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和韩国有很高生育补贴,生育率却仍然很低,对我国有何启示? 第2页

        

user avatar   ge-wei-44-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启示就是给补贴没用,该不想生还是不生,你的给补贴太多,超过生育的成本会有人组织去撸羊毛。

所以给会给一点,但不会特别丰厚,中国反而更有可能实行政策是:增加育儿保险金的比例,比如现在育儿保险金的比例不得超过收入的1%,今后可能定在3-5%,并且纳入征信系统。这样生育的时候津贴可以给的更丰厚,顺产5000,破腹产1w2之类的。你生孩子就能享受这个育儿保险金,你不生就等于你每个月收入的3%-5%交给其他人养孩子了,俗称云养孩。

另外,韩国情况不知道,日本生育时的福利待遇如下:

生育一时金:一胎42w日元,双胞胎双倍。死产和流产只要怀孕超过4个月以上一样给。

儿童津贴:3岁以前一个孩子每个月1.5w日元,3岁到15岁每个月1w日元。第三胎开始一直是每个月1.5w日元。

儿童医疗补助:上小学之前,医疗费基本免费。

家庭成员医疗补助:生孩子以后母亲一年的医药费超过10w日元可以申请家庭所得税免除。

失业保险金:因为生育无法去找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申请演延长失业保险,一般1年,最长3年。

生育津贴:休产假的妈妈(这是产妇有工作的情况下),生育前42天,产后56天(一般日本产假98天,但根据生育情况会有增减)可以申请的津贴。金额为之前工作每天工资的三分之二。

育儿休业给付金:孩子1岁之前(根据情况1岁半之前),母亲可以申请这笔钱,前6个月为之前收入的67%,后半年为50%。这笔钱只有工作的妈妈才能申请,如果是自营业或者是主妇则无法申请。另外,产假是必休,育儿假是选休,如果不选休育儿假也拿不到这笔钱。

单身妈妈津贴:单身妈妈的情况下,孩子到18岁之前每个月有4w1020日元的津贴。第二个孩子加5000,第三个孩子加3000日元。如果再婚就无法再拿到。

地方津贴:东京都内出生的孩子到18岁之前可以每个月再多1w3500日元。其他自治体不太清楚,但应该都有自己的津贴。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本生育率2020年1.34马马虎虎了,

而且,东京市区0-14岁当中的日本人,在2020年回升到了96.26%。

日本、台湾省、新加坡 至少目前入籍人口控制的很出色,

日本人、华人对外的民族边界清晰,我十分赞赏。


现在吹欧洲生育率的已经完全过时了,早就跟前几年不一样了,

欧洲就算是 各色人种、高福利、女权、非婚生、精子库、代孕 一堆加在一起,结局如下:

意大利 1.24,西班牙 1.17,芬兰 1.35,挪威 1.48,苏格兰 1.31,奥地利 1.44,瑞士 1.47

另外 加拿大 也只有1.44。

想想吧,这已经是被各色人种拉抬之后的生育率了。

观赏一下法国:被灌鸠灌爆的换种法兰西。


user avatar   Lincolnh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我们生育率也不高,但是我们离婚率高啊。

别想补贴了,补贴什么的“都发钱等于没发钱”。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们的生育补贴

相当于买法拉利优惠1000元的抵扣券

看起来优惠1000块很多,实际上……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缺乏同行衬托的时候,补贴即使发挥作用,工业化中后期你看到的结果还是补贴时生育率下降!

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补贴生育率从1.6下降到1.3,不补贴可能是奔着1甚至更低去呢? 但没有工业化的经济敢做这个尝试,所以亚洲早期工业化国家都在补贴,缺乏同行的衬托,一个庞大且晚一些工业化的亚洲经济体如果未来还没有生育补贴,或许能给日本和韩国当衬托,到时候才能看到有生育补贴和没有生育补贴时的差异。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长远来看,日本和韩国必然会走向灭绝,经济奇迹就是在加速自身消亡。

由于日韩所依赖的东亚模式具有特殊性,进入发达社会后就会主动绝育,曾经最不值钱的“人”反而成了不可再生资源。

他们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扭转趋势:

不论两国政府为鼓励生育投入多少资源,都不会改变他们最终灭绝的结局

这与生活压力毫无关系,因为他们是发达国家,日韩的年轻人即便是当收银员、端盘子,收入也足够正常生活了。

与非洲挣扎在温饱生死线上的人相比,日韩的平民几乎可以说没有压力。

但在生育率上,二者是截然相反的

没有绝对的生存压力、不像上一代人为晋升阶级而拼命、日趋进步的福利....

最终都没能挽救生育率,那么唯一能解释这一切的就是年轻人的心态变化

这一代的日韩年轻人完全在工业化环境下成长起来,极度丰富的物质、精神条件,让他们根本看不到和人结婚的必要。

而东亚的保守环境,不结婚就没孩子

由于十月怀胎,生育本身必然是一件具有计划性的事情,需要很强的意愿。

但日韩过度的工业化,让他们传统的大家庭拆分为小家庭,这一代人从小就是在原子化社会里长大,思想与上代不同

西方白人国家通过性别解放、鼓励社会多元化,近半新生儿都是非婚出生

而日韩的社会氛围很难接受女性在不结婚的情况下生育,那就活该你凉了。

如果只算婚内的生育率....美国目前就只比韩国略高些,甚至还低于日本


user avatar   dong-dong-3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知乎潜水三四年了,第一次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没想到还有朋友追更,根据大家在评论区的分歧,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不要引起更大的分歧

我是独生女,为什么会找我老公非独呢,我从上大学开始我爸妈就开始给我灌输找男朋友的标准,其实都不算标准,我爸说必须人品好,家风正,当时十八九岁,哪里懂得什么家风正不正,感觉接触不了这么深层次的东西,当然他家里家庭教育是正常的,我跟老公是高中同学,就是高中三年没说过几句话,见了面只点头打招呼的同学,当时不知道他家什么情况,当然他也不了解我家,后来高中毕业同学聚会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他高考失利,我上大学,他留在县城复读,平时也是有一句无一句的聊,越到高考越焦虑,那种自己察觉不到的焦虑,我就很少再跟他联系,怕影响人家学习,反而他有时间会主动联系我,就是普通的打打电话,给他加加油什么的,我当时觉得换作其他同学我可能也会这样,但是他不这么理解的,他觉得我陪他走过了考前最焦虑的时间,哈哈哈哈哈,他非说是我先喜欢他的,陪他聊天,给他加油,后来他上大学,时间宽松了,联系就频繁了,平时聊天知道他有一个哥哥,他也知道了我们家的基本情况,没有什么独生和非独生的分歧,相反平时他有什么事都是我替他想着,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更多的时候是引导我这件事怎么做,用他的话说,在他家轮不到他当家做主,哈哈哈哈,所以我跟他性格和处理方式上很契合,我不喜欢操心,都是他拿了主意我去执行

恋爱三年半,结婚七年,都是我俩之间的小摩擦,我不跟公婆一起生活,所以没什么大的婆媳矛盾,刚结婚的时候不管什么事他都向着他父母,他哥嫂,所以我有时候会刻意避免跟他讨论他家的事,慢慢的,到现在他觉得他父母说的不对的地方他会主动反驳,我有时候会替公婆说他几句,让他不要脾气这么大

关于房产,钱,他们家看的比较死,我们结婚一两年里,我爸经常跟他说,一家人不要争啊抢的,尤其是亲兄弟,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他哥哥家还是俩儿子,我妈说,你们自己如果困难,可以不给家里帮忙,但是也不能在给我公婆哥嫂添负担,所以我们结婚我公婆出了首付之后家里的其他房产我们就主动放弃了,家里还有两套房,一套六间两层的门面楼,家里一些看热闹的邻居亲戚什么的,每次回家过年聚一起的时候就有意无意的说,你俩真是憨,一个首付才多少钱,家里这些房产得付多少首付,我们就当说笑话,一般不接话

后期我婆婆和嫂子知道我一不为他家钱,二不为他家房,才不防着我,有时候往回想想,其实挺寒心的,好在我只为这个人,他对好,对我父母好就行了,这也是有什么问题我不跟他家争执的原因,我会自己开导自己,我公婆养了一个好儿子,拱手让给我了,这些小事就算了吧,无所谓了吧,在他家邻居亲戚眼里我一直是个缺心眼的形象,整天嘻嘻哈哈,大大咧咧

有时候我老公会莫名其妙的蹦出一句,你真是个缺心眼,我都会开玩笑说我这叫不忘初心

本来就是只图他这个人,人好就行了,不能有太多要求,患得患失容易啥也得不到

祝好~



以下是原答案

我是独生女,目前妈妈退休,爸爸还有两年退休,以前小时候邻居亲戚总说,她现在还感觉不到有兄弟姐妹的好处,长大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就知道了,我现在31岁,看过了有兄弟姐妹的,鸡飞狗跳的家庭关系,我很感谢当年的政策,当然肯定还是关系和谐的多,这种比较就是糟糕的无比糟糕,好的也没比我好到哪去,就我观察我妈退休后的生活,我觉得我妈可能也感谢当年的政策,退休后简直快乐到飞起,哈哈哈,如果我还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估计我妈这会子得在家练习怎么当端水大事呢,我也没有感觉到童年孤独,成年无助,相反我很独立,8,9岁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不能按点做饭吃饭,毕业之后在外面工作也把自己照顾的很好,我也不用顾虑父母的房子多分我还是少分我,相反我鼓励妈妈退休之后享受生活,不用想着存养老钱,没人惦记她的退休工资,相反我老公家有个哥哥,我们每次带孩子回他们家,嫂子都有意无意的说我没负担什么的,其实我对公婆明面上还是暗地里在物质上帮助她都装作不知道,我也不想在这事上费心,感觉没必要,一家人开心健康就行,这是我的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安全感,我不需要他们家的物质和精神上因为一碗水没端平带来的空缺,刚结婚的时候一家人防着我,好像我图他们钱,时刻要分他们东西似的,时间长了知道我心思根本不在这,才对我像自己家人,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图人好就行了,感谢政策


user avatar   yl87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引:

2007年,FBI公开了恋童癖圈子的符号。恋童癖通过这些符号来分辨性取向,用来沟通在哪里可以找到对方或者找到“猎物”。这些恋童癖符号经常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们自作聪明地以为人们会永远被蒙在鼓里,没有想过有一天人们会觉醒,而这些象征主义符号就会导致他们自己的失败。



这是一张江南布衣线下活动的宣传照。

如果说是我们不懂西方文化,无法理解图片是有多诡异,那笔者今天就借这篇文章给大家普及普及。(注:笔者在他们删微博前,存了那么一点图片。)

01

9月19日,有家长发文称,家里的一件“jnby by JNBY” 童装上印满了“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



“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诡异图案和英文开始。



到众多购买过江南布衣的家长们开始自发讨论退货。

除了文字,网友晒出的衣服上还配有一个魔鬼形象的人作势要砍掉一只脚、另一个男人把手伸向旁边的男孩以及疑似车裂酷刑等诡异图案。

随后的9月23日,江南布衣发布了致歉信,全文如下:



但道歉有用吗?你的危机就能解除吗?从网友反馈来看,大多人对这份声明的态度并不满意。

02

因事件不断地冲上热搜,而后又经过网友的不断发掘,这才发现出问题的衣服不止一件Welcome to hell。

多名消费者也纷纷晒出自己购买的童装照片:

比如“七窍流线”的锈色兔子图案,

这玩意别说穿在小朋友身上,穿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做噩梦呢。



还有乱箭射死的图案,屠杀印第安人血淋淋的历史。



断肢、爆头的诡异设计



而且在官网宣传照上,也明目张胆的宣传。



这些让人引起不适的设计被网友痛批,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冤枉。



在童装产品中,有一款服饰的印花图案取自艺术画作《人间乐园》,花苞和蛇的图案设计,印上女孩的裙子上。尽管这一画作的艺术价值很高,但凑近了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是一个倒立的裸女半身,双手盖住敏感部位,下体还有一坨巨型红色水果。






性元素应用于儿童服饰上明显不妥,也在很大范围内引起人们的视觉不适。而这件服装是江南布衣2017年的产品,至今已有5年时间。

03



据企查查显示,江南布衣集团成立于1994年,但其品牌的主公司——杭州江南布衣服饰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为登记于1997年9月4日。



赴港上市后,总市值一度拉升至百亿港元以上,号称“中国设计师品牌第一股”。



其创始人李琳更是被外界贴上了诸多标签:“浙大学霸”“山本耀司拥趸”“不计回报的环保主义者”……

此后江南布衣正式推出jnby by JNBY童装品牌,主打“纯粹、自然、趣味”的设计风格。



为了打进“中高产阶级家庭”的心里,江南布衣对新开拓的品牌配备了对应的设计师团队。

从首席创意官到主设计师再到摄影师,每位均在集团工作超过16年,以保证“出品高质”。



但问题在于,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官、设计师、摄影师真的就懂艺术吗?真的以为从骨子里默认西方元素那就是艺术吗?

笔者也在江南布衣摄影师袁xx身上又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嗜好。



为某男朋友系列拍的耳环饰品照片。



一个小男孩的摆拍,向wolfgang tillmans致敬!












再到给江南布衣拍摄的照片!

笔者都想问问江南布衣童装和童模图片展示出来的血腥、暴力、宗教等图案和英文表达,设计师与摄影师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希望向少年儿童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

04

回到恋童癖标志。

2007年,FBI公开了恋童癖圈子的符号。恋童癖通过这些符号来分辨性取向,用来沟通在哪里可以找到对方或者找到“猎物”。






蓝色螺旋三角,这代表喜欢男童,而浅蓝色的螺旋三角代表喜欢男幼童。粉色心形,代表的喜欢女童,而双色蝴蝶代表男童女童都喜欢的恋童癖。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恋童癖设立儿童机构或者组织,就可以很轻易的从那些儿童中选择猎物。

江南布衣明目张胆地将三角恋童标志放在线下买家亲子照活动中,还要用兔子毛衣代替easter bunnypedo,所有兔子服饰、背包……

05

难道这个企业不去反思一下吗?



在江南布衣在道歉信中:“我们希望通过全面回顾服装设计及审批流程,建立更严格的内部审核机制,完善消费者体验。”

在我这家长看来,这样的道歉毫无诚意,不过,也就如此吧!

或者这根本不是某个或者某些设计师的问题,而是从根上,从企业文化上,从设计理念上,从垃圾员工身上,这家企业,就已经出问题了!

孩子,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是孩子,

或许就是一个猎物,可怕么?

真的,细思极恐!


user avatar   wa-xi-li-liang-zan-si-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明白努力打工、结婚、买房、买车、旅游、消费、生孩子后再教育孩子周而复始,这些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灌输给所有人的成功标准,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努力为国家做贡献,让这个社会能够一直运转下去。而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种主流价值观,希望得到认可,有欲望才会有烦恼,才会需要更努力的去工作,这就是社会对每个人的设定。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被这些主流价值观所困扰,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烦恼,这就是所谓的低欲望人生。成功不是只有考大学这一条路,人生同样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到底我们来这一世怎样才不会后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答案不是唯一的,更没有标准答案,除非你能代替别人承受在其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时的身体痛苦和心理痛苦,否则不要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应该多试着去理解。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青少年早该管管了,动漫这种文化入侵早该管管




        

相关话题

  韩国生育率为什么比日本低一半? 
  如何快速有效地学习日语五十音? 
  有哪些被抹黑的日本历史人物? 
  如何看待韩国现代汽车员工举报自己公司,被美国重奖 1.5 亿元? 
  韩国内斗如此严重,为何对外如此团结? 
  中国长大的人在日本呆久了后回到中国会不会感受到文化冲击? 
  韩国是发达国家吗? 
  我们辛辛苦苦结婚,生孩子,为的是什么? 
  福原爱获聘日本青森大学客座副教授,为什么很多运动员退役后都去做客座教授了? 
  为什么日本的政府部门叫作“省”? 

前一个讨论
21 年高考招生新增 37 个本科专业,工学农学占比最高,哪些值得填报?对行业人才输送有哪些意义 ?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家人对袁隆平去世没啥感觉?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