海立国不过两百余年,貌似孕育出高度发达的文明,但难以扎下根,大多数靺鞨土著在文明程度上还是比较落后的。

3、渤海统治区域的的退化并非一蹴而就,高文明的族群或人群在当地长期存在。举个例子,松花江流域有个兀惹部,是渤海留下的一个遗部,这个部落就还保留了比较高的文明。被扣押于金朝的宋朝使节洪皓所撰《松漠纪闻》称该部“族多李姓,予顷与其千户李靖相知。靖二子亦习进士举,其侄女嫁为悟室子妇。靖之妹曰金哥,为金主之伯固碖侧室。其嫡无子,而金哥所生今年约二十余,颇好延接儒士,亦读儒书,以光禄大夫为吏部尚书。……曾在燕识之,亦学弈、象戏、点茶。靖以光禄知同州,冒墨有素,今亡矣。其论议亦可听,衣制皆如汉儿。”特别是最后一句,估计就是穿着题主所提供的那种唐风服饰。然而这种残部基本上不成气候,据推测其大部分在金元时期迁徙中原并融合于北方汉族之中(孙炜冉:《兀惹、兀惹城与定安国考》)。就是金末在渤海故地建立的东真(大真)国,文明程度也未必低,其使者可以和高丽人以汉诗谈笑风生,《高丽史》记载1221年发生的一件事:

(金希磾)又爲東眞使館伴,東眞使唱曰:“東君初報暖”,希磾卽對云:“北帝已收寒”。使曰:“有何意而賦此句也?”答曰:“君以春意唱,吾亦以春事和之。”使歎服,不復詰。

但这种文明倒退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了。到了元明时期,渤海故地就彻底变成了较为落后的女真人的地盘,也就是题主所说的“原始社会”(当然明代女真多大程度上属于“原始社会”是另一回事了)。


最后再补充一下,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地区一定会被反征服?就算是,那前提也是“入”这块地区,如前所述,契丹对渤海采取了移民空地的政策,根本没有进入,谈何被反征服?蒙古前四汗征服了那么多文明地区,没见其游牧文化有太多改变,也是直到忽必烈以中原为重心后才有了汉化的迹象。再说契丹也不是野蛮到哪里去,也有文明程度高的人,不然也不会让耶律倍去当东丹国王了。




  

相关话题

  古代嫡女和庶女的差别大吗? 
  推恩令那么高明和成功,后面的朝代怎么没有沿用? 
  什么是盛唐气象? 
  为什么欧陆风云中的中国,有秦朝核心,有唐朝核心,却没有宋朝核心呢。? 
  隋朝灭陈是否是中华文化的一次大灾难? 
  既然皇权不下县,那么如何绑壮丁充军呢? 
  为什么萧何会在刘邦入咸阳时不与众人一道抢财宝,而去保管文档资料? 
  唐朝(最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文官官职等级名称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没有把现在的东南亚诸国兼并了? 
  购置房产和古代地主兼并土地的区别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上海男人普遍给人的感觉是「小气」、「小男人」、「怕老婆」?
下一个讨论
那些和黑人谈恋爱的中国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