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体》中为什么三体世界没有用水滴杀了罗辑? 第1页

  

user avatar   hu-a-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先明确一个问题,水滴开始时就是来杀罗辑的。结合原文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点

水滴越过了三万四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它近距离掠过了新上海太空城,城中的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了那个从他们的天空中飞速划过的耀眼光点,新闻宣布,撞击将在八分钟后发生。
新闻终于公布了预测的撞击点的经纬度,在中国首都的西北方向。
对此罗辑早就知道了。

如果不是来杀罗辑的,水滴根本没有必要预定撞击点在北京西北方向——也就是罗辑所在的位置。

但是后面,水滴突然改变了主意,不杀罗辑了。请看原文。

罗辑竭力保持着大脑的空白状态,他的头皮发紧,感到上方出现了一个覆盖整个天空的巨掌,向他压下来。
但接着,这只巨掌慢慢抽回了。
水滴在距地面两万公里处转向,径直飞向太阳,并且急剧减速。
...
水滴与地球的相对速度减到零,同时,它把自己调整到太阳同步轨道上,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日子里,水滴将始终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四万公里。

水滴先是飞到离罗辑只剩2万公里,然后又倒车退到4万公里。三体人闲得慌么?浪费水滴的能源来吓唬一下罗辑?肯定不是,而是在2万公里的时候,三体人突然改变了主意,不杀罗辑了,改为紧急封锁太阳。

那么为什么三体人突然改变了主意?其实原文中也有写,只是不在这一章,而是下一章,需要思考以后才能联想到之间的联系。请看下一章的原文:

希恩斯庄重地对罗辑说:罗辑博士,我刚刚被任命为联合国面壁计划委员会与您的联络人,现在奉命通知您:面壁计划已经恢复,您被指定为唯一的面壁者。……
  咒语生效了?他试探着问。
  希恩斯和乔纳森都点点头,希恩斯说:187J3X1恒星被摧毁了。什么时候?五十一年前,一年前被观测到,但今天下午观测信息才被发现,因为以前人们都没有再注意那颗恒星。舰队联席会议中有几个对局势绝望的人,想从历史中找到些什么,他们想起了面壁计划和您的咒语,于是观测了187J3X1。结果发现它已经不存在了,那个位置只剩一片残骸星云。他们接着调阅恒星扫描观测系统的观测记录,一直追溯到一年前,检索到了187J3X1爆炸时的所有观测数据。

看到了吗!当天下午人类才发现187J3X1恒星被摧毁,也就是同一时刻,三体人决定不杀罗辑,改为封锁太阳。

这下明白了吧!正在三体人计划杀掉罗辑的时候,人类发现了罗辑的咒语生效了,187J3X1恒星被摧毁。三体人知道了人类已经发现了“咒语”的作用,所以必须紧急封锁太阳!

注意:人类使用咒语不需要懂得咒语为啥会生效,不需要懂黑暗森林,就像你会用各种软件但是可以对代码一窍不通一样!人类只需要知道按照罗辑的方法,标注坐标,然后这个星球就“轰……”这就够了!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先杀了罗辑再封锁太阳呢?答:或许杀罗辑只会浪费几分钟,但是三体人不敢赌这几分钟。因为当时,“咒语”的作用已经被证实,虽然原理还不清楚,但是不敢保证人类会不会直接发射三体的‘咒语’。要知道当时的人类已经彻底绝望,这种情况下,直接按照罗辑的方式‘诅咒’一下三体世界,是很容易也很可能发生的……

发射‘咒语’只需要几秒钟,水滴杀罗辑再回来,需要几分钟(或许更久水滴当时能源不多)。如果在这几分钟里,人类决定再发一个“咒语”,那三体人就真的弄巧成拙,欲哭无泪了。

所以,事情就很简单了,原本,水滴就是来杀罗辑的,已经快飞到目标了(北京西北郊区),只有2万公里了。这时候,突然有些好事的人决定观测一下187J3X1恒星,发现了咒语生效,然后三体人吓尿了,决定水滴紧急返航,退回到4万公里的同步轨道,封锁太阳,一分一秒都不敢耽搁。


——————————————分割线————————————————

有答主质疑说是能源问题,认为“撞击地球后就没有能量去拉格朗日点封锁太阳”所以才放弃了杀罗辑的计划,这是在侮辱三体人的计算能力吗?是想说水滴飞到一大半,三体人才发现“哇能量不够了……”?

以三体人的计算能力,如果三体人认为水滴在撞击地球后没有足够的能源封锁太阳,那么它从一开始就不会去计划撞击地球。毕竟,第二个水滴三年后才会到达地球,如果这三年内无法封锁太阳,还去杀了罗辑,这不等于告诉所有人罗辑的咒语是对的,三体人是在找死么?

我认为能源问题确实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水滴不追击青铜时代号的原因,但是在杀罗辑这件事上,能源问题并不取决定因素,因为能源因素是长时间单位因素,是可以提前判定的。而能让水滴在2万公里的距离上突然转向的,也一定是突然因素。


user avatar   huang-shi-yu-17-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一是唐代以来,新帝继位后改历逐渐成为常态,这可以被视为是宋朝频繁改历的根本原因。

二是由于精度问题,旧历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精度下降,是改历的客观原因。

三是宋代不禁私历,技术上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也使得大家比较有修改历法的动力。

咱们一条条的来说。

由于历法这玩意跟天象密切相关,而观星占卜吉凶这事又直接关系到王朝统治,所以大多数的朝代都是严禁民间研究天文历法的——不然今天有人观荧惑无常主灾兵之难,明天大星落于西南宰辅恐有性命之忧,后天星星已经对齐旧日支配者即将苏醒,你说皇帝要怎么办?听还是不听?这就很尴尬

初,知星者言,上象变,不利大臣,请攘之。光庭曰‘使祸可攘而去,则福可祝而来也!’论者以为知命。卒,年五十八,赠太师。——新唐书·卷一零八·裴光庭传

所以干脆,这东西由官方统一负责,你们民间也别研究这玩意了,谁碰谁死

太平真君五年春正月戊申诏日:愚民无识,信惑妖邪,私养师巫,挟藏谛记、阴阳、图论、方技之书,又沙门之徒假西戎虚诞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齐政,化布淳德于天下也,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巧之人在其家者,皆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明相宣告,’咸使闻知。——魏书·太武帝本纪
永平四年夏五月诏禁天文之学——魏书·宣武帝本纪
开皇十三年春二月丁酉制私家不得隐藏纬候图谶。——隋书·文帝本纪

除此之外,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认为历法这东西上体天心,乃是天人感应之正道。正所谓“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是为儒生职业”,然而尴尬的地方在于,咱们都知道天文学其实也是相当专业的一门学科,没点专业本事你是玩不转的。所以这么搞下去的后果就是汉代以来历法从儒家的领域里被分了出去,由专门的历法人员来负责,而大儒们对相关学界前沿了解的越来越少,却偏偏要把历法当成正朔的大事。所以唐代以前汉朝是东汉一个太初历,西汉一个三统历,这是汉历,也是王朝正朔的权威象征,马虎不得。

结果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之后又是南北朝,朝代一个比一个短,顺便出了祖冲之等一票数学家,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历法推算的技术进步了;二是少数民族南下以后这等蛮夷之人缺乏儒家思想熏陶,一朝一历的习惯竟然逐渐被废除了,比如说北魏前后改历三次、隋朝改历两次,所以到了大唐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改历了。

唐终始二百九十余年,而历八改。初曰《戊寅元历》,曰《麟德甲子元历》,曰《开元大衍历》,曰《宝应五纪历》,曰《建中正元历》,曰《元和观象历》,曰《长庆宣明历》,曰《景福崇玄历》而止矣。——新唐书·卷二十五·历一

所以说,唐代以来,一朝改历逐渐成为常态,这是宋朝频繁改历的根本原因。

既然改历已经不是问题了,那么显然历法出了差错就可以改。考虑到技术的进步,宋代时期的定朔算法已经相当成熟了——日月黄经相同的时刻称为“朔“,定朔,就是确定真正的日月黄经相同的时刻。考虑到古人没有精准的经纬度跟地轴偏角的概念,他们想要搞明白这玩意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好在古人也不傻——我多观察观察,然后拟合不就完事了嘛?然而这种拟合没有先进的数学工具作为基础,多半是有误差的,而且时间越长,误差越大,所以这就是客观上的改历需要。

显德《钦天历》亦朴所制也,宋初用之。建隆二年,以推验稍疏,诏王处讷等别造新历。四年,历成,赐名《应天》,未几,气候渐差。太平兴国四年,行《乾元历》,未几,气候又差。继作者曰《仪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元》,曰《观天》,曰《纪元》,迨靖康丙午,百六十余年,而八改历。南渡之后,曰《统元》,曰《乾道》,曰《淳熙》,曰《会元》,曰《统天》,曰《开禧》,曰《会天》,曰《成天》,至德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复八改历。使其初而立法吻合天道,则千岁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数数更法,以求幸合玄象哉!盖必有任其责者矣。
《纪元历》定朔推算误差图


然而在儒家眼中,你这频繁改历说明你们水平不行啊!你看我大汉就不瞎改!于是大家开始频繁发牢骚,纷纷指责这届编历的不行。修历的表示你说我不行,你行你上啊!大家又表示我要是行还用你?

“刘洪历四十五年差一度,梁武帝历百八十六年差一度。“以前人历术之精,犹不免此,况贱工之草创者乎?大抵唐以后律历之法不传,士大夫无所从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五·总论应天至统十四历

这里咱们就必须提到前面说的第三点了,实际上,汉代以来历法的发展已经进步了许多,以至于士大夫们按照儒家经典得到的那些理论基本已经不可能用于指导历法编制了——这就好像是牛顿那个年代,随便拎出来一个科学家都是精通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各种自然科学的杂家,不过今天就隔行如隔山一样。然而偏偏这个历法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王朝正朔,还有华夷之辩:南北朝一堆蛮夷就罢了,后来天竺跟西域地区的立法计算方法也开始被引进国内,这简直就是国将不国啊!

不过你就算把天说破,也碍不住人家算得准……所以到最后官方一套“大历“、民间还有”小历“,而官方人员碍于士大夫议论,表面用大历,私下用小历也成为了常态。沈括曾经表示:你们这些儒家食古不化整天瞎指挥,搞得大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辛苦有木有!

《史记·律书》所论二十八舍、十二律,多皆臆配,殊无义理。至于言数,亦多差舛。……其日月五星行次,皆只据小历所算躔度誊奏,不曾占候,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熙宁中,予领太史,尝按发其欺,免官者六人。未几,其弊復如故。——梦溪笔谈·卷八·象数二

那么把话说回来,古历真的精度就很高么?当然不是了。对汉朝来说,碍于改历这事是个忌讳而导致眼睁睁的看着它出错而改不了,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历稍后天,朔先于历,朔或在晦,月或朔见。考其行,日有退无进,月有进无退。建武八年中,太仆朱浮、太中大夫许淑等数上书,言历朔不正,宜当改更。时分度觉差尚微,上以天下初定,未遑考正。
至元和二年,《太初》失天益远,日、月宿度相觉浸多,而候者皆知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未至牵牛五度,而以为牵牛中星,后天四分日之三,晦朔弦望差天一日,宿差五度。章帝知其谬错,以问史官,虽知不合,而不能易。后汉书·卷九十二·律历中

所以综上所述,技术进步、修正误差、观念改变这三者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宋代的频繁改历。




  

相关话题

  一名《三体3》中合格的执剑人的必备素质,可能有哪些?这些必备素质,可能需要经历什么样的历炼才能具备? 
  为什么我觉得程心很可恶?刘慈欣怎么评价程心? 
  如何评价电影《三体》团队更换并无限延期? 
  为什么章北海人气那么高? 
  假如人类已经发展到《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时代,能不能打败三体人?有没有希望躲过二维化打击? 
  《三体》中刘慈欣最后为何不安排程心和云天明在一起? 
  你认为《三体》中哪个文明最厉害? 
  如果六小龄童是《三体》中的面壁者,故事情节会怎样发展? 
  《三体》第一部出现的倒计时尽头是什么? 
  《三体》中如果把第二任人执剑人换成维德结局会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教西方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思维?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国产凌凌漆》?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