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从新冠肺炎在国外的爆发和欧洲国家的应对看,国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黄河是咱妈,穷孩子早当家。


有个汉学家魏特夫,1896年生人,曾经是德国共产党员。1921年于莱比锡大学进修汉学,1933年被纳粹逮捕,受营救后流亡美帝。

1939年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魏特夫遭受极大精神刺激,逐渐转变为一名强烈的共产主义反对者。他个人曾在中国待过两年,汉学造诣相当高,结合个人经历与思考,他于1957年创作了著名的《东方专制主义》。

此书的大意是:亚洲土地贫瘠且水患频发,由于幅员辽阔,人民无法自愿组织起来抵抗水患,政府必须强迫人民进行水利建设。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亚洲的专制主义传统。

魏特夫这书的精妙之处在于:他曾是共产党员,熟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马恩又确实论述过“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导致的专制统治。他以马恩的经典发散开,结合亚洲——尤其是中国——的水利建设历史,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在这里说明一下:马克思同志并不确定自己对亚洲的论述是正确的,他认为自己从未去过亚洲,这些论述只能作为一种推测。但显然魏特夫把马克思同志的坦诚之言给忽略了。

这本1957年发行的书,迅速在全球造成深刻影响,到今天都是欧美社会研究中国的重要参考文献。


我们当年国家弱小人民贫苦,面对魏特夫的论断,只能尽力辩解,强调这是本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偏见的作品,无法客观讲述中国。

不错,《东方专制主义》确实带有强烈的偏见,全书时不时冒出对亚洲的鄙夷与讽刺。但在今天,我倒觉得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魏特夫。

我们是不是水利立国?我个人觉得,是的。

知乎上关于黄河水患的论述很多,不做赘述。讲一个直观印象:

2500年间,仅有记载的决口多达约1500次,大规模改道近30次,号称“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至海河,南至淮河,大半个华北平原与淮河流域均深受其害,超过25万平方公里,而且基本是人口密集聚集区。

花园口的惨状,能让日本人有脸骂蒋介石是“人类之敌”,而这种惨状在中国历史中实在是司空见惯。

黄河水患受灾面积之大、决口之不确定、中国东部人口之密度,都使得我们不可能像其他民族一样躲避洪水。尼罗河定期泛滥,古埃及人可以通过观察河水的颜色判断泛滥时间,提前后迁。

大河泛滥在埃及能够成为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中国就是亡国的象征。其他民族的洪水神话可以是跑路,而我们就只能是大禹治水了。


黄河水患只是大规模灾害的一个经典代表。

中国大,但是可耕种的土地从来就不算多。东南亚那一片插根筷子能发芽的气候就不用说了,连印度的可耕种土地都比我们多。

没办法,人家60%的国土都是平整的平原和高原,我们40%多的土地是山地和丘陵,平原仅12%,而26%的高原,不是缺水寒冷的青藏高原,就是荒漠化缺水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有水,但又是密林,开发难度大。

对,缺水,我们总体降水不足。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迅速进入400毫米,到内蒙一线只有200毫米。只有南方部分地区可以到1600毫米。

印度呢?有世界雨极,西南季风挟带大量降水,天天头疼洪涝。给张图你直观感受一下:

注意:他们的降水量单位不是毫米,是厘米。

在这种普遍缺水和地形复杂的环境下,人要向土地要粮食,就要合作。不管是北方平原的灌溉与除霜,还是南方丘陵的平整山地与稻田灌水,合作是第一位。没有合作,很快就是人食人。

不管是中央需要提心吊胆的黄河水患,还是地方需要耳提面命的集体灌溉,从皇权,到皇权不管的乡权,所有人都要重视水利。

这种现实,就使得这片土地上的人,形成了不一样的共同体传统。


在国家的形成上,很多人认为是基于战争,或者说,战争是国家的助产妇,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经典特征是什么?战争。

中国国家体制的形成也离不开战争。历史上和平时期的统计很困难,但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和平时期没有任何一段时间能超过50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真正结束为例,我朝和平时期大体也就30年。

《东方专制主义》之所以轰动一时,就是该书指出了在中国国家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水利建设。

现在当我们能够以一种不在乎的心态审视《东方专制主义》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另一个性格,一种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

强调以全国之力应对灾难,如同中央治理黄河;

强调基层的自发合作管理,如同地方村社灌溉;

强调主动式应对,因为黄河一决口,避无可避。


岔一句,有些人讲中国故事,喜欢偏向天定论,仿佛只要是出生带了汉族DNA,就天然如何如何。

我个人对这种文化神秘主义深恶痛绝。

我们有这些共同体传统,是因为在地球online这个游戏里,给了我们这片土地作为开局。

这片土地有优势,但也有明显劣势。为了克服这些劣势,这片土地的人形成了有效的共同体传统,并将其发展成了可以科学改进的历史经验。

这一历史经验,应当是我们推广的中国故事,也是我们整合中华民族这个族群的重要理念。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不是血统优越,而是范式强大。

随着科技进步与国际环境变化,个体越来越难抵挡灾害与波动,集体的抵挡效率越来越高,这个范式的生命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回到欧美。

地中海气候与大西洋暖流,不需要村社灌溉,没有治水要求。即使出现灾害,碎裂的半岛地貌和绵延的海岸线,也有足够的离开机会。

因此和我们的这种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不同,欧美以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为主,这有天壤之别。

集体主义的共同体传统,必然要求中央政府为主导的预判、协调、指挥;中央政府为主导,就必然要求信息与指令的上下穿透;上下穿透,就必然要求个体牺牲相当的权力、收益与自由。

而个人主义的共同体传统,不强调中央而强调个体自决;强调个体自决则重视边界与授权;重视边界与授权则要求程序与法定;要求程序与法定则必然牺牲中央政府相当的灵活性与效率。

二者没有非黑即白,只有孰轻孰重;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在疫情期间,欧洲明显表现出了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的特点,并随着波德平原、东欧大平原出海口的逐渐减少,一路向东衰减。

英国法制完备资源充足,法国医疗体系精细复杂,西班牙国家负债失业高涨,意大利人口老化政治分裂。在欧洲,他们很难被归到一类,但是在死亡人数上,他们排队排得整整齐齐。

中央政府丧失灵活性与效率,和平时期是个体的幸福,这个值得尊重。但在特殊时期如果不能切换,那就是个体的灾难。

任何现代国家都要对国民负责,但是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使得中央政府无力实现有效动员。即使有资源、财力、技术的差距,但只要没有形成代差优势,这些差距都只能延缓,无法扭转灾难进程。


所有国家都是这两种传统的混合,只是恰好中欧两方大体是两极。

肯定有政客抱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念头,但是绝大多数中央政府只能尽力救灾,因为这事关合法性。

之所以出现前期英国、瑞典的主动放弃,是因为他们的政府经过测算后发现:无法实现足以扭转灾难进程的快速动员,因为个体的授权进度不允许。

那唯一的方法,就是等待多数个体在承受足够的伤害后,形成普遍愿意提供授权中央政府的意志。

但是,这样一来可能太晚,二来代价太重,三来一旦防疫代价高于传染代价,动员又变得无意义了。

没办法,任何传统都有其收益和代价,如果不能客观地科学改进,那么面临代价到来时就不要惊奇。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可集体主义共同体传统,并相信以集体主义为出发,逐步增加个体空间,是正道。

因为我们这种传统,是基于现实形成,前提是资源有限,这种前提符合世界的基本真理。

这不代表个人主义不值得尊重。相反,个体的自由是最终也是最高的价值,不管是以共产主义角度还是资本主义角度看,个体都是核心。

只不过欧美的个人主义,实际上是建立在一种代价转嫁机制上。以欧美为核心,将现代化的代价逐级转嫁给我们,给第三世界,给环境。

这个过程中,欧美的个体普遍占有到了与其不相符的资源,并且没有感受到这些资源背后的代价。这种错位使得他们的个人主义异化到了一种虚幻的状态:我可以在不牺牲这些权力、收益和自由的前提下,依然享受到这一切。

垃圾运给东南亚就好,我分类了就是环保。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虚幻。没有集装箱可以把病毒从你身上带走,然后运到东南亚。你要解决疫情,就要个体放弃很多:出门的自由,不戴口罩的权力,上班的收益。

不放弃这些,就会直接伤害社会的整体防疫效果。在对门邻居尸体没有被搬进黑车之前,个体无法感知到放弃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必然会运用习惯已久的程序与法定,阻扰这些放弃的发生。

这是为什么大量中央政府们见事迟。

可以预见,在下一次科技革命之前,资源有限这堵墙会离欧美越来越近。哪怕他们的资源不足,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是资源过剩,他们也会感到痛苦。

在下一次生产力大爆炸之前,个人主义共同体传统会衰减,个人主义者会发出越来越多的哀鸣。


这是本期的“我比好多领导人都聪明”系列,感谢大家收看。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设这个世界上有一个魔鬼,充满恶趣味。

他逼迫我在两个生物中必须选择一个杀死。

不然死的就是我。

第一关,在蚂蚁和鸡之间,我毫不犹豫的捏死了蚂蚁,并对魔鬼表示不屑。

第二关,我在鸡和狗之间选择了鸡,没有杀生过的我,非常不适。

第三关,在狗和人之间,我杀掉了狗,潸然泪下。

你是否归纳出一个现象?当我杀死的生物越接近我,我杀它付出的情感成本也就越高,越下不了手。

测试仍在继续。

这次是一个赞比亚人、法国人、中国人。

强行要我去选,那我只能选择让赞比亚人去见安啦,或者送法国人回天堂。

最终一关,我看见了我的亲人和我自己,我应该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应该是绝大部分理智正常人的规范选择。

所以

我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站在一起,组成家庭,可以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相对较好的竞争力。

我与我文化类似,传承相同的同胞站在一起,组成了国家,可以在世界竞争中获得较强的团队实力。

这个国家里的大部分国民,在选择牺牲我时付出的心里压力要比牺牲一个欧罗巴人或者尼格罗人的压力要大,所以在面对欧美非的竞争时,我会选择与他们一起。

前任美利坚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说道:"中国的十四亿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对美国是一种灾难"。

这句话的道理与我的例子相同。

在这里,那个"魔鬼"是地球资源不足。

在这种地球资源不足的影响下,奥巴马作出的选择是,打压十四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来维持高水平的美国生活。可以想见,如果他有选择权,那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牺牲中国人。

这就是国家的意义,它是在民族人种层面与其他文明竞争的一个利益共同体。

当这种竞争发生的时候。这个团体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争取牺牲掉别人的选择权,保证自己的生存。

换一种情况,如果某一天,一个强大的地外文明突然成为了人类的公敌,那么地球上的人类就会很快联合,组成一个新层面的团体

而再换一种情况,如果千百年后,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当资源不足或者其他"魔鬼"出现的时候,毫无选择的"同胞"又回重新组成陕西团体、河北团体、山东团体、江苏团……这个先放下……等。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件一直在循环。

但是现在,我们没有以上的情况,我们面临的是特朗普在疫情汹涌的时候,会冠冕堂皇的指责"中国病毒",那么作为应对,我们就必须有能够让美利坚再次阳痿的对等力量,才能保证我们不会被轻易牺牲。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意义。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家存在的目的是让其成员生存延续下去。这是国家的第一目的。

国家可能因为瘟疫受到威胁,也可能因为失去生产力而受到威胁。

新冠肺炎具有极高的传染性。

锁定虽然可能减慢传播速度,但是国家也可能因为失去生产力,而面临饥饿、混乱和战争。

2月份的中国的锁定政策造成了湖北的GDP减少了4成。如果是一个国家,这将是巨大的危机。

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湖北只是其中一个省份,中国可能承受这种损失,但是并非世界任何一个都可以效仿的。

即使在中国,除了湖北以为的省份,在短暂的锁定之后也全面开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因此一个十四亿人的国家,没人去生产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生命是无价的,但是死亡也是可以量化的。

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价值大约200万,西方可能是400万人民币这个样子。

群体免疫可能造成数万人到数十万人死亡,但是其损失如果低于锁定造成的经济损失,那么国家可能去采取群体免疫,以达到最大化的复合国家利益的目的。

事物并非非黑即白。群体免疫也谈不上对错。

不能简单的认为锁定就是负责的国家,群体免疫就是不负责任的国家。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道理只有讲道理的人讲。

比如知乎某大V,他可以尊重你,因为他讲道理。

而某些不知道哪里的流浪汉,饿一顿饱一顿,你和他讲道理他能听得进去吗?

最简单的例子,欧盟高管的女儿,一心为难民辩护,改善难民生活,结果被俩难民奸杀。

就算,侵犯你的人被找到了,你找他索赔,他要是真的穷,你怎么保障自己的权利?

保护好自身安全很重要!


user avatar   yi-ding-yi-ding-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事实会比较奇怪。

核弹越多,威力越大,那么发生核战的几率会越小。

美苏上万枚弹头捏在手里大家都很保守,嘴上骂的凶,打起来了还是要先掂量。

反而像以色列巴勒斯坦,巴基斯坦印度这样的敌对国家,知道对方不具备摧毁自己的核能力,世仇上头了真有可能给对方走一发。

特别关注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如果有核战八成从他们开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单阳性又是什么? 
  5 月 5 日,英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升至欧洲首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美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突破90万? 
  如何看待美国因WHO在新冠肺炎初期不推荐封锁断航而停止对其的拨款? 
  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常凯及三位家人相继因新冠肺炎去世,反映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美国新冠肺炎感染确诊病例什么时候达到8000万? 
  甘肃一新增病例持「绿码」由湖北自驾返甘,「健康码」不靠谱了吗? 
  3 月 30 日 云南新增本土病例 6 例,来源是哪?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 
  特朗普称发文称股市大涨,疫苗即将上市且报告 90% 有效,是否属实?可能会给美国疫情带来哪些影响? 
  为什么意大利号称欧洲的中国?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杨超越片场拍戏时要助理帮忙扔用过的纸,被场外拍摄并有大量微博娱乐号转发?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观察者网懂点儿啥51期入关学节目?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