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什么不能无限提高? 第1页

  

user avatar   ooo-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波长影响的是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理论分辨率,而实际用起来往往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比如你用电脑玩吃鸡,内存就2g,哪怕你把显卡从gtx1050提升到gtx2080ti也照样玩不了。


放个TEM的构造图。

看不懂没事,简单来说就是在最上方有一个针尖产生电子,然后加速,然后通过一些磁场(就是图中方框里面还有个叉的东西)把这些电子聚焦到下面样品上的某一个点。而这个聚焦的精确度才是主要影响分辨率的因素。

高中学过了磁场能改变电子的运动方向对吧。但是现在是一堆电子,有各种各样的方向和速度。虽然通过整个过程已经尽量把电子射在样品上的某一个点,但因为这的电子或多或少还是存在能量的差异,所以最后落地点也只是一片区域。而这个区域的大小就是最后图像的分辨率。


————————打个比方——————————


上面看不懂的就直接看这个比喻。

假如你在一个楼房顶层往下丢一筐湿漉漉的小球(比如用水泡过的网球),而所有小球在地上砸出来的水痕就是最后图像上的一个像素点。像素点越小当然最后图像分辨率越高。

可以想象,虽然你在楼顶很小心的一个一个的丢,但是不可能所有的球都掉在同一个位置,所以最后楼下水痕大概就是一个圆型。

大概这样。

如果丢了很多很多很多次,那这个圆形就会被填满。这个圆形大小就是最后的分辨率大小。


而如果换一个更小一点的球(比如乒乓球),对于最后的结果,那个圆形水痕并不会有很明显的减小。


但如果你能精确控制每一个小球,让他们每一个水痕都叠在一起,那么最后地板上的水痕其实就是一个小球的大小,这时候换一个更小的球才会显著改变最后地板的水痕大小,也就是分辨率。


————————题外话————————

实际运用中,增加电子的速度并不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辨率,而是因为有些材料不导电甚至带静电,比如玻璃球。电子打下去之后堆积在玻璃球表面,导致后来再有电子打过来被弹开,最后打在了腔体的内壁上。

于是最后扫描出来的图像是腔体内壁的图像。

orz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电子成像原理只懂个皮毛,就不瞎扯了 ,说说电压问题吧。

把电压往100 kV以上提,不仅工程上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样品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同样的束流密度下,电子能量越高,沉积到样品上的功率也就越高,对样品的加热效应也就越严重。如果冷却系统跟不上,样品一会儿就烧坏了。

其次,虽然电子的质量小,碰撞时动能传递效率低,但也架不住初始动能大啊。啥化学键也禁不住MeV电子的轰击。甚至于,核材料领域中的电子辐照实验,很多就是直接拿高压电镜做的。你说好好的一个样品放进去,还没仔细瞅呢就被打得千疮百孔,这实验还咋做。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很多物理理论中的「观察者」?这是不是属于比较唯心的说法? 
  假如一个中子由静止状态转为超高速自转状态,它的质量增加吗?惯性质量增加吗? 
  如果严格限制低温水的膨胀空间,水还会结冰吗? 
  发表 PRL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为什么宇宙中的星系都是圆饼状的呢? 
  「现代物理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是真实的吗? 
  假设以接近光速飞行在宇宙中,不会因为撞到宇宙中的某些物质而被摧毁吗? 
  化学的可逆反应中,反应是一直在进行的。可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反应不是应该会损耗能量吗? 
  假如一个波长接近普朗克长度的光子出现在人身上会怎样? 
  泰勒展开在物理中有什么简单应用呢? 

前一个讨论
可控核聚变可实现?理论可以但现实行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细致平衡?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