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想和建筑业农民工偶尔聊聊天。学会他们的家乡方言会不会有好处? 第1页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不熟练,学不像,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引人反感。

最好直接找本省老乡聊,大家都用自己的方言。

你家乡怎么样,我家乡如何,村子里都有什么政策,娃们上学方便吗,老人都有什么待遇,新农合定点医院条件如何。

关系很快就拉近了,然后就可以谈谈现状了。

与外省工人聊,他就说他的方言,你就说自己的。

只要不说普通话就行,有的年轻工人,说普通话也没问题。

反正口音不是问题,关键是内容。

真的关心他们,说起话才有内容,才能有共同语言。

而这种关心又不能是那种居高临下,置身事外的关心,而是要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和工人放在一个位置,否则一定会陷入尬聊,我是有过这种教训的。

从教室、办公室翻书本、敲键盘的人,与塔吊、脚手架上提心吊胆悬挂一天的人,完全是两个世界。

小资产阶级出于个人兴趣去关心工人,与无产阶级的方式、态度有天差地别,要摆脱这种小资习气,我个人觉得唯一途径就是参加一样的劳动。

比如一个人嫌工人脏,虽然嘴上不说,内心还是嫌弃的。

小资知识份子那种涵养和礼貌,终究是为了维持自身良好形象,而不是对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这种气质是最容易产生隔阂的。

只有他参与了劳动,像工人一样在最脏、最累、最危险的现场工作过,他才会明白工人不是不爱干净,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即使每天都把自己打理的井井有条,只要工作两小时,还是一身臭汗,满头粉尘,衣服也脏了。

男性,会喝两杯最好。


但是这几年工地管得严,进出不易,最好是供职相关单位,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去,要不然容易被赶。

谈话之前,最好对于各个工种要有所了解。

比如特种工,是有一定技术含量,比较危险的工种。有塔吊、电工、脚手架、信号工等。塔吊每天早晨天不亮就爬上去,天黑了爬下来。一天时间都待在那个小盒子里,中午吃一份凉掉的盒饭,所以平时见不到。

他们的危险是最大的,我见过塔吊下面喷射状的大片鲜血,所以从不问什么“你们这个活危险吗?”

这简直是废话,如果对方脾气不好,一张嘴就会招人反感。

第二危险的应该是脚手架,这个工种危险度和辛苦不亚于塔吊,工资也是这样。为了节约成本,各个工地多是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什么碗扣式、圆盘式很稀有。和塔吊一样,符合国标的钢管和扣件并不容易见到,从搭设到拆除都是非常危险的。现在都是高层,最后一块踏脚板递上去,胆小的人会直接晕掉。在这种环境下,要量好高度和跨度,每个扣件要拧紧两个螺丝,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越来越恐怖。

我干过几天。一次装剪刀撑,上层的人松手了,我如果也松手钢管就会像标枪一样直接飞到下面人群里,所以不敢松手,差点把手挤烂。所幸另一个师傅帮忙,所以没见血。另一次是低头拧扣件的时候,被一根4米的钢管直接怼在安全帽上,运气差的话脑袋已经碎了。

如果有人破口大骂,又喊又跳的话,请一定体谅他们。


电工相对好的多,只要自己细心就行。活也比较累,前期预埋后期安装,需要开槽甚至挖土,工资相对不高。

力工,也就是小工技术含量低,辛苦。工资一般。这里面有一些流氓无产者,但是不多。有些人是建筑业三和大神,挣几天钱,混进网吧自我麻醉。

装修工比如铺设地板砖的,干久了腰肯定会废掉,电焊时间久了眼睛都有病,其他工种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要问“这个活辛苦吗”,不需要问,几乎所有工种都不需要问。


上面只是少数几个工种,其他土建和机械操作工种实在太多,我长期不在生产一线,不再列举。

工人之中成分复杂,也有各种陋习,没有温文尔雅的如玉君子。

但是无产阶级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去尊敬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姜昆的相声《欢乐方言》中出现大量语言学错误? 
  哪个省的方言最多呢? 
  为什么粤语作为一种地方方言一度会有这么大的文化影响力? 
  当老一辈农民老去无法耕作,我国未来没有年轻人愿意当农民了怎么办? 
  如何看待 38 岁女白领被母亲安排与水泥工相亲? 
  为什么西南官话在方言衰微的背景下依然有很高的使用率? 
  如何评价中建的这种行为? 
  东北腔比较容易感染人还是台湾腔容易感染人呢? 
  如果汉语的标准语音是广州语音而不是北京语音,现在会怎么样呢? 
  如何看待碧桂园工地的工人讨薪被轧伤?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负面新闻下面都会有很多人@共青团中央?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赵国星?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