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 第1页

                    

user avatar   sun-yan-88-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题可以反应出知乎用户的画像

知乎用户对这道问题的反应:

  • 生存太难了
  •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生育率低的原因是bala......
  • 不想让孩子重复本人的苦逼人生
  • 工作压力太大,条件不允许
  • 年轻人思想观念放开了
  • 我们和父辈相比,有xx和xxx变化,面临yy和yyy问题......
  • 不结婚生子可以更自由的享受人生
  • 某某就没生,他是怎么样的......

但是如果打开某手app

画风瞬间是这样的


如果某手也能提问题,得到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

  • 今年刚准备生啊
  • 明年还打算生二胎啊
  • 我同学/我朋友/我邻居都生了
  • 没见到多少个不打算生的啊

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

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

你因为对生孩子这件事深感压力,有兴趣点开这道题目进行阅读

这些答案反馈给你的信息,又会进一步强化你的这一认知

这就是社群效应

而知乎这个社群,懂得多、想得多、要得多、痛苦也多,不想生孩子的也更多


补充说明:

1.我讲的用户不是使用app的群体,而是上传视频的群体,或者称之为“主播”

2.某音和某手的“主播”,显然不是一个群体


我心里清楚这个说法并不严谨,只是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视角,大家辩证的看吧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是高学历生育欲望比较低,以我接触到的初高中学历打工仔娃都两三个了.....

发达地区工薪白领阶层生育对经济和工作影响比较大,没精力没时间,而知乎这类人集中而已。

我高中同学留在老家的娃基本都上小学了,结婚早的娃都要考大学了。

但凡没生孩子没结婚都在外地定居..


user avatar   katrina-13-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名人在中年,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女性,不生孩子的结果是活得太爽——妇联四我都刷三次了,也不是多喜欢,只不过闲着也是闲着。至于为了看音乐剧、话剧什么的,周末坐高铁或者打飞的去上海则是家常便饭……这种爽不是说一定要去做什么,而是很多事都可以不做……休息日在家睡个海枯石烂也很愉快的。

至于年轻人所担心的,不婚不育带来的舆论压力,这个在中年人的现实生活中基本不存在,大部分同龄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别说你生不生孩子,你是死是活他们都不知道……

而没有压力的生活,会带来超级健康的身体——你不需要买三居室学区房了,也就不用赚那么多钱了,也就不用996了,裁员什么的对你影响也不大了,能让你买房的工作固然难找,但城市人找个让自己不饿死的工作其实并不难,尤其是你不用还房贷的时候。

有人说老了,没有子女,请陪护工会被虐待。我想以不生育女性的整体健康状态来看,除非因为基因导致癌症等大病,我们的身体状况足以让我们退休后做你们的护工。。。虽然只是玩笑。。。但压力山大加上生育,对身体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当普通人的生活中去掉了生育这个选项,会发现从此天地宽阔。

——

我是体制内的工作,我所在的单位,算是收入大于城市平均水平,工作强度远低于平均水平,别说996了,周末上班除了必须倒休还要加钱。而生育对女职工的收入和前途几乎毫无影响。但是我们单位无论男女,要二胎的尚且寥寥无几。。。更别说社会上的公司职员了。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丁克夫妇的原文是DINK couples,即Double income,no kids couples,双倍收入,没有孩子。这实际上并非一个新现象,早在千禧一代夫妇中(2000年以后结婚的夫妇),西方研究者就观察到丁克夫妇数量的逐渐增加。

2017年出版的《Y的生活:让千禧一代成为员工和消费者》一书系统讨论了西方千禧一代夫妇的生育观念,我们可以将这些观念和当前中国年轻人的现状做一下比较:

千禧一代的早年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偿还他们的教育债务。有了孩子可能意味着把他们的黄金时期花在抚养孩子和教育他们上。一些千禧一代清楚地知道,他们今天所拥有的可能不会持续到明天,他们不愿失去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没有孩子意味着更少的责任,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和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听起来很自私。其实不是。千禧一代没有像上一代那样有保障的收入。在工作稳定性不高的情况下,他们的收入可能会突然减少,这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他们甚至不确定他们是否准备好承担这样的责任,或者他们在抚养孩子时承担的所有这些身体、情感和心理压力是否值得。人们也不应认为这对千禧一代来说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上面翻译中的加粗字体能够在中国当前年轻人中找到对应吗?2018年3月,有相关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微博发起调研,12.3万人参与生育意愿投票:

结合其他调查数据,在考虑不生情况下,不生、生1个、2个、3个、4个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5%、28.11%、33.89%、14.74%、8.27%,由此粗略估计的意愿总和生育率约为1.73。1.73的意愿生育水平对应着1.4左右的实际生育水平,这与中国当前1.4-1.6的总和生育率基本持平,与1.8-2.1的适宜生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而生育意愿不高源于三大原因:教育成本高、房价高、时间精力成本高。

于是我们可以找到千禧一代和当前中国年轻人之间的对应:

1、千禧一代的教育债务——当前年轻人对教育成本高的担心和房价高的负债。

2、千禧一代的工作稳定性焦虑——当前年轻人时间精力成本高。

换言之,无论千禧一代还是当前年轻人,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都让他们无法确定自己能否承担抚养孩子的身体,情感和心理压力。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不是所有丁克夫妻都不愿意生孩子,他们很可能同时生活在对要孩子的渴望和恐惧中。

让我们再次看看千禧一代夫妻的状况:

许多丁克夫妇实际上渴望在某个时间有个孩子很多时候,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他们制造了一种恐惧。越来越多的男性和女性的职业中心感和工作压力也让他们担心自己是否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关注。

我相信,在中国极力推崇生育的文化土壤下,对孩子的渴望是非常现实的情感,但这也从反面折射出能够与这种情感相抗衡的恐惧感是多么强大。

在千禧一代中,这种恐惧主要是对孩子能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关注的恐惧,不得不说,倘若我们都生活在马老师和东哥推崇的996制度下,这种恐惧绝对会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中国的丁克夫妻也有很多『中国特色』的恐惧,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婴儿食品和用品质量的恐惧(毒奶粉,问题婴儿床等等)和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恐惧(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而这些恐惧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经济上的压力感和焦虑感,让丁克夫妻更加无法确定自身能否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

最后,在千禧一代的数据中显示:

与大众的看法相反,丁克夫妇并不局限于城市地区。印度2011年的人口普查实际上表明,由于经济限制和低收入,丁克夫妇在农村地区的比例更高

在中国丁克夫妇的数据是否也在农村的确呈现更高的比例呢?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数据证实,但似乎在大城市远郊区县上有一种家庭人口迅速下降的趋势,根据北京2007年的数据:

全市平均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底的3.69人减少到2005年底的2.71人,减少了0.98人。这23年间,近郊区下降的幅度最大,平均每户减少了1.01人,城区下降幅度最小,减少0.88人。而在近五年,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远郊区县,平均每户减少了0.3人。


参考资料:


user avatar   benrenyangji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的道理

因为生孩子和养孩子的数量已经不对等了

你真以为生一个孩子只要养一个孩子就行了吗?

你还要养活——

月嫂保姆、幼儿园老师、学前培训班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大学老师、研究生教授、儿童疫苗医生、玩具商、各种兴趣补习班老师(音乐、美术、书法……)……

生一个孩子问题不大

但是生一个孩子可不等于养一个孩子,而是要养十几二十几个人

你还养得起吗?

在过去,孩子只要生下来

拉扯大

有口饭吃就行了

成本很低

生1个孩子=养1个孩子

1=1

而在现代资本商业的社会

是一群

1=10

生一个孩子,等于生10个孩子

——————

顺便科普一下俺写的《智力尽头》:

我在地铁站里观察着一个个过客细微的动作表情,揣摩着每一个人的着装打扮,并且预测他们过去的人生轨迹、此刻的行为动机以及接下来将面临的遭遇。人的内在和外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明晰的分界线,渐渐的,我看到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直通他们的内在,他们的着装品牌、穿戴的搭配讲究和服装穿着对称性、身上的每一件或廉价或昂贵的饰物、衣服上的每一根凌乱的毛线、肩膀上一块不经意飘落的方方正正的头皮屑、鬓角微微卷起的蜕皮、指甲上月牙的色泽,指甲片里或深或浅的指甲垢……所有的一切都在以常人忽略的方式告诉我观察对象的心灵内部的秘密。

我拥有了一种另类的读心术。

靠着我丰富的医学知识,我甚至可以预言绝大多数人的预期寿命。

随着2.0阶段的智力持续发展,到了后期,我的眼中已经不存在“人”了,或者说,个体意义上的人类已经不复存在,一个个独立的人,在我的眼中变成了一条条延长行走的“毛毛虫”,他们从家里、学校、酒店、事业单位衍生到地铁站,再从地铁站延伸到他们即将赶赴的下一个目的地。

而且,当我的视线落在一个人身上时,我能够看到的,不再是具体的个人,我可以看到他背后庞大的商品生产链:比如我看到一个打扮妖艳的女人时,我能够看到这个女人头顶上飘荡着的“625万”的价格,几乎每一个女人都是有价格的,就像是货柜上待价而沽、明码标价的商品,625万的数字意味着我需要625万的资金才能够拿下这个女人,当然,这625万未必是现金,这625万可以是在一线城市郊区的一套140平米学区房、一辆30万的奥迪A4L以及一场体面的婚宴和结婚后孩子抚养教育的费用,当然也可以是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比如说1万元一瓶的奔驰迈巴赫香水,10万元的阿尼玛手表等,这些你在自己身上的投资可以相对应地降低“625”女性自身的标价,让她从“625”的标签调整到“565”或者“555”。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人时,我看到的不单单是站在我面前的个体的人,还包括他身上一切增加附加值的商品背后复杂的工业生产链上的工人、研发人员和设计人员,乃至是这些人员提升学历过程中就读的大学的关系网和教育链,抛光、磨削、滚压的每一道工序都对应着一个工人,站在普通人面前的可能是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普通女人,但是站在我面前的,却可能是女人和她背后的上百个商品生产链上的工人,这也解释了社会上人与人的不平等和社会地位差距:

你以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那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人,如果你能够看到关系网,那么你就可以发现,一些工人的背后只站着三五个生产者,而一些打扮地浓妆艳抹的人,背后可能站着数百乃至数千个生产者。人和人的差距,就在于背后站着的“背后灵后援团”的人员数量。

总而言之,在我的眼里,人不再是个体的人,而是一串串结伴行走的不规则怪物,它们看起来就像是一条又一条令人作呕的人体蜈蚣。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资本主义并不能决定生育,生产关系仅仅能对人口产生非常有限的影响,根本就不能决定人口。

反而,应该是是人口数量决定生产关系。

你就是打开《资本论》这样一本革命著作,也是通篇都把人口增长视为是外生给定的,而不是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给决定的。

即使根本就不存在资本主义,而采取一种把资源平均分给所有人的分配方法,当人口增长到足够程度的时候,环境也会无法容纳这个数量的人口,这个时候,生育率自然也就下跌了。

此时此刻,生育率的下跌和资本主义本来就毫无关系,即使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公有的,资源数量即然已经给定,而人口数量增加,必然边际产出会下降,这意味着个体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来换取同样程度的资源。

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用“更多劳动换取资源”被反映在了价格的上涨上而已,隐藏在复杂关系下的本质无非还是环境,技术,和资源。


那么要如何解释现在社会的生育率下降呢?你只能从生产力和生产的逻辑上来解释。

资本主义时代以后,工业化带来的技术迫使人口不断集中,这是由生产技术的本质所决定的,必须要将足够的人口集中在大城市中,才能够完成大规模的分工合作,才能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这就使得城市的个人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为房价的上涨。

你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大城市的房价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基本都在上涨,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尽管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化的程度大不相同,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也完全不一样。

即使是在一个没有供求价格机制的国家,如果固定了房价,那么就必然要使用另一种手段来遏制人口的集中,这便是计划经济时代以来“户口”制度的作用,彼时户口制度极严,人口没有涌入大城市中,这样虽然扩张了个人空间,但却因为人口不能集中,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换言之,要是放出工业技术下的生产力,就必须要接受城市化,要接受城市化,个人空间就只能减少,“活动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在决定生育率的情况下起重要作用,因为个人活动空间的减少,最终导致了生育率的减少。

在这整个逻辑当中根本就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所以说,目前生育率的降低并非是资本主义决定的。


当然,活动空间并非是唯一的成本,生活成本也极其重要,但这些东西,随着目前技术水平下生产力的发展,会表现为相对于工资收入的降低。

教育成本,即使在父母这一代看上去会很高,但在与受了教育的子代的收入比起来,也是下降的。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获取“生产力”带来的其他资源,牺牲了“活动空间”这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的极度缺乏,导致了生育率的普遍下降。


在这条逻辑链当中,也根本不会涉及“资本主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如果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搬到黑龙江鹤岗去的话,他恐怕不会为房价发任何愁,也完全不用担心养不起孩子。

所以结论显而易见,年轻人生不起,养不起的根源,在于他们不愿意去鹤岗而拼命想去北上广,为了生活质量放弃了生育而已。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可能对生育率略有影响,但并不会决定总和生育率,资本主义只能决定由谁来生孩子,而不会决定一共生多少。

显然你就算推翻了资本主义,共产了资本家,看上去原来的无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财富,可以生育更多子女了,而另一方面,这也必然导致原来的资产阶级生育更少的子女,而农村高生育率人口获得了更多资源后,也有可能更换生育策略,从“精养不起破罐子破摔多生总有一个有出息”走向“精养少养”,生育也会下降,全社会总和的生育率未见得能上升多少,更不说生产力不够充分的时候,废除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导致生产力总体下降。

如果是问“现在为什么住在城市里的年轻劳动者不愿意多生孩子。”你当然可以怪到资本主义上,但如果要问“全国的生育率怎么都下降了?”这件事情只能是由生产技术本身导致的。

恐怕没有人认为封建时期长工农民所受的压迫剥削,会比现在轻。

封建时期全社会的生育率为什么依旧可以很高?可见压迫程度的高低本身很难决定社会的生育率,把不生孩子的原因归咎于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完全不合理的。

苏联在取消计划生育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生育率依旧在不断下降,难道苏联在当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资本家的压迫?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苏联尽管没有实施资本主义制度,但苏联完成了城市化,使得人口涌入城市之中,住房和个人活动空间变差,也导致了生育率的不断下跌。

可见生育率下跌就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和资本主义毫无关联。

至于所谓的生育观念之类的东西,本身就是由生产技术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追本溯源的话都可以追究到技术水平和环境上。


user avatar   nan-wan-bu-qiu-23-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连自己成年人都养活不了,我又何苦去拖累小孩子呢,养个猫狗不香吗?

生活生活,难道不是只有出生和活着吗?

生育又不包括在生活之中。

我最讨厌人口红利这四个字了,看似造福社会,全是好处,实际上,这背后,全是万千家庭,背井离乡,为了些许工资,出卖人力,出卖尊严,出卖生命。

而最痛哭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在人口红利中,你只是人口,却享不到红利


韩国小说:《82年的金智英》便是如此道理。用一个80后的一生,描述出了一个平凡且普通人的生活。你我皆如此啊。真实而平淡,但有那么的触动人心。

我是 @南湾已秋 ,欢迎大家关注我或者看我的其它回答。


user avatar   qianlaoshi6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看过一部叫《资本主义的未来》的纪录片,第3集《巨大贫富差距的结局》中的案例可以从某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年,一个叫莫里斯·皮尔的富豪提出了一种观点:缩小贫富差距会推动经济发展

有家叫Gravity Payments的公司实行了类似政策:CEO将自己100万美元年收入下降到不足十分之一,把减下来的钱分给公司员工,将员工最低工资上调到7万美元

这个政策开始实施时,公司共有员工130余人,部分员工的薪水只有3.5万美元。

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他发现员工在生活上并不能向他想像那样富足(ps:看来老板们都有个“开的薪水完全够员工花”的共识呀)。假如员工不需为了省一两毛钱而操心,干活时没有后顾之忧的话,他们会更加专心努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个原因:让公司发展起来。对于自己减少的收入,他认为:一定会有些牺牲。但一旦我们公司的利润回到220万美金的水平,我的工资就可以涨回去了。这给了整个公司还有我自己很好的动力。

不出意外,他想要的效果达到了。在这个政策实施的第一年,这家公司的业绩就翻了两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当时采访了这家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24岁的程序员Cody Boorman。

在公司新政策实施之前,Boorman的年薪只有5万美元。工资上涨后,他不但工作意愿大幅度提高,也对公司有了巨大的责任感,主动提出要参与开发让公司很头疼的结算系统,帮公司解决了主动结算问题,这原本是公司很头疼的一块。

公资上涨,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对他的家庭生活也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他的妻子今年怀孕了

在这之前,他和妻子一直都想要一个孩子,但一直没有条件。自从工资上调到7万美元后,他和老婆终于敢生第一个孩子了

更有意思的 ,这一年公司共有11名员工家有孩子降生,还有10名员工结婚。而往年,平均不超过一个

当一对年轻夫妇生活稳定且有保障,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不错的条件时,生孩子自然水到渠成。

否则,即使有那份心没有那份力吧。


-------福利福利福利-----

大家可是私信我免费领取理财电子书籍和免费理财课程。

大家可是私信我免费领取理财电子书籍和免费理财课程。


我是钱研社张殚,更多高赞回答:

为什么闲鱼上全新的口红都那么便宜?

你见过哪些不起眼但是利润特别大的生意?

假如我有500w存进余额宝,那我可以每天坐着等吃吗?

家里条件一般,存款只有 4 万,先买车还是攒着买房子?

如何评价「2019年国人工资报告:工作10年,月薪过万者不足三成」?

如何看待网传京东将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将高达 8% 超过 1.2 万人?


user avatar   sun-chi-b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间教室里。

“同学们,跟我一起念:工蜂,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工蜂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孩子们异口同声大声念着屏幕上的一行字,老师按了一下手中的遥控按钮,屏幕画面从一行字切换到了一个周身雪白的球形生物。

“今天的课程,从这句话开始……”

老师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圆滚滚的胖男生一边举手一边说道:“周老师我知道!这个就是工蜂!浑身都是宝!”

“刘玉杭你又抢答!不过没错,这就是工蜂,改变我们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种生物。”

“老师,我读过古生物史,好像……有别的物种也曾经叫这个名字。”一个瘦高的男生说完,又有些胆怯地捂住自己的嘴。

“哈哈哈来,大家听我说,张人辉说得也没错……在人类的黄金时代,有一种很小很小的昆虫叫蜜蜂,它们当中有一种专门做工干活儿的类别,就叫工蜂。大家看一下屏幕。”说罢,老师又按了一下手中的按钮,屏幕上跳出黄金时代的工蜂。

“这么小啊……”孩子们看着当代工蜂与历史中的工蜂体型对比,不禁发出感慨。

“嗯,遗憾的是,你们以后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这种工蜂了,原因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老师语调有些低沉。

“老师,那么核弹长什么样?”身形瘦高的张人辉问道。

“这不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今天的重点在于工蜂,我需要你们所有人了解,这种人造生物的方方面面,从诞生到繁育细节,原料提取和工业应用……”

周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看着屏幕上的白色球形物体,在光标作用下转动角度。

它干净洁白,仿佛一大块玉石,放大后,被看清的纤细四肢和血管脉络,一览无遗。

“工蜂,是人类历经核爆浩劫,文明重启后的核心成果之一。它是一种基因编辑生物,在极为偶然的条件下,实现了稳定繁育。而它的用途,几乎可以涵盖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蜂的腹部富含油脂,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图,我们用的诸多生活用品,都用到了这种油脂;它的头部富含水分,是历次避难所水源危机的救命稻草;皮肤是我们主食——蛋白块的主要原料;在它的背部,拥有一小块生物放电器官,成规模的工蜂聚集在一起,在特制容器内可以用以供电……”

同学们瞪大了眼睛。

“而工蜂的生长繁殖,则在专门的场地中进行,我们称之为蜂巢,如图,就是一个个空旷的山洞,它们是有性生殖,没有特别的发情期,雌雄个体会在性成熟后,紧贴在一起,在山洞石壁上产卵。而后雌雄个体共同凋亡。”

“哇……它们繁殖完后的样子好可怕,皱皱巴巴的……”张人辉发出感慨,又忍不住用手捂了一下嘴。

“是的,这就是它们快要死去时的样子,事实上,即使不繁殖,到了一定寿命,工蜂都会这样死去,死亡的个体会污染蜂巢孵化的环境,因此,必须及时进去清理。”

“周老师,我有个疑问,它们的体积如此巨大,会不会对人有威胁?”一个学生抬起手,在胸前比划了一下。

“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看屏幕,”周老师指向屏幕,“大家注意观察,这是另一种工蜂。”

“没什么区别啊……”孩子们窃窃私语。

老师操作着手中的光标,让画面慢慢转动。

“哇……”一阵惊叹声在孩子们当中传开——在这个看上去圆滚滚、与同类无异的工蜂腹部,六条原本纤细的足变得粗壮异常,遍布红褐色的尖刺,最前端的两条足更长一些,向前平行伸展,两足尖端处竟然被蓝色的电火花连接起来。

“放电了?”张人辉瞪大了眼睛惊呼。

“是的,这是变异后的工蜂,第一对足变成了一个放电装置,虽然电压不高,但也足以让人产生疼痛。”

“为什么会变异?”其他学生追问。

“生物由于遗传物质突变,演化过程本身就有各种意外,我们通过人工选择,将这种有害变异剔除掉,庆幸的是,这种变异后的工蜂,由于染色体混乱,是不育的,不用担心它们繁育出有害个体,”老师娓娓道来,“各位举手提问的同学可以先休息下,我们明天的课程会安排解剖工蜂,各位的疑问也会迎刃而解。下课。”


一个记者发布会现场。

“让各位久等了,请记者朋友们提问,靠边站的那位女士,主持人请把话筒给她。”

“部长您好,我是方碑日报记者,对于第三季度工蜂产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想听一下您的解释和看法。”

“很尖锐的问题,工蜂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我们可以看到图表,第三季度工蜂的繁殖量同比下降了11.2%,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工蜂繁育行为降低,而且很不幸的是,近期有害变异率有抬头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单次收割数量可能会影响工蜂繁育,您怎么看?”

“女士请您将话筒还给我。”记者会工作人员说道。

发言人继续说道:“对这个研究的权威性,我表示怀疑,避难所的诸多运行数据你们都可以看到,收割数量也是经过慎重考量的,降低收割量必然影响避难所运转。我们已经采取了改进措施,将繁育行为的动机进行了优化,所以,四季度企稳不是问题……”


一间实验室里。

“师兄,这么做也亏你想得出来!”

“怎么了,它们不繁殖,避难所就运转不下去,我还能怎么办……”

“我又没有怪你缺德,我是惊奇于你的脑回路和操作技术:你是怎么想到,把工蜂的饥饿感和交配欲两根神经搭在一起的……”

“生物的欲望就那么几种吧,捏住了它们的欲望,就捏住了控制它们的绳索。”

“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们不拿工资给老板做实验,有点像这白白胖胖的工蜂啊……”

“你快少说两句吧,赶紧把论文赶出来好毕业!”



一间办公室里。

“我很好奇,当年你按下发射按钮时,究竟有没有负罪感。”

“没有。”

“我不信。”

“这是又一次自然选择,我们能藏在地下,它们只能暴露在地表。大地就是过滤器。”

“我不这么认为,当年我进入避难所,是靠着爷爷辈在中心城区的五套房产,虽然自己很高兴能兑换到避难所入场券,但内心始终隐隐不安。”

“你都做到跟我一个办公室了,你脑袋里不装着全人类的命运,还有空不安?”

“也许,我们对‘全人类’这三个字的概念有异议?”

“我们跟它们是两个物种……况且,它们又不是没有子嗣存留,你看看那些石头山里,它们的子孙比我们还多!话说你小子今天怎么了,这是准备泄密?”

“别误会,我就是喜欢乱想,你又不是不知道。”

“地下,这里,你我,我们,就是人类最后的火种,你想记录真实,没问题,但你要想想你所谓的真实,将对后世人类造成多大的伤害。”

“嗯,我知道了,做一个史官真是好难啊……”

“人类联盟会感谢你所背负的一切。”

“行了行了,我去冷冻一下精子,146号的排卵期还没到,我这边精子质量已经是近期最佳了。”


一台电视机前。

“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下面播报新闻,今天凌晨,91区2号蜂巢发生事故,多名收割人员被变异工蜂电击致死,据悉,该蜂巢内的工蜂几乎一夜之间全部变异,丧失了生殖能力并具备攻击性,后经特战队员处理已被悉数消灭。有科学家指出,事故可能与一项名为‘胃宫相连’的计划有关,该计划旨在通过捆绑工蜂的消化道与生殖神经,促进其繁殖,2号蜂巢为第二个试点蜂巢,早先时候,1号蜂巢的试点以工蜂全部死亡收尾。”



一间监狱外。

“你是嫌疑人张人辉的父亲?”

“是。”

“知道你儿子犯了什么罪吗?”

“盗窃实验用品。”

“没错,他私自盗取了一个活体工蜂,饲养在家里的地下室,并目睹了其生长死亡过程。”

“是我教育不当,但我还是不明白,他一个孩子,为什么只是盗取了学校的实验用品,就被判处极刑?”一个父亲的语气逐渐歇斯底里起来。

“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一个未成年人!他还什么都不懂!工蜂不是第一次被盗窃为什么要量刑这么重!”父亲大吼。

“请将他带离!”

“是!”


一间牢房内。

“你这个小毛孩,为什么也是死刑犯?张人辉……这个名字好讽刺啊,哈哈哈……”一个囚犯拿起张人辉胸前的铁牌。

“喂!你到底会不会说话?”

“八成是判了死刑吓傻了……”

……

监牢中,即将奔赴刑场的众人无聊地调侃起来。

“这小子是偷了个工蜂自己养着吗?”

“哟哟点头了,你偷了个工蜂怎么就判死刑了?来说说啊!”

“我……”张人辉开口的一瞬间,周围的囚犯都安静下来,盼着他道出原委。

“我把它养到浑身干瘪枯萎,然而,它并没有死……”张人辉的眼睛呆傻一般盯着地面,他双手抱膝坐在地上,开始浑身颤抖……

“它枯萎后的第二天,我下地下室看它,那层皱皱巴巴的外壳裂开了,里面爬出一个人类孩子。”


一台破旧的笔记本电脑前。

“作为人类联盟的史官,我将真实的历史记录在这里,以求心安。公元2219年7月13日,宇宙射线袭击地球,一部分人类躲进地下避难所,另一部分人类在地表坐以待毙,辐射导致了行为异常、肢体畸形等病变,最终,避难所中的人类最终决定用核爆清洗地表人类,并在核爆后回收了幸存者,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核冬天,位于地下的人类共同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地表幸存者们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改造成工蜂。”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国家有很多人口,大家的利益不一样,简化分析的话,

可以按阶级差别来讨论,大致可以分为顶层、中层和底层。


古时候,顶层是皇亲贵族、中层是士绅阶级、底层是农民。

由于生产力非常不发达,皇亲贵族很难直接控制底层农民,


只能联合士绅阶级,狠狠剥削占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阶级,

收取沉重的税赋,导致农民一直在温饱线附近艰难地过活。


王朝早期,皇亲贵族和士绅的数量不多,农民还过得不错。

王朝晚期,王族和士绅的数量膨胀起来,开销越来越大了。


受制于生产力水平,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的增长却很有限。

上层只能加重剥削程度来得到更多赋税,农民越来越贫穷。


这时候如果来个天灾人祸或外敌入侵,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很多农民会落入温饱线以下,不得不揭竿起义,推倒重来。


这个时候即使剥削严重,农民也要主动选择生育很多孩子,

因为多一个孩子多一个劳动力,从经济方面看是很划算的。


工业革命后,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世界粮食市场逐步形成。

除了极度贫困国家,农民不再会因为饿肚子而揭竿起义了。


这时候,占人口比重绝大部分的底层,也开始出现了分化,

形成了做脑力工作的中产阶级,和做体力工作的工人农民。


这时顶层不再愿意使劲剥削农民了,因为成本高却收益低。

十个农民干一天活,产值不如一个工程师敲一个小时键盘。


使劲剥削农民既没效益又很危险,不如使劲剥削中产阶级,

被剥削的中产阶级无法反抗,他们只有联合农民才能造反。


中产阶级靠出卖脑力维生,需要依靠教育来维持阶级地位,

既没有良好的教育又没有资源传承,下一代只能跌落底层。


其他产品都可能嫌贵不买,但只要有了孩子就得好好教育,

用教育本身和附加学位的房子,可以最大程度地剥削中产。

广大中产阶级从小到大、头悬梁锥刺股拼命读书拼命工作,

但绝大部分收入没留给自己,而是给了房子和子女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中产发现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还算可以的收入,

本来可以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只要他们减少对子女的投入。


其实,不考虑子女教育的话,不需要买天价的房子和教育,

于是,大部分中产阶级理性地选择了减少生育子女的数量,


甚至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用省下来的钱来培养唯一的孩子,

期望孩子能突破阶级限制,进入更高的层级,不再被剥削。


另一部分中产阶级看清了真相以后,选择了丁克甚至不婚,

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不被顶层用房子教育收割。


这样一来,作为社会财富源泉的中产阶级的数量逐渐萎缩,

超级少子化叠加着超级老龄化,整个社会开始缓慢地崩塌。


于是,我们看到了从西方到东方,从欧美到日韩,到中国,

虽然比较缓慢但一直持续,普遍、广泛、深度的经济衰退。


以前的农民通过两败俱伤的方式来告诫顶层不要竭泽而渔,

今天的中产阶级也不得不继续走这样一条悲哀而无奈的路。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雅痞6月份讽刺女权的漫画成功预言了9月份女子高速上持刀捅刺司机事件? 
  如何看待山东德州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女子被安排阴婚,表哥称「当地习俗,收了几千块钱丧葬费」?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如何看待 2021 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数字时代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互联网公益? 
  如何在春节时礼貌拒绝亲戚一些不想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心理咨询师缺口那么大但同时心理学专业的人很难就业? 
  那些总把别人当好人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年轻爸爸从感情上更喜欢女儿吗? 
  如果科学技术没有带来和平与幸福,那我们发展科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美国和外国势力持续几十年不断地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中国的后代们会做出像苏联那样的解体错误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阻止 18 岁女儿死后捐献器官?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9 年 5 月 13 日《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