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来了就是深圳人」,为什么还是很多人选择离开深圳?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深圳是工作之城,工作的时候是深圳人,放下工作就老实去周边高铁1小时的城市乡镇住去吧。

这也算是继续深圳特区的探索任务了。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这这……人太实在了不好,在交流中一定要严格区分对方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

否则就多情总被无情伤!

我上你家里串门,你一开门,把我迎进去,说哥你别客气随便坐,就当自己家一样。

我说太好了,自己家是吧……房本呢,拿出来咱现在就加我名。

你当场轰我走算最客气的,不抽出菜刀追我都算素质教育接受的到位!

是不是这样!

所以有好多话,他一说你一听,乌鸦草老鹰的事儿,你有几分认真,就失几分童贞。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和“就当自己家一样”有一点一样的地方,他给人传达的都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归宿感。

你让我把你家当自己家,其实是变相告诉我别拘束,别局着面子,怎么舒服怎么来。

用“自己家”这个概念概括,一个是凝练,二一个是这不显得近乎吗,礼貌用语里毕竟有三分言不由衷的小虚伪在里边。

同样的,来了就是深圳人,也是传达深圳能满足到访者在精神层面的一个诉求:

深圳文化不排外。

毕竟这城市发展就近几十年的事,从文化层面,还没成型,没有排外的资本。

但总不能让宣传部门说:

“我们深圳,四大一线,起步最晚,后发先至,经济上谁都不怂,文化上没有老北京老上海老广州的抱团,我们不排外,谁背后都没有当地一窝亲戚撑腰。所以来到这你们能一秒融合,人人都是精神深圳人!”

这么说,是不是挺伤和气的?

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要懂得此深圳人,绝非落地送深户深楼的物理深圳人,而是指精神领域没有沟壑的魔法深圳人。

这个虚拟的深圳人的定位,应称之为“深圳主义”才精准些。

至于为什么最后很多人离开,沿用上边的定义,就特别好解读了。

每一个深圳主义者,都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变成物理层面的深圳人。

然而世界现实的要死,深圳土地有限,终究容不下无限量的深圳主义者转职,也不能没有门槛的接受所有人获得一个深圳户口。

毕竟,无下限的深圳户口发放,能吸引天使,也能召唤恶魔。推广下去,未来几十年内,在良莠不齐体量巨大的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将变成一句骂人的话。

对方会毒辣还口:你踏马才是深圳人,你全家都是深圳人!

多不好。

那么,最终一定会造成很多失意离开深圳的人,有的资质不够,有的钱财不丰。

在我看来,想变成深圳人而未成正果,并不是失败者,只是类似彩票没中奖而已。

心里边过不去这道坎?那就用回忆疗法试试。

追忆自己青葱少年时,大队辅导员眼神坚毅,语气铿锵,告诉我们说:

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

再看今朝,我是祖国的花朵吗?

对不起我是祖国的花子。

这世上,旁人捧你是什么,听听就完了,莫要着相,着相即堕魔道……


user avatar   jing-xin-ko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个年前从深圳回到武汉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不后悔大学毕业直接去深圳,再给重来的机会也是去深圳。

在深圳时我住龙华民治,城中村,房租1700和朋友一起住一室一厅,算上水电一个月,每个人出个1000左右,有电梯,墙是实墙,听不到对面在说啥,运气不错是,虽然是牵手楼,我那房子阳台地方没有遮挡对着马路。网费自理。距离地铁站大概10分钟路程。

在武汉,小区改造的房子。有一面是木板,说实话打电话声音大点,别人都能听到,已经被投诉过2次了。离地铁很近,大概5分钟吧。房租也在1000左右,不过比之前在深圳离公司近多了。网络,房东自带,不过很难用。


这点个人觉得没啥区别,有些武汉便宜,有的深圳便宜。

深圳地方小。公共交通到的地方挺多的

武汉地铁涨价了,也不比深圳便宜了,还跑得慢,对不准。尤其是堵车比深圳堵多了


在解释哈,为啥不后悔去深圳。我现在能武汉轻松找到工作,得益于深圳的经验,毕竟武汉可不缺白板的普通本科生。

说下工资,我从深圳回来,大概从7500左右掉到了5700左右。

说实在,对我而言在哪都不能待下来,就我这附近一万五的均价,我也没办法买房,在深圳十万又如何。都是一刀秒了。

普通人选城市,不都是取舍吗?哪能都满足!

有的时候是家庭,有时候是钱,还有工作内容。

哪里都卷,在深圳,是拼精力,拼谁能熬,在武汉拼家庭基础,有房只要5000舒舒服服,你就得跟着也只能5000,然后实际还剩2500。

岂能事事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有时候想回农村,当一条死鱼。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来世还来种花家啊。

他们只是暂时离开,下辈子还会回来的。


user avatar   nai-bao-de-da-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年前(2002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在国内被全网刷屏(*当时还是电脑屏幕,因为带来智能手机革命的iPhone还没问世)。

该文章以深圳四大金刚(华为、中兴、平安保险、招行)纷纷将核心部门和业务迁往上海,以及沃尔玛将采购总部由深圳到上海(严重打击了深圳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信心)为例,详细描述了当时深圳面临的竞争劣势和困境(*原文1.8万字):

1、当时深圳引进的外资虽在增长,但主要还是来自香港的资金,统计显示,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对深圳的投资呈递减趋势。
2、当时深圳虽然仍是就业热点城市,但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却已今非昔比。根据当时的一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上海、北京是大学生心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不仅分别以32.37%、27.67%的比重被大学生作为第一、第二就业目标(深圳仅以12.13%位居第三);而且上海、北京也对海归派更有吸引力。2001年,上海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同比增长95%,成为了海归派的首选城市,在上海落户的近2000家海归派企业则几乎占据了全国海归派企业的半壁江山。
3、谁抛弃了深圳?(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系统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深圳却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却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深圳过去22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政策倾斜和优惠,而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没有确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

该文在网上发出当晚,时任深圳市长于幼军就看到了。第二天,他让办公厅同志下载打印后又阅读了两三遍。当时,于市长的表态是:

市里一些同志认为这篇文章作者“唱衰”深圳,不要理睬他;有人甚至提出要反击。我反复思考,觉得作者写此文是出于对深圳何去何从的关心和担忧,爱之深、责之切啊。虽然作者受了解情况所限,言辞有偏激不实之处,但并非刻意抹黑“唱衰”深圳,不必苛责。

2003年1月19日,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于幼军在广东大厦约见了该文作者呙中校(网名为“我为伊狂”,湖北石首人),谈了两个半小时,当面听取他对政府工作和深圳投资发展环境的批判意见和建议。谈话结束后,于市长多次在深圳市政府会议上要求;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来读一读这封信(文章),动脑筋思考深圳到底何去何从,我们需要调整什么思路,采取什么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实现深圳在新世纪的新起步。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封信对新世纪转折中的深圳来说,从原来享受特殊政策、依赖“吃政策偏饭”,到依靠自己真功夫、真本事去开创建设发展新局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如今,这种批判式的谏言,在国内早已变成了“抹黑、唱衰”的“递knife”和“负能量”;而自我批评和反思则变成了无人敢提的高危行为。

似乎,在目前全国房地产泡沫稳居第一的“全国炒房示范区”之内,已经无人再像19年前那样关注深圳的发展路径和困境。

十几年前,华强北还是全球手机之都,甚至“中国硅谷”。不仅成就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还直接将台湾MTK这家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捧成了全球芯片巨头之一。当年,华强北曾走出了50多位亿万富翁、几十家500强企业,一米柜台月租几十万还“有钱都抢不到”,档口转让费当时甚至可以在深圳的商业中心区域买套房。

十几年后,华强北除了早已被深圳人听烦听腻了的破产、跳楼、跑路剧情之外,却几乎已经与高科技(甚至“山寨高科技”)没有任何关系。

2013年,华强北工业区被封街改造长达4年之久,计划建成商业区。2017年开年,华强北封街改造的挡板正式被拆除。然而,虽然东厂(赛格大厦)西厂(华强大厦)两家大厂依旧在坚守,但以往人流如潮的画面却早已终结。

尤其是矿机的“爆雷潮”,更是让当时主打挖矿的华强北再度遭遇了“复出”后的沉重打击。当时,“华强北已死”、“逃离华强北”的呼声不绝于耳。

真正挽救华强北的,反而是国内的网红直播行业。

2020年,华强北的美妆店铺规模不仅已经极其庞大、每天都能吸引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微商和代购光顾,而且全国网红直播卖出去的美妆产品高达98%以上都是从华强北发货。而转型化妆品行业的商家,高达八成以上都是之前从事数码行业的商户。

然鹅,好景不长。

2020年12月28日,深圳海关缉私部门联合当地警方对华强北市场内涉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私的团伙开展了集中打击行动。经查,该行动查获大批涉嫌走私进口的化妆品等货物,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打掉走私团伙4个,犯罪团伙涉嫌走私货物价值超过6亿。

在深圳海关的缉私行动之后,华强北商业区明通、曼哈、远望等商城内的数百家美妆店如今大多都已关闭。如今,曾经火爆一时的华强北美妆区域99%的店铺已经关门,偶尔还开着门的,店里也仅仅简单只摆放了几件样品。

显然,缺乏核心技术、依靠短平快的山寨模式打“擦边球”的赚钱模式,不仅无法拯救华强北,也无法拯救深圳的制造业。


40年前,深圳能够实现从小渔村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巨大飞跃,主要原因是因为赶上了全球化的新浪潮。用呙中校的话说就是,深圳的发展正是抓住了全球化的机遇,“中国搞改革开放,加上全球化的大背景,深圳正好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机,可以说是捡到了一颗历史的幸运球。”

深圳作为内地经济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简单来说就是,深圳40年来的巨大经济发展,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密不可分。

目前,深圳全市规模以上产值约35%都来自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每年创造深圳约20%的GDP、40%的进出口贸易,贡献税收占比近三成。同时,深圳外贸的“稳定器”和主力军则是民营企业。2020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1.81万亿元,占深圳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9.4%,不仅规模居首位,而且还对深圳2020年整体外贸实现正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在目前国内面临197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最严峻国际形势之际,外贸依存度高居全国第一的深圳,应该如何在“内循环”的情况下发展呢?

没人知道,在华为、大疆都被美国禁令制裁的情况下,高度依赖外贸和进口核心零部件的深圳ICT产业,尤其是一大波严重依赖从HK“灰色通关”进口核心零部件的深圳电子产品企业,在HK失去了美国高科技优惠政策之后,应该如何继续支撑和发展。

近十年来,在华为、腾讯等一批企业兴起过后,深圳创新龙头企业却少之又少,中小企业除大疆之外更是泛善可陈,具有代表性的并不多。实际上,深圳目前的创新项目,更多的是从腾讯这种头部企业通过孵化而来,并且是以投资为主(VC);而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则基本上还是在吃老本。

2015年7月,华强集团、腾讯联合举办了“双百亿创客”发布会,宣布分别投入100亿资源(不是现金)在未来三年内打造出100家市值过亿的新型硬件创业公司。同时,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还与腾讯创业基地、福田投资、前海国际资本管理学院、青番茄、深圳湾、IC咖啡、青铜剑工业4.0孵化器等机构共同组成了深圳创客联盟。

3年后,“100家市值过亿的新型硬件创业公司”的目标依然遥遥无期。2018 H1,该项目的募资规模甚至直接被腰斩(同比下降56%)。如今,这个当初曾轰动一时的项目也早已消失在国内广大瓜众的记忆里。

在这期间,反而是“深圳湾1号”,成为了深圳全新的城市名片。

从2013年深圳湾1号一问世(*2017年底,每套8000万起的深圳湾1号就已全部售罄)、到2018年11月深圳湾1号旗下的商业项目(鹏瑞集团打造的首个商场)深圳湾1号·湾汇正式开业,深圳湾1号的二手房单价不仅早已突破了每平米30万,并且一直是深圳顶级豪宅的标杆。

事实上,在火箭式飙涨的房地产泡沫之下,深圳的制造业和高科技企业早已备受冲击和致命影响。用呙中校在202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话说就是:

深圳前些年注重引进大企业,吸引世界500强,搞总部经济,发展高端服务业。许多企业拿地盖总部大楼,用地成本远低于住房用地,结果造成写字楼资源过剩。为何深圳近年没有培育出独角兽企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从精神层面来讲,房子已经把大多数人都套住了。房地产的火爆让人们趋之若鹜地买房,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相比选择创业这条路,可能没几年就要消耗一两套房子的成本,而且最后未必成功。房地产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对深圳的打击和影响很明显。

2021年4月12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一段时间大家也注意到了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已经要求银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自查,个别城市还在一定范围组织了监管检查,已经初步摸清了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和关键的违法环节。”

没人知道,从2020年底的“经查,未发现经营贷资金非法流入房地产”,到现在的“已经初步摸清了典型案例的典型做法”,到底经历了什么。

实际上,深圳如今很多写字楼里的租户都是做金融贷款的空壳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做抵押贷业务,而抵押贷款则大部分都流入了房地产。

相关内容可以参考⬇️:


1997年,缪永在《我的生活与你无关》中写道:“我们奋斗,我们堕落。”

2002年,呙中校则在《深圳,你被谁抛弃》中写道:

深圳是个年轻的移民城市,这些移民远未形成对深圳的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中,深圳人的失落和迷茫更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更愿意以原籍来表明自己是哪里人。对于那些没有深圳户籍的人群来说,对深圳更没有归属感。写字楼里大家各忙各,下班后各顾各,所谓“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深圳人在宣布“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时,同时也承认“你的生活与我无关”,这种现代意识显然很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但在深圳表现出一种极端却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残酷与冷漠。在这个社会里,孤独与落寞随时会向你袭来,轻则如浮萍流水,不知何所踪,深则如孤魂梦游,游荡在一个欲望的空间……这就是深圳人对深圳的距离感,从上到下几乎都存在。

然而,当房租从十几年前的500一路飙涨至如今的4000之后,没人知道,究竟是深圳抛弃了所谓的“低端人口”,还是绝望的年轻人(又一次)抛弃了深圳。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消费太高,所以深圳人都普遍焦虑,大家都想着怎么挣钱,因为花钱太快,心里发慌,大家都为了钱焦虑。整个城市充满了焦虑和浮躁的气氛。

其次,深圳配套太差。除了工厂、商店、餐饮酒吧和千篇一律的公园,就几乎什么都没有了。缺少生活的气息。

有一次我从深圳坐车回广州,在汽车站里有关东北旅行团,东北人脾气大家知道都是很耿直的,那哥们抱怨:深圳太差了!什么都没有!跟广州那根本没法比!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要追溯到辰东本人的习惯了。

辰东小说里的天劫不是必然发生的,而是可选的,强者靠渡劫磨炼自身,渡劫越多,劫的威力越大,就越强。比如别人的小说一般是结金丹要渡劫,那所有人(包括妖)都得渡这个劫。

但辰东小说里,金丹期可以分为3类

1,完全不渡劫

2,只渡金丹劫

3,结金丹、中期、后期各渡劫一次

基本上2能吊打1,3能吊打2,3要是去打1,那就是一招秒一群的节奏。

而且3还可以细分,按照天雷的数量和质量还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天雷越多越好,越神秘越好。

比如你每次渡劫渡的是普通的9道天雷,那你就是个普通圣子水平,欺负欺负只渡1次劫的小门派长老也就差不多了。

如果你每次渡劫都是九九八十一道天雷,天雷还形成真龙、凤凰、鲲鹏等仙灵,那就是高级配角待遇,只要不惹主角,诸天万界横着走。

如果是每次渡劫都是万丈雷海,而且雷海中隐约构建出神秘道图、古天庭虚影,那就了不得了,只要你能确定其他人渡劫的时候没有实物(比如斩仙台、雷池之类)出现,那你就是真主角。


所以这就明白了吧?

不是大道如何如何,大道没有任何意志,只是自然而然的试图断强者的前路,表现为各种雷劫。

叶黑被劈的很惨,是为了凸显这个劫难过。

劫难过则是为了凸显主角牛批。


user avatar   cong-qi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user avatar   fen-nu-de-si-ji-d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相关话题

  我放弃了去深圳当老师,是不是傻? 
  去深圳当中小学老师的硕博高材生们,你们后悔了吗? 
  机械工作真的有你们说的那么差? 
  香港需要提防深圳发展吗? 
  「来了就是深圳人」,为什么还是很多人选择离开深圳? 
  为什么有工贼,却没有资本贼呢? 
  有哪些适合作家的职业? 
  年轻人该不该去大城市闯荡? 
  你们抵制996,但工作量完不成,不加班怎么办? 
  有赞被曝大裁员,「人员优化」写入了 2022 年 OKR,背后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真实性如何? 

前一个讨论
中国超 2 亿人单身,一线城市单身青年 40% 为「月光族」,是什么因素导致很多人单身?
下一个讨论
五一小长假有哪些适合一个人去玩但花费又不是很多的地方?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