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奥地利击败了普鲁士并统一了德意志,那么现在的奥地利是不是应该被称作德国,而普鲁士成为一个独立小国? 第1页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钢铁帝国》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本来想在书评的开头说,这是第一本被翻译成中文的德意志邦国史,但是我敲完这几个字就意识到这句话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在《普鲁士史》被翻译成中文以前,已经有《奥地利史》、《卢森堡史》、还有一个苏联人写的和圣马力诺、安道尔在一起的《列支敦士登》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了。

但这个错误和这个问题其实一样有意思。那就是因为1866年奥地利战败,普鲁士战胜,所以奥地利在后人眼中成了一个民族国家。虽然奥地利的名字都来自巴伐利亚东边疆,但《奥地利史》还是可以煞有介事的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到史前时期。反过来普鲁士的历史反而被看做是德国历史的一个阶段了。

很多我国德国史作品都会在17世纪以后就把重点放到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历史上,把勃兰登堡-普鲁士看做是德国历史的一部分,而把这个时期依然主导着德意志的命运的哈布斯堡王朝看做是奥地利史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命运作一个对调会怎么样呢?

那显然至少在我国历史作家眼中,普鲁士就是一个曾经深刻的介入了德意志史的外国。普鲁士史将煞有介事的追溯到史前时期、波兰时期、骑士团时期,然后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被写入历史。而奥地利版本的德意志史将显得更客观,更有延续性,因为不会出现在17世纪突然转向一个微不足道的勃兰登堡选侯邦的历史这种现象。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摆着的。

但是反过来说,这样围绕着克尼格雷茨会战的胜负写出来的180度大转弯的历史著作就真的比目前的作品来的高明么?我觉得也一样是愚蠢的。

以民族国家为视角的,把民族国家的建立和统一作为各民族的必然命运和归宿,以建立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胜利者作为正义的角度写出来的历史究竟是客观的历史呢?还是政治宣传?

事实上德意志史和德国史的差别也正体现在这里,比如商务印书馆翻译的那一套《格布哈特德意志史手册》,实际上就比很多德国史显得客观。但即使是这本书也无法避免在1866年以后把自己的叙述转入北德意志联邦和德意志帝国。无法真正把文化意义上的德意志和民族的德意志,还有作为民族国家的德国完全区分开。

而一部真正理想的,抛弃民族国家的痴想的文化意义上的德意志史,把历史上曾经团结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鹰旗之下的遍布中欧和东欧的德意志文化区囊括在内的德意志史,或许会以1871年为自己的终点。但也可能会以二战后中欧、东欧、巴尔干的各国对德意志人的强制迁徙为结局。

但无论如何只有这样的一本德意志史才真正无愧于《德意志史》这样一个辉煌的名号。无愧于被载入其中的那些伟大人物。


user avatar   Mr.Lem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用神罗的招牌岂不美哉?


user avatar   ruan-nuo-bing-jiao-luo-de-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啦。铺路石还想跑路?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magicfir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明确答案的,因为早在普奥战争之前,奥地利就已经联合俄国在1850年11月逼着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和拉多维茨)同意在奥地利领导下重新建立德意志邦联。这便是《奥尔米茨条约》,该条约明确德意志邦联重新成立。普鲁士向奥地利称臣。该条约被普鲁士称为“奥尔米茨之辱”。

在奥尔米茨体系下,德意志是一个邦联国家,奥地利是德意志联邦的首脑和领导者,地位相当于后来德意志帝国中的普鲁士王国的地位。而普鲁士作为其中一个联邦成员国向奥地利称臣,地位相当于后来德意志帝国的巴伐利亚公国或者符腾堡公国。

下面展开讲一讲: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德意志问题

所谓的德意志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的问题。

最早这事当然得从东法兰克帝国开始讲,919年,东法兰克国王兼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亨利一世)被东法兰克的诸侯们推举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并将东法兰克王国改名为德意志王国,这就是德意志王国这个名称的滥觞。在亨利一世死后其继承人奥拓一世接任了德意志国王。

捕鸟者亨利,传说当诸侯们的使节带着德意志王国的王冠过去找亨利的时候,却发现此君正在架网捕鸟玩。所以获得了捕鸟者亨利这个外号。

然后这个奥拓一世在任期间把手伸进了意大利,通过与意大利的寡妇王后阿德莱德(Adelaide)结婚并击败其敌人的方式获取了意大利的控制权。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于是德意志国王就有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这个头衔——这也就是“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的梗的发源地。

牛B大了的奥拓一世。

奥拓一世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后建立了一个并不稳固的选举制国王的传统,中间经过多次更迭皇位传到了哈布施堡家族手上。哈布施堡的奥地利皇帝按照习惯被7位选帝侯选举成为罗马人的国王和德意志人民的皇帝,继而去罗马接受教皇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头衔。而当时哈布施堡的奥地利皇帝对德意志的诸侯国影响力也非常的大。

但是下来灾难性的三十年战争导致德意志经济和统一进程都倒退了200年,战后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罗诸侯可享有自主权。这使得皇权进一步的被削弱,神圣罗马帝国共有314个邦国和1475个骑士庄园领地。到了18世纪,经历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等一系列的内战,神圣罗马帝国进一步形成了三百多个独立邦国,神圣罗马皇帝对德意志邦国的话语权进一步削弱,神罗皇帝彻底沦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族长与奥地利的统治者,而非德意志的最高君主。

而另一方面,汉诺威、萨克森、巴伐利亚等几个选帝侯也逐渐强盛,成为欧洲政坛上不可或缺的要角,但是其中最具实力的,当属由勃兰登堡选侯国发展出来的普鲁士王国——该王国原来甚至不是德意志的一部分,原本东法兰克帝国的东部边陲仅限于易北河畔,过了易北河则是西斯拉夫人的疆域。而随着斯拉夫民族的东迁,日耳曼民族逐渐向东迁移填补离开的斯拉夫人的空间,并与当地的斯拉夫民族通婚融合,使得这些领土逐渐日耳曼化。

其中条顿骑士团在1226年被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Duke Konrad of Masovia)邀请到普鲁士来促使普鲁士人的基督教化,并建立了波兰王国下属的普鲁士教皇领地。继而在16世纪勃兰登选帝侯霍亨索伦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接任条顿骑士团总团长,获得了普鲁士的统治权,并通过改信路德宗和解散骑士团等一系列神操作,切断了普鲁士与罗马教廷的联系,建立了普鲁士公国

玩了一系列帽子戏法的阿尔布雷希特,果然帽子很大

阿尔布雷希特死后无子,领地由其女婿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德继承,于是霍恒索伦家族就同时拥有勃兰登堡选帝侯和普鲁士公国,并将之合并为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接下来的两个多世纪普鲁士日益发展强大,甚至联合奥地利和俄国一起把宗主国波兰立陶宛给瓜分了,到了腓特烈三世时终于在柯尼斯堡正式加冕为国王,建立了普鲁士王国,正式跻身欧陆列强之列,并开始与奥地利展开两百年相爱相杀爱恨交缠的德意志统一连场撕逼大战。

1600-1795年普鲁士的扩张。其中绿色领地是普鲁士公国1600年的领土,淡紫色的是1600年勃兰登堡选帝侯领的领土。棕色是1600-1772年获取的领地,而黄色的则是1772-1795年通过瓜分波兰立陶宛而获得的领土。

而在1806年拿破仑把奥地利击败之后,奥地利的弗朗兹二世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在此之后没有回复。该改变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体系的解体

然后在1814年拿破仑退位之后,第三次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召开维也纳会议,会上其中一项决议是成立了由神圣罗马帝国的360个侯国建立由38个成员国组成德意志联邦联邦主席为奥地利皇帝。但是作为德意志联邦成员国的奥地利和普鲁士的领土都只有一部分在邦联内。

维也纳会议及其签订的《1815年协议》所建立的体系决定了1815年到1860年欧洲各国的势力范围

而在19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发展,原本封闭的各个德意志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变得日益频繁,而逐渐觉醒的民族主义风潮也进一步促进了德意志联邦人民希望统一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意愿。这些思潮最终导致了1848年席卷欧洲的自由革命,对于法国导致了二月革命,路易飞利浦国王流亡英国和法国第二共和国建立。而对于德国则导致了德意志三月革命,多个德意志联邦国家内部引发了请愿和示威活动,后来更引发了武装起义。

德国1848年革命。有没有人想问三色旗怎么来的?现在知道了吧?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势所迫答应革命党人的要求,承诺制定宪法与成立议会,以期商讨统一德国事宜。作为承诺的兑现,年普鲁士1848年5月18日在法兰克福圣保罗教堂召开会议,也就是著名的法兰克福会议。该会议就成立统一的德意志联邦以及立宪和民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而就德意志联邦如何统一的问题,对于奥地利这一“德意志二元”的国家(因为奥地利的领土包含有德意志联邦内部的领土和匈牙利、意大利北部等大量非德意志的领土),议会提出了两个方案:“小德意志方案”,即没有奥地利的德意志,由霍恒索伦王朝作为德意志皇帝;“大德意志方案”,即有奥地利的德意志。由哈布斯堡王朝作为德意志皇帝。议会经过激烈讨论后接受按照小德意志方式建立德意志联邦。同时议会决定邀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四世担任德意志皇帝。

法兰克福会议

但是上述决议当然不可能让奥地利认同,同腓特烈四世也认为并非由教皇加冕而由议会授予的皇帝头衔是违反以往传统的做法,“无法接受拾取丢在阴沟里的皇冠”,因此拒绝加冕。因此导致了奥地利和普鲁士代表分别离场,法兰克福议会解散

而虽然法兰克福议会最后没有达成协议,但是其建国理念已经成为了普鲁士建立德意志帝国的蓝图,既然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普鲁士干脆抛开奥地利自己干,遂于1850年成立由普鲁士领导的埃尔福特联盟,以期统一德意志邦国。

而奥地利则理所当然地认为艾尔福特联盟违反了维也纳会议的《1815年协定》,于是在奥地利和俄罗斯(1815年协定的担保方)的联合压力下,普鲁士在摩拉维亚小城奥尔米茨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放弃了这一构想。1850年11月,普鲁士(腓特烈·威廉和拉多维茨)同意在奥地利领导下重新建立德意志邦联。这便是《奥尔米茨条约》,而在普鲁士则称为“奥尔米茨之辱”。

奥尔米茨会议

于是普鲁士在1861年俾斯麦首相上台之后,便开始实施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行动,通过一系列战争——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最终威廉一世在1871年于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成为皇帝,建立了后来的德意志帝国

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领土。

这便是德意志的统一过程。当然后来在第三帝国的撺掇下德奥再次合并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user avatar   wa-shu-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些人对二战波兰的恨意甚至超过轴心国? 
  与韩国文化输出相比,法国/德国文化输出差在哪里呢? 
  德国和法国哪国方言多? 
  为什么普鲁士国王需要神罗皇帝的册封,教皇的应该也可以吧? 
  什切青在奥德河西,为什么不是在德国? 
  在德国分裂时期,东德(DDR)有多发达? 
  二战结束时德国距离能制造出原子弹还差多远? 
  为什么常说贝多芬是德国人,而不是神圣罗马帝国? 
  希特勒当政时有没有屠杀过残疾人和一些先天疾病患者? 
  疫情下的中国留学生称「不打加强针别想进德国大学食堂」,对此你如何评价? 

前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丹妮的哥哥韦赛里斯,你会怎么做以夺回铁王座?
下一个讨论
中国是否能打造一个节目叫《创造国足》,从十四亿人中选出个中国队?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