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天启大爆炸究竟是怎么回事? 第1页

     

user avatar   li-meng-yang-88-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的天启王恭厂大爆炸时间是天启六年五月初六。

其实明末的北京岂止是这一次爆炸啊,位列如下:

万历三十三年盔甲厂大爆炸。

崇祯七年九月初七盔甲厂大爆炸。

崇祯十一年四月初五新火药局大爆炸。

崇祯十一年六月初二王恭厂又炸了,威力略小于天启那次。

崇祯十三年新火药局四月初二继续炸。


这么多大爆炸发生在明末,说明大萌在进行密集的核试验。






这特么不是扯么?


user avatar   mang-zhuang-ren-ash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们看明清笔记里描述红夷大炮全是“一炮糜烂数十里”,一个个把铁球和早期开花弹说的跟热核弹似的,心理还没点数么?

你现在搞个冲击钻穿越过去爬不是在明清笔记里得变成“声震百里,闻之两股战战,随七窍冒血而死”。

王恭厂本来就是火药局,囤个几十吨火药完全正常,至于京城震动……王恭厂在现在西城区光彩胡同,西单边上,明朝在内城里,自己地图看看离故宫才多远。脚力好点溜着弯就到了。

在那爆炸把东西扔过宣武门(顺承门)我信,扔到密云去……怕朱由校的天启指的是天启坦克。


user avatar   shuibi-41-11-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说结论:大概率只是一场明末喜闻乐见的火药库爆炸。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史记载都是如此。

并且规模相对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的其他火药爆炸,很小。

这是王恭厂爆炸的记载:

吏科都给事中杨所修等掌道御史王业浩等各合词上慰疑有奸细私焚火药乞敕严防密稽仍行该城查恤被灾人户 上是之王恭厂之变地内有声如霹雳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椽瓦飘地白昼晦冥西北一带相连四五里许房舍尽碎时厂中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 上命西城御史李灿然查报据奏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著即分别轻重作速优恤

《两朝从信录》

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无论是是《明熹宗实录》、《国榷》都是这个数据。

《国榷》是五三二六页。截图就不发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谈迁说丁未王恭厂灾。)

(这里特地标注一下,因为国榷电子版非常不好找。)

(古人以4木立柱为一间,一个比较大的房子,甚至可以由几十“间”构成。比方说紫禁城一共有房屋8707间,房间却只有980座。爆炸摧倒的10930间,估计也就1000来座房屋。)

尤其是《国榷》,作者谈迁有着浓厚的东林党背景。按理说如果王恭厂大爆炸是真实死伤巨万的超级灾害,按古代天人感应的一套,这场灾难足以证明阉党和天启无德,受灾程度越大越说明阉党和天启无德,他没有理由会不据实记录。然而谈迁给出的数据仍是五百三十余人。

并且在爆炸中心仍有幸存者。(火药匠役三十余人尽烧死止存一名吴二


再看《明史.卷二十九·志第五·五行二》其他火药事故记载: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望,太仓公署后楼有炮声,火药器械俱烬。

二十九年正月己巳,铁岭卫火,车辆火药俱烬。

丙申,官军于盔甲厂支火药,药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突发,声若震霆,刀枪火箭迸射百步外,军民死者无数。

(天启)二年五月丙申,旗纛庙正殿灾,火药尽焚,匠役多死者。(这段不是王恭厂爆炸,王恭厂是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的)

(崇祯)二年十一月庚子,火药局灾。

三年三月戊戌,又灾。

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

六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其中安民厂灾造成的破坏远超王恭厂。“六月癸巳,安民厂灾,伤万余人。武库既空,发五千金赈恤。(《崇祯实录十一》)”)

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可以说王恭厂爆炸在明末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至于《天变邸抄》?那是当时民间散发的笔记小说而已,其中内容各种夸大。列举其中一段内容:

哈哒门火神庙庙祝,见火神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庙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间,而震声旋举矣。张家湾亦有火神庙,积年扃锢不开,此日锁钥俱断。


最神奇的一段:

苏州城东角,震坍 坏屋 数百间。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初十日地中掘出二人尚活,问之云:如醉梦。又掘出一老儿,亦活。

你没看错,天变邸抄里说王恭厂大爆炸造成的强震都震到苏州城去了。

苏州人:有这事?(一脸懵逼.jpg)

我之前还认为是天变邸抄东林党希望借天灾扳到魏忠贤向民间散发的笔记小说,现在看到这一段发现,根本就是某个民间吃瓜措大扯淡出来的。

并且这个吃瓜措大不识数,也没有地理常识,写书之前一直宅在北京一带——是州离京一百八十里。神TM苏州离北京只有一百八十里(南京都不止一百八十里)。


你说其中有几何可信度?


此段请忽略,苏州是网络版本《天变邸抄》转录错误,原文应是蓟州城南。

【引用一下评论里 @徐有贞 的话:天变邸抄有出自不同政见人之手的痕迹,目前最早的天变邸抄本是收录于崇祯二年颂天胪笔之中,这本书本身就是歌颂崇祯收拾魏忠贤的。

而且天变邸抄中。有一则记载一相公夫人云云。并未说明相公为何人?计六奇在转载天变邸抄时曾加了一段他自己听说顾秉谦相公夫人如何如何,冯铨相公夫人被风吹走回来之后赤身裸体,显然在王恭厂爆炸后,道路舆论将矛头指向阉党。实际上天变之后就发生了阉党分裂的情况。也有可能天变邸抄本身就反应了当时的舆论状况。】

并且天变邸抄还需要再考证,因为《明季北略》版本里的“丙寅五月初六纪异(北京天变邸抄)”和网上常见的蓟州录成苏州的玩意并不一致。

《颂天胪笔》的《天变邸抄》在第二十二卷。

这个是目录,翻到56即可找到天变邸抄。

《颂天胪笔》的《天变邸抄》具体位置,翻到第31.

基本可以确定网络上的《天变邸抄》版本就是《颂天胪笔》版本。

《明季北略》版本和《颂天胪笔》版本最大区别就是伤亡数字,

《明季北略》:屋数万间,人二万余。

《颂天胪笔》: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可知网络上目前伤亡数字版本引用的是《明季北略》版本,然后展示的《天变邸抄》则是《颂天胪笔》版,这引用真有点迷。

(如果不是《明季北略》版半天找不到“蓟州”、“苏州”这两关键词,我基本想不到考证不同版本《天变邸抄》的区别。)

同时网上还提及《碧血录》版本的《天变邸抄》,我这里也找到一个

在87页开始收录《碧血录》,91页提到《天变杂记》,然而由于你(yao)懂(shou)得(qian)的原因,这里就不考证了。

(当然,不出意外的,收录《天变邸抄》的作品,无一例外全是东林党一方的作品。)

还有一个就是《酌中志》内府衙门识掌(14)里的记载。

首先就是网上很多人说灵芝云(其实是灵芝烟)。“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之类的,认为王恭厂大爆炸出现蘑菇云。

但是刘若愚笔下灵芝烟描写海了去了。

万历年间,火药忽燃者再。其三十三年九月丙申申时,忽响一声,烟如灵芝,烧死京营领总等官九员,军人六十三名,重伤者二十一名,毁房屋若干间。

至六月初二日午时,安民厂大震,略减于天启六年时也。八月初七日卯时,局复大震,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如云如浪,移时方散。

且延烧草若干垛。其涌起之烟,各如灵芝

刘若愚笔下烧个干草垛就涌起之烟,各如灵芝。


并且关于王恭厂受灾的描写: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辰时,忽大震一声,烈逾急霆,将大树二十余株拔出土。又有坑深数丈,烟云直上,亦如灵芝,滚向东北。自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自宣武街迤西,刑部街迤南,将近厂房屋,猝然倾倒,土木在上,而瓦在下。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凡坍平房屋,炉中之火皆灭。只卖酒张四家两三间之木簿焚然,其余无毁。

凡死者之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盖皆裸体;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真未有之变也。


首先,“杀有姓名者几千人;而阖户死及不知姓名者,又不知几千人也”,几千人,不知几千人,根本没个准确数据。说白了,刘公公根本没去现场实地勘察过,也没有参与灾后具体统计工作。这里就是个夸张的修辞手法罢了。

(小学语文老师教《望庐山瀑布》时,一定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只是说庐山瀑布高,不是说庐山瀑布真有“三千尺”。)

其次,有些人觉得“凡死者之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盖皆裸体;未死者亦多震褫其衣帽焉”是巨大爆炸刮走衣物所致,毕竟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五月,天气炎热,人们衣服穿的少。炉中之火皆灭,是爆炸厉害被气浪刮灭的。但是如果你阅读完《酌中志》你会发现这些奇闻你根本不必在意,因为刘公公喜欢满嘴跑火车,喜欢添加私货比如一些坊间传闻之类的,前面的祟祯年的盔甲厂爆炸,跑偏程度比王恭厂大爆炸更甚。

(不过刮走衣物很可能不是编的,《天变邸抄》和《酌中志》都有这段。)

祟祯甲戌九月初七日天明时(对应明史“崇祯七年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忽响一声,毁房屋甚多,将火药石碾远抛于泡子河城墙下。又一石碾自空中落于民家屋上,打透至炕,而炕上所卧小儿,不知何因,在地无恙。又一人系挂于梁上,头与脚下垂,止有皮,无衣无肉,骨形比生时颇增长许多。

是日也,本厂匠头蔡承禄号“小泉”家出殡,人颇富侈,冥器皆用真绫绢为之,延优娼扮十二寡妇征西故事,又制火人、火马十匹,各以火爆缚遍人马身上,点药线驰跑,则火起四飞,纸爆迸响,而人不伤。

是日之变,人多云蔡家所致。凡附近寺殿多未震动,而配殿概损也。

有一吴羊儿者,素以食物入厂货卖,比晨巳担入,忽觉眼黑,耳畔略闻有响声,移时方苏,开眼视之,身已立泡子河桥上,不知得何神祐而无恙也。

又有卖肥皂者,素在崇文门里卖,后于门外卖,此日偶入人城索债,震死于姜百户门首,肥皂箱油粉狼藉,见者无不悚惧。

(PS:崇祯七年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在崇祯实录对应的却是“庚申,王恭厂火药灾,伤毙数千余人”……)

————————————————————————————————————

说点题外话:

王恭厂大爆炸成未解之谜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把古人满嘴跑火车的话(不只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还有各种传闻私货)当真了。类似的比如“郑和宝船赛航母”什么的。但是如果信了古人满嘴跑火车的话,你会发现历史比P社游戏还魔幻。比如这段话“西洋水战所用火攻虽以大铳为本,亦更以坚厚大船为基。海上战船大者长六十丈,阔二十丈。”如果把这个“长六十丈,阔二十丈”的数据当真,那么17世纪的西洋坚厚大船排水量将达到75128.5吨,远超大和,明显有问题。

顺带一提,这段话明崇祯年间的军事专著《火攻挈要》,由焦勖与著名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共同编译。在有西洋传教士协助的情况下,严肃的军事专著照样写跑偏,那么笔记小说回忆录的跑偏程度会达到何种境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user avatar   gao-yang-99-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答案转自微信公众号X博士,之前没弄明白怎么编辑。。。。

1、地震说
这很好反驳。这次大爆炸中有“灰气涌起,屋宇动荡”的现象,还将人体碎片吹上天空。这说明当时上升气流强大,非一般大风。但是资料显示,地震和大风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事后叙述:大地震动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

此外明史中也没有当天地震的记载,假如当天京城确有地震,钦天监及内外观象台一定要报告的,否则会承担隐漏之罪;而当时北京的几座观象台的设备、人员水平,在全国都是高超的,不会对地震观测不出来。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发生地震的报告,官方文书也无京师地震之记载。


2、陨石说

有专家认为,根据该事件的记载: “飓风一道,内有火光”,“西安门一带皆霏落铁渣,如麸如米者,移时方止”,认为此次灾难可能系陨星坠落造成的。

但是此观点很难站住脚,因为灾难发生后,在现场并没有发现任何陨石;而且陨石坠地怎么会将几吨重的大石狮子完整的抛到数里之外呢;再者对于陨石坠落这样一件明显的事,当时的人们怎会不记载呢。所以,此观点很难解释得通。


3、火药焚爆说
此观点是最为常用的说法。因为大爆炸中心的王恭厂是明代政府专门制造、贮存火药和兵器的地方,所以很多人相信此事件是王恭厂黑火药引爆所致。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也是有很多证据不能用此说得通,理由如下:

(1)这次大爆炸的当量,换算成黑火药,至少至少需要几百万斤。但据史料记载,王恭厂总人数七八十人,属于兵工厂,不单纯制造火药。在科技不发达的明代,几十人手工作坊怎么制造出这么巨量的火药呢。

(2)就算他们趸了几百万斤黑炸药。从明史记载,当时火药是坛装的,按50斤药装一坛占地1平方米计算,平放百万斤至少要占地两万平方米,合30亩地以上。这个面积比王恭厂总面积要大得多得多!而且王恭厂还得储存和制造别的武器,怎么可能趸了这么多火药呢!

(3)据明代沈国元《两朝丛信录》所载,当时在王恭厂工作的工人吴二幸存了下来,并且并没怎么受伤。假如王恭厂有百万斤的黑火药爆炸,当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数千度的超高温,在爆炸中心的吴二绝无可能存活。

(4)最为明显和说不通的,假如是火药爆炸,爆炸中心怎么会出现记载中的“不焚寸木,无焚烧之迹”!

(5)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于德源在《明熹宗天启六年地震新考》一文阐述了他的看法:“如果王恭厂火药爆炸真正能够引起百里之外的密云、平谷、遵化等地同震,那么北京城应当早已不存在了,决不会仅仅夷平其西南一隅的建筑”。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教教徒的“科学态度”就是:凡是现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一定是假的。


user avatar   qiu-yuan-89-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任何神秘的超自然现象,也没有任何不解之谜,就是存放火药的仓库爆炸了。

因存放/运输/转移过程不规范等原因,类似的火药库爆炸案例,在明朝末年的战乱环境中多次发生。

我给你们讲一件鲜为人知的相似事情

…… …… ……

万历四十八年三月下旬,辽东经略熊廷弼给朝廷发来一道奏疏,里面提到一起突发事件:

……辽城火药全焚,冲碎城楼、民房,及死伤军民人等。乞敕工部速发硝黄,前来接济。——《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时值明清战争初期,在用兵调兵等问题上,熊廷弼和北京兵部、户部的分歧争吵正在加剧。这起辽阳爆炸案,让熊廷弼的处境更为尴尬。


1、

火药,就是极易爆炸的活性炭。

加工好的火药是颗粒状,颗粒之间又到处是空隙,因而具有一个和活性碳很相似的物理特性——容易从空气中吸附水分。说人话就是受潮了。

火药受潮,不只是无法引燃,颗粒还会黏在一起,最常用的处理办法是拿到室外,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晒。

这么一坨硬梆梆黑乎乎、几十斤沉的大死疙瘩,表面这层晒干了,里面还湿着呢,为了加快烘干晾晒的速度,就要把他捣碎,无非是用锤斧杠板等工具压、劈、砸、搓……爆炸也就在所难免了。

古代的密封和存储技术也不高,输送搬运过程中还免不了磕磕碰碰或淋雨受潮。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古人采取了一个对策——大量储备原料,少量储备成品。一硝二磺三木炭,这三样原料要多多预备,等到要用火药的时候,现炒现制,用多少炒多少。

但是古人的管理水平也不高,再加上时值明清战争,火药使用量陡增,入库、出库极为频繁,要经常抓紧时间抢工炒药。在混乱紧张的局势下,炒药、晒药、存药,很可能都在同一场合内同步进行,而存放铳炮熟铁的神机库,通常就设在火药局旁边。发生爆炸的几率更大了,只要蹦出一个火星,就是一锅端。

除了和兵、户两部关系紧张以外,熊廷弼和工部的关系也不顺畅。东西拨给你了,到你手里都给炸没了,炸完了张口就来要?

银子粮食不是白来的,新兵不是白来,难这硫硝火药和兵器枪炮就是白来的吗?出事了,自己没有脸面直接和工部交涉,就鼓动当今皇帝出面开口,对官员施压,“乞敕工部”,这点小聪明小心眼都露出来了。

工部官员总归还是不敢违拗皇帝的意志,此后的一年,还是陆续向辽东调拨五万斤火药和五十万斤硫硝。辽阳火药局大爆发生之后,熊廷弼和兵部的关系也闹僵了。


2、

我们不妨再看看辽阳城的城市规划布局。

辽阳是明代辽东两大镇城之一。辽东都司治所、辽东副总兵府、定辽左/右卫等多个官府机构设在城中,是明朝在关外经营二百多年的地区军政中心。“周围一十六里二百九十五步,高三丈三尺,池深一丈五尺(《全辽志》)”,建筑规模最大,城内空间最宽敞。


发生爆炸的神机库和火药局,就在辽阳西南的肃清门内侧。

爆炸过后,熊廷弼让人在原址上草草重修一些房屋,继续用于存放工部从北京紧急运来的硫硝、成品火药和兵器。大爆炸还导致附近定辽左卫、定辽右卫、辽东书院和周边民居房舍大片倒塌,出现一个大空场,城内明军就把这里当作临时驻兵的营帐和马厩。

肃清门、小西门和附近一段城墙也在爆炸中受到严重破坏,成为城防的薄弱点,一年后的辽沈会战中,后金军就选择从这里发动进攻。


十多天前,我写了这个答案,对熊廷弼进行负面评价,这个答案随后引发了很大争议。我的观点不变——

熊和兵、工、户三部官员、以及其他官员,经常发生冲突,写了很多奏疏,在奏疏中反复强调自己在辽东有什么作为。

他说的多,到今天留下来的奏疏资料丰富,但不等于他真做到了

蒋委员长1947年谈论堪乱建国,50年代又大谈代国光计划,“解救同胞、光复神州”,讲的也很是冠冕堂皇,口号喊的很响亮。

袁应泰和王化贞固然是不懂军事,熊廷弼也没强多少。

熊廷弼又是一个心胸很不敞亮的人,一向习惯夸功饰过。对于辽阳火药局大爆炸这件事,他忌讳极深,除了一道奏疏之外就丝毫不提了。兵部和工部就此事指责他,他心里有愧,始终不敢还嘴。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王恭厂大爆炸”就是被现在网络炒出来的产物。


里面绝大多数的“未解之谜”“玄幻产物”,都来自于《天变邸抄》的花式“核爆”记载。


但几乎全部引用《天变邸抄》的人,都会刻意且有选择性的忽视里面的灵异记载,只拿部分“现实主义”的记载说事。


然而《天变邸抄》里的“灵异”与“现实”记载,本身就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去看的,其中最经典的“火神下凡”几乎没人提及。

哈达门火神庙,庙祝见火神支飒飒行动,势将下殿,忙拈香跪告曰:火神老爷,外边天旱,切不可走动。火神举足欲出,庙祝哀哭抱住。方在推阻间,而震声旋举矣。”


这怎么解释?


你猜火神为啥要显灵?因为他要去追“球形闪电”。


众内侍惊怪巡缉,其声出自庙中,方推殿门入,忽见有物如红球,从殿中滚出,腾空而上,俄东城震声发矣。”


这就是所谓的王恭厂大爆炸,是“球形闪电”所导致的最早来源。


所以《天变邸抄》的记载可信度能有多少?至少远不如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


至于所谓的爆炸后男女都出现裸体的情况。


经历过爆炸的官员掌河南道御史王业浩,他在街上走的时候看到的确看到不少死尸,可压根没有看到所谓男女裸体。


及觅马出衙门首,见妇女老稚,泣聚于衢,则知屋舍碎坏,不可胜计也。震压冲击蹂踏死者,不可胜计也。”(《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如果真出现死尸没有穿衣服的现象,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活着的人把死尸身上的衣服给扒了,是卖钱还是另有他用不清楚。


至少第一时间里没有人的衣服被扒走。


更不可能出现《天变邸抄》里,所谓的衣服都聚集到一起现象,很明显这是扯淡到没边了。


还是那句话,要想引用《天变邸抄》,就别忽视里面的“获胜显灵”,干脆连“火神显灵”也一块列出来当“未解之谜”。


爆炸后明廷已经调查的很清楚了,就是因为王恭厂的工匠“不戒于火”,操作不慎导致的一场火药爆炸的大灾难。


什么“球形闪电”、地震、陨石、静电等等,基本上都是来自《天变邸抄》的无稽之谈,明明有正史可以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偏偏抱着《天变邸抄》不撒手,研究出来各种“未解之谜”。


而且喜欢拿王恭厂说事的人,往往不会关注王恭厂的后续经历。


王恭厂原本在京师的西南隅,爆炸后原址就被摧毁了,所以很快搬迁到西直门街北重建,并且赐名为“安民厂”。


你猜它又原地爆炸了几回?


至少是原地爆炸了两回。


其中最厉害的崇祯十一年六月的一次爆炸,这次爆炸的火药存量和对京师建筑、人员的损伤,跟王恭厂大爆炸比也不遑多让。


六月癸巳,安民厂灾,伤万余人,武库几空,发五千金赈恤。”(《崇祯实录》)


关键城墙都被炸毁了。


六月癸巳,安民厂灾,坏城垣,伤万余人。”(《明史·壮烈本纪》)


但是没有《天变邸抄》的渲染,有多少人关注过“安民厂大爆炸”?


所以本来很简单的事,炒着炒着就面目全非了。


user avatar   SGB_G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user avatar   qian-li-kai-men-cao-hua-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道理来说,早减晚增本身是没啥毛病的,毕竟只是个选项,丰俭由人。

大家怕的是某些人通过这些选项,再加点私货。而且这个说法和推迟退休一起出来,由不得大家多想。

按照目前的舆论情况,如果你敢允许早退减拿,估计只要不在体制内的人就统统早退了,反正也没啥规定领了社保就不能接着打工,对吧?甚至还可以把原来交给社保的那块放自己口袋。

所以,让你早退减拿是不可能的,忽悠大家晚退多拿的可能性比较大。


user avatar   guo-yu-min-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考证是当时明朝工部在研究原子弹。

没有狗头。

当时明朝工部发现某地(富含镭元素)矿石挤压摩擦会发生爆炸,于是找了两块大的,做成磨盘,用绞合的方式连在一起,后来就是天启大爆炸了。

tieba.baidu.com/p/26139




     

相关话题

  你认为现实中史上最强的中二病是谁? 
  如何评价电视剧《汉武大帝》? 
  李自成的军事能力如何? 
  如何评价明末名将满桂? 
  土木堡之战和萨尔浒之战同样的大败,为什么对大明王朝的影响截然不同? 
  把身份证上民族后面统一改成中华民族如何? 
  如果斯大林的大儿子不死,那么会接斯大林的班吗? 
  知乎还有比玄处更有意思的人吗? 
  朝鲜战争该不该打?战后中国是赢得了世界尊重还是世界疏远了红色中国? 
  未来能取代英语在世界地位的语言可能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 

前一个讨论
音乐制作专业就业前景?
下一个讨论
编曲或音乐制作人在与客户互动时都见识过怎样的荒唐透顶的事情?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