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鸿蒙系统应该如何建立生态系统?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sh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回答一下:

首先,我们看到阿里王坚博士当初倡导的Yun OS项目,逐渐冷处理;这里要说的是,阿里完全有能力开发移动操作系统,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态建设问题。

先说一下Android的几个时间点(部分摘录),这个系统最早就是Andy Rubin在2000年初的课题项目,Google在2005年才收购获得版权,当然Andy也加入了Google。在2007年11月,谷哥跟数十家硬件厂商、APP厂商及运营商组建了这个联盟并共同改良Android。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在2008年10月。再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机顶盒、游戏机、穿戴设备等等。直到2011年,Android的市场化成果才到来,超越了塞班。

这里要说的是,无论手机OS,还是嵌入式设备的RTOS,只有“保有量”提高了,才会换来应用的参与者,才会有更多的APP、外设、开发平台、工具链的接入。而这些因素的的前提,都是要开发者社区的支持,进而才会辐射到应用者社区、消费者社群。

Android社区用了15年时间,发布公版,发布源码,吸引开发者社群,不追求任何标准化,且并不限制将Android的任意版本应用到任一领域;这种许可开放性,促成了开发者社区的兴趣;但另一个重要因素,是Google与操作系统上下游产业链的B端合作伙伴建立的联盟社区,使得来自硬件外设产品、手机平台、运营商、APP厂商等各层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了这一旨在开放性的许可证拓展中。以至于最终促成了如此庞大的Android装机量、如此大的支持群体(看看全球Android开发者社区的繁荣就知道了)。

而华为,如同其它所有Android阵营的支持者一样,一边享受了开放许可证带来的福祉,一边在默默的协助构建/巩固和发展Android生态。-- 这就是Google的社区商业模式。

话说回来,操作系统开发,远没有半导体芯片这样的底层infrastructure来得艰难,后者是基础科学能力的考验。但是,操作系统的商业拓展,并不是技术决定的,而是生态建设决定的,操作系统的核心迭代、应用迭代、外设支持迭代都要依赖上下游产业链的支持。

想象一下为什么Android社区和许可证机制仍然对华为有影响?

总结一下,做手机端OS是艰难的,它并不涉及对Android阵营和Android利益的挑战,而更多的因素是得不到“支持”,包括来自开发者、应用商、外设厂商和用户侧的支持。 当然做RTOS倒不存在这一问题,它应用在IOT设备中,逐渐通过整机市场的繁荣扩展来扩大装机量,阿里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user avatar   wen-wen-er-ya-wei-ju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丝毫不用担心

前几天腾讯已经与华为达成合作

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不会像联想一样拎不清,一定会尽快适配。

华为手机在国内存量市场占比很大,小公司不会放弃这块业务,政府和华为再推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小公司也会抓紧时间适配。


国外,形势比较严峻

首先,华为准备与欧洲本土的公司进行合作,应该可以拉起一个大概的框架,保证日常所需。

然后要推出扶持政策让小公司跟进。

欧洲存在一个“习惯”问题,只能看华为操作了,我想不出怎么在无法安装谷歌软件的情况下破局(听说禁令并不能禁止用户自行安装?)。

新系统对国内软件公司是一次机会,bat三家公司都有很棒的软件,就看他们如何去推广,如何进行本土化工作。推广的重点应该在于脸书之类的社交软件。

阿里的天猫淘宝,顺利推广的难度很大,也没多大意义。重点在支付宝,阿里如何才能与国外银行达成良好合作并向欧洲人推广移动支付?

如果阿里能够顺利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那么他一直想做的网络通讯业务可能会大有起色。




有人会拿yunOS做比较

yunOS与鸿蒙的情况完全不同。

首先yunOS没有用户基础,他是先有了系统,再去找手机厂合作。但大厂不会冒这种风险跟阿里玩,所以yunOS主要装在国内运营商的超低端贴牌机上,三四百块的那种。

其次他没有做系统的经验,yunOS可能就是马老板一时兴起搞的一个项目。阿里也没想着把他做强做大,就图一乐呵。你说费钱?

马老板(战术摊手):不就是钱么?

最后,yunOS虽兼容安卓软件,但用户量极少,性能上对比安卓也没有优势,实在想不通他怎么才能发展起来。


但鸿蒙不同,首先华为本身就是手机大厂,他就不用担心系统推出没人用的问题。他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如何保住原有的用户,所以鸿蒙不能比EMUI差!

但鸿蒙会比EMUI差吗?肯定不会。

首先,华为是一家对操作系统吃的很透的公司,推出的文件系统对安卓流畅度提升很大。就不用担心新系统会很卡很不好用,华为的功底摆在那儿。

其次,华为新推出的方舟编译器。方舟是开源,经方舟编译的软件在安卓系统上运行速度有提升。但据华为介绍,方舟编译的软件在EMUI上的提升比在其他安卓系统的提升要大!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方舟编译的软件运行在鸿蒙上会更加流畅!早就有人推测方舟是为了新系统做铺垫,现在可能是实锤了。如果美国不制裁华为,这个过程可能相对平缓。

鸿蒙只要超越安卓一点,至少在国内就不用担心没人用,甚至很多iOS用户会在民族情绪的裹挟下尝试转用鸿蒙。然后发现鸿蒙还不错,口口相传之下,华为在国内的份额会进一步提升。

大嘴说的,以后只会有三四家手机厂,不是一句空话。







总结,国内,前途是光明滴

国外,前途模糊不清,但无需过度悲观,我们要相信大嘴吹牛皮的功底 /滑稽/







大嘴都说了兼容安卓APP,那些说软件公司不给适配的是怎么想的?不适配有影响吗?

各位都忘了方舟吗

“把原代码用输入方舟编译一下就能提高流畅度”

发布会上是这么说的吧?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非常简单的看,整得好可以杀死google生态垄断:

2年前,就算华为手机有今天的市场占有率,华为敢不敢推出自己的系统,建立自己的生态?

不敢。

今天敢不敢?

敢。

这个区别理解不了。你就别在这个问题上扯淡了。不知道这个关键点扯什么wp, blackberry...都是瞎掰。

关键是用户基数,和用户跟随你的意愿。

华为现在缺吗?

别扯什么这个游戏,那个应用这上面没有。面对上亿用户基数,哪个应用不得跟着迁移开发(何况刚开始只要重新打包,编译)?除非你个破应用就没几个用户。华为只要刚开始下力气搞定几个(不超过100)大众应用,足矣。

有bug, 不流畅,只要你承认,认真对待,你觉得大多数用户会在意?

何况国内还有个巨大优势。什么google全家桶啊根本就不存在。google生态本身就被阉了。大幅度降低了迁移成本。

唯一的障碍就是ovm凑热闹宣传我这边儿是真安卓。你那边水货,赶紧买我们的吧。

然后iphone又加进来,纠结什么安卓,鸿蒙啊,用苹果,国际国内一个样。

所以,华为必须把鸿蒙开源,拉ovm和所有其它愿意的厂商进来。

1.你华为想象google一样建立另一个被华为控制的生态,这个短期可以成功。长期走不远。

2.你要建立一个中国厂商为主其它小厂为辅的生态系统,可以保证三分天下。

3.你要建立一个世界的,免费的,完全开源的生态环境。你不仅能保证三分天下,而且未来可能把android, ios全打趴下。(而且一上来,西方整个儿开源社区和无政府主义者,厌美主义者都会支持你)。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但绝对值得期待。

中国政府再特么出来表态一下:我们支持这种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永远不会以政治因素,伤害全人类的福祉。

你看看米国哭不哭,google哭不哭(它唯一的反制就是把android彻底开源,废掉google framework的掌控力,拼google全家桶的独立吸引力和已经建立的用户基数)

至于刚开始ovm的支持问题,只是战术问题。它们与google的紧密合作也可以刚开始两条腿儿跑路,分地区逐渐迁移。

后面集中考虑的就是如何高效的维护这个开源项目。

1.避免被一家强势控制。

2.避免大家吵来吵去,低效无法前行。

3.避免分叉,各种碎片化。

4.面对大量开源贡献者时如何保证质量等的同一性。

这是一个巨大挑战,但很可能只是战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类需要面对这种挑战,欢呼着迎接这个挑战。这个挑战问题的解决,就是全人类的福祉之一。

关于开源项目维护,可以参考联合国,取消否决权。只要市场占比达到一定份额,就进入理事会,轮流负责项目的方向,进度。然后是各种投票机制。当然,这条路有挑战,有各种可能,但我相信一定有解决方案。


作为用户,你只要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情况下,选择这个生态系统的手机就可以了。我们的行为,决定这个生态系统的用户基数。

实际上,对国内用户的影响几乎为零,你只要去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安装就可以了。(无论那应用是安卓的,还是鸿蒙原生的。我觉得逐渐的,在国内可以把安卓兼容性缝了,但要看用户接受程度)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新系统可能有bug,看你能否容忍陪华为改进。(我估计最差情况,半年也足够让新系统实战稳定了。凭华为的实力,可能一发布就很不错)

不用扯什么爱国不爱国。

我只是讨厌米国这个臭流氓以国家霸权对付一家公司。我只是讨厌这个臭流氓限制我的自由选择空间。

评论里果然有那么几只嗡嗡嗡。“中国不也禁了一些米国公司?”。嗡嗡嗡们不知道,中国最多属于贸易保护主义范畴。而米国用的是百年前殖民传教逻辑:不听我的,不信我的是吧?我杀了你。


另外,对中国开发者有影响,但不会如想象的那么大。毕竟中国绝大多数app在海外用户基数很小。刚开始要多支持一个系统,如果发展顺利,大多数app可以逐渐舍弃android。

再另外,这个计划实施顺利,不等成功,大概率google的封锁立即解除。


有人谈到国际上怎么玩儿。

1.这篇本来说的就是立足于国内海量用户,以全开源,放弃独自或少数掌控模式反杀回世界。

2.目前去国际上最保守的方式就是,用开源的android部分, 然后让用户自己装google全家桶。目前看到的是google禁了预装。并没有禁用户自己装。(如果禁了用户使用,那华为用什么策略,海外暂时都要清零了)

用户自己装的挑战是,要想装google全家桶内含应用,先要装以google play store为核心的google framework基础(含账号管理)。这个可能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可能有法律问题(不允许提供google framework安装包,这个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不是太确定法律问题)。如果这样,只有依赖于开源社区,hacker社区提供了。如果只是技术问题,好办,国内就有google framework的独立安装包。

3.推自己的系统鸿蒙/方舟,与2比,有挑战,但也不会更坏到哪儿去。显然是走兼容android的方式。玩儿法和面临的问题与2同。

4.鸿蒙/方舟系统上可以再考虑看能否开发ios虚拟机。可以同时安装鸿蒙应用,android应用,ios应用(哪怕解包重新编译打包原生应用)。(有人说ios虚拟机违法,这个我不确定)

总之,在海外,目前无论怎么玩儿,华为都会受重挫。生生便宜了华为的竞争对手,包括苹果,三星。

所以说,google的生态垄断有多么可怕。以全开源+中国海量用户反杀回国际市场意义是多么重大。

另外,可以判断google是被迫封杀华为,还是助纣为虐的一个指标是:google为用户自己安装google framework, google全家桶提供什么便利。

当老大的,最怕分叉。底下要治老大,就是要积极分叉。

最后,小声嘀咕一句。bat在海外要是有一个能打的,都不至于是目前这个局面。bat有点儿理想,成不?


全面解释一下华为有多牛比,米国为什么要针对华为,怎么针对华为:





user avatar   toy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上:光刻机的制造和使用工艺。

金融上:打破美元的霸权。

军事上:台湾问题。


别的问题(房产绑架经济、老龄化、东西部平衡等)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可能通过发展来解决的。

上面列的3个问题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关话题

  华为 P60 系列计划于 2022 年第一季度发售,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如何看待 9 月 10 日华为发布的鸿蒙 OS 2.0 系统,应用前景如何? 
  为什么谷歌指责阿里 YunOS 为 Android 衍生分支,却没说华为鸿蒙是 Android 衍生? 
  说实话,华为到底好不好用? 
  如何看待华为即将退出美国市场? 
  如何看待华为多屏协同被破解? 
  为什么华为6月2日鸿蒙发布会没上知乎热搜? 
  如何看待 2021 年 Q3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变化,vivo 第一,荣耀超过小米排名第三? 
  鸿蒙系统应该如何建立生态系统? 
  华为手机,到底好在哪里?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看到神像会害怕?
下一个讨论
海思设计芯片要用到美国企业的EDA工具,流片又在台积电,意味着什么?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