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尼采说:「道德只是低等人群体用来阻碍高等人的虚构事物」?这句话正确吗? 第1页

  

user avatar   revl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的德行并不需要语言上的高言大义, 而是要有付出代价的行动来爱人如己。

一、 人有无资格进行道德谴责?

人当然有资格进行道德谴责, 只是不要轻易地抡起道德的大棒。

有许多人会误解, 既然不要抡起道德大棒, 那么对于他人的言行举止, 我们都 「不要指责」, 都应当 「宽容」, 甚至应当视而不见, 保持缄默。

这显然是错误的, 如果人无是非对错之分, 不分好歹, 那么人类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 「理想人」 的范例, 用柏拉图的术语来说这叫作人的 「共相」。这种 「理想人」 有着高尚、勇敢、 知恩图报等诸多美德。

当他人的行为举止严重违反了 「理想人」 的标准, 就会激起我们内心的愤怒。 这种愤怒本身是正常的。

虽然有很多人说人的 「共相」 ( 「理想人」 范例) 并不存在, 它只是一种假设, 但我更愿意相信「共相」 不是假设, 而是一种客观实在。 正如人类无论用任何仪器都无法画出一个完美的圆, 但 「圆」 这个概念是客观存在的。

正是这种 「理想人」 的范例激起我们的道德意识, 也让我们一生可以不断行走在德行之路, 高山仰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有人说,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对, 也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错, 所以我们没有资格对他人说三道四。这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对主义告诉人们没有绝对的对错,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但这个世界一切的败坏, 根源都是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让人完全失去了批判罪恶的能力。如果没有绝对对错, 那么吃人也就只是一种口味问题, 杀人也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

因此, 人当然有资格进行道德谴责。

二、 人为什么会进行道德谴责?

那么, 人为什么会进行道德谴责呢? 动机多种多样, 我想至少有如下理由。

1. 我们心中「理想人」范例的召唤。如前所述, 有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关于人的 「共相」。 基于我们对 「理想人」 良善的期待, 我们会表达出愤怒和谴责。

2. 希望他人改过自新。很多时候, 我们之所以谴责他人, 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希望他人可以改过自新。 民众之所以对刘某不依不饶, 就是希望她能够知恩图报, 痛悔己过。

很多时候,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就是对其不管不问, 任其堕落。 当人们出于无伪的爱心对他人发出真诚的批评时, 其实还是希望他人可以悔改, 而不是任其在堕落中走向毁灭。

3. 自以为是, 表达道德优越。不得不承认的是, 很多的道德谴责可能也会有自以为是、 体现自己道德优越的成分。有人习惯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 有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他们的特点是 「严于律他, 宽于律己」。

这种人就像望远镜一样, 永远用小镜头看待别人的错, 放得很大很大, 但却习惯于用大镜头看待自己的错, 总是缩得很小很小。 这种人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问题, 但却忽视自己的问题。

人在指责他人中会获得快感, 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当我们指出他人的失败, 叫人无地自容, 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从而不断地助长我们的骄傲和自大。

很多时候, 当我们在他人身上发现了自己也有的缺点, 我们会竭力地批评论断。

一方面, 在批评他人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获得自以为是的快感, 而这种快感会让我们根本无须为自己的过错悔改。

另一方面, 越是严厉批评, 越是可以在众人面前掩盖我们自己同样的罪行。 所以, 贪腐分子往往对贪腐的指责是最严厉的, 越是淫乱的人越是习惯于指责他人淫乱。 对此, 上一篇小文有过详细的说明。 当然, 这主要是针对某些 「网络大 V」 的。

4.其他。人们进行道德谴责, 还有其他许多动机, 如博人眼球、营销造势、消费他人的痛苦等。

前面两种动机是善意的, 但后面两种动机则是恶意的。当我们对刘某进行谴责时, 我们到底出于何种动机呢? 人心诡诈, 很多时候, 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内心的动机。有时可能是诸多动机的混杂。 因此, 每当我们抡起道德大棒, 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也应该留有足够的余地自我反省。

网络上铺天盖地对江歌案中刘某的谴责, 人们是希望将其置之死地, 彻底 「搞臭搞死」, 还是希望她能改过自新呢?


user avatar   ruo-ru-12-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没法反驳,我深感认同。

尼采在这里对道德的定义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道德,也不是别的答者说的是基督教的教义。它指的是社会中对某人行为的命令约束。“道德”的指向性早自康德开始就从群体走向了个体,尼采这里“道德”就是个体指向性的,跟我们一般说的群体意义上的“道德”根本不同。

虽然在尼采那个时候,“道德”这个词指的对象大部分是基督教,因为在当时对人们行为的命令约束大都是教会假托上帝的名义颁布的。但是现在它的范围远超这些,因为当下向个体颁布行为的命令约束不再是神明了。

尼采的哲学是强者的哲学,他早年从叔本华那里得到了慰藉。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有提到过这么一个论点(具体怎么说记不太清了),俗人总想把智者拉到与他们一样的水平线上。这算是尼采意义上的“道德”的一种表现了。

这个道德可以表现为社会中普通俗众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某场合下什么什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该怎么怎么做。这个就是他们“苟合”的联结网。

而在尼采眼中强者是自我超越的,他们自己就是一切的衡量标准,这就是价值重估,打破世俗一切约定的准则,把自己的准则摆到自己世界的最高位置。这里的“道德”极具嘲讽意味,它是弱者“瞧不起”强者的借口,他们说,“哼,那些所谓的强者不过就是不守道德的人。”他们想把自己联结的陋俗准则普遍化,以此在更高层次上让强者屈服。

举个例子,我高中的时候经常碰到。一位高中生在课间学习,旁边的一群人在吵闹。这时候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他说:“你已经这么牛逼了还学什么呢?你都交大稳的了,再学要清北了啊!这样我们怎么办?”好,这就是他们阻止那名同学继续学习的手段,他的潜意思就是“现在我们都在玩,你怎么好意思学习?要从众你知道不?”这里“从众”成为了一个“道德”。这种陋习其实是“齐次化”现象,也就是凡俗的人想要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这样他们的卑贱就体现不出来了。

我觉得这才是尼采所谓弱者的道德的真正的含义之一。

但是这里,那其他同学可以称作“弱者”,但是那名学习的同学还不能叫作“强者”。前者可是叫作“弱者”的原因在于他们强行把自己的那种“道德”加在别人身上,摧毁别人的超越性。事实上,周围同学的话语包含了隐性的命令,即“你不要再学习了,跟我们一起放松” 。如果那名学习的同学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特立独行”,那么他也只能算是“弱者”。而假如他仔细地分析后,认识到他们没有强迫自己改变意愿的权利,然后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那么他在这场交锋中称得上是“强者”。

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弱者,他们不会自己去反思合理不合理,而是把外界的权威当作真理来接受。比如假设有所谓的“权威”宣称黑人就是低贱的,那么这些弱者就不会去怀疑这个言论,而是把这个论断当作真理来接受,并且付诸实践,将黑人当作低贱人种来看待。因此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到底是因为黑人低贱我们才瞧不起他们,还是因为我们接受了他们低贱的论断,瞧不起他们,然后他们才在我们眼中表现得低贱起来。

现在或许会有人觉得荒谬,但是你想象一下在中世纪,教会以神的名义说出某种论断,有多少人会去怀疑它的正确性?

至于现代,这种“权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福柯在《规训与惩罚》这本书中认为权威还在,只是它隐藏了起来,并且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它。过去的惩罚手段是各种残酷无比的刑罚,现在变成了监狱。福柯认为我们觉得的变得文明的这种惩罚措施,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他在书里分析的全景敞视主义,从四周无缝隙地监视你的一举一动,隐形地一点一点驯服你的肉体,最后让你服从,接受“权威”为你安排的一切。

尼采这里不仅仅是说“道德”是假的,他真正的意思是一切以某种“权威”的名义颁布的命令都是虚构的。尼采认为这种出自他人之手委托为“道德”的东西就应该被丢弃,人真正的道德只能来自他自己而不是别人。

想想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他否定上帝的道德命令却肯定人心中的道德绝对命令(可以简单理解为良知),这是为什么?因为前者是来自外界的,而后者是来自他自身的。康德发现别人根本没有理由强迫你做任何事情。这一点尼采很认同,至于尼采为什么也反对康德的道德绝对命令我们这里不谈。

人与人之间是阻隔的,你的自我准则根本不可能来自外界,任何来自外界的准则都只具有参考价值,而不是绝对的。强者就是重建自己道德价值的人,他必然与弱者相互联结而产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在强者眼里,这种“苟合”的“道德”就是虚构物。

因此,从以上分析的角度来看,尼采的那句话没有错。


2019.9.6的补充

其实尼采哲学在这里是有一个问题的,或者说大多数西方的哲学理论在这一块都含糊其辞。

我们知道了强者是自己构建价值体系的人,但是这里的价值体系到底该怎么构建呢?你可以自由地对一切价值做出评定,但是这评定真的是你的吗?很可能这评定是你受别人影响而做出的,但是你却觉得是你自己的,就像有时候我们会把梦境当成现实一样。

所以这里纯粹的强者必须是独立的人,也就是说他完全游离在外而不受干扰,但是这种独立真的可能吗?

尼采中后期哲学的价值就在于他强调了人类自由的绝对性质,尤其是那种选择性,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成为存在主义先驱的原因。上面这一点在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里面有更全面的论述。

此外,请大家要搞清楚尼采意义上的“道德”跟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不能用后者去评析前者。我们一般讲“道德”都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尼采意义上的“道德”在普遍化意义上来说就是“命令”,在他所处的年代狭义上来讲就是上帝托教会之手给人民颁布的“命令”。

(评论区的大多数人上面这点是没搞清楚的,当然“强者”跟“弱者”的定义也没能理解。请大家能够理解了再理性发言。)

其实对于我们称之为“道德”的某些日常行为,尼采在《道德的谱系》里面分析过了,它们具有粗陋恶俗的来源,善与恶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因此尼采才会想着去超越善恶。最后他将这判断善恶的权利从群体手中夺回到个体手里,自此我们能够自由地辨别何事为善,何事为恶,而不是浑噩地听从某个权威。


2019.10.3的补充

按照上面说的尼采意义上的“道德”定义,法律其实也是含在了这个范围内。我们其实可以换一种说法,尼采的强者哲学强调的是超越界限,根据福柯激进的解读就是反叛一切,即使是法律,只有这样权力意志(生命的冲击力)才不会堕落。这从福柯的生平事迹里面就可以看出来了,他总是去寻求做些被禁止的事情(具体的可以看《福柯的生死爱欲》)。

在这里我们要区分“超越界限”跟“消灭界限”。超越界限并不是意味着消灭界限,界限本身必须存在。只有界限先存在了,权力意志才能显现出来。没有了界限,权力意志就什么都不是,也就不会有什么“强者”跟“弱者”了。换句话说就是,界限就是为了被超越而存在。


2020. 5. 8 的补充

最近看这个回答的人变多了,有人在评论里面质疑,问出轨算道德吗之类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这些问题应该都是“这种强者的选择自由是不是为所欲为”这个的特殊情形。

其实按照康德的道德哲学,这样的情况是必须有所限制的,而这个限制是普适的。那就是“一切都要以不影响他人的最终权益为前提”,这就意味着强者的自由是“否定”形式的,而不是“肯定”形式的,它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你有权利拒绝他人对你的束缚。当别人用各种“准则”要求你让你接受的时候,你可以拒绝。而在尼采时代这一切是不能拒绝的,因为这些都是神的命令,凡人根本没有权利拒绝,而事实上这不过是强权(教会等)的命令罢了。尼采是要人们认识要这一点,明白没有人可以为他们去做出选择,这也是存在主义思想的萌芽。这一切都要重新接受个人的审判。

而当你确实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事的时候,那么你也得尊重他人,即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行加在别人身上,去损毁他人的权益。按照萨特的思路来看,这就是你要对这一切负责,因为你是所有人的表率

另外关于自由的讨论可以看下面这个我写的回答,主要是分析萨特绝对自由的观点。



2020. 10. 24 :

另外看完本文还有疑惑的话,可以看看这人的回答:


user avatar   fu-tian-yu-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如何能反驳一个年纪轻轻就进精神病院的人的观点呢?

并且尼采大多数著作都是尼采的妹妹在尼采疯了以后总结的。

但是尼采的妹妹和希特勒是好友,并且是坚定的纳粹份子。希特勒经常参加尼采妹妹的生日和其他party。

她总结尼采著作的工作中掺杂了大量的纳粹化改造。

超人主义和非道德主义的经历过纳粹歪曲总结的尼采。

没有反驳的价值。

“你确诊精神病了,你还是纳粹,你是被确诊精神病之后还成了纳粹的。”

作为反驳就很有力了。

如果回到题目这句话来反驳。

可以从逻辑和经验两方面来展开。

道德1只是2低等人群体用来3阻碍高等人的4虚构物。

这个命题逻辑上有四个问题。

1只是么?只是否定了道德的其他功能,也就是能够任意举出一个例子,就可以把只是否定。

  1. 比如道德还可以是社会的公序良俗。
  2. 道德可以是人类历史的经验。

2低等人创造么?

道德的来自于低等人么?

有没有一条道德来自高等人呢?

反例不胜累举。

3对高等人的限制?

有没有一条道德在限制低等人?

例子不胜枚举。

4道德是虚构的么?

道德是经验规律的总结还是逻辑的推导还是两者的结合?

还是纯粹的杜撰?

来关于真实从总结的道德功利主义的道德很多。虽然功利主义不太好,但是无疑来自真实

来源于内心良善的非功利主义的“绝对命令”(康德含义道德)也很多。

这两者都是来源于真实。


有四处反驳点。

还不够反驳么。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尼采的价值观和我们普通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基本上一般人都同意不同的人的人格是平等,卢梭提出“人生而平等”,基本没什么人反对。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显也是基于“己”和“人”在人格上的平等。

但在尼采心中人是分为两种的:“超人”和牲畜。在此基础上你不许超人吃牲畜的肉都是迫害超人了,对不对?


user avatar   huang-fu-b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简直太简单了。

首先要知道尼采的学说倾向,他的学说是极端激进,极端具有毁灭性的。

我们所理解的道德并不是他理解的道德,他声称要重估一切价值。

他所讲的道德是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主人道德是上等人奉行的道德,不受普遍道德原则约束,超出常人的善恶标准之外,一切都只为了自己生命力量的迸发。认为激进的就是道德,压抑上等人创造的东西就是恶。

奴隶道德是指下等人奉行的道德,下等人既是社畜,又是群氓。他们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将功利当做准则,将同情弱者当做美德,将强者当做恶人,企图用“畜群”(原话)的道德原则束缚强者,逼迫他们怜悯弱者,甚至企图实现平等。

所以看明白了吗?对于尼采来说,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下等人,都是群氓和畜群,是一群该下地狱的傻逼绵羊,根本不是人。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纳粹把尼采哲学当做指导思想。

所以他说,道德是低等人阻碍上等人的工具。

这里的道德就是他认为虚假的道德,是追求平等怜悯仁慈的道德。

而真正的道德,他认为就是有等级的,下等人就是奴隶。

并且,他公开宣称上等人应该用暴力镇压并奴役那些下等人,并且这种奴役并不是错的,而是实现上等人生命价值的手段。而下等人理应顺从。

所以反驳起来只要问一句:那你觉得希特勒怎么样?如果他称赞,那说明他信奉这句话并且他是傻逼;如果他反对,那说明他其实不信奉这句话,也就不需要反驳。

他的权力意志固然在历史意义上(不是他个人意义上)有可取之处,但我仍然认为信奉尼采的道德标准,吹捧尼采本人(不包括衍生产品)的道德思想的,不是根本不懂的装逼犯就是伪善的法西斯主义者。


这种鼓吹历史唯心主义,企图否认人民群众的革命作用的,都是欠贫下中农再教育。

更新:强调了问题域——尼采的道德标准

更新2:强化针对性,将纳粹修改为希特勒

PS:请注意本人没有否定他的学说的价值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古代谁定道德,

孔孟先贤,统治阶级。

他们是低等人群吗?

谁遵守道德,

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他们是高等人群吗?


user avatar   zhi-bei-j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至于不好,但不够好是肯定的。

你不参与,只是以后简历更难写一点,和人打交道比别人更要费精力一点。

也就一点罢了。

因为决定以后好不好的,还是你自己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够硬,这些就是锦上添花。

专业技能没有,那那没有舌灿莲花的水平也不过杯水车薪。

当然啦,为自己着想,还是参与一个吧。

也别太勉强自己,一个不那么巧言令色的人让他面对这么多黑压压的人头,把心态搞崩了也不行呀。

想交真朋友就去真心喜欢的社团(真朋友爆率不低),想提前学话术进学生会,想填充简历干货去当班委。各有各的好,就看需要什么。

没有顿悟的能力,那么提前积累经验是很重要的,这样走出学校,才不至于彻底一无所靠。

反面例子在此。我骑着鲲溜了四年,啥也懒得参与,爽是爽,只是溜到最后,发现自己身无长物,情商为负,还心高气傲,一度自我厌弃到哭。

现在学乖了点,在人前慢慢磨炼我那负无穷的情商。

我没什么经验可以提供,反正就是告诉你无论如何不能像我这样。可以不参与社交,但不能无技傍身。

总要有个嚼透了的东西。揣在怀里,才有安全感。


user avatar   xian-sheng-97-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算了,不说了 。


这就是答案。




  

相关话题

  假设全世界的人都是好人,那么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杀一好人救一群人,对不对? 
  如何理解德里达的中国无哲学论? 
  一个人能无耻到什么地步? 
  如果人类发现一颗钻石星球,怎么开采? 
  道德(adj.)如何定义? 
  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主义? 
  同样是宇宙论,为什么中华文化搞不出“道”存在的证明? 
  如何看待网传南大“齐泽克哲学思想研讨会”不允许齐泽克发言? 
  你是否愿意“朝闻道,夕死可矣”? 

前一个讨论
教育部开始抽查毕业论文,对论文不合格率高的高校进行整改,你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内不能看《进击的巨人》?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