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装”是成年人的潜规则吗? 第1页

  

user avatar   qing-chuan-xi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儿时喜欢“装酷”。没钱的喜欢“装有钱”,有钱的喜欢“装有内涵”。到老了,又喜欢“装幸福”。

可谁又不愿意真酷?不愿意真有钱有内涵?不愿意真幸福?

搏几分薄面,讨几分虚荣,成年人也未必不可怜。

最后:

祝您心明眼亮,再会。


user avatar   lu-xiao-sheng-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的我们揣着糊涂装明白,现在的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其实并不是谁都愿意活的这么不明不白,只不过成年人的世界太过现实和脆弱,有时不得不妥协一次,崩溃只在一念之间,可惜成年人的崩溃得挑场合。虽然每次崩溃的理由,在别人看来可能是小题大做,可是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这根稻草,到底压垮了多少千斤重的难过。好多事情一旦认真,就会拆穿,而一旦拆穿,则就会失去。所以只能“装”,为了不被看出心事,为了表现不在乎,装出疯疯癫癫,嘻嘻哈哈。但是很可悲的是,当你装的太认真,装的过了头,别人又会因你嬉笑太盛,不在意你的心酸和认真。

我们都不想弄丢自己,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呀,即使再累、再苦、再难受,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你还是得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强颜欢笑的去上班,推开公司大门的时候,你必须还是那个强大而体面的自己。

我们早就在生活的磨炼中练就了“不止一面”的技能,掌握“一秒入戏”的法则,你不装,你怎么才能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user avatar   wang-dong-55-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从两个名人的故事说起】:


1、

1812年的某一天,贝多芬歌德一起散步,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奥地利的王公贵族。

他们俩远远看见时,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举止:

歌德站在大路旁,脱帽行礼,弯腰鞠躬,等候着皇室成员们经过;
贝多芬则旁若无人,高谈如故,然后整理了一下衣装,昂首挺胸地朝着皇室的仪仗队走过去;

那个时候,贝多芬42岁,歌德63岁,两人都已经名满天下,妇孺皆知。

现在请问:

他们俩人——谁在装?

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备注】:以上故事内容出自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贝多芬致贝蒂娜的书信》     

2、

我在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当时的反应是:

贝多芬真是了不起!一身傲骨,敢于蔑视权贵;
歌德真是太世俗了!一身才华,却如此害怕公卿。

没错,那个时候的我觉得——歌德在装。

后来出身社会,我也一直以贝多芬为榜样,自恃清高,对于领导——从不问候,从不送礼,从不低三下四,溜须拍马。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阿德勒《自卑与超越》一书,才开始怀疑自己。

3、

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人,二十世纪杰出的世界级心理学家。



由于他的本职是医生,所以经常会接触一些精神神经症患者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

精神神经症患者是一种轻型精神疾病,也叫神经官能症,现在统一称为神经症(neurosis),例如抑郁症、强迫症、失眠症、狂燥症等等,但并没有严重到精神病的程度。

他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讲过他发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

精神神经症患者普遍都有一种自我优越感。

比如:

阿德勒有时候会私下询问他们:“你是否自卑呢?”得到的绝大部分回答是:“没有!”而且同时,也有许多患者会反驳说:“正好相反,我觉得自己比周围的人要高出一筹!”——《自卑与超越•第三章》

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德勒经过观察后认为:

这些神经症患者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反常,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生怕别人会忽视自己。

所以他们的心理是一种“自矜”的状态:

“我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于是日积月累,他们渐渐就变成了精神神经症患者

4、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贝多芬

身高5英尺4英寸,大约158cm;
相貌虽不算丑陋,但其貌不扬;
17岁时,母亲因病去世;
28岁的时候,双耳开始失聪;

关键的一点是: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个残暴的酒鬼,从小时候就剥夺他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只是一味地强迫幼小他没完没了地练习钢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将来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所以,贝多芬敏感脆弱,孤高自傲,而且脾气十分暴躁。

仔细一查,果然:

贝多芬其实患有——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严重精神紊乱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一阵阵疯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所以,贝多芬从小到大跟人的日常交流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十多岁的时候,他的一个邻居批评他不注意清洁,衣服太脏。他的回答是:

“等我成为名人的时候,就不会有人计较了。”

二十多岁时,有一次,他跟人谈论时狂妄的宣称:

“人们不崇拜我,是因为我还没出名到不跟他们交往。”

1804年,34岁的他仅仅是为了一件小事,一句拌嘴,竟然打碎了为他免费提供膳宿的利希诺夫斯基亲王的胸像,他冲出王府,发誓永远不再见利希诺夫斯基一家人。并且给这位恩人写信说:

“亲王!你算什么?你只是由于偶然的机遇,生来就成为亲王。可是我呢?我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亲王,还会有千千万万的亲王,但是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错,现在请你再回答一次开篇提出的问题:

贝多芬歌德,谁在装?

我想大部分的人回答,肯定是贝多芬。

5、

但是,歌德为什么不装呢?

因为歌德出身在富裕家庭,生长在上流社会,

他174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33岁就担任了皇家顾问;他的母亲卡塔琳娜•伊丽莎白出身于书香和官宦之家,是法兰克福市长的女儿。

所以,歌德从小到大受人尊敬,根本不缺“自尊”,也就不需要刷存在感秀优越。

也就是说:

歌德根本不用装,他本人就是真正的贵族。

谈到这里似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真正的自卑者贝多芬,而歌德自信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以贝多芬为戒,以歌德为榜样。

6、

但是,思考到这里这就结束了吗?

如果贝多芬没有了那份骨子里不可一世的傲气,还能够在那种环境和心境下坚持创作吗?
如果把歌德一出生就扔在贝多芬的生长环境中,他还能那么淡然自若,做一个谦谦君子吗?

恐怕答案是——很难,太难了!

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贝多芬是,歌德也是。

如果贝多芬不装,可能根本找不到生活和创造的动力,自卑是一把双刃剑,刺伤了他,但同时也鞭策了他。

试问世界上有几个普罗大众能做到不自卑?

所以,“装”就是成年人的潜规则,但是,只是普通人的潜规则。

因为普通人在生活里所遇到的人,不装不足以受到尊敬;所遇到的事,不装不足以得到重视。

,是普通人对生活的妥协,对内心动力的最优解。

7、

如果你有幸生在歌德一样的家庭,又有歌德一样的聪明和悟性,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装。因为你的生活里,大概率不会遇到低层次的傻逼。

然而,如果你的生活里包围着一些高层次的人难道就不用装了吗?

还是得装,为什么?

因为那些所谓高层次的人,除了物质优越,大部分也是精神上的庸人。

你不装,不足以让对方感受到被尊敬。你不装,不足以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你不装,那对方追求财富和地位的意义在哪里呢?

所以,歌德其实也在装,只不过装的更隐形更高级而已。

8、

所不同者在于:

贝多芬装的是孔雀,歌德装的是家鸡。

最后,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此事件后两人对彼此的看法:

1、

歌德贝多芬的感受是:

“他的才华令我惊异。遗憾的是,他完全是个放浪不羁的人。他觉得世界是可憎的,这也没有全错,但这种态度,却并没有让世界对他自己和他的朋友来说更快乐。另一方面,他也是情有可原,很值得同情,因为他的听力越来越不好。这对他的社交性格的损害,大概更甚于对他的音乐才能的损害。他言语不多,由于听力不佳,就更少言寡语了。” ——大卫•温•琼斯的《贝多芬画传•歌德写给采尔特的信》

贝多芬也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歌德说:

歌德特别喜欢宫廷的氛围,对一个诗人来说,这似乎很不相称。诗人本该是引导着国家的导师。如果诗人遇到了宫廷的光环就忘记了一切,对大师的这种可笑行为,我又能有什么褒扬之词呢?”——卫•温•琼斯的《贝多芬画传•贝多芬写给布莱特考伯夫与海尔特儿的信》

从这两封信的内容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

歌德完全理解贝多芬的经历和选择,能够做到向下兼容;贝多芬却难以理解歌德的世俗,无法做到“和而不同”。

可是,歌德真的从内心深处理解了贝多芬吗?恐怕并没有。

因为自那之后,歌德终其一生都对贝多芬的作品,对他的姓氏,抱着绝对的缄默,甚至不愿意听人提起“贝多芬”这三个字。

贝多芬呢?恰恰相反,人们在他晚年全聋时用的谈话册中发现,他不允许别人用轻蔑的口吻谈论歌德,并曾对人表示:“为了歌德,他情愿牺牲十次性命。”

2、

所以,其实他们俩在灵魂层面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

歌德对世界、对艺术采取的是——不介入的观照态度。

他提倡“高贵的单纯,伟大的静穆”,这是一种“日神”精神。

贝多芬对世界、对音乐采取的是——亲身参与的态度。

像一个在“井口上手舞足蹈的疯子”,这是一种“酒神”精神。

那么现在再请问:

他们俩孰优孰劣?孰高孰低?谁在装?

“日神”好比是观众,“酒神”等同于演员。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

观众演员孰高孰低?孰优孰劣?谁在装?

3、

有的人天生是观众,于是觉得特立独行的演员在装;

有的人天生是演员,于是认为随俗浮沉的观众在装。

那么到底谁在装?

其实,都在装!而且装到了不知道自己在装。

所以才会问:

“装”是成年人的潜规则吗?

【近期精彩回答推荐】:

【往期70000+赞回答推荐】:


【往期10000+赞回答推荐】:

【往期精彩干货回答推荐】: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问题下的高赞答案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谁说装一定是成年人的规则?

行为得体,不像少年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这是成年人应该做的。

装?越没本事的人越爱装,也只能忽悠没本事没眼光的人。本事越大,自身的选择机会越多,有必要把装当常态吗?(不是说人一辈子不做自己不愿意的事,而是就事论事的衡量,勾践还尝过屎呢)

如果你的周边都是这样的人,你该换换圈子,提升提升自己本事了。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he-xie-de-ming-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好事儿。

大家想想,有多少年没看到关于实业热的消息了?

事实上,不止是养猪,实业范畴的各行各业,今年涌入的资金都远超往年,不少原材料的成本已经翻了好几倍。

原因很简单,今年严格控制资金流入房地产。


而且还放风房产税的消息,警告意味也非常浓。


这房子再炒下去日子是真没法过了,高房价泯灭人性,再不刹车真的会转化成引发社会地震的尖锐矛盾。

这已经成为共识。所以上面下了狠心。

但钱进不去房地产,那总不能存手里等贬值吧,那怎么办?

资本在逐利本性驱使下,其他行业,哪个利润高就往哪里冲呗。

然后二师兄就被看上了。

照目前的形势,随着供应量跟上来,虽然猪肉不可能回到从前,但在未来一两年内回到更合理的价格是没问题的。

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发现很多类似“养猪”的行业,突然冲进来大批的玩家。

因为没有炒房这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他们只能被迫挣辛苦钱。

而只有他们开始挣辛苦钱了,这个国家才有未来。




  

相关话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立遗嘱,是因为惧怕死亡吗?当代年轻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2021 年台湾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全年出生人数创史上新低,这意味着什么?会对两岸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莆田累计报告新冠病例 64 例,其中确诊病例 32 例、无症状感染者 32 例,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都在强调孩子高中死命学考上好大学,而不是加强大学建设产生更多的好大学?(答前务必看完描述)? 
  2022年「三八妇女节」大促有哪些值得购买的好物? 
  有哪些科研行业圈内人才能看懂的笑话? 
  男孩怎么快速变成熟? 
  至今为止,你做过最不符合自己标签的事情有哪些? 
  欧美国家的人到三十是什么样的心境? 
  为什么一些成功人士不享受人生,熬夜加起班来比普通员工还凶? 

前一个讨论
阿里云,华为云哪个好?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厦门地铁二号线吕厝站旁边的路面塌陷,引起水流灌入地铁站内?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