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部分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 第4页

                    

user avatar   xin-zai-tian-shang-jiao-zai-di-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0年代末为了提振经济,搞了一个教育产业化,说白了就是把本该社会承担的教育成本给家庭承担,从客观上确实提振了经济,把老百姓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降下来了。问题是后来发现这事情太不地道,教育部和专家们互相甩锅,谁都不承认教育产业化是自己提出来的,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压榨了年轻人的经济实力,现在已经到养不起孩子的临界值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先提出来的教育产业化?谁提的问题,谁去解决。


user avatar   V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房价是次要的,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房价不高的国家地区生育率也不断下降。整个世界真正面临的问题,是获得学历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学历却越来越不值钱。


这个世界很无聊,无聊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那些“体面”“有趣”“赚钱”的工作,只要10%的人口去做就已经产能过剩了。比如建筑设计师,电影导演,网红大V,平面模特,二次元画师,交响乐团指挥等等……这些工作都很有意思,但是从业者占全部人口的多少呢?

与之对应的是,有90%的人得去做那些“肮脏”“重复”“钱少”的工作,在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比如超市收银员,小区保安,办公楼清洁工,饭店服务员,富士康工人,地铁安检员……你说哪个有意思?但是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

知乎上只有10%的用户会创作有价值的内容,90%的用户都只是只看或者灌水,2%的回答收获了98%的赞同。

又好比很多人嗤之以鼻的蔡徐坤,他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超过了99.999%的人;而他的工作,也比99.99%的人有意思;就连他的颜值和艺术才华,也超过了至少90%的普罗大众。如果人人都能成为蔡徐坤,那也就没有蔡徐坤了。1%的人擅长唱跳rap篮球,表演给99%的人看,搞这些就可以挣钱养活自己;如果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很会唱跳rap篮球,那还有谁会去看别人呢?搞这些也就不可能赚到钱了。


这个现象从古至今都存在,而且看不到一点被颠覆的迹象。有人说人工智能出现了之后就会解放相当多的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人口来从事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那么这次疫情大家也都看到了,所有人在家隔离放假快一个月了,也没见民间涌现大量艺术作品啊(段子倒是不少)。那么多无聊的人每天从早到晚玩手机打农药刷抖音,还指望着他们去搞艺术创作?任何时候,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文化艺术的消费者,而无法成为内容生产者。


那么既然这个现象伴随着人类历史一直存在,为什么只有到了最近一百年,生育率才出现明显下降?古代人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这些“有意思”的工作,需要的学习成本和从业门槛越来越高。导致要想让下一代能够挤进10%从事这些工作,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时间金钱在教育上。而且就算你投入了这么多,孩子还不一定争气,可能啥也学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家记得不,我们在中学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时候,课本上经常说:“17xx年,xx科学家灵机一动,想到xx还可以拿来xx,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于是刊登了自己的发明专利,轰动了整个欧洲。“

在那个年代,因为自然科学这座矿山才刚刚开始挖掘,随便一铲子就能挖到宝贝,因此当科学家的门槛很低,而一旦有了新的研究发现,其商业价值极高,很可能一夜暴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知识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发明,那要想有新的发明发现,就变得越来越困难。要想成为科学家这件事本身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要上大学,乃至研究生……到了今天,你不是寒窗苦读十八年出来博士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科研的。

大家发现没有,一代代人越来越聪明,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潜在的回报却越来越低。现在的科研人员别说搞出像爱迪生这样改变世界的发明了,能在某现有的技术上做一个改良发paper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牛顿他只要被苹果砸一下就行了,哥白尼伽利略当时进行的世界上除了他们没人能懂的复杂物理运算,今天却成了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

成为科学家越来越难,科学家的待遇却越来越低,于是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就是越来越不划算的一件事情,这就导致了曾经香饽饽的生化环材成为了劝退专业。

而不光是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这个现象。有的人把它叫做学历贬值,有的人叫做内卷化,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今天一个小学老师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绝对超过了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所有的科学家。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在当初那个遍地是金的年代,依靠他的闯劲、智慧和魄力,白手起家成为商业巨贾。但是今天有一个各方面条件背景类似马云的人,他想进入阿里巴巴,连简历关都过不了,因为他不是98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用了4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的工业化道路,那么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也被压缩到了一个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对于40、50后而言,养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只要喂饱饭就行了;但是到了80、90后当父母的时候,发现孩子如果上不了大学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就算上了大学,毕业后也大概率找不到什么特别好的工作,创业做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在这种压力下,许多人自然就选择不生孩子了。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不管世界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价值有意义有意思的工作永远只需要10%的人来完成。而社会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不仅会导致10%的工作门槛越来越高,就连那90%都会需要更多的技能来做。如果全国只有10%的人上过大学,那么你只要能考上大学,大概率就能找到一份10%的体面工作;如果全国有80%的人都上过大学,那就算上过大学的人里面也会有一大半不得不从事没意思的工作。那时候想要从事有意思的工作,你就得读研读博……总有一天,研究生博士也过剩,就算读了研大概率还是只能90%的工作,那养小孩的投资和回报就完全不成正比了。

现在我们就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每年毕业700多万大学生,居然有300多万选择考研,这还不能证明生孩子教育成人的性价比在急剧降低吗?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越来越高,毕业后找的工作越来越差,那还不如不生了。


user avatar   shi-guo-jing-qian-72-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晚刚跟婆婆、老公为二胎的问题,撕逼到半夜两点半。今天就看到这个话题进入热榜。。。

作为亚历山大的80后,自己都活不明白,还要让孩子来受这个罪?我怕我孩子长大怨恨我。

作为一个已婚一娃的孩子妈,真的是觉得够够的了。

剖腹的时候麻药打出问题,害我三周下不来床,没有后遗症已经是万幸。

刀口增生,一条红色凸起,永远留在肚子上。

孩子五岁了,肚子还是5个月的大小。是,我比较懒,工作带孩子之余,我只想好好睡觉。

孩子属于高需求宝宝,多难养我是真的无法跟你们形容。

四五年没有旅行,没有休息。月入过万也还是淘宝上买百十块的衣服穿!

孩子的教育支出、房贷、车贷、保险等开支,月月无结余。

如今三十出头,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的一比,爆痘,脱发,月经不调,感冒一个月都好不了,双眼布满红血丝。

男人赚钱养家,大家全都理解,全都觉得男人好辛苦很不容易!没有人会逼他赚多一点,再多一点!

但是女人同样要工作的情况下,还要兼顾孩子一切的一切,然而没人在乎女人累不累,辛不辛苦,幸不幸福!因为女人承担着一切都是天职一般,理所应当,不值一提!!所以随便一个人都会跟女人随口就说你要生一个,再生一个!

老公不体贴、婆家不关心、亲父母也不理解,我只能自己心疼自己了。。


---补充---

我也不是怕生孩子,也不是完全拒绝生孩子,完全就是爸爸对我和孩子都不操心,除了工作以外其他任何事,他都不关注,让我觉得以后的日子很可怕。

我除了工作以外,还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读书学习之类的所有事,孩子爸就是在有空的时候搭把手。

就这,婆婆和孩子爸居然还嫌我乱给孩子花钱。

说我这个月给孩子买了6-7件裙子???

买之前我是已经检查过一遍旧衣服了,确定了确实没几件能穿的了,衣服有的旧得已经破烂不堪,你会穿这种衣服上班去吗?而且孩子一年长5-10厘米的身高,你确定去年刚好的衣服今年还能穿吗(去年没买几件,大部分是前年的)???深圳4月已经到夏天了,我不需要提前买吗??

幼儿园一天都要给孩子换3件衣服(只要一出汗,老师就给换),只买三件衣服,如果一晚上没干,难道第二天光身子上学吗???

孩子逐渐有爱美的心了,很喜欢穿裙子,我也想把女儿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且深圳的夏天长,这衣服光今年就能穿到11月,买的也是大一码的,明年夏天接着穿!

我费心费力的帮孩子买衣服,你们不操心的人BB个啥??

说我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多了???

孩子喜欢画画、舞蹈,刚好我还负担得起,就给孩子报了,又另外报了个英语班。

因为我和老公工作忙得很,总会加班,婆婆带孩子在家,孩子只会看电视,宁可花钱在外面报个班,也比在家里看电视强吧??

如果父母的平时不加班,可以有时间陪多孩子去户外玩,我还有必要花这个钱吗??

还不是因为父母没时间,只能依靠课外班,至少现在课外班的种类丰富,课程有趣,小班制,老师更尽心,每个孩子都能被关注。

我费心费力的帮孩子选班级,统筹课程安排,你们不操心的人BB个啥??

说我给孩子买的玩具多了????

难道你让一个5岁的孩子玩摇摇铃吗??

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的玩具。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很差,我就买了拼插积木;

孩子喜欢画画,我就买了点画具放在家里,每个玩具都是我思考之后而购买的。

我费心费力的选玩具,你们不操心的人BB个啥??

说我给孩子买的绘本太多了????

这是有脑子的人提的问题吗??还有人嫌孩子看书多的???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有问题吗??

我从孩子1岁就开始买绘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收能力挑选绘本,你总不能让5岁的孩子看1岁孩子的书吧???

买回来,我有时间就陪孩子读书,孩子玩玩具都没那么久的耐心,但是只要跟大人一起看绘本,她一口气能看十几本(现在已经被电视、手机带偏了,每天回家只看电视和手机,婆婆老公只知道跟我说,孩子天天只知道看电视!你们光说有意义吗??就不能想想解决方案吗??我提议只有周末能插上电源,平时不能开机,已经完美解决。)

孩子现在每天都保持着睡前必须看2本绘本的习惯,这是我刻意培养的!

我费心费力的选绘本,你们不操心的人BB个啥??

这钱还都是花在孩子身上的,还能被他们说我乱花钱。。这要是花我自己身上,我估计已经是属于1级甲等败家娘们了!

我一个包背了4年了,我说啥了吗??有孩子之前总想着,等我有钱了,一定给自己买个LV、GUCCI之类的,让我也感受一下啥是奢饰品。有孩子之后,只想着把最好的给孩子,自己能省就省了。护肤品最贵的就是精华,也不过是小棕瓶之类,一瓶用半年!衣服几乎没有超200的。。。

如果二胎,我是铁定会丢工作的,深圳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承受不起二孩妈,同样,二孩妈也承受不起各种996工作氛围。。。

孩子生病了,几乎都是我请假带孩子去医院,看完了赶紧回公司。。各种为了孩子三天两头的请假,换了哪个公司都受不了,幸亏直线领导担待,要是换了别的领导,早让我滚蛋了。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男人赚钱辛苦,只要是男人肯努力工作,不管赚多赚少,几乎都是得到褒奖的,然后男人就可以各种理由去推脱其他的责任了,比如家务和培养孩子。

养孩子不仅是金钱的投入,还要有有效的陪伴和用心的培养。成天工作忙如狗,下班累瘫痪,连基本的陪伴都做不到,更别说培养了。

就我们这个家庭状况,一个孩子都已经是亏欠!谁给的勇气生二胎?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老公这个父亲的角色。

毕竟在孩子无病无疼不冷不热不饿不撑且状态良好不哭不闹不焦不躁的时候,再加上爸爸刚好有空,他还是很乐意带娃的。

一旦出现上述任意状况,爸爸几乎就不再参与,完全交给妈妈或奶奶。

呵呵,如果养孩子只是指陪孩子玩一下,共享天伦之乐,那我也不会觉得带孩子累了。

------再补充一下-----

误会的人太多了,非常可以确定一点就是公婆家完全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对我女儿也是相当宠溺。

我婆婆总是跟我说别人家孩子在学啥啥啥,让我女儿也去学,我就跟她说已经没时间了,而且学费很贵,就先不乱报了。

只不过她在吐槽我乱花钱的时候,就是从很片面的思想去考虑的,就是婆婆纯天然的看不惯媳妇做的任何事而已。

她的那些吐槽她和她儿子只要悄悄动动脑子就不会吐得出来。。我老公也就是没大脑,婆婆如果不提,他也不会多想,婆婆既然说了,他也不过脑子,就直接开始质疑我。我特麽还要把回答中那些话一句一句解释给他,他听完之后,仔细一想,发现确实有我的道理,也就过去了。

但是对我来说,我希望的是他们能主动理解、认可我的付出,然而并没有,所以我就感到非常气愤、心寒又很无助,才来这里怒答一波。

家庭目前的状况,我是觉得还挺满意的,每个人都在自己负责的模块里为家庭努力。我很理解婆婆带孩子的辛苦,所以我只要不加班,都会在家带孩子,让婆婆也能休息一下。我也很理解老公的辛苦,他工作比我更忙一点,负责的开销比我多的多,所以我也不强制他一定要对孩子多细心,毕竟人的精力有限,只要他能在休息的时候,好好陪孩子玩一下,我就满足了。

而我需要的也是希望被他们认可、理解。我也很累的。


user avatar   shu-yun-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高中同学,在北京做程序员,收入税后40w+,他家里一直催他结婚生小孩,他私下里跟我们说,结婚可以,孩子就不要想了,我们很不解,问他原因,没想到他就着方方面面说了一大堆。

为了更好的代入,下面将以第一人称讲述我那位不愿要小孩的朋友的内心想法:


我叫陈俊松,是一名漂在北京的程序员。

我是91年生人,相信许多跟我这般大的男性同胞已经做了爸爸,有的甚至在满心欢喜地准备二胎了。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衷心地祝福这些年轻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算起来,我马上就要三十岁了,三十是个坎儿,意味着要成家立业开枝散叶了,在老家人的观念里更是如此。对于成家立业与开枝散叶这个任务,我算勉强完成了一半——我即将与女朋友步入婚姻的殿堂,我的工作还算稳定,今年的裁员潮没有波及到我,而对于这个任务的另一半,我想我是永远无法完成了。是的,我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父亲。

看到这里,亲爱的同行和读者朋友们,你们千万不要误会,切不要以为是由于我的身体原因不能或者不适合生育后代。实际上,我的身体健康情况良好,也没有任何家族疾病遗传史。

既然如此,那么无非是我主观上不愿意做父亲、不打算生养小孩了,情况的确如此。

同样的,看到这里,朋友们,你们先暂停各种揣测,不要认为我自私贪玩不愿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出于我这几年的经历,以及深思熟虑后所做的决定。下面我将一一跟大家说说我的想法。

1.责任

生下一个孩子,意味着做父母的要对他(她)的未来负责。我们的身边不乏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愿意抚养孩子的事例,网络新闻不乏生父睁一只闭一只眼、任由继母将孩子虐待致死的报道,这样的父母枉为父母。给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是最基本的条件。

如果我和女朋友婚后打算要小孩,我起码保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俩的感情很好,而且性格都比较温和,我确信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然而,做父母的责任并不仅限于此,我们所要提供给孩子的有很多很多。

我妈曾不止一次的催我和女朋友快点办事,她的目的不是担心我的女朋友哪天会离开我,而是希望我们早点生个小孩,她早点抱上孙子。我跟她开玩笑说:“现在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啊!”我妈却说:“有什么难的?你们把孩子生下来搁老家交给我,不要你们操一点心,连钱都不需要你们出!就怕你们不舍得。”

可是孩子生下来之后,真的可以放在老家完全交给父母吗?舍不得是一方面,责任也是一方面,爷爷奶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取代父母的角色,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但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很多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奔于生计,他们过得很苦。而另一方面,老家的资源与北京的资源是没法比的。

如果没出来见过世面也就罢了,可是像我们这种自诩受过高等教育、留在大城市上班,尤其是从事着在外人看来收入高又体面的职业,我们总想让孩子拥有大城市里的孩子所享有的一切:早教班、兴趣班、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中学、宽敞明净的住处……而这些,谈何容易!

有朋友会说:这些都不是必要的,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做父母的谁不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资源,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精英呢?“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比什么都好!”这种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台词只能唬唬多年前那个少不经事的我,现在我再也不信这句话了。

我妈听我说了这些之后不乐意了,张嘴对我机关枪扫射似的一刻也不停歇:“就你矫情!你看咱村的大柱和二狗,他们不都是把孩子放在家里交给爷爷奶奶,他们的孩子不见得比城里的孩子少了什么?再看看你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最后不照样考上大学了吗?怎么现在忘起本来了呢你!”

农村的孩子不比城市的孩子缺胳膊少腿,也不见得比他们笨,但真正少了什么,以我妈的见识是看不出来的,我相信读者朋友们对于二者的差距应该深有体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二者的差距会显得越来越明显。我那留在农村的妈妈未必能看出我与城市青年身上的差距,毕竟在她看来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本身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她无法体会到走入社会后的我这些年来所经历的自卑、辛酸和各种难过,我相信很多人一定跟我有着相似的经历与体会。

我明知有些东西提供不了给孩子,这会让我产生愧疚,为了免除这种心理上的愧疚,我必须在源头上把它扼杀掉。

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不易,为了不让下一代再步我的后尘,我宁愿不去制造下一代。

我明白我未必能承担起为人父所要承受的重担,我选择干脆不要这种责任。

2.人生的意义

同样来自我与我妈非正式的较真(我尚不敢严肃且正式地向我爸妈说出我的这种想法),我妈说:“不要孩子,两个大人有什么意思哟!人活一世图个啥?”

结婚就要生子,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在这个教义般的原则下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在古代,女子婚后因为长久不孕而被休掉的事迹不是没有。即使在今天,夫妇因为其中一方不能生养而离婚的例子也很常见。婚姻总是与繁衍后代绑在了一起,生儿育女俨然成了婚姻的最终目的和走向。

在我看来,婚姻,起码是在如今这样的文明社会里的婚姻,应该是两个情投意合的人(不限性别)表达对彼此深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希望借着婚姻向彼此、向身边的亲戚朋友证明他们的一种关系——他们是一家人,他们是夫妻,他们恩爱有加,而非是为了使生儿育女的行为具备合理合法性。生不生是一种选择,不是必然。

扯得有点远,回到我妈所说的话上来,“两个大人有什么意思”,我觉得夫妻两人的关系不应该靠着孩子作为钮结来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孩子,夫妻也可以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记得我读大学时,有位英语老师和丈夫结婚近二十年一直没要小孩,我从她脸上并没有看出任何对生活的不满来,相反,她过得很开心,她和做高级工程师的丈夫十年如一日地恩爱着,他们定期出国旅游。我很羡慕他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我希望以后我和我的女朋友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人活一世图个啥?”我身边有不少年长的同事,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996”已是常态,如果有人问他这么辛苦为了什么?他们的回答不外乎是“为了房子,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买房得选更为高不可攀的学区房,为了孩子,夫妻两个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人的一辈子很短,我想为自己而活。

3.养老问题

我妈还说了:“俊松呐,小夫妇两个年轻不要紧,不生小孩图个自在,等着吧,等将来老了,看看可怜的是谁!”

以前的观念是“养儿防老”,儿子是父母老后的依靠,儿子赡养父母,给他们送终。然而,弃年迈的父母不管不顾的不孝子大有人在,我们不是没有见过听说过,把自己的养老问题交给儿子并不是十分的可靠。

另一方面,儿子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的不多见,老人反过来尽心尽力地照顾儿子一家的生活的事例倒是比比皆是,带孙子、做饭、收拾家务,甚至自己省吃俭用,却将退休工资补贴和棺材本补贴给儿子一家用。毕竟,现在的“啃老”一族数量不少。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一句:指望孩子养老不靠谱!

有朋友问了:即使你将来不指望孩子给你养老,你们老两口生病住院了,总得有个人来照顾不是?还不是得让孩子来伺候?

我想请问我的同行们,假使你的家人生病,你能请到多少天的假去床头伺候他们呢?能争取到一两天回去看看算是不错的了。所以,如果我们老了生病住院,能指望的还是自己,靠着年轻时攒下的钱请护工!

最后,我请读者朋友们算一笔账,从老婆怀孕开始的花销,到孩子落地后的奶粉钱尿不湿,再到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费用,乃至孩子毕业后,给他置办房产轿车的费用,各种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零零总总的加起来,是不是足够解决两个拿着退休工资的老人的养老问题?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我和女朋友这样,打算不要孩子是一种选择,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生两个甚至更多的也是一种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是一种选择,只要自己不会后悔就好。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码农故事汇(ID: sunianqingshi)
作者:素年清时,一个会讲故事的女码农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人分一套100平房子,估计一窝窝的生,不比猪差。

复杂问题简单化:

没时间,精力,金钱养+自己还要享受生活。

高压生存状态下动物生育率都会降低。


user avatar   yu-ye-7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钱人和穷人会生,一般般的那种反而不愿意生。


user avatar   chen-jun-40-50-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像我这种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人,理应是过得很爽的。

但我不舒服,我过得很不好。

贫寒的家境让我太在乎钱了,我已经挣了几年了,还是比不过别人。

我自己买了房子,存着钱装修,爸爸妈妈没有钱,我要存彩礼,我要存结婚的钱,我是那样贫穷家庭的一个人,我从来舍不得喝喜茶,舍不得喝星巴克,整天留恋于蜜雪冰城和COCO,可我转头一看我在城市认识的朋友们。

他们挣得比我少多了,但他们住在好大的房子里,他们孩子的学区问题也解决了,每天安逸得很。他们刷着抖音,追着网红产品。

这只是我的人生,我想……那些家境和我一样,但却没有我优秀的人们该怎么办。

因为在这个国家,和我家境一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日复一日地交着房租,年复一年地做着社畜。

当他们有了孩子,原想着孩子愿意学就好,可当真的瞧见了其他孩子们的优秀培养,又只能咬咬牙,和身边的爱人说:“我们买个学区房吧。”

背上债务,背负人生。

我们知道不如别人是什么样的结果,又怎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像我这种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人,理应是过得很爽的。

但我不舒服,我过得很不好。

我没有买车,因为我没有驾照,我想过买一辆十几二十万的车。

我朋友买车了,他和我一样也是个作者,在我挣到50万的那个年纪,他挣了几千块。

他可能会看到这个回答……

那个年纪,我很开心地帮爸爸妈妈还清了十几年的债务,给妈妈买了一台车。

而他的妈妈很开心,觉得儿子真有出息,给他买了辆奔驰。

前几天我们作者聚会,我坐在他的奔驰上,他车上放了宝马X6的宣传单,我说:“你要买车?”

他说:“本来想买卡宴,但我妈不同意,只给我出八十万,我现在真是放下尊严了。”

我……

我想……那些家境和我一样,但却没有我优秀的人们该怎么办。

因为在这个国家,和我家境一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孩子在车的后座躺着,用天真无邪的声音说:“爸爸,为什么我们的车这么小,我的腿都伸不直了,我小伙伴爸爸的车就好大……”

也许只能回孩子一句:“宝贝,爸爸以后一定买辆更大的车。”

当孩子们在幼稚园,在小学里攀比……

别人的孩子说:“我爸爸有车。”

你的孩子说:“我爸爸也有车。”

别人的孩子说:“我爸爸开宝马!”

你的孩子回到家问你:“爸爸,我们家的车是什么牌子呀?”

其实很想教给孩子车只是代步工具的道理,可自己心里却承认哈弗H6比不过宝马X6。

像我这种年收入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人,理应是过得很爽的。

但我不舒服,我过得很不好。

城市变了,到处是孩子的培训班。

英语、数学、舞蹈、乐器……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过一个道理,孩子的童年只要天真开心就好。

我看着那些花了十几万培训费的孩子。

他们学会用流利的英语说简单对话的年纪,我在沿街捡废铁,卖给收破烂的换几角钱,去商店买一包辣条。

他们训练记忆力,开发大脑智力的年纪,我在乡村的道路上拿起一根木棍,以为自己是绝世剑客,甩来甩去。

他们走进补习班,或是来了辅导老师的年纪,我坐在游戏厅里打开了拳皇。

他们考上了211,985的年纪,我转身走进了工厂或餐厅。

段子总是很有趣,四年后他们来了我的公司替我打工。

可段子终归是段子。

现实是四年后的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我冒着雨抱着一箱奶茶咖啡进了办公楼,小心翼翼告诉前台自己是送外卖的能不能坐电梯,等来到会议室里,我将奶茶放在桌上,他们看着PPT讲解数据,我听不懂,多看了几眼,他们用疑惑的态度告诉我:“你傻站在这儿还有事吗?”

我摇头说没事,下了楼,骑着电动车,又冲进了大雨里。我要跑快点呀,不然订单延迟了。

这时候再想想,快乐的童年真的很重要吗?为什么我们会以为培训班里的孩子不快乐?也许他们也因为获奖、比赛、学到知识、开阔视野而快乐。

只是我们从未踏入过那个层次,我们不理解别人的快乐。

我想……那些家境和我一样,但却没有我优秀的人们该怎么办。

因为在这个国家,和我家境一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所谓生育。

要么父母背上巨额债务,用一辈子的心血,让孩子勉强够上起跑线。

要么给孩子一个所谓“天真无邪”的童年,然后重复自己的人生。

可当我们从那一路走过来……为人父母,谁愿意孩子重复这些自己经历过的狗屁?

若不是因为无奈,谁愿意让自己的骨肉成为别人的配角?

要么拼到底,要么放弃。

你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你的那些经历让你不能接受自己做个无所事事的父母。

世界上的父母只有两种。

一种是老了,舒坦了,放下担子退休了,旅游世界实现梦想去了,这种父母占少数。

一种是老了,每天在家附近发呆,不敢生病,好怕病了拖累孩子,这种父母占多数。

前些天,我去商场喝了杯奶茶,坐在一个巨大的溜冰场旁边思索创作,思索怎么用最水的字数骗走读者们最多的钱。

当时很晚了,溜冰场打烊了,却被几个孩子包了下来。

他们好美,无论男孩女孩。

他们穿着华丽的比赛服,摄影师在随时待命,巨大的场地只属于他们,男孩年幼却精神气足,女孩年幼却婀娜多姿,每当他们单独练习,庞大的溜冰场上只有一人在旋转滑行,灯光照耀,摄影师开启了设备,音响师放起专属于他们每个人独自的音乐,教练在旁边指导着。

我看着看着,不知为何很难过。

那个年纪的我梦想做一位作家,妈妈给我一块钱,我买了两个包子,早上七点去了书店,求贤若渴地读着书,早餐吃一个包子,中午饿了吃一个包子,晚上六点之前要回家,因为妈妈在家做好了饭。

那天我回到家,妈妈嬉笑:“养你还真简单,一块钱养一天。”

我想。

除非我的孩子也能刷抖音追流行,不担心他孩子的学区。

除非我的孩子也能像他们那样华丽,自信。

除非我也能一开心就送孩子奔驰宝马。

否则我不想生。

有的孩子生下来,长大了随手掏钱就有女明星和网红脸凑上去给他玩,还源源不断地有人给他拍马屁。

有的孩子生下来却是女明星和网红脸,为了挣钱给别人家的孩子玩,还要阿谀奉承拍别人家孩子的马屁。

我很骄傲。

我不想我的骨肉给别人当配角。

不好意思,我贩卖焦虑了,我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人,每天都会想很多很多,难免会想太多。

我只代表我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你们开心、快乐、幸福。

你们想怎么样都是你们的事,没有人能阻碍你们的人生。

飞吧。

自由的人们啊。


user avatar   fu-tai-da-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人都有一个惯性思维的误区,以为上个世纪毛时代那种全民性、普遍性的集体生育是历史常态。

其实大错特错,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是变态。

举个例子,像中华民国这种军阀混战的乱世,全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这意味着什么?各位大可以自己掂量。您先别饿死、别当炮灰吧,还娶老婆生孩子?省省吧。(历史上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朝代鼎革战争造成的全国性人口锐减,只会比民国更人间地狱)

把历史往前推,今天所有的中国人几乎都是中古时期贵族的后代。(没错,现在所有的中国人往前推一千多年,你的祖先都是当时的贵族、世族、甚至是皇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历史书里的那些“黔首”(韭菜)是没有把基因传下来的。

中国漫长的历史里,由于脆弱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男丁的需求远比今天迫切,民间广泛存在着杀女婴的现象,男女比例远比今天失衡。而皇族、贵族、士族和后来的科举士族、大大小小士绅地主,都是有资本纳妾的,那女性数量本来就很少,这些人一人还占有许多个,那这意味着什么?应该不言自明了吧。

小说《白鹿原》里,鹿三听到自己的儿子黑娃谎称东家用一个不要了的小妾顶了工钱时手舞足蹈,比过年还开心。而白嘉轩听到这个说法时,给鹿三说,“这个工钱顶的也太重了”,表示黑娃说的话实在太假了,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让鹿三亲自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小说里这些情节,其实放在传统时期平民(韭菜)恶劣的生存环境里去理解,才是通顺的。

换位思考一下,回到宋代至清代这段时间,你愿意让女儿去科举士族、乡绅地主家里后半生衣食无忧摇着扇子哼着小曲儿当小妾,说不定还有一个两个使唤丫头,还是愿意让女儿饥一顿饱一顿谁知道哪次水旱蝗灾就破产了的小农家里当正房?名分,算个屁。这和现在都市里很多女的宁肯单着,和高富帅鬼混,在宝马车里哭,拿着金主爸爸的银行卡买包买鞋国外旅游,也不愿意嫁老实人觉得委屈自己,其实是一个道理。只是传统时期的情况更加极端,更加残酷。

(白鹿原上的大地主、族长白嘉轩可以连娶七房女人,郭举人可以娶三房姨太太,而佃户家的儿子只是好运捡了一个“孀居寡妇”,白嘉轩都说哪有这样的好事。社会就是这么不平等的,投胎是个技术活。)

生育权,自古至今都是奢侈品。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压力太大啊。

养个小孩就得为他负责吧,整个养育成本,教育成本,时间成本,支付不起啊。就算金钱上可以满足,时间上也满足不了,家庭教育里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根本挤不出来多少(如果收入比较高的话),综合考量之下就是难以平衡生活,一旦有孩子就会处于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状态里。

现在来到北欧生活感觉一下解放了,虽然没有一下很想要孩子,但是也没有特别反对有孩子了。

真论起金钱,其实收入并没有比国内高,但是因为整体氛围放松,教育费用低,工作时间宽松,养孩子的压力远比国内要小的多。只有生育津贴的话确实只是杯水车薪的,但是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平衡的生活方式应该会增加生育欲望的。


user avatar   chen-qi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啊,人类已经进化到死胡同了。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现在这样,不繁衍的收益远远大于繁衍的收益这种时期。

曾几何时,地球上的生物都遵循着同样的生存之道:活着的第一目的是生存,第二目的是繁衍。生存与繁衍之外的事情,都靠边站。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出生,学习觅食,性成熟,求偶,生育,抚育幼崽,教会幼崽生存与觅食之道,然后死亡。大自然设计的,就是这样一个蓝图。

可是一切慢慢地变了。人类作为智慧生物,慢慢发展出了语言,文字,开始合作,开始建立了文明。在文明发展到我们当今这个程度,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生存变得不是那么艰难。身为80后的我,已经没有任何物质短缺的记忆,更没有为了饮食发过愁。在我们这个时代,只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个位置,能够为这个社会贡献一些东西,那么获得的收益足足地可以养活自己。每天吃饱肚子,不难吧?喝上清洁的饮水,不难吧?有个地方容身,夜里不会被野兽叼走,不难吧?

甚至,在满足生活所需的物质之余,还可以得到足够的休闲娱乐。看不完的新小说,各个平台的新剧,一代一代的造星工厂造出的鲜嫩小鲜肉小姑娘,还有夜深人静可以躲在被窝里偷偷享受的岛国片,甚至还有手感逼真的情趣玩具。——这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人生可以简单又快乐。

然而,生存变得越来越容易,就越发衬得哺育幼崽这个事越来越难了。

为什么呢?首先,人们已经不习惯吃生理上的苦了。我自己扪心自问,从小到大吃过比生娃更大的苦吗?答案是没有。

作为一个比较幸运、生活比较顺遂的城市人,我可以说,我经历过的所有事情中,没有任何事情比生娃更加痛苦,没有任何事情比哺乳更加痛苦,没有任何事情比养育幼儿更加让人痛苦。

同为熬夜,追剧打游戏不用说,纯粹的快乐。哪怕是熬夜解题背单词赶deadline也是有”心流“,可以沉浸于其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甚至做完了总有些成就感。

然而熬夜抱着嚎哭不止的崽子一圈一圈在家里像拉磨一样地转呢?二十斤的崽子你放都不能放下,放下了就是魔音穿脑,哭得小脸发紫。一圈,一圈,一分,一秒,时间是论秒熬的。

凌晨一点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六点,哪一点的夜晚没看过啊。

生理的苦,是第一位。谁也逃不开。文明还没有进化到让人能逃离生娃的痛苦,更不能让人逃离养娃的痛苦。

在那古老的时光里,人类的生活本身就是很苦的,每一日都是与痛苦和艰辛并存。如果日常的痛苦已经是六十分,再加上个小娃,痛苦可能会变成七十分,但是在古时候,多一个孩子几年后就是多一个劳动力,做不了重活,喂猪除草总能做,大的又能管小的。暂时增加一点痛苦,换一个劳动力,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可是现在社会呢?日常的生理性艰苦可能只有三十分,生了娃之后骤然变成七十分,这个落差也未免太大。而且,养几年也变不成劳动力啊!养三五年,古时候孩子能帮忙喂猪了,现在呢?上了小学家长还得天天辅导作业气得怒发冲冠,养十年他也变不成劳动力,他还是个需要家长天天围着转、天天给做营养早餐中餐晚餐、天天想着中考怎么办高考怎么办的大责任大麻烦。这不是暂时增加一点点痛苦,这是给自己找了个二十年的沉重包袱。——甚至二十年还不够,还要想想怎么给孩子买房子,还要想想你孩子要不要你晚年接着带孙子。

我刚才说了,第一点是生理的苦,第二点,则是心理的累。

现代人的生活,与古时候的农耕生活不一样了。在农耕生活中,一般人是没有”要孩子还是要事业“的这个两难选择题的。人们在乎的就是生活本身,而孩子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养孩子,大概率来讲会让全家人的生活更有希望,更有未来。一个家庭人丁兴旺,有更多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新鲜血液,会让这个家庭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源,也可以在宗族社会中拿到更多的权力。无论如何,稳赚不亏。

但是现在呢?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人呢?人们已经不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而是建立了更复杂的社会、建立了更加复杂的分工体系。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上某一个环节的一颗螺丝钉。你为这个社会的运转贡献你的时间和心力,然后就可以在这个工业社会的产出中分一杯羹。于是,我从未种田,却有米吃,我从未养猪,却有肉吃。这都是基于交换。

可是,养育幼崽这件事,没有列入社会的交换体系。我不能因为”养育我自己的幼崽“这件事情从社会中换米吃,换肉吃。

然而养育幼崽,难道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吗?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你拿来养孩子,就不能去搬砖。你去搬砖,就不能养孩子。你花了一半的时间去养孩子,你搬砖就搬不好。你在搬砖小组中的地位就比不上隔壁没有孩子、能用全部时间去搬砖的某丁。

这就是我所说的,人类文明走入的死胡同。人们忽然发现,养育幼崽太特么的累了,太特么的不开心了。我费那么多的力量、花那么多钱养崽子,然而隔壁没有孩子的某丁比我过得轻松愉快多了啊!

所以——我为什么不学某丁呢?我为啥要养崽子呢?


不过,作为一个有娃大妈,我并没有为了生孩子后悔过。

因为我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她本来是不存在的,而我与她爹一起,凭空造出了她。她时而可气时而可爱,对我们充满了最单纯最诚挚的爱和信任。

她是我们的血缘至亲,是我们造出来的亲人。

我时常想,等我们五十余岁,父母已经风烛残年,而曾经年轻的我们也将面对自己的衰老。这个时候,她才刚刚成人,年轻而充满活力,充满无限的可能。这就是代际相传的希望。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把一个活生生的人从无到有地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怎么可能是无代价的呢?让自己多一个血脉相连的亲人,怎么会是无代价的呢?

确实,这个代价很重,重得让很多人却步。然而,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的经历者,我还是想说,这其实是值得的。

——————

有朋友在评论里说我前后两段矛盾了。其实不是。

因为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理解当代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不生。所以我并没有鼓励大家生娃的意思。

然而,作为一个思考过这些艰辛困苦但仍然选择了要娃的老阿姨,我对于生娃这个事也可以有一些与拒绝生育的年轻人不一样的感悟啊。值不值是个人价值取向,我不替你们觉得值,你们也不用替我觉得不值。

生育是有代价的,而拒绝生育也有代价。

世上原没有万全的路。




                    

相关话题

  科技是否可能不可控制地反噬人类? 
  暗恋一个人好多年,最后忍不住表白,然后被拒,请问一下怎么样才能快速从悲伤中脱离出来呢? 
  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刻死但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死,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 
  因为身体原因难以生小孩,总是被同事取笑,怎么办? 
  中国 2 月份货币供应量 M2 同比增加 9.2% ,意味着什么? 
  男朋友很好,自己又慢热,似乎爱无能,该怎么办? 
  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要统一台湾? 
  如何评价索尼中国致歉:取消 7 月 7 日相关活动安排,日期的选择给大家造成了误解和困扰? 
  如何看待重庆 90 后们现身「父母相亲角」,向家长「毛遂自荐」主动相亲?现在的年轻人普遍接受相亲了吗? 
  为什么中国人均GDP低,但是生活质量高? 

前一个讨论
如何阻止 18 岁女儿死后捐献器官?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9 年 5 月 13 日《新闻联播》的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