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秦朝不是「嬴」姓么,那么公子扶苏和胡亥为什么不姓嬴? 第1页

  

user avatar   da-xue-ben-ying-gai-you-de-y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樗(同触音)里疾

战国中期的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嬴驷)异母弟。

他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

辅佐过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

他的名字就很奇怪了,他的名叫疾。因居樗里,而称樗里疾

其后他任庶长(当时大良造的幕僚辅官,大良造相当于丞相),又被称为庶长疾

补充: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又称严君疾。


樗里疾、扶苏、胡亥都姓赢的,只是樗里疾、扶苏、胡亥是他们的名不是姓,一般战国的时候喜欢以名来作为称呼的。

另说秦国的国君为嬴姓,但是不可能秦孝公自称嬴渠梁,秦始皇自称嬴政,先秦时代男子都是用的。

比如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所以叫赵雍,不叫嬴雍。

比如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所以大家都叫他吕不韦,没听说过叫姜不韦的。

还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这样的称呼是错误的。因为先秦王侯只能称国不能称姓,所以这两人应该被叫做“周昌”、“周发”。

秦朝过后,姓氏才被人们合二为一。

当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了分封制,所以氏就不存在了。而姓又不是能直接称呼的,所以大家一般都称呼扶苏为公子扶苏。

但是氏和姓彻底混在一起,那还是汉代的事情。

先秦时代的氏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单一的姓氏,这也就说明了曾经的泱泱大秦,他们的嬴姓族人为什么在今天寥寥无几了。

汉朝之后,随着人们对先秦时代宗法制度的逐渐生疏,于是乎姬昌、姜子牙、姬重耳、姬夫差、姒勾践、嬴政这类不伦不类的名字全部钻出了地表 。


user avatar   wan-zhi-hao-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被大佬翻牌了,受宠若惊_(•̀ω•́ 」∠)_(发出了心虚的声音)

因为对于这些东西只是爱好,并没有过多探究,基本上以粗看为主,所以回答里在例子上有疏忽,所以相关的问题(秦国公室到底氏什么,公室女子的称呼方式)已经在评论区置顶。

———————

以下正文:

先秦时代的人名称呼比较复杂,总体而言,包含姓氏名字四个部分,和现在这样称直接称姓名的很少。

比如百里奚,他是姜姓,百里氏,名奚。按照春秋称男性为氏+名的习惯,他在史书上就叫百里奚。

但百里奚的儿子就不一样了,他的儿子,史书称为孟明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

他的名和字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向的取字习惯,明与视意思关联,孟代表长子(有说法认为孟是庶长,伯是嫡长)。

但是他的称呼是字+名,也就是孟明视,按照正常称呼应该称他百里视。

与此相同的例子还有: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子姓,宋氏,名嘉,字孔父。按照正常称呼应该称他宋嘉。

而孔子的父亲,史称叔梁纥,则是孔氏,名纥,字叔梁。

可能你已经发现了,孔父嘉明明是宋氏,为什么叔梁纥就变成孔氏了?

春秋战国的氏是很容易改变的,氏的含义是家族的封地,源流等,改封等行为很容易导致氏的变化。

实际上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他的氏就已经变成了孔,而非宋,所以孔父嘉算是孔子这一脉孔氏的源头。

关于改氏,还有一个典型例子,那就是诸葛。

为什么诸葛氏往往被简称为葛氏?因为诸葛就是从葛发展而来。

陈涉手下的大将葛婴,因为私立王而被陈涉所杀,汉朝建立后,为了表彰葛婴的功劳,朝廷寻找到葛婴后人,封到诸地,于是葛氏后人在葛前加上封地诸,自称为诸葛氏。

一不小心多扯了一点。

回到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上来。

和普通人相比,先秦的公族和王族,称呼是比较固定的。

有爵在身的直接称爵位,比如晋文公在世时为晋侯,秦穆公在世时为秦伯。

而他们的孩子,统称为公子+名。

比如晋文公还不是晋侯时,叫公子重耳,齐桓公还不是齐侯时,叫公子小白。

晋文公是姬姓,晋氏,名重耳,不知道字,国君的字往往流传不下来,因为没人敢用字称呼他们。

齐桓公是姜姓,吕氏,名小白。

按照称呼规则,他们应该分别叫晋重耳,吕小白,但是因为他们身份是“公子”,所以有权直接称为“公子xx”。

扶苏和胡亥就是这么个情况。

————————————

补上评论区的几个问题:

1. 为什么不是姬重耳,姜小白?

因为先秦时对人的通常称呼规则并非秦之后的姓+名,而是男子称氏+名,女子称名+姓。

姬重耳,姜小白是依照秦之后的称呼规则的说法,因为这时奴隶时代的贵族制度被取消,氏不再有指代封地和先祖的效果,于是姓氏被同一化了。

但如果是他们自己时代的称呼,应该按照先秦的规则,称为晋重耳和吕小白。

同样的道理,秦始皇在统一之前,按理来说并不叫嬴政,而是赵政(例如西汉早期的竹书《赵正书》,西汉早期的人大多都是经历过战国的,因此会沿用战国的称呼),但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取消了全国的贵族,这之后姓氏已经混同,称他为嬴政还是赵政都一样。

总之,我的观念是,哪个时代的人,就按哪个时代的称呼,先秦的人就按先秦称呼,秦后的人就按秦后的称呼。

至于秦始皇这个终结了上个时代,开启了下个时代的人,两种我觉得都行。

2. 先秦时代的女子怎么称呼?

接上面的问题,女子称名姓,例如秦国公主文嬴,怀嬴,齐国公主庄姜。(根据评论区补充,文嬴,怀嬴是同一人,其中文嬴是本名,怀嬴是她丈夫晋怀公的谥号作为前缀)

文,怀,庄是她们的名,嬴,姜是她们的姓。

但并非所有先秦史书中的女子都是这么称呼的,比如赵朔之妻,晋国公主赵庄姬(赵氏孤儿赵武的妈),就不是按这个规则。

姬是她的姓,赵是她夫君赵武的氏,庄是赵武的谥号,她的名并没有流传下来。

对于没有流传下名的女子,丈夫的氏+自己的姓也是一种称呼方式。

比如著名的夏姬,姬姓,名shao(字为上孔下皿,读音如少),夏是她第一任丈夫夏御叔的氏。

(再补充,一女多嫁的行为在先秦不算少数,多次出嫁的女子只保留第一任丈夫的特征作为前缀,比如先后出嫁三次的夏姬,史官杀手崔杼的妻子东郭姜,即使她们再嫁,但还是保留第一任丈夫的氏)

同时因为姬字即可以指代女子,又是一个大姓,所以并非每个x姬都是姬姓女子,比如秦始皇生母赵姬,就是个没有名字的女人,赵是她的家乡,姬是代指女子,赵姬的意思就是赵国的美女。

所以,还是具体情况具体来看。


user avatar   hello-yu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明朝政治黑暗却能延续如此之久?而秦朝暴政却二世而亡? 
  秦始皇对中国长时间大一统有很大影响吗? 
  为什么现在会出现大量父姓加母姓这种姓名形式?以后会更多吗? 
  为什么秦始皇是嬴姓赵氏? 
  为什么曾经横扫六合的秦军在灭秦之战中表现极弱? 
  如果一个姓郑的当了副科长,姓傅/付的当了正科长,那么作为下属平时怎么称呼两位科长? 
  张姓得姓于上古时代,在夏朝到春秋时为何罕有此姓之人? 
  秦朝是刘季推翻的吗?还是说他摘了陈胜,义帝的桃子。元朝是朱重八推翻的吗?还是窃取了红巾军的革命果实? 
  中国各个少数民族使用汉姓的比例是多少? 
  如果亚历山大来到中国而不是印度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复仇者联盟 4》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下一个讨论
鲁迅真的说过「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