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决战中途岛》(Midway)? 第1页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2月23日,美海军发布navadmin 039/19号行政令,海军舰艇的舰艏旗navy jack将停止使用悬挂了17年的“大蛇旗”,而恢复使用50星“联邦旗”。命令从2019年6月开始实施,以纪念1942年6月的“中途岛大海战”。

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上将解释说:毫无疑问,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国竞争的新时代,不再是以前的反恐战争时代,我们将聚焦核心作战能力,重新拿起中途岛海战的态度:正直、负责、主动、坚强!“联邦旗”在美海军战舰上飘扬的年代超过240年,是我们力量的象征。

“联邦旗”union jack就是蓝底50白星旗,相当于星条旗的左上角那部分,象征着美国的50个州。第一个版本是1777年开始使用,以后随着加入的州越来越多,星星逐步增加到50个。“联邦旗”体现了美国作为一个全球海军的传统,而海军是全球投送美国价值的象征。

而现在在战舰上悬挂的“大蛇旗”也是历史悠久。据信1775年10月13日首次出现,用象征13个殖民地的红白条做底纹,然后是响尾蛇标志和那句著名的“don’t tread on me 别惹我”名言,是当年美国独立战争反抗英国军队的精神象征,在海军官方被称为the first navy jack”第一海军旗”。

随着并入合众国的州不断增加,美国国旗上的白星星也不断增加,当然海军旗也跟着增加星星。于是海军不不的一次次下达升级海军旗的命令。

随着1865年美国海军条令的颁布,规定了海军旗Navy Jack的使用办法:在港舰船,海军旗应该每天悬挂在所有美国海军现役舰艇的舰艏旗杆,从当地时间早上8点。如果在航行状态,则国旗悬挂在桅杆上的升降索上。在多个桅杆的战舰上,国旗则悬挂在后桅。如果是一个烟囱桅杆,则挂在横出来的升降索上,避免被熏黑。到日落。另外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出现。

但此后美国海军长期以来用“联邦旗”作为正式的海军旗,中间只有几次例外用了“大蛇旗”:

一个是1976年,全美国海军战舰使用“大蛇旗”一年,以纪念美国建国200周年;

再就是1980年8月开始,海军部长下令,全海军现役最老的战舰可以悬挂“大蛇旗”作为荣誉。

比如2012年-现在是lcc 17旗舰“蓝岭”;2009年-2012年是航母cvn 65“企业”;1998年-2009年是航母cv 63“小鹰”。

而目前的“大蛇旗”悬挂命令,来自2002年,海军部长下令在“全球反恐战争”期间,全美国海军战舰悬挂“大蛇旗”作为标志。持续至今,直到2019年2月份的命令,在6月回归“联邦旗”。

于此同时,“大蛇旗”不是消失,而是作为特殊的奖励,继续让海军现役最老的战舰悬挂,除了“宪法”号以外。所以,2019年6月以后,只有驻日美海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是唯一有资格悬挂“大蛇旗”。

但是,细心的军迷会发现,美军很多制服的肩头有星条旗或者“大蛇旗”式样的布章,此次将不受影响。海军专门指出,“大蛇旗”布章可以继续出现在海军NWU作训服或者其他制服上,而不需要更换为“联邦旗”布章。

这个换旗帜动作,意味深远:

一方面意味着自2001年911事件后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的结束,一个时代过去了,与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撤军,以及ISIL的灭亡,都是一个大背景;

另一方面,意味着美军开始把精力转入大国对抗,什么样的大国对抗?中途岛战役级别的。

美军已经完全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开始准备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切在战争片里鼓吹爱情、人性的电影,都是垃圾。

中途岛战役其实有好几个情节紧张点可以铺垫,比如空袭东京前后日本海军的决策过程、情报战、约克城的抢修、前哨搜索阶段、以及美军空袭等等, 把这些关键节点拍好了,比现在这个4不像好多了。

听说这个片子是国内出资拍摄的,嗯~```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Steam上热火朝天的《大圣归来》~```


user avatar   li-zou-zou-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这种伪军迷没别的爱好,就想看个小飞机炸战舰,以前只能反复看《珍珠港》,三小时感情戏里扒拉二十分钟炸戏,还要忍受美国航母扮赤城,导弹驱逐舰客串等无数穿帮细节

后来有了《永远的零》,穿帮少了,可是为了看炸戏除了要观摩日本飞行员花式耍帅还要从头到尾忍受日式圣母的滑稽感情戏

再后来有了《海军xx山本xxx》,终于不用看感情戏了,可是炸戏又少的可怜,还要看鬼子尬吹山本山口两个难兄难弟

前几年有了wows,用心做cg用脚做游戏的wg为我们贡献了一批优秀的炸船短片,可惜每篇都和二雷一样过于短小,刚骚到痒肉就戛然而止,又常常在游戏语境里自说自话,没事搞个战列舰和重巡三公里停船贴身对轰,厌战日常豹壁等等无语桥段

现在 终于有了《决战中途岛》,没有感情戏,没有圣母,没有穿帮,没有《硫磺岛家书》的客串露脸,没有《钢锯岭》的神棍剧情睿智三观,没有《超级战舰》的战列舰抛锚漂移,扔掉所有没有用的无关剧情,甚至扔掉3D眼镜,把珍珠港,炸东京,珊瑚海,破密码,中出岛几件大事浓缩在两个小时,保留了AF作战的大部分细节,从头炸到尾,没有一秒钟尿点。

本片故事性较差,几乎是按照纪录片来拍的,对女性,非二战史爱好者极不友好,强烈不建议观看,毕竟电影院椅子睡觉挺不舒服的。

但是对各种军迷伪军迷来说,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前所未有的超级爽片,全片不仅有对战争的全景描述,更有对细节的精准描述,上到尼米兹哈尔西斯普鲁恩斯,下到普通飞行员机械工,都有立体丰满的描写。还有哈尔西与斯普鲁恩斯的对比,南云与山口的对比,被俘机组烈士与叛徒的对比,大队长和贝斯特的对比等等

对战争胜负的原因也有侧面的探究:日本方面陆海不和,对南云任用意见的不一致,山本在作战决策时对政治因素的暧昧妥协,都在暗示内部撕裂对战局的巨大破坏作用,反观美帝一方,虽然也有人事方面的龃龉,也有出卖情报的叛徒,但是总体上做到了为了胜利精诚团结不畏牺牲,前方飞行员的无畏勇武与后方情报指挥人员的精明谨慎最终奠定了胜局。

当镜头跟随着飞行员的视角俯冲向日本航母的甲板,前方已经被交织的火网封死,被击落的僚机向烟花一样坠向大海,那一刻我泪目了。战争的胜负也许并不像历史段子手们说的那样取决于钢产量,汽车产量,飞机产量,而是取决于前方舍生忘死的牺牲和后方智慧的博弈。

应该是出品方之一博纳的缘故,片尾提到了中国军民为营救杜立特作出的重大牺牲,片中也借杜立特之口说出了“天哪 我们制造了更大的麻烦”的反思之语,美帝轰炸东京对美国人来说是振奋人心的壮举,但对中国军民来说,却是件需要更多人牺牲流血才能善后的无妄之灾,而美国人对此却一无所知,七十多年过去了,美国人还是一样。

必须二刷,必须买蓝光。爽的走不动道


user avatar   chen-zi-hao-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完想了几天,个人觉得很难总结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觉,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形容。我还是尽量简短地概括一下:

电影有不少小的军事和历史瑕疵,但绝大多数都无伤大雅,配上优秀的镜头和特效,反而给人惊喜。然而,真正拉低电影的因素,则在于电影技术层面上的叙事水平。

说实话,作为一个海军迷,我是看得激情澎湃。这是我近几年看到最爽的战争电影之一。厌倦了反复的小水管枪战,而影片中着重体现的俯冲轰炸则是实实在在的硬菜。正面冒着枪林弹雨俯冲而下完成绝杀,怎是一个浪漫可以形容的。在细节上,中途岛战役的记录非常多,且其夹杂了无数偶然和双方的失误,不可能完全展现开来,电影所维持的平衡点其实找的非常巧妙。与此同时,主人公的选择更是一绝。百斯特是个小人物,不但职位不高,更是此战后因伤早早退役,和同样在中途岛出名的萨奇,麦克拉斯基等最后官至将军的人完全不能比。但是,正是他带领小小的三机编队,用一枚500磅航弹一击终结了日军旗舰赤城的性命。他仿佛一颗流星,在世纪之战的高潮瞬间闪耀了全部的光辉,拿他作为主角堪称最正确的决定之一了。

然而,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碎”。电影要照顾一般观众,需要讲清楚前因后果,但是2小时的时间又是限定死了的。于是,中途岛之前的所有剧情堪称支离破碎了。在多线叙事的过程中,故事线的切换非常生硬,往往给人一种“这个人讲到一半,忽然就切换”了的感觉。我能嗅到导演的野心,百斯特要讲,麦克拉斯基要讲,林顿要讲,杜立德哈尔西尼米兹等等都想讲;珍珠港想表现,珊瑚海要提,东京大轰炸想刻画,中途岛更是不能落下。于是电影给人了一种强行糅合的大杂烩之感。其实,线多主角其实不能称之为“碎”,只有“多”且“小”才能称之为碎。比如杜立特的戏份,每一段都很短,并硬生生分割成了好几段,让他成为了反复破坏故事的“凶手”。本片其实中国公司的投资相当大,于是杜立特接受中国居民帮助的部分虽然我个人喜闻乐见,但是从整个电影来看非常突兀且打乱了节奏。

最后,本片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海战片,和主旋律片,但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叙事电影,其水平大致与艾默里奇本人的2012相比没有什么提升,更是不如后天和独立日。本人认为豆瓣评分7.5为合理分数,并基于我对于海军的情怀,愿意加权到8.0左右。


user avatar   li-rong-jie-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前看了,帮大家排雷。可能有剧透(其实讲道理,整个战斗的结果大家应该基本都熟的不能再熟了吧)

9/10,基本不输76年的老版,去掉了老版有些无用的感情戏(美飞行员&日裔妹子),保留了许多细节。











剧情上,从37年开篇,表现了山本五十六对美国国力的清醒认知和日本国内的陆海军之争(海军马鹿&陆军马鹿.jpg)

然后国际惯例,亚利桑那号又双叒叕沉了,emmm 空袭珍珠港这一段比起《珍珠港》里的片段也不算逊色,至少没有出现穿越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然后是珊瑚海海战,基本一带而过,列克星敦基本不配拥有姓名(太太,不!)后面还提到菲尔普斯号,扎心了

情报方面,用缺淡水来判断AF的神操作也间接表现了,罗彻福特的表现比起老版感觉也不错。

最后,连鹦鹉螺号内部的一些鱼雷发射准备的细节也很还原,而也正是因为鹦鹉螺号,才有了带路党岚,然后就是麦克拉斯基的神判断,以及百思特在麦克拉斯基失误之后的及时补位。

电影几乎完美地表现了USN飞行员的无所畏惧,和美国在情报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IJN内部的一些自欺欺人的思想,如我们计划很保密,觉得优势很大;美国人生活优渥,都贪生怕死。(战前推演,日军一个参谋点的三艘航母,刚好是赤城,加贺,苍龙,就飞龙暂时逃过一劫,完美预言战局)

另外,大概这次中国投资不少,里面中国的戏份比《珍珠港》里多了些,中文(虽然就一句)也算字正腔圆,也表现了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的残暴和反人类罪行。

美中不足的是,日军由于弹射器故障,晚发射一架侦察机结果晚发现了美军,以及美军的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发现日军等情节没有镜头,卑微的卡特琳娜只能活在台词里 。而炸弹鱼雷来回换的操作也表现得不明显,不熟悉的观众可能会比较懵逼,只能看个热闹。(不过没采用日本人自我安慰式的“命运五分钟”的说法,只是台词里提到了五分钟,真是迷之嘲讽,好评)而导演似乎也想向一般人解释俯冲轰炸和滑翔轰炸、水平轰炸的区别;炸弹和美国早期铁棍雷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俯冲轰炸机没被战斗机拦截,一路俯冲带走加贺、苍龙和赤城;因此一些台词显得有些刻意,有强行解说的感觉。

而且字幕翻译一般般,能把“船翻了”翻译成“船过去了”,AIR GROUP翻译成空军(那会的日本哪来的空军。。。。。。),fighter翻译成战士,以及英文字幕把our写成out。。。。。。至于一些俚语的翻译问题,也是老大难了。以后还是自己再下个资源,配个字幕组大佬的字幕吧。


user avatar   ding-yi-4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8/10

首先作为军史爱好者,我看着毫无障碍,但是观毕回味,很明显的觉得为了讲述整个中途岛战役的前因后果:战争策源,珍珠港,杜立德空袭,情报战珊瑚海,哈尔西病休,中途岛 这一系列事件就不得不取舍和流水账,导演功力还行,把每件事的联系讲的很清楚,但是人物太多了,山本 南云 山口 尼米兹 哈尔西 雷顿 麦克拉斯基 百斯特 杜立德等等等,虽然很明显主角是CV6上的一干人等,但为了把前后说清楚就只能加入许多其他关键节点里的关键人物,这导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看的会一头雾水,别说哈尔西 麦克拉斯基了,知道尼米兹在太平洋战争中临危受命的都不多,你电影有没有加人名辅助认知,很容易让外国脸盲症患者比如我有点晕。群像戏导致普通观众观影体验下降,这里-1分

其次是考据,说实话一部面向大众的战争片,只要效果到位故事流畅思路清晰,他就达标了,对于我来说,4个bug,一个是5大和机动部队确实1秒出戏但是镜头只有2秒,一个烘托气氛的镜头没必要揪住不放,毕竟爆炸贝珍珠港全歼斯普鲁恩斯弗莱彻级阿利伯克更出戏。第二个是珊瑚海沉的镜头是约克城,这我估计是因为剧组没做列克星敦的模型,毕竟讲的是中途岛约克城三姐妹,也是为了交代北京一个3-5秒的镜头,对于观众来说,传达的信息是“珊瑚海哈尔西没赶上,我们又损失了一艘航母情况更危急了”剧情交代没问题,无关紧要。第三个是麦克拉斯基座机操作失误提前丢了炸弹,电影里没拍,其实个人以为拍了更好,渲染一下攻击前的绝望气氛。我个人觉得第四个是百斯特老哥二次出击俯冲飞龙拍成了水平,我觉得这里不算如意,因为即便是俯冲轰炸,你前面几次拍的气氛拿捏得都很棒,这里即便是为了烘托百斯特best也没有必要那这个镜头来做气氛,略微不满意。总体-1,当然这是出于一个爱好者的酸臭癖好,只要观众这没问题就没有问题。。。


另外是亮点,首先很难得的近年来 没有无端政治正确 无聊爱情戏 矫情 吹捧 抹黑的战争片,山本不想打,南云顽固,山口锐气,哈尔西勇猛,尼米兹临危受命,麦克拉斯基萌,百斯特狂,描写很实在。有人觉得百斯特开挂,还真不是,人家全美投弹冠军,三机单走赤城,二次出击炸点飞龙,如果说真有那么一瞬间历史因为几个人的几个念头而改变,那肯定是他妈中途岛了。另外很难得的把杜立德空袭后中国人民做的贡献大大方方的写出来,除了那个印刷体汉字以外都很棒,人类群星闪耀时,也没忘记那些不闪和已经熄灭的众星。


最后加一点私货,

其实我还是觉得中途岛这仗还是不太好拍的让普通观众共鸣,因为太他妈诡异太他妈邪了,如果没有太多历史基础,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本怎么就崩了?美国怎么就跟开了光环一样?背后的深远背景不是两个小时能说清楚的,能拍成这样,很不错了,至于死抠考据我觉得意义不大,电影不是纪录片,他是为了票房不是为了讲历史,非要死磕细节主要还是自己太累,真实不应该是商业电影考虑的第一要素,他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要拍还是得拍所罗门海战,大炮对轰,铁底湾劈啪作响,像黑曜石一样平静的海面上卷起的火焰狂澜,四等人蹲在散兵坑里看着巨炮惊天动地咆哮瑟瑟发抖“这就是海军的魔法吗”。赢得艰难而坚决,拼的血腥而血性,没有运气 没有光环,单纯的士气 勇气和意志力的对决,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那么铁底湾安排一下吗?


user avatar   li-yang-77-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迎合hollywoodshit eaters的东西


其实就像US trash们喜欢看傅满洲一样

你们看不少中国人不也挺喜欢这个的么


US trash们看了傅满洲:诶这就是中国人啊,你看我们来讲讲中国历史blablabla

中国知乎大神看了这个:诶这就是中途岛海战啊,你看这挺还原历史的blablabla


最牛X的是,不管是US trash们看傅满洲,还是知乎ists看BoM

人家居然都能给你讲出一大串啼笑皆非狗屁不通不知所云你又不知道从哪反驳的大道理来哈哈哈


user avatar   Nachtwach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你们已经吐槽够多了,那窝再来挑刺。

1.企业号甲板上的6呢???

2.SBD用烧火棍和零战对线还一连对下来好几架,我哭了

3.B-25居然还能以那种快要头对头的方式排列,这甲板是有多宽啊。

这才是真实的排列方式,而且每架B-25就带了四枚500磅航弹,电影里轰炸效果赶上B-29了。

(关于更多的空袭东京的细节,欢迎翻阅早期和 @爱斯基摩人 神通juju合力完成的文章:

史图馆:军事——轰炸东京(一)

史图馆:军事——轰炸东京(二)

史图馆:军事——轰炸东京(三)

史图馆:军事——轰炸东京(四)

史图馆:军事——轰炸东京(完)

4.电影里战役开始后第一波攻击机动舰队的那几架陆基飞机都是B-26,而中途岛一共就四架B-26,那次攻击B-26还是进行的鱼雷攻击,而电影里表现的是水平轰炸,我怀疑可能是要还原那12架B-17的高空水平轰炸,不过显然导演不仅搞混了B-26和B-17,也搞错了B-17轰炸的时间。

还有一些别的槽点看起来别人都写过了,不过就效果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SBD的俯冲轰炸的镜头,让我想起wows的某个登录界面的CG里最后99煎包放下炸弹然后戛然而止的场景。

至于情节,我觉得不至于让一般观众看不懂,不过太太的戏份太少了吧quq。


user avatar   ernest-king-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和上司斯普鲁恩斯对喷10秒就能被一个手势劝服,决定夜晚东撤的迈尔斯布朗宁上校吃药了吧,吃的什么药?

海军人事局赶紧给我订购300瓶!急死我了!


user avatar   yuan-xiao-tua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值!买一张《决战中途岛》的票,附赠《偷袭珍珠港》、《杜立特空袭东京》和《突袭马绍尔群岛》。

加量不加价,买一看四。




        

相关话题

  日本近几年围棋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动物农场》(《动物庄园》)? 
  美国为什么把科技中心放在硅谷? 
  特朗普称拜登是史上最差总统,给其打了 F 分,如何看待特朗普对拜登的评价? 
  VR 是不是伪需求? 
  3 月 1 日,日本追加对俄制裁,冻结普京和拉夫罗夫等 6 人资产,这将产生哪些影响? 
  怎么看电影《杀破狼·贪狼》? 
  为什么女灶神号和企业号没有成为博物馆? 
  美军被质疑阿富汗空袭误杀平民,美国防部回应「还没确认遇袭者身份」,对此你怎么看? 
  假设《环太平洋》的背景为真,那么制造人形机器人是不是最佳选择?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奥卡菲娜成金球奖首个亚裔影后?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小说《庆余年》最后会变成后宫文?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