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上气》公布加拿大华裔刘思慕饰演男主角,梁朝伟加盟? 第1页

           

user avatar   kuang-ye-biao-che-na-po-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女主,我不黑景甜了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漫威的漫画本来就有冷战和种族主义色彩,现在把它们做了一些包装,但内核依然是那些玩意,这些东西洗脑本国人就算了,居然还想从假想敌国民的口袋里骗钱?精神殖民的最高水平也不过如此了吧


user avatar   wo-shi-ren-jian-chou-feng-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建议修改


user avatar   wo-jiu-kan-kan-bu-shuo-hua-5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让我们的坤坤演主角,她的气质特别适合演女一号。

男一号要照顾美洲票房,可以选加拿大电鳗我们的凡凡。

反派人选钦定孙狗笑川孙一郎,一个人人骂的日本人演反派,可以照顾中国人民的感情。

时人诗曰:坤坤美娇娘,凡凡好儿郎,孙狗来棒打,拆散两鸳鸯。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论“满大人”还是“上气”生父“郑祖”,都脱胎于“傅满洲”,是确凿无疑之事。

欧美社会歧视和丑化华人、鼓吹“黄祸论”,塑造出“傅满洲”这个他们眼中无恶不作的大恶魔,进而主张白种人应该联合起来发动对付黄种人的“种族战争”,时间已长达百年之久,和臭名昭著的美国《排华法案》,对海外华工的凌虐甚至杀戮,甚至对中国的侵略与瓜分,正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正是在一代代海外华人社团的坚决抵制和抗议下,近年来“傅满洲”才在影视小说等文艺作品中,逐渐销声匿迹,改头换面变成了“满大人”或“郑祖”,但其具有中国血统、一心毁灭世界的恐怖分子的基本设定,依旧保留下来。而且,“满大人”还是漫威漫画故事中,钢铁侠的头号宿敌。

2013年,漫威超英系列电影《钢铁侠3》,反派boss以“满大人”名义登场,虽然最后被揭穿真实身份只是个英国戏剧演员,很明显是漫威为规避“满大人”这一角色的“辱华渊源”,特意搞的“移花接木”把戏,并为“满大人”能在后续超英作品登场中,所作的试探。

虽然《钢铁侠3》如期在华上映,但随着“满大人”及其原型“傅满洲”的渊源被后揭露,该片一度被从各大门户app下架(2018年11月~2019年5月)。

之后数年,漫威电影在华受众大幅度增长,票房有了飞跃式提高。超英聚合电影的票房,从2012年《复联1》(5.7亿),2015年《复联2》(14.5亿),2016年《美国队长3》(12.5亿)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23.7亿),到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42亿),七年时间翻了近八倍。

单人超英影片的在华票房,同样一路飙升,连创新高:2013年《钢铁侠3》(7.7亿),2014年《美国队长2》(7.2亿),2017年《小蜘蛛侠1》(7.7亿),2018年《蚁人2》(8.25亿),2019年《惊奇队长》(10.2亿),《小蜘蛛侠2》(14亿)……

现在的中国市场,依托于14亿人口的巨大数量级,当下是世界第二,未来注定是世界第一,已经毫无疑问成为漫威电影重要性不亚于本土市场的最大票仓之一。而成长中的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同样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在好莱坞特效大片的轮番冲击下,牢牢守住本土市场,与之分庭抗礼,创造了单片几十亿票房的奇迹。

然而,这些华语爆款电影的成功,更多是依托与欧美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根本无力撼动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也是不必否认的事实。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好莱坞资本大鳄,坐拥人类最先进电影工业,拥有最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怎可能当真甘于和中国本土影片去长久分享这一市场?

2014年-2016年,一批新生代导演被电影总局选派去好莱坞电影公司,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理念。其后拍摄出了《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归国后如此感叹:

郭帆:【说改变也好,说生产也好,其实我们必须要去做出这一步(工业化),因为如果没有这一步的话,你很有可能在十年左右时间就看不到中国电影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跟好莱坞的同级别电影去同台竞技。因为他们现在正在干什么呢,好莱坞正在努力的学习如何拍让中国观众喜欢的电影,他们又有巨大的工业背景作为基础,所以当他们学会了这一招的话,我们就没有任何抵挡之力,资本是不分国界的,他们只需要投(资)好莱坞就好了。这样的话下去,不用太久,就没有人投(资)中国电影了。】

从近几年火爆的各类好莱坞大片中,也确实能看到它们为了讨好中国市场,迎合中国观众的喜好,和之前相比,究竟做了多少改变与妥协。他们不断探索中国各个层面观众的喜好,去培养和扩大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观众群体,便是为有朝一日长驱直入,凭借工业化流水线大生产,对小农经济手工作坊产品的绝对碾压优势,对各类型的中国影片进行无情降维打击,彻底抢占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份额。

以2019年《复联4》为例,高达2亿美金的宣发费用,上映期间铺天盖地的各式热搜,长期抢占了80%以上的排片量,(华语影片即使爆款如《战狼2》,单日最高排片量也不到60%),最终取得42亿票房,在一年前《复联3》的基础上,票房提高了将近一倍,而两部影片本质上只是一部长片的上下集,同一拍摄时间,质量也相差无几,此情此景,何其恐怖!

正如郭帆导演所说,到好莱坞电影彻底破除文化隔阂,摸透中国市场时,国内资本就会争相恐后地投资好莱坞电影,这世间也就彻底没有中国电影的容身之所了。资本是不分国界、唯利是图的,欲望同样是永无止境的。

因此,创造一个中国血统的黄种人超级英雄,并让其在后续作品中加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正是迪士尼这个好莱坞头号电影大鳄,在华语市场攻城略地的极重要一环。选中“上气”这个“生而不义”的角色来作为第一个华人超英,还将上映日期定在2021年中国除夕,自然是过往一部部漫威超英电影在华语市场的票房成功,给了美国人足够的底气,与傲慢的资本。

因为他们确实已经通过20部“超级英雄电影连续剧”,培养了一大批极忠实的拥趸,不论这部《上气》电影背景怎样辱华,背后人设怎样伤害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感情,都肯定会有一群无原则无自尊的无脑粉丝,竭力为其辩解和洗白。

梁朝伟,戛纳影帝,五届香港金像影帝,三届台湾金马影帝,三次出演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电影,作为奖项荣誉在华语影坛首屈一指的殿堂级演员,梁朝伟为何会欣然加入《上气》,饰演“满大人”这个反派?不妨看看他近几年在华语影坛的表现:

2013年,《一代宗师》上映,这部原本属于梁朝伟饰演的“叶问”的大男主电影,几乎被剪辑成了“宫二传”,章子怡拿遍了华语影坛和亚洲影坛的大大小小十二座影后,梁朝伟却一无所获。

2016年,《摆渡人》(豆瓣4.0分),王家卫监制和编剧,当红明星云集,投资+宣发总成本4亿,上映后,口碑崩盘,票房直线跳水,最终票房4.8亿,分账票房1.8亿,净亏损2.2亿。

2018年,《捉妖记2》(豆瓣5.0分),春节档头号热门,前影史冠军续作,梁朝伟空降男一号,投资+宣发总成本9亿,上映后,口碑崩盘,票房直线跳水,最终票房22.3亿,分账票房8.3亿,净亏损7000万。

2018年夏,《欧洲攻略》(豆瓣3.5分),梁朝伟自己主演的商业系列片续集,投资+宣发总成本3亿,上映后,口碑崩盘,票房直线跳水,最终票房1.5亿,分账票房5300万,净亏损1.5亿。

整整5年时间,梁朝伟只拍了3部票房口碑双败的扑街烂片,在对他这种文艺片影帝最为友好的豆瓣网站,平均4.1分(满分10分),更让投资方合计亏损了4.4亿,平均每部净亏损1.46亿。

显然,这位曾在新千年初,相继主演《无间道》《赤壁》《色戒》等大投资影片,一度弥补了自己票房短板的影帝,在华语影坛蓬勃发展、票房爆款无数、票房巨星辈出的时代,已经严重的落伍了。

奖项等身不如真金白银,投资方的巨额亏损,不可能为任何过时的情怀去买单。而且,从《摆渡人》到《欧洲攻略》,每次大投资却轰轰烈烈扑街的烂片,对影帝本身的口碑风评,同样是极大的损伤。经历了《捉妖记2》失败后,还有哪部巨额投资的华语商业片,敢再请他做一号男主角?

所以,同辈和后辈巨星皆避之不及、唯恐损害自己票房号召力和个人声誉的“满大人”角色,在这位已经输无可输、本身就再无票房号召力可言的影帝看来,或许是重新东山再起、打入国际电影市场的南山捷径,亦未可知吧。——卿本佳人,奈何为贼?只盼一世英名,不会瞬间倒塌吧。

有《钢铁侠3》下架在先,有《八佰》撤档在后,广大中国影迷观众的爱国热情和分辨能力,早已今非昔比,这部《上气》真能如愿在华上映,并取得超高票房?呵呵,参演人士,好自为之吧。

ps: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价《上气》:【漫威冒着激怒中国人的风险,把傅满洲带回来了。】

“傅满洲”和“满大人”的关系,在欧美国家本就是个人尽皆知的常识,掩耳盗铃式的遮掩改名,根本哄骗不了任何人。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漫威铸下大错。

华人超级英雄,漫威最好不要拍。一定要拍的话,把握好一个原则:中国人满意,美国人能接受。

北美市场是基本盘,这是比较稳定的。上气就算让白男略有点不爽,问题也不太大。中国市场是第二且增长最快,但这是不稳固的。对于漫威这种连环设置的系列电影宇宙来说,激怒中国观众的结果就是火烧连营,砸烂漫威招牌,给DC或者中国本土英雄系列让道。

如何让中国人满意?一个必要条件是:上气的地位不低于雷神,名义上三巨头之一。咱们也不要求上气像美队钢铁侠一样拉起一支队伍,毕竟那是你的主场。但任何上气地位低于雷神的设定都是辱华,辱了中国人对自己地位的认知。

一个不亚于雷神吸引力的上气该选什么演员演?三条:英雄脸,性吸引力强,搭配美女。

显然如今的选角背道而驰。

2021年上映?还春节期间?那可是建党百年之际加美国新总统上任之时。前一年两党刚刚在选战中恶劣攻击过中国咱们还没忘。若川普连任必撕毁协议(如果有协议)怼中国报他被中国硬怼之恨。若民主党获胜意识形态大棒必然袭来引发中国民众反感。一旦上映,票房差的话几乎肯定是民间大抵制的结果,如果票房竟然好那就更可怕了,必然刺激民族主义导致舆情汹汹。由此可知,广电封杀可能性很高。那接下来的系列怎么办?上气还能进其他复仇者电影吗?美国舆论会如何反弹?会允许漫威向中国市场投降吗?

我看好凯文费奇因为上气而离职。


user avatar   jing-xing-zhi-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旨在回应 @龙窝里的倪纳 的答案,只讨论《上气》的女主角人选所反映出的刻板印象问题。


我本来以为,“本质主义”应该是“多元化”的死敌。然而,很多“多元化”支持者,却在横向、纵向上都犯了“本质主义”的错误。

纵向上,就是试图将“小眼睛”论证为“传统审美”:

早几百年,唐宋时候的画像中,女性都被描绘成细长眼的美女,那是是属于汉民族最正统的美

“汉民族最正统的美”,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正统汉服”、“正统汉字”。

历史研究者应该对所有此类表述抱以警惕,因为它们都在暗示,曾经存在一个“自古以来”的、一成不变的、全方位覆盖社会的、没有内部差异的、均质的“传统”,借用昨天在讲座上听到辛德勇老师的一句话,“那还要历史学家干嘛”?

纵观历史,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的流变、演化、迁移之中的,所谓“汉服”是这样,所谓“正体字”是这样,审美倾向也不应该是例外。

具体到眼睛,诚然历代仕女图中的女性都是细长凤眼和单眼皮,但是“仕女图”这种有自身发展逻辑的、不追求写实的画种,能反映出现实中审美的变迁过程吗?事实上,“宋朝以后,将美人画成单眼皮却成为一种程序。”[1]举个未必恰当的例子,采用“平水韵”的近体诗,能证明汉语的主流语音从唐至清没有发生变化吗?

即便仕女图确实代表了作画者的现实审美倾向,那也要考虑到阶层差异和地域差异。而且,越是主张“多元主义”,越应该从看起来很整齐划一的主流审美中发现和挖掘那些被遮蔽的、可能更为广泛的“非主流”审美,而不是直接采信主流叙事下的结论。

当然,强调变化和差异并不是要否定一切归纳总结,作为一个外行,我的上述质疑也未必都能成立。不过,即便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出“中国古代细长眼是审美主流”,那又和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古人喜欢细长眼,所以我们必须跟着他们的审美来,不然就是数典忘祖?

得了吧。

回到过去,复兴“传统”,这既无必要,也不现实。


横向上,则是试图将“小眼睛”安排为“中国(东亚)特色审美”:

小眼睛的美女,我们有,而白人没有,这不才是完全属于我们的民族之美吗?

小眼睛也可以是美女,听起来不错——问题是,为什么白人不能有小眼睛美女?

这种以民族为单位的“审美多元化”,本质上是一种“橱窗展览”,一种基于刻板印象的、无视被展览者主体性的、傲慢的“各安其位”之规定。

大家各有各的位置,没有谁的位置更高级,看起来很公平?

公平个锤子。事实上这不光对“东亚人”不公平,对白人中的一部分群体也不公平。因为白人的群体特征是“大眼睛”,所以白人就不能有“小眼睛美女”,这个橱窗位是留给“东亚人”的;“东亚人”要承包“小眼睛美女”的展区,所以“东亚人”里的“大眼睛美女”就要委屈一下了——让你上场了,还怎么体现差异,怎么体现我的多元化、包容性?

多元化的西方社会中,小眼睛不等于丑,小眼睛代表了“异国情调”。

所谓“异国风情”本质上就是一种猎奇心态,自然是与欧美差异越大,对比越明显越好,与“中国”绑定得越紧密越好,越能体现出“多元”,其结果必然是刻板印象的无限放大——某些名模之所以让大家如此反感,恰恰因为她们根本不是大众意义上的小眼睛,而是精挑细选,“脱颖而出”,经过了化妆师摄影师对某些特征的渲染强化,作为极具辨识度的“代表”亮相的。(有些人迫真自嘲“长得很乳滑”,不好意思,别以为你是小眼睛你就有资格被挑中。)


在我看来,真正的多元化,应该是以个体为单位的:

不是“我们可以喜欢以小眼睛为特点的东亚人,也可以喜欢以大眼睛为特点的欧美人”;

而是“我们可以喜欢东亚人中的小眼睛,也可以喜欢东亚人中的大眼睛;可以喜欢欧美人中的小眼睛,也可以喜欢欧美人中的大眼睛”——到这一步,“东亚人”“欧美人”这种词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出现了。


有些人喜欢强调所谓“人种特征”,“东亚人就是眼睛比较小”,因此必须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审美”。

问题是,审美的对象同样应该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什么要关注什么“人种特征”?这恰恰就是本质主义的毛病所在。而且,“特色”真的必须通过“小眼睛”来体现么?

为了不让别人侮辱自己,拼命要证”我们也有大眼睛美女呀,或者我们的眼睛也可以很大啊”,这完全治标不治本,反而自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大眼睛真的就失去特色了么?东亚人的大眼睛和欧美人的大眼睛是一样的么?欧美观众是否喜欢东亚的大眼睛明星我不知道,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将其与欧美大眼睛明星弄混。如果他们嫌对比不够强烈而体会不到这种美,那只能说明他们是在“正餐”之外换换口味吃点“零食”尝鲜,而不是真正追求“多元化”。


对于审美的西化,“殖民主义内化”是一个可行的分析思路,但是首先应该考虑它与文化交流带来的审美变迁之间有多大的区别;其次则应该避免过度强调“传统”的独特性和稳定性;最后,这一理论框架只能提供“为什么会这样”的解释,而不可能提供“要不要抵制它”的指导。实际上抛开消费主义的影响,审美标准受西方文化影响并不是什么值得过多担心的事情。

而且,一位支持“多元化”的专业人士大谈传统和民族特色,真的不觉得违和吗?这难道不是保守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的台词吗?


以上吐槽是针对那些舍本逐末、将形式凌驾于内容之上的“多元主义者”,至于那些真正的“种族歧视者”,诚如该答主所言,审美的西化并不会让他们对我们更友善,强调“我们也有大眼睛美女”是治标不治本,歧视的根源不在于此。问题是,难道反其道而行之,抵制“审美西化”,强调“民族之美”,就能“治本”吗?难道不是只会加深歧视者的刻板印象,连治标都做不到吗?

更何况,我们本来就没有义务去为种族歧视者找出一个“治本”的方式——这应该是他们的大统领要做的事情,我们能做到及时发出抗议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配合了。啊?你说这位大统领也是“种族歧视者”?那就更不是我们能改变的了,你们这些“北美的特大城市”“相对发达成熟的地区”的人不赶紧想想办法把他搞下台,批评受害者是什么逻辑?

参考

  1. ^《为什么古代仕女图里的美女都是单眼皮?》,原载台湾《科学月刊》1997年6月号 http://www.sohu.com/a/153201685_488075

user avatar   1504-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根源在于不能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其它国家通过影视作品等形式来主导中国的国际形象。不论是反面还是正面的。


user avatar   maximus-3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了一下外网对《尚气》官宣的评价

“我对尚气太TM激动了。”
“尚气太棒了。漫威经历了古一法师这种选角需要做的更好。也许尚气是对多元的一个更好的表现。”
“刘思慕说他四天内拿到了角色,说明漫威对选角一点不上心。”
“尚气看起来很烂?我们连一点物料都没看到,你说它烂?”
“我太激动了,我感觉我要哭了。”
“在看到梁朝伟之前,我对尚气毫无兴趣。”
“祝贺!我们为你自豪。你将成为出色的尚气。”
“对于尚气的选角,这表明情况对于亚裔男性来说得到好转,但是我希望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东南亚人”
“让满大人成为尚气的劲敌是正确的选择。也许它将不同于钢铁侠中的十戒。”
“我有所有的尚气漫画,很棒的功夫英雄。”
“我激动的说不出话,这对整个族群来说意味着太多。听到尚气的这一切,我真实地为思慕留下泪水。在漫威电影宇宙有一位亚洲主演真的很惊人。”
“请保护尚气免受亚洲人杀手克林顿·巴顿的攻击。”“不必,尚气在克林特动动手指前,就能干掉他。”
“让我们为尚气大声尖叫吧。”
“真满大人将会出现在尚气中,这一切是有联系的,我爱死了。”
“刘思慕太帅了,想想他会获得的关注我就激动。”
“太疯狂了。漫威竟然说服了梁朝伟。为尚气而激动。”

还有一大堆夸女主长得巨好看又有气质。我也挺喜欢奥卡菲娜,她作为谐星真的很有个性,但是称她好看不知道怎么想的。

所以你们猜怎么着,这电影不是为我们准备的。


user avatar   starboo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大人是钢铁侠系列的经典反派之一。在电影宇宙的剧情中,满大人是恐怖组织十戒帮的领袖。虽然他本人没有直接出场过(毕竟演员才刚选好),但之前的作品中已经刷过了不少存在感。

《钢铁侠1》,绑架托尼·斯塔克的恐怖分子就是十戒帮;《钢铁侠2》,帮助凡科拿到假身份证件的是一个十戒帮成员;《钢铁侠3》,基里安雇了演员崔娃冒用“满大人”的名号威胁美国政府。事后崔娃被捕入狱,而在后续的短片《王者万岁》里他被真正的满大人从监狱中劫走。《蚁人1》,试图从克罗斯手中购买黄衫战衣的人中有一个是十戒帮成员。

要说漫画,尚气和满大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满大人和傅满洲虽然名字里都有个“满”,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角色。漫威因为版权原因停止使用傅满洲是1982年的事,满大人第一次出场是1964年,根本不是“用不了傅满洲所以改成满大人”的情况。部分人之前一直拿漫画里的傅满洲说事,这下电影公布没有傅满洲,立马就把同一套说辞原封不动搬到了满大人身上,合着就是不允许好莱坞电影里有任何来自中国的反派、凡是出现中国角色都必须伟光正咯?试问,如果满大人是个正面形象的一代枭雄,谈何辱华?如果满大人是个负面形象的恐怖分子,作为反派被尚气击败有何不妥?

更可笑的是,这部电影的主角明明是尚气,在有些人嘴里却好像标题叫《满大人》一样。一边上赶着要用反派形象代入自己,一边又因为尚气的演员是移民就把他说成西方的代表,这节奏带得是真溜。提醒一下拿移民、国籍说事的,尚气的原型李小龙可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籍喔。

西方价值观的华人移民演上气,华夏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演反派,漫威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如果刘思慕演的是满大人,梁朝伟演的是尚气,恐怕这套说辞就会变成“西方价值观的香港人演尚气,华夏传统文化的大陆人演反派,漫威果然没有让人失望“了吧。


原来现在的风向转到攻击演员长相了,这场面跟当初惊奇队长公布选角和出预告片的时候有点像啊。“放着这么多帅哥不选,选了刘思慕”“放着这么多美女不选,选了拉尔森”,不知道惊队这个选角有没有辱女、辱白、辱美呢?希望各位能明白,连维密选超模都不是只看脸的,电影选演员就更不是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 
  时至 2021 年,白手起家的青年电影人更容易在影视行业找到机会了吗? 
  《蜘蛛侠 3:英雄无归》有哪些剧情漏洞? 
  如何评价电影《建军大业》? 
  《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的电影确实说的是男生所想吗? 
  看完电影《1921》后,你有哪些感触? 
  有哪些角色一被提起就会令人联想到一个演员或配音员? 
  为什么各种电影小说故事里“上校”的出场率远远高于其他的军衔? 
  对刘慈欣称电影《上海堡垒》是受害者,你有什么看法? 
  如何评价刘思慕声称《尚气》属于全体海外亚裔?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让四个女议员「回去把自己的老家建设好了再回来」?
下一个讨论
不生二胎、三胎,长远看以后会后悔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