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刘备是先主传,孙权是吴主? 第1页

  

user avatar   gao-wei-90-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蜀主】这个称呼也不是没有过,比如杜甫的诗句【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不过【先主】这个称呼,个人认为包含了对刘备的尊重,同时【先主】也未言明是【?】先主(蜀先主还是汉先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避免了【蜀主】的贬低和【汉主】的尴尬,这个有人提过了。

根据古汉语词典的解释,【先】是对已逝去的尊长、祖先的称呼,我们甚至可以隐隐察觉到某种敬意。这种称呼与【吴主】这种莫得感情的称谓有着极大的差异。

(《孙破虏讨逆传》就更别提了,破虏将军、讨逆将军分别是袁术、曹操为孙家父子表奏来的封号,孙权给他爹爹哥哥的谥号是武烈皇帝、长沙桓王,最后这爷俩在陈寿这连个吴先主都没混上,干脆还是用旧时封号,这简直是骑脸输出)

虽然陈寿是晋臣,《三国志》又以曹魏为正统,但是他在作《先主传》时,却给予了刘备相当的尊重,这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对刘备、曹操的称呼都是姓x、讳x: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对比吴主传:

孙权,字仲谋。

连个避讳都没有,这态度对比已经很明显了。

针对“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原则,刘备、曹操无疑属于第一种。

作为对比,文帝纪、明帝纪都曾避讳,《后主传》也是这种做法。而孙权却没有这种待遇。不仅孙权没有,孙坚孙策也没有。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盖孙武之后也。

再者,虽然陈寿以魏为正统,但是刘备称汉中王、称帝时的表文都一字不落的照抄。

要知道陈寿老头子写蜀书是出了名的惜墨如金,一个字都不肯多写的主。在大魏眼里,刘备是割据政权,实打实的反贼,然而对这种【反贼】的称王、称帝表文却全文照抄,态度非常微妙。

曹丕称帝时,包括华歆、王朗、贾诩等曹魏重臣曾多次上表,为其歌功颂德,此事载于《献帝传》中,前前后后有10页之多,然陈寿一概不录。还是裴松之补齐了这些内容。


再有就是对三人的评价,基本上可以看出,陈寿对曹、刘二人的评价基本都是“有一点超越了本时代的所有人”,如评价曹操时,着重赞美其谋略,并且评价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确实残暴,然其权谋手段却非一般人能及,基本上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评价刘备,除了赞美他和高祖一样百折不挠之外,还说他托孤诸葛亮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这种评价个人觉得要压过前者一头,甚至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

此外,拿来对比的人也非常有意思,与曹操相比的是申、商、韩、白,这些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不过这些人好像都没啥好下场,申不害咱不了解,商鞅韩信白起是咋死的初中生都知道,陈寿你到底在搞什么鬼???)

刘备这边谱就更大了,干脆直接拿高祖刘邦来对比。如果单看类比者的地位,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已经有僭越之嫌了。

(你好大的胆子啊!)

到了孙权那边,评价就是这样: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勾践是出了名的能苟,用来对比“忍辱负重”当大魏吴王的孙权也没啥不合适的,关键是你别直接就把人家批判一番啊!甚至连“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的话都说出来了,就不能给人留点面子???

按说现在已经披露的刘备黑历史也不是一点半点,比如取益州、杀张裕都可以拿出来说,而陈寿并不在传尾批判这些,专心赞美他的才干和品性,这种偏爱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来。

还有就是,就算陈寿叫刘备先主是例行公事,一个割据政权俩皇帝就一先主一后主,同样是对割据政权,对你孙权咋就这么不客气呢?你连个吴后主都没有,直接就是个三子嗣传,更别提孙坚孙策直接拿旧时的封号糊弄了,还有你的黑历史别人直接就在评语里开怼,这是在夸你还是在骂你?

做人,最可笑的地方是,别人指着鼻子骂你,你还乐呵呵地觉得他在夸你。



这里插播一点私货,不喜欢的可以点踩:

个人觉得曹、孙、刘三人的传记,读起来最流畅、最舒心的还是先主传。

或许因为我对蜀汉比较了解的缘故,读先主传,目之所及全都是熟悉的事件,没有各种繁文缛节。基本上每一段都包括了一个重点事件,读起来特别流畅,所以我非常喜欢《先主传》,也常常阅读。

比如这一部分,携民渡江、当阳之战、赤壁之战、南征四郡,几乎是一目了然。

对比曹操、孙权传记中让人看了就想睡觉的x年发生x事式的新闻联播体,简直是一股清流。

我不知道怎么从史学的角度去评判《先主传》

但是从可读性的角度讲,《先主传》是魏蜀吴三方君主中最流畅、最有趣味的一篇。基本上每一段都有名场面。

(几年前读《武帝纪》,磕磕绊绊看完了,事后啥也没记住)

不知道是否也是陈寿老爷子的私心。

就像《史记》流传最广的并不是汉朝诸皇的传记一样。

(笑)

最后上一下参考资料,岳麓书社版三国志对陈寿的评价——


user avatar   shouzhenghuai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排除掉日益粉圈化的那些偏激观点,三国史本来就不该粉圈化。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玩起这一套的。

所以,此处理应高能预警:请魏吹、蜀吹、吴吹迅速点击左下角【▽】并关闭本回答。谢谢配合…


好了,预警结束,我来好好回答。

首先是正统论。

汉献帝禅让给曹丕,魏元皇帝禅让给司马炎。所以西晋史官陈寿在书写记载中,三国志自然以魏帝为纪,不管汉献帝本人乐意不乐意禅让,至少,程序上是对的。

这点想来毫无争议,否则题主也不至于问题连曹魏都不提的。

蜀国相较于魏国,刘备本身就是皇室宗亲,称帝也不过是延续汉国祚。这就约等于明末清初的台湾南明政府,你说他是正统吧,他还真是;说他不是吧,好像也行。

所以,蜀国的地位天然高于孙吴,加上魏国受献帝禅让这个事情估计有很大的胁迫性,所以历来民间自然而然觉得蜀>魏>吴。

毕竟吴国称帝,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在里边。你说承认你吴国吧,汉室正统在魏,蜀国多少还能搭点关系,吴国就压根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说不承认吴国吧,吴国又明明三分天下那么多年。

于是,陈寿对于孙权的死用了【薨】这个字。事实上也是极其正确的用字,许多吴吹一直愤愤不平,说陈寿贬低孙吴,这是错误的言论。恰恰相反的是抬高了孙吴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完全可以看《后汉书·孝献帝纪》的记载: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

人家正儿八经的皇帝死了也只是混了个薨字。因为他已经把汉室禅让给了魏,不管他个人愿不愿意,至少程序上,汉朝已经实际上灭亡。正统已然落在了曹魏头上,所以献帝最终也是以“山阳公”的身份辞世。

从正统论来看,曹魏受献帝禅让,正统最纯。刘备本身就是皇亲,多少给点面子嘛,何况这之前又不是没有过皇室宗亲逆袭的成功案例……比如说光武帝刘秀。

可是孙权这边有什么?一非汉室禅让,二非汉室宗亲,称你一声吴主已经是看在你确实控制东吴多年的份上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其次是亲疏论

晋朝受曹魏禅让,那写史书的时候自然要捧一下曹魏,毕竟司马家三代魏臣。这点依然是毫无争议。

蜀国方面,人家陈寿本来就是蜀国人,从私人感情来说,对原来的老板直呼其名也不好嘛。

反观吴国方面,先不提方面吴国背刺蜀国的事。单单人家陈寿,本来就没在你那做过官,还不许人家念叨你的名字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今天你不也喊着人家美国总统“懂王”“睡王”,怎么没见你正儿八经地喊人家“美国总统”?

更何况上述正统论里,孙吴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没直接称呼你是反贼已经是很客观了。

结论:

陈寿为什么称刘备为先主,因为刘备是蜀汉公司被并购之前的上一任董事长啊。为什么称刘禅是后主,因为刘禅是公司被并购前的现任董事长啊。一先一后,不正说明了陈寿给他们打工的经历吗?这不就带了个人情感了吗?

至于孙权传是叫吴主传,你孙吴集团跟我蜀汉集团在被并购之前,是竞争对手关系啊。书里直接称呼你的名字也没什么不妥吧。

要不是曹魏集团是收购了大汉集团,加上司马家收购的曹魏集团,你信不信他还真敢写成【魏主传】?


user avatar   qin-xin-4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fu-ci-zi-xiao-sun-zhong-mou-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kuai-pao-bu-yao-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办公室都这样,有什么讲究吗?
user avatar   qi-ye-xue-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办公室都这样,有什么讲究吗?
user avatar   qu-qing-yue-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如果你穿梭到三国,你发现你变成了刘禅,蜀国可以一统天下吗? 
  为什么刘备是先主传,孙权是吴主? 
  周瑜,关羽,谁更有大将风度? 
  陆逊究竟是因为自己太小气导致被孙权骂死死,还是应该怪孙权做事太绝? 
  刘备携民渡江,为什么曹兵追上来了,刘备却放弃百姓与十余骑而逃? 
  为什么麋芳跟着刘备到处流浪都忍了,却要在刘备如日中天的时候跳反? 
  大家认为三国最强武将是谁?答案我会做文章? 
  如何评价费祎和姜维的方针? 
  《军师联盟》好看吗? 
  季汉的失败是否是必然? 

前一个讨论
美副总统哈里斯否认与白宫不和传闻「不觉得被大材小用」其背后原因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当初皇马 5 年 4 夺欧冠,为什么只拿了一个联赛冠军?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