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当初火爆一时的磁悬浮列车为何被高速列车所取代? 第1页

     

user avatar   mai-pian-ge-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速磁浮没意义,不如直接修地铁

高速磁浮问题很大

高速磁浮的局限性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非常耗电

能耗巨大无比,再加上本身就极高的建设成本,一张票卖1万都未必能回本

2.建设成本高,难度大

德国,日本是两个最先开始研究磁浮的国家,德国的商用了,但是除了德国的示范测试线,全世界只有上海的是使用德国技术的真正商用的高速磁浮线路,本国的示范线也停用多年,而日本的中央新干线工期一拖再拖,除了成本和选线方面的原因,难度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安全性差

德国的示范线出过一次大事故,这场事故人尽皆知,也是德国磁浮的死因之一,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正是因为磁浮,车厢把轨道包了起来,列车才没有飞出轨道啊,但是,这起事故也充分暴露了磁浮过快的速度导致了安全余量不足的问题,过快的速度导致列车来不及减速,并且这次事故磁浮只是撞上了一个大小与track mobile(即俗称的特拉莫比)相仿的工程车,而因为过快的速度,磁浮列车的第一节车厢被直接削平,正体现出了其安全性低的特点

4.效率低

可能有人会问:磁浮这么快,效率怎么会低?但磁浮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

1.耗电太大,为了维持安全正常运行,在出站之类的场景下,肯定不会大手柄出站,而同时有许多列车等着要出站,那么很抱歉,只能一个一个来,否则变压器必炸无疑,拖慢了行车效率

2.过大的加速度会导致乘客的不适,甚至会造成伤害,所以提速不能太快

3.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闭塞区间的长度会拉大,吃机外的概率不可抗拒地变大

以上都是鄙人关于磁浮的愚见,欢迎指正补充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爆??你是指2007年以前商运磁悬浮里程不及广义轮轨高铁里程的百分之一吗?之后这个比例怕更是渺茫吧。

算了,不笑话题主。

根本就没有什么替代,磁悬浮的技术发展史太短,短板太多,商运困难。

人家轮轨高铁要狭义化的话,最早能算上1962年东海道新干线投运开始商用。广义化的话,有后来的什么ICE TGV,甚至能算上改造既有线跑IC125的带嘤。

吹出来的下一代不代表真就能承接并扩张这一代的功能,反而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短板不如这一代。


user avatar   saionj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磁悬浮铁路目前无法彻底解决的技术性难题,经济和标准问题前面答主都谈了,不多赘述。虽然不是专业研究这个方向的,但还是想说两句,有错误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轮轨铁路在运行时那些本来由弹性节点、减震器油温去吸收的克服的微小振动,对于磁悬浮来讲都是直接施加在基础设施上的。所以这个动力学系统的的演进过程会变得非常复杂和混沌。


各种各样的参振因素所带来的磨耗都会在轨道上体现,而磁悬浮轨道又没法像轨道板一样补砂浆或者像有砟轨道一样捣固。

长沙的中低速磁悬浮已经用浮动轨道板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桥墩上加减振器和弹性支座。。。。

但是轮轨铁路的动车组每天运营结束之后动车组可以回动车所检查轮子,磁悬浮每天运营结束能把桥墩上的减振器收回来维护吗?

而且,长期的微小振动所带来的沉降问题也非常显著(高速磁浮的不均匀沉降并不是短波长低振幅的,这些振动其实是可以通过桥板的弹性形变,而产生耦合震荡来衰耗的,长波长高振幅的、以沉降体现出来的才是最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下上海磁悬浮线的限速情况。即使你玩狠一点,桥墩直接不计成本地戳到基岩上,那样也是硬碰硬,最后的结果就是轨道梁开裂。

车和轨之间永远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系统,磁悬浮看似省去了轮轨摩擦,实则把维护成本转嫁到了基础设施上,带来的问题更难以解决。

总而言之,不要和自然规律对着干,于工程于自己都难受(

------6月22日更新------

啊,没想到这么多人点赞,本来就是和朋友聊天时谈到的这个问题,感觉很有趣就把聊天记录放到这个问题下做个备份而已,这么多赞同和讨论属实让我惊讶。

关于评论区的一些问题,这里拎出来解释一下。

1.应该加大轨道梁刚度?

只要是地球支持的交通工具,不是升力支持的,那么其运行的路面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Cyclic degradation。刚度再高也逃不掉的。轮轨和城市高架桥目前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来应对,磁浮没有。

况且调高刚度也是硬碰硬,不能像轮轨一样把振动柔和地耗散掉,最终结果就是轨道梁在高频耦合振动下开裂。

2.能不能像轮轨一样在车上加减振?

不能,从轨道测来讲,磁悬浮的车轨耦合共振原理和轮轨就不一样,因为磁悬浮的悬挂特性,一系行程极小,在这样的悬挂特性之下,轨道梁的长波 cyclic degradation 是可以演化发展的,而逐步成为沉降问题。

车辆方面,对于Transrapid等常导磁浮,由于下方磁浮架之间是硬连接,倒不如说和单轨还比较像,无法直接借鉴轮轨系统;对于日本的超导磁悬浮,由于强磁场的原因,车下不能装金属器件,比如某实验所所长在高速实验时掉在车厢地板上的手表被吸住的一事情2333

3.上海磁悬浮到现在轨道梁也没大修过,是不是这个回答里面的观点不成立?

没有大修过不等于没有问题,还是请自己翻一翻磁浮耦合共振的原理,但即便是这样很严重的长波 cyclic degradation,其相邻悬浮单元,甚至是相邻轨道梁,都不会出现超过 1 mm 的错位,因为其波长是较长的,波形是连续的,轨道梁与轨道梁之间的扭转变位远比错位变位来的严重。

4.轮轨也有耦合共振的问题,不是照样跑350?

(之前的解答说法上有些不太精确,正在改。)

5.放到地下就没事儿了?

放地底下就不要考虑沉降了吗……还有防水的问题呢。虽然按照弹性地基梁模型,隧道围护这部分结构和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以看作一系列线弹簧来计算,但是长期受这种振动作用影响的围护结构和衬砌结构的耐久性我觉得值得怀疑。

6.磁场本身就是比弹簧和钢板更高级的减震系统,因为它根本就没有损耗。答主你再好好想想。

把悬浮系统本身和悬挂系统直接比较不太合适,虽然二者功能上有类似。顺带,理想弹簧并不减振!力学0分,请回高中重修!

7.轨道是有固有振动频率的,这个频率可以测量出来,我记得我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它的频率范围大约是90~100hz。悬浮控制器本身带宽是比较高的,它对这段频率是有一定的响应能力,因此就会激发轨道振动,俗称车轨共振。知道了原因,解决方案就很简单了。

你的论据是对的,我们可以给悬浮控制加一个选频的滤波器,但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车轨共振这个现象,是包括车轨共振在内的各种振动所导致的长波周期沉降对于基础设施的影响,这种具有正弦波特性的轨道几何参数变化往往是不需要微观分析到单个轨道梁的形变与耦合共振的,你可以想象成轨道梁象火柴一样排列成一个正弦波,但是因为磁浮速度快,所以会演化成低频甚至中频的垂向震荡,这是一种轨道几何参数的长期恶化发展,并且磁悬浮的轨道并不能像轮轨铁路一样捣鼓清筛。 @lee luckey

------6月23日更新------

找厂里的同事和西南交大的博士讨论了一下,正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论文,准备重新优化一下这个答案里面之前因为瞎扯而描述得不太精确的几点。

Ref:

任晓博,中低速磁浮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振动仿真分析,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


user avatar   ma-ke-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well,我提一个大家可能都不知道的原因或者说因素吧:为什么磁悬浮列车没有大规模铺开。

当年其实车身完全依赖电力驱动的高速铁路全国全网铺开准备取代内燃机车的时候,有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部门是强力提出不同意见的,那就是PLA,军方对这种车身动力完全依赖电网的动力他备式火车是否可以完全取代内燃机车表示了强烈的反感

当战争来临,过去还要破坏铁路铁轨,现在的电力驱动高速铁路动车组,是打击瘫痪我方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甚至对方只需要一发石墨炸弹把输电线路给搞掉,高速列车就全部趴窝了,这个时候缺乏大规模运输机队的PLA如何通过铁路网调度军力呢?

从运量上,铁路的运输能力可是空军没法比的

如果换成磁悬浮,磁悬浮列车的轨道和轮轨火车还是完全不一样的,轮轨高速列车趴窝,你还可以上内燃机车组把趴窝列车推开跑内燃机车,甚至蒸汽机车。

磁悬浮趴窝,你还找不到可以在磁悬浮轨道上依靠自身动力运行,并把趴窝磁悬浮列车组给搞开的大家伙,那个时候,emmmmmmm

参考一下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铁道兵和美军航空兵之间的生死对抗,你炸我修,现在的话,磁悬浮甚至都不用炸中轨道都可以搞定它…

所以从国家战略战备方面,自备动力式火车是轮轨式就决定了磁悬浮没法完全取代高速列车。



以上


user avatar   fky-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京沪高速铁路和上海磁悬浮为例,浅谈磁悬浮为何没有在我国大规模应用。

京沪高速铁路的萌芽,始于1990年铁道部提出的《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一直到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正式开工,这期间的各种争论长达18年之久,争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还是不建、设计时速为多少、采用轮轨还是磁悬浮展开。由于前两者与本题关系不大,所以只谈谈第三项内容。

事实上,自磁悬浮技术20世纪30年代诞生以来,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都没能出现一条纯商业运营的线路,直到2003年1月4日,上海磁悬浮的运营,而这也标志着京沪高铁基本摒弃了磁悬浮的方案。

总结起来,磁悬浮相比于轮轨,主要有以下几大明显的劣势。

一、造价问题。以上海磁悬浮为例,这条长度为29.863公里的线路,造价89亿人民币,约合每公里2.98亿元,而这还是在2001年的时候。相比之下,高速铁路的造价,即便到了京沪高铁开工的2008年,也仅为1.3亿元每公里。

二、尽管上海磁悬浮早在2003年初就开通运营,但当时中国并未完全掌握磁悬浮的核心技术,譬如控制技术、车厢制造技术、驱动技术。这对于磁悬浮的推广,无疑是极大的掣肘。

三、兼容性差。众所周知,中国无论是普速铁路还是高速铁路,均采用1435毫米标准轨,这就为线路的互联互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许多并不在高速铁路正线上的车站,往往可以通过联络线接入高铁网络,而磁悬浮无法做到这一点。

四、磁悬浮技术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倍受业界人士诟病的问题,比如它在中国出现的“水土不服”症状。我们知道,上海磁悬浮技术来自德国,而上海无论从气候、温度、湿度来看,都与德国境内任何一个城市有很大不同。比如2006年8月11日,上海磁悬浮列车发生起火事故,而这也是继2003年发生电缆烧毁后,上海磁悬浮以发生的第二次较为严重的事故。本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排除了人为因素,但却令人心有余悸。

五、票价问题。选择何种交通工具出行,既要考虑方便快捷,又必须顾及经济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时速300到350公里的G字头列车二等座票价约为0.46元/公里,时速200到250公里的D字头列车二等座票价为0.31—0.37元/公里。(注:广深喝血号及广铁管内线路除外)相比之下,上海磁悬浮最便宜的普通席也要50元,约合每公里1.67元人民币。

个人认为,磁悬浮未来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应该与高铁展开差异化竞争,向短途快速通勤列车方向发展,不必刻意追求高速度,而是应该更多考虑社会经济效益。这一点,长沙已经开通运营的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或许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user avatar   dong-xian-sheng-87-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问为什么磁悬浮会被高铁取代,我就按照题主的说法回答。


评论有说看不懂的,逻辑乱的。请好好按照时间顺序看,多思考。


很早以前京沪之间跑什么车是经过一番你死我活的斗争的,在两派未分胜负之前,很有可能今天北京到上海跑的都是磁悬浮。


所以有些智力低下者和出生于1997年以后没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就不要多说话了。


多看书多学习。




为什么磁悬浮会被高铁取代,就因为它和它脚下的铁路的功劳。


秦沈客运专线与中华之星,百度一下什么都有,不多说了。


当时,上面的人是分成两派的:高速轮轨派和磁悬浮派。


那个时候,铁道部部长名叫傅志寰,辽宁海城人。后来他的继任者采用否定前任+买办+4WE时机的方法,创立了所谓的高铁王国。


那个时候,每一派都要拿出证明自己的东西,来决定将来京沪之间跑的到底是什么交通工具。


那个时候,磁悬浮派拿出的是上海的那一段商用线路。高速轮轨派拿出的是秦(皇岛)沈(阳)客运线和中华之星。


1999年,秦沈线每公里造价不到一个E。


2001年,我从锦州铁路分局职工聊的天中第一次听到了《高铁》这个词。


2002年,中华之星车身标注的速度是270KM/H。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以短编组模式在秦沈客运专线绥中北----山海关区间(线路条件300KM/H)完成了冲刺实验,创造了中国铁路第一速321.5KM/H。


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京沪间开行160KM/H客一标尺直达特快列车,采用东风11G型内燃机车牵引。


2005年,秦沈客运专线和中华之星磕磕绊绊的完成了它们的郑制任务,打败了磁悬浮。沈阳铁路局不做任何宣传,低调开行沈阳北----山海关L517/518次临客,最大运行速度160KM/H,由中华之星执行。


2005年,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开工,有砟道,成熟的秦沈经验。


2006年,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完工,由沈阳铁路局支援转配给上海铁路局韶山9#0001~0005号电力机车(此处可能有误)担任特快牵引任务。京沪铁路沿线人民第一次见到了特快电力机车。


2006年,中华之星完成了它打败磁悬浮的郑制任务,低调退场封存。


2007年,胶(青岛)济(南)客运专线开工,有砟道,成熟的秦沈石太经验。


后来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


磁悬浮输得不冤。


这一个陈年老答又莫名其妙的小火了一下,难得啊。

那我就再来点魔幻的。


此图原创发于2007年的hasea铁路网东北伪车迷论坛区。

绝非PS,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我从小到大的好兄弟现在就工作于长客售后维护组。

这绝壁是刘某人不堪回首的黑历史,也是那个魔幻年代的见证。

回想一下,2007年,现在的网军主力90后,00后们,2007年才多大?

所以他们是很难经历或者说经历了也记不住那些魔幻的事情的。而且他们真正的长大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享受到的就是高铁王国和CHR380&复兴号了。

所以开头我说了,智力低下者和小孩子们就不要多说话了。

而我,一个80后的油腻老B梆子,倚老卖老的说,2007年早已大学毕业,我完完全全可以记住这些冲击三观的往事。

魔幻故事1:

CRH5,哈站首发到北京,车次我就不说了,以免铁道部尴尬。刚出站就趴窝,车门打不开,一众常客机械师一筹莫展,最后还是请来了西天高卢技师打开的车门。

魔幻故事2:

2007年初,由于当时秦沈线是全国最好的线路,所以试车频繁,为6提开D车做准备。

所以我们东北伪车迷也都是能掌握到最新的第一手资料。

那时候,CRH2,5车头车身上喷涂的真是CRH,而不是现在的中文和谐号。

于是就有萌新(钓鱼的)在hasea东北版问了:CRH是什么意思?

于是某位大佬鉴于我们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各种路边社消息,告诉萌新----

C R H 是 尺 汝 号 的意思。

这特么的,这个神贴被圈内迅速传播,也传到了铁道部的耳目那里。

然而当时,至少东北这一块,京哈线各大火车站已经挂上了CRH候车室的牌子,高端!洋气!

这特么的 尺 汝 号这名字穿出去,尴尬啊。

于是不久,CRH候车室的牌子都换成了和谐号候车室。

注意,这个时候,还没到2007年4月的六提。

我牵强一点说,伪车迷改变了铁道部,这也算壮举吧。


说完了魔幻的故事,我来发个问。

第一个故事里,车坏了,门打不开,如果是当年 各种宣传里的 完 全 自 煮(防河蟹)知十铲全,那么为什么要请西天高卢技师来开门?

完 铨 自 煮了10年,改朝换代了现在还是一样的说辞,我说他就是个大买办,也没完全冤枉他吧?

这宣传和实际,够不够魔幻?

第二个问题,一个人吃了10个馒头吃饱了,那么他是不是可以说之前那9个馒头其实都是不用吃的,只吃第十个馒头就行了?

现在的小年轻啊,出门各种C车D车G车,RW19T的高包都看不上了。非复兴不坐的大有人在,舒坦,享受,美!

诚然,刘某人之前做的事就是那第5.6.7.8个馒头,那么第1.2.3.4个馒头呢?

经常看那些各国GDP变化对比视频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是从哪一年开始起飞的,也知道我们的4万亿是从什么时候投下去的。

刘某人赶上了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他在他的位置上用好了所有的资源做好了他该做的事情。

那么在他之前呢?

在两派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在我们国家还没有起飞的时候,在民航公路都盯着这块大蛋糕的时候,在那魔幻的70码躲猫猫喝开水的年代里。

谁有钱,谁敢,把钱投给付某人和高速轮轨这个前途未卜的项目?

没钱?你出个P的成绩啊?

辽宁是进京的跳板,赢了鸡犬升天,输了卧薪尝胆。

奉劝年轻人一句话,任何时候,尤其是铁老大,郑 制才是第一位的,别把问题想的像真车迷的脑袋似的那么简单。


哦对了,我再补几个魔幻的故事。

魔幻1:

2007年夏天,CRH5趴在了秦沈线上,免费请全车乘客洗了个高温桑拿,最后从沈阳机务段调来了SS9G救援拖走。

魔幻2:

红色新型D车组,采用东北特有的SS9+YZ25G编组,沈阳北换挂SS9G,有时候是全程SS9G。虽然你享受到的是115KM/H的旅行速度,但是你付出的是250KM/H的票价。

魔幻3:

为什么东北这边救场的热备车要用120速度的25G?25K,25T不是更好?

因为刘某人设计了普铁客货平图120,所以那时候普铁只需要大量订购价格便宜量又足的25G就够了。

25K先天残疾早就停产,25T又得不到重视,导致了普铁,尤其是东北这边25K25T奇缺。

图定车都满足不了,拿什么开160的救场热备车呢。

所以很多真车迷喷我,喷我吹盛高阻,贬低刘某人,我都是一句智力低下回过去。

因为我通过调查发现,喷我的真车迷,90%都是小孩子,他们没见识过这么魔幻的事情,没经历过那个糟心的年代。他们的认知里只有CRH380和复兴号飞驰在祖国大地上那一片美好的景象。

我捧盛高阻,只捧他任上东北这边开行了大量的25T普速,只捧很多地方很多人出行有了些许选择权,而不是统统的被高铁。

仅此而已,盛某人其他地方做的也不地道。

魔幻4

这里我要为刘某人站队呐喊一下。

2007年,沈阳北-北京的D车标杆3小时59分,经由沈阳北--山海关--秦皇岛--唐山北--狼窝铺--北京运行,秦沈线速度250,京秦线速度200,票价ZE218元。

我感谢刘某人,因为在那之前,沈阳北始发到北京:

英雄列车T12运行9小时,DF11(特殊时期双机)+SYZ25K+SRZ25K+KD25K+CA25K(另一组是SCA25K)绕行天津,完全走的是北宁铁路的老线路。情怀归情怀,但是性价比不高,英雄列车照顾的更多的是沿途客流。

日本船K54晃一宿,10小时到北京,SS9G+塞拉门25G,全列YW+RW+KD,后来换成折页门机供25G。经由秦沈(后期沈山),京秦线运行,途中不办客,山海关技术停车,票价YW上铺187元(2007年价)仅限于不赶时间还喜欢睡觉的人选择。舒服是真舒服,尤其是中间那节RW19K,简直帝王级享受。

但是K54常年一票难求,尤其是赶上每年的三月份,各路大神们去开会都是选择K54,本务SS9G后面还要加挂DF4DK补机,所以票就别妄想了。

所以,对于赶时间还得白天走的人来说,在没有D车的情况下,要么飞机,要么只有选下午的哈(尔滨)泰(州)神车T158。

T158最早就是一趟郑 制车,好好想想哪位大佬和泰州有关就明白了。SS9G+全列25T,过北京之后换挂DF11G,列车员全都是一口吴侬软语的江南妹子,颜值和气质都不输空姐。

开行初期在东北大地上客一标尺排图,哈站出发中途只停沈阳北(后来加停长春),之后直达北京,沈阳北--北京区间运行5小时25分,平均速度150KM/H。

由于万恶的区间限售制度,沈阳北理论上和售票系统上只发售T158徐州以远的车票,到北京的票是不卖的。

但是沈阳北还算有良心的车站,虽然照比沈阳站还是差,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如果在下午,你卡着T158开车时间前一小时甚至半小时进候车室,会有沈阳北工作人员喊“158北京抓紧补票了!”

手撕票,管他是YZ还是站票,99元,5个半小时到北京,简直就是性价比之王。

介绍完了背景,我们来看看,在京沈D车开行前和开行初期,赶时间的人至少有两个选择:

不差钱的选D,4小时,差钱的选158,5个半小时,基本上都能满足需求,也都是性价比超高。

所以这一点上我感谢刘某人。

但是后来,不管哪个车,票价还是那个票价,速度却降到他姥姥家了。

不完全是盛某人的锅,因为要强行保G车,但也不能说和他没关系。

京沈D车降到了5小时多,神车158京沈间更是降到了6小时多,津秦高铁开通后京沈G车跑津秦绕行,强行达标到4小时。

魔幻不?

2013年底开通的G车,运行时间和6年前D车一样,票价贵了一半,然后还要神吹一波京沈间4小时高铁,早晨北京喝豆汁,中午沈阳吃鸡架。

要我说做这个宣传文案的拉出去枪毙5分钟都算法外开恩了。

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很多人你蒙不了。


user avatar   men-jin-qia-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多,主要说来

1.经济性不及高铁:上海磁悬浮一公里造价约2.9亿元人民币,2008年高速铁路一公里大约为1.3亿元;铁道部当时建立全国高铁网时,除新建高铁、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外,还可以改造既有铁路,将运行速度提升到200km/h水平开行动车组列车。

2.与现有的铁路线不兼容:磁悬浮的列车、轮轨与既有铁路网不兼容,不能跨线安排列车。修建的磁悬浮轨道不能接入国家铁路网络,需要考虑乘客中转换乘,影响使用效率。

但这并不意味磁悬浮就一无是处,目前对高、中低速磁悬浮的研究仍然在进行,未来的超级高铁肯定会摆脱轮轨技术,采用真空、磁悬浮技术实现。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克服摩擦力比克服地球引力容易的多。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轮轨的优势更大

1.轮轨式可以和既有铁路网跨线运行,经济效益好

如果新铁路继续选择轮轨,列车可以和既有高铁、普铁跨线运行。

例如京沪高铁不仅可以开通本线上海虹桥-北京南的列车,还可以开行杭州东-太原南的列车,列车经过宁杭高速、京沪高速、石济客专、石太客专线运行,只有南京南-济南西之间经过京沪高铁。

如果京沪高铁选择磁浮技术路线,只能和其他磁浮线路跨线开行,与现有轮轨路网完全不兼容,无法形成网络效应,可以开行的车次少很多,不利于投资的收回。


2.轮轨高铁技术成熟

我国高铁里程3.79万公里,持续运行时间长,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网,技术体系已经完整。

而磁悬浮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长途线路运行的案例,建长途线路是有风险的。

一套系统需要大量的试验才能充分暴露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逐渐走向成熟。


3.技术是否能独立自主的问题限制了磁悬浮发展

轮轨技术我国已经掌握,不会被别国卡脖子,而磁悬浮技术的技术转让尚未落实。

中欧投资协定一波三折说明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如果选择了磁悬浮,设施的配件供应和技术服务可能在某些时候成为对方手中的一张牌。


4.轮轨造价更为经济

2004年数据,磁悬浮的成本每公里成本约3亿至4亿元,比轮轨高一倍。[1]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目前阶段继续发展轮轨高速列车是比较稳妥的决策。

参考

  1. ^ http://news.sohu.com/2004/01/15/74/news218557493.shtml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携程新推出的“高铁游”频道是什么意思,对消费者有哪些好处? 
  如何看待高铁乘务员被一家12口人围殴事件? 
  高铁和动车有什么区别? 
  真的有每天坐高铁从天津去北京上班的人吗? 
  北京地铁一号线新列车如何运入轨道?西段与国铁联络线是否还有利用价值? 
  为什么欧洲铁路大多是低站台,而国内的新建铁路和日本铁路都是高站台? 
  铁路是怎么将零散货物从一个地方运往另外一个地方呢? 
  为什么蒸汽机车的驾驶室都在最后面,不影响司机视线吗?为什么驾驶室没有前置?有什么考虑? 
  为什么很多飞友同时也是火车迷或者公交迷? 
  如何看待珠三角城际铁路交由广州地铁运营? 

前一个讨论
普通铁路可以跑高铁列车吗?
下一个讨论
波音737MAX连续两起事故对国产大飞机(C919)的发展有何影响?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