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长平之战,廉颇主张防守,是对是错?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字文》里有所谓“起翦颇牧,用兵最精”的说法。这至少证明白起跟廉颇是同一个级别的将领,廉颇肯定不会出现如此大的失误——至少不会判断错大战略。

有些对军事不怎么了解的人,常习惯于用胜败来评价一个军事将领,这其实是看故事看多了的思维。战场千变万化,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预测战争的局势,但一个好的将领会根据战场的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战略。廉颇在到达前线之后,先对秦军发动了进攻,发现打不过,最后改成防守,这没有任何问题。

同样的,后来李世民在发现大军征伐辽东得不偿失之后,也改变了进攻策略,改由李勣等将领进行长期袭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灭掉了高句丽。有些人常说“李世民是个屁的名将,打辽东都损兵折将”。但问题是李世民知道打辽东性价比不高之后,随即转换了一个更有性价比的打法,而隋炀帝在发现几十万人打不下辽东之后,立刻再征发了一百多万人去打。这中间的差距,是不是就体现出来了?

而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战争中也有以守为攻和以攻为守的说法。好的将领可以把防守变为进攻,比如明末建立的关宁锦防线,名义上是“防线”,但实际上是楔进辽东的前锋。而廉颇组织的防守,也同样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防守,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可以发动反攻。至于最后赵王换上了赵括,那是赵王自己已先撑不住了。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们以前讨论过,结论是廉颇的战术没错,但赵国必须立即解决战事。

因为赵国此时出现了农业危机。

廉颇与秦国对峙10个月,前后耗费兵力50万(注意,含徭役人力),加上北边防备匈奴、留守国内的最后守备兵力等,加起来超过60万是完全可能的。60万精壮劳力,占当时赵国人口的10%左右,这种人力占用,即使在现代工业国家也会出现生产不足的问题,何况是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

同时,赵国的外交遇到了严重挫折。前往其他国家借兵借粮的外交交涉全部失败,这意味着赵国无法从其他诸侯国那里获得粮食。

再加上已经对峙了10个月,意味着国内的储备粮基本耗尽。

这就是赵王必须得打破对峙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不知道赵括嘴上无毛,而是他根本没得选择,只能任用赵括这个看上去还有积极性去和秦军决战的人选——否则即使按照廉颇的战术守下去,赵国仍然会面临国中无粮带来的前线失利。

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选择是出于无奈,而不是史书上描述的无能。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廉颇是赵国的宿将也是战国时代的名将,就长平之战那一局而言我个人觉得廉颇的表现已经是赵军的最优解了。

请看一段《史记》原文: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

以上文字表明,当秦、赵两军刚刚开始接触时,赵军一败再败,这说明赵军的实力本来就不如秦军。廉颇面对这一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结合我以逸待劳而后方甚近,敌后方悬远而补给困难的特点,坚壁清野以待秦军,避免与秦军正面硬刚,拖敌以疲饥而后发制人。这种策略就当时情况而言已经是赵军的最佳选择了,毕竟先前的遭遇战中赵军已败,既然打不过那就守,只要能守住赵军就不算败,上党也没完全丢掉。

但是长时期的坚守不出也会引发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国的后勤补给能否撑得住。就当时的秦、赵两国的综合国力而言,秦已有关中、巴蜀沃野而且秦国百姓在商鞅变法之后已经被牢牢束缚“耕战”这两个地方了。反观赵国,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的军事实力有很大提升,但是综合国力没有上去,也就是说“胡服骑射”是个偏科型的改革。

廉颇在长平前线选择坚壁清野,稳固防守,企图以拖待变,这样的策略在军事上没有问题。但是在赵王看来,赵国的后勤补给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如果再拖下去整个赵国就要崩溃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国采取了临阵易帅主动出击的做法,最终赵国惨败于长平。

我个人认为长平之战廉颇的表现没有任何问题,他作为一个统帅已经在军事上做出了最佳决策。甚至于后来的赵括,我都不认为他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统帅。赵括是带着赵王主动出击的命令来到赵军中接替总司令这一职务的,他非常清楚此事的赵国后勤有多吃紧。他此时除了主动出击没有其他选择了。但是不幸的是,他遇到了白起这样战神级别的对手,所以长平败得如此彻底。

由此观之,像长平之战这样决定国运的大决战,比拼的远远不是战场上的那点东西,更多时候比拼的是综合国力。正是综合国力的差距导致了赵王焦躁不安临阵易帅,也让赵军在战术上的选择非常狭窄,处于无牌可打的状况。

廉颇在前线的表现,就如同当年在皇马执教的穆里尼奥。面对如何战胜如日中天的巴塞罗那这道无解的题,穆里尼奥虽然解不开,但是他却是解得最好的那个人。廉颇面对无解的长平,也给出了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战法。




  

相关话题

  如果三家不分晋,战国七雄变成战国五雄(秦晋燕楚齐),那么秦国还会统一天下吗? 
  为什么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而后世有没有再次发生? 
  赵武灵王的死对赵国什么影响?不死的话还会有秦国统一天下吗? 
  如果封建时期的中国一直保持战国时期的军国主义,现在的疆域会怎样? 
  如何评价战国四公子? 
  秦赵长平之战陷入漫长相持时,其他列国为何一直观望? 
  为什么战国初期魏国势力甚至超过春秋未期的晋国? 
  为什么战国七雄没有同欧陆一样形成均势? 
  为什么赵国不早灭燕国?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队放到同时代的欧洲是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高中生文笔比知名作家都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新的世界五百强排名,小米位居 422 名,比去年上升 46 位?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