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第1页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吃吃,该喝喝,普通人你想那么多不累吗?

你能影响政策吗?你能调整产业结构吗?你能影响利率和货币吗?都不能。

真的大的危机来了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美国模式,无论发改委重新规划产能、还是供销社重抗大旗玩电子化票证制,那怕全面扩军吸收劳动力人口、再次上山下乡全民投入新农村再建设,里面有哪一个是你普通人能影响到的?这都是历史上有据可循的应对之策和路径啊。

真到了大危机的时候,政府自然有应对的危机的政策措施,总之不会让你闲着形成不稳定因素。

如果你想大危机来了还和平时一样过小确幸的生活,那找个舒服点的床做梦吧,梦里都有。

疫情来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危机来了一样没有世外桃源的避难之地。

所以活在当下,该吃吃,该喝喝,看喜欢的电影、听喜欢的音乐、玩玩游戏、谈谈恋爱、时不时买点新东西玩下,对自己的好点,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应对。

以后的世界有的是机会让你焦虑,真的不用提前预定。


user avatar   xiao-yan-jing-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我们来看看1929-1934年期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普通人生活吧。仅供参考。

1.大量失业不可避免

失业是大萧条的主要特征,美国大萧条时期的失业率大概是25%左右。总之,大约有1,500~1,700万人失业,大多数是一人养活全家的。1932年9月的《财富》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此数近于人口总数的28%。而且这个研究报告一如其他报告,那正在另一种地狱里受难的1,100万户农村人口是不包括在内的。

大萧条时期,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穷人消费不起,中产不愿消费,经济一直在螺旋式下降。

华尔街股市崩溃后,好多东西卖不出去了,只能解雇员工来降低成本;

失业的人多了,手上没有充足现金流去消费;

消费不足,导致更多的东西卖不出去。

于是购买力全面萎缩,普通人更会感到恐慌而不敢花钱。

大量失业下的美国人只能不断去找新工作,因为找工作的人太多,雇主便一再削减工资。好多人尽管没有失业,但辛苦工作之后拿到的工资,也仅仅是勉强可以活着。

房东开始将无钱交租的房客统统撵走,当时纽约的每条街道几乎天天都有人撵走房客。于是露宿街头的年轻人不断增多,在街上捡些报纸当做铺盖,到中央公园、地下铁道站口,或在寒冷的夜晚集中到垃圾焚化场过夜。


2. 回归大家庭

年轻人不想露宿街头,只能回去和父母同住。

年轻的夫妻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与父母、公婆、岳父母、兄弟姐妹等“挤在一起”。特大家庭的比例增加,1934年1月,对64座城市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特大家庭”的数量已达到15%左右。

原本在职场上越来越多的女性职工,也因为大萧条不得不回归家庭。

随着大萧条的继续,以及劳动力过剩,导致工作时间和工作报酬对所有人来说都严重不足,女性的职场优势也就稳步缩小。那些在失业的回潮中失去立足之地的女人发现,再找工作已经很难了,一场以为“永远28岁”为口号的女性主义运动强烈要求女性雇主们雇佣女同胞当中更老的成员,以平衡男性雇主对年轻、美丽的偏爱。

为了开源节流,妻子们常常接一些诸如洗熨缝纫之类的活,给别家太太洗头、卷发、修指甲,或烤蛋糕和馅饼拿到集市去卖,或者为他人提供膳宿,以此贴补家用。小本经营的个体户可以开设驾车旅行营地、路边售货亭、美容厅、小商品店。

人们开始变卖结婚戒指,抵押家具,凭人寿保险单借钱,或者干脆向亲戚求援。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也是杯水车薪,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许多丈夫只能抛下男人的尊严,忍受妻子在外面做一些来钱快的兼职。

3.减少社交,离群索居

失业者和他们的家人会减少大部分社交,更多的时间与家人相处。

一家人常常睡得很晚,漫无目的地听着无线电广播,或者只是干坐着,然后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无所事事地减少消耗,带来更多的颓废沮丧。所以许多家庭减少外出,把空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家庭简单游戏(如下棋、拼图、桥牌之类)与阅读之中,特别是雷蒙·钱德勒和阿加莎·克里斯蒂之类的推理悬疑小说,受到了更多的阅读和喜爱。

电影业和很多花费不多的精神娱乐产业在大萧条时期反而发展得不错。毕竟大家都不怎么出门消费了,当然有更多精神娱乐的需求。

另外有意思的是,出售避孕套和避孕药物的行业反而生意更加兴荣,吸烟人群也快速增加。想必是大萧条时期郁闷的人增多的缘故。面对未来前途未卜,于是大家都不想生孩子,然而压抑时期人的性需求反而会上升,这可能是来自人类本身的生存焦虑。

无所事事的民众突然发现,公共图书馆简直就是穷人的免费俱乐部,一个可以随便翻阅、打盹瞌睡的温暖而安静的地方。

另一方面,许多人陷入酗酒逃避现实,或冒险赌博寻找刺激,结果当然是恶性循环。

长期失业会造成人精神上的萎靡病,对一切失去了活力,人们不再在乎自己的外表,任由头发蓬乱胡子拉碴,之前追逐时尚的女性,也开始节衣缩食,回归传统审美,比如更长的裙子和更女性化的装扮,而否定了爵士时代轻佻个性的女郎风潮,整体变得保守而老派。

失业人员丧失自尊,对生活和外界充满怨恨,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悲惨绝望的1932年,失业人数更是与日俱增。街道上的厨师把一桶残菜剩羹放在厨房外的小巷里,立即有十来个人从黑暗中冲出来抢。许多人已经像牲畜一样活着,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

面对美国民众的这种心理,1933年上台的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表示: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使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取。


4.逆城市化

大萧条前的十年,是美国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是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述的财富爆炸,重视享乐,一片乐观繁荣的爵士时代。

自然,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寻找财富机会。然而大萧条时期恰好相反,1930~1933年间,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人口从城市向乡村方向倒流。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不得不离开大都市,到乡下的亲戚朋友那里去避难;食不果腹的家庭试着自己动手种粮食;西弗吉尼亚、田纳西和肯塔基的失业矿工们回到了他们古老的边缘土地,回归农耕。


5.教派盛行,精神空虚

大萧条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饥饿,使得许多奇奇怪怪的教派横空出世,转瞬即逝如过眼云烟。

当然,其中大部分我看都是邪教。

正如沃尔特·李普曼当时所说:“整个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谁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对自己不信任了。”

这个时候出现一些装神弄鬼的神棍,号称可以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自然有了声势。

例如,狂热的是“我很伟大”运动,这个教派的教主名叫盖伊.W. 巴拉德,声称可以解开登天奇迹的秘密,许诺为教徒们带来健康、财富和力量,发展到高峰时期,据说有30万教众,遍布全美十多个主要城市。后来因为诈骗事件曝光遭受审判而沦为笑柄。

还有一个叫阿瑟·贝尔的加利福尼亚预言家,将魔法和伪科学结合,号称可以接通地球中心最原始的能量源泉,为教徒带来无限的财富,鸡犬升天。全盛时期吸引力150000名信徒,之后也被政府取缔了。

越是物质精神匮乏时期,特别容易有怪力乱神的别有用心者,利用大家的恐慌与希望,制造乱七八糟的大饼与幻觉,投放给病急乱投医的普罗大众。

罗斯福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

6.游行示威,暴力反抗

肯定有人好奇,美国大萧条期间没有爆发动乱、革命或全国性暴乱吗?

毕竟数百万年轻力壮的人失业,居无定所,必然会引起一些社会动荡。

有是有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引发大动乱,而且正如1932年8月,一位替《星期六晚邮报》写文章的人问英国的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历史上有过类似大萧条这样的事情没有?他回答说:“有的,那叫黑暗时代,前后共400年。”为此惊呼大难临头,未免言过其实,但是这两个历史时期至少有一点看来确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民虽然身受其害,却都不懂得是什么在作祟。

不满的人群很难找到一个真正仇恨的对象,虽然也有把矛头指向胡佛总统、大财阀、大资本家的倾向,不过力量并不集中也不巨大。

30年代初期,全国到处都可听到饥民示威游行的步伐声。纽约的联邦广场经常挤满了人,听共产党人演说。

长期失业的“暴民”开始高唱《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成群的人闯进食品杂货店和肉类市场,把货架上的东西一抢而光。虽然很多人只会绝望地自杀,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各处集结起来采取暴力行动了。有一位42岁名叫路易斯·布登兹的激进分子居然率领了俄亥俄州的失业者联盟的群众向哥伦布市议会大楼进军,他的口号是:“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

  制度观念、权力观念和私有财产观念,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迹象。各地都出现了分散而无目的的暴乱行为;政府官员表示“只要来一颗火星,就可以使他们变成暴民。”就差陈胜吴广这样的人振臂一呼了,人们心中的痛苦难熬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

所幸(对美国来说)在一切还没彻底爆发前,美国人迎来了罗斯福与新政的上台。

1932年4月7日星期四,在全国联播节目里突然听到了一个新的声音——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热情、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这位州长谴责胡佛政府,说政府专门救济大银行、大企业。他嘲笑那些“肤浅的思想家”,说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帮助农民。他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罗斯福新政是一场和平的天鹅绒革命,废除了金本位制,加大印钱力度增加市场流动性,总算将国内形势暂时缓和了下来,

 正如罗斯福上台后通过炉边讲话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


总结:如果我们普通人进入大萧条的时期,也千万不能走极端,不到走投无路不要自暴自弃,也不要精神绝望地活,尽量保证身体健康,做好手头能做好的事,不断寻找生机,保障生存的情况下,多读书,多思考自己身上存在的可能性。


前途总是光明的

道路总是曲折的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光荣与梦想》作者:威廉·曼彻斯特(美)

《大萧条时代》作者:狄克逊·韦克特(美)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普通人还能做点什么,大通缩和大萧条就没来。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普通人就是用来承受恶果的,不然你怎么可能会被叫做普通人。


user avatar   liao-zhao-hui-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不是大通缩,而是滞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给普通人的感受就是物价每年在涨,工资永远不涨,大概就是这么个感觉。

2.作为普通人基本没可能躲过割韭菜。因为通胀就是一种隐形税收。你要做的就是跑赢通胀,这涉及到如何去投资理财。以前闭着眼睛买房子,现在估计这招不行了,买房大概率跑不赢通胀。证券投资需要专业知识,对很多普通人其实根本不适合。

3.不要创业,找份稍微稳定一样的工作,度过这场危机。

4.如果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放下身段,去学门技术,做技术工人。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技术工人这块的工资涨幅肯定远远超过坐办公室的小白领。

5.多锻炼身体,多陪伴自己的家人,好好的去爱他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财富。


user avatar   neopeking19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不是已经开始行动了么?

考公务员。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萧条未必会大通缩,通缩不是必然的。

衰退是衰退,通缩是否发生说到底是立场决定,市场的自发调整也可能被阻止,产生罕见的通胀式衰退。

新冠肺炎对世界经济只是一个助推器,世界经济本来就要衰退,一直强撑在滞涨上,新冠来了以后正好大家一起借驴下坡,开始衰退。

在疫情期间,中国的经济停摆了一个月,甚至没有发生一点点的通缩,这次实证其实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以前我们是认为总需求用脸着地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潜在增长也用脸落地了。

潜在增长稳态的时候,经济就是凯恩斯的,但是当我们不想有冬天的时候,就会把潜在增长带入不稳态,变成滞涨。这种状态很久,就会把生产函数变为单纯的信贷依赖,你的GDP只取决于你放了多少信用,和其他因素毫无关系。

只有经历了大萧条,大衰退,新的科技在衰退中孕育,才能产生下一轮复苏。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只是成熟科技的商业模式而已,老的科技在风口不退位,资本只忙着推动商业模式,就没办法迎来新科技的产生。

这个周期一定很久,可能5年,10年的寒冬后才能再迎来春天。

目前宏观上最需要判断的问题,已经不是研究琐碎的具体事务,而是观其大略,研究立场在哪一头。

我们的立场才是最重要的。美国需要重构新的美元供给机制去取代全球化,这个机制极有可能是MMT。但是美元是美联储印出来的,美元信用流不是。美联储决定不了全球美元信用扩张的桩,这一句话包含了今天一切的问题。

到底是否会发生大通缩不是一定的,现在就能给你下判断绝对是不负责任的。就连黄金也产生了割裂,只能用历史的角度去研判。

普通人现在要做的事情暂时只有四个字:避免负债。

(其实我觉得这些观点比起我的其他回答,才是真正有干货的,但是在知乎很少有人会理解,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普通人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抛弃幻想,严肃地认识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尤其是抛弃能借助一份“生存手册”来独善其身的幻想。

我刚刚划过一个知乎问答,问的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实现阶级跨越。答的是,在这个谁都会赶时髦嚎一嗓子阶级固化的时代,你凭什么认为能靠几个回答、几句话、几本书就实现阶级跨越?

同样的,如果大萧条真的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嗝,普通人凭什么能独善其身?

你固然可以去关注各个答主答文后面的公众号,成为他们几十几百几千万个流量之一,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有能力抵御风险(姚明笑.jpg)

但是普通人之所以是普通人,就是因为,普通人哪怕做完了所有能做的事,在时代的潮水里,都会和别的普通人一样。都是普通人,你也好,我也好,不会比别的普通人更高贵,更聪明,更幸运。

如果要说这个时候普通人能做什么,在你认为大萧条即将到来的时候,你就自然会做了:避免风险性投资、避免奢侈性消费、降低生活标准、关注基本生活需求、囤积基本生活物资。

这些东西不用别人去告诉你,你自己越显著的意识到危机即将到来、而自己不能避免的时候,你自己就会越严格的这么做。

在危机真正到来之前,普通人能做的只有,深刻严肃的认识到危机即将到来这个事实,不要心存侥幸、不要相信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成为例外。这会帮助你依照本能去做好吃苦的准备。

可以避免把自己浪死,可以避免落差太大难以接受。然后祈祷时代的灰尘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在时代的沙尘暴里这么祈祷。


危机最终会过去,然后社会上的资产和产品的价格会低到一定程度。到那个时候,也许会有新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但是在那之前,怎么在危机中幸存,是没有人能告诉你的,哪怕告诉了,普通人必然是做不到的。


user avatar   jason_wang_20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很多答案,带节奏散布情绪的多,推公众号的多,没有看到我心中所想,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只能跟平常一样,吃好喝好,活好每一天,

这些年我看了很多史书,发现无论盛世乱世,都是民生实艰,大约只有5%的时间,P民真正能活的稍微有点质量,

越看,你越会明白一件事,

P民懂的那点乱世生存之道,在真正的时代洪流面前,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

大洪水来了,你抱个木盆有用吗?江河横溢,只能或为鱼鳖,

费劲巴拉,省吃俭用,攒了点黄金,一不留神也许就输给了暴力,变成了好汉的酒肉,

更多的时候,决定你命运的,是偶然,是概率,是上天的选择,

也许你做好了自己能做到的种种防护,一条小船打造的严严实实,

结果,一波大浪就给你带走,你以为你有诺亚方舟啊?

真正有能力防护系统性风险,多头下注,激流之中能稳坐船头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万中无一,他们是真正的天选之子,

so,爱啥啥,珍惜好时光,每天吃一碗自己喜欢的大排面,跟自己的爱人抓紧时间运动运动,尽量的让自己每天活得好点,比什么都实在。

20200513:

有些朋友交流,觉得我还是太消极,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个问题,针对的是普通人

至于你自己是不是普通人,我提供给你一个自测方式:

你想想今年最紧张那段时间,你自己有没有渠道买到口罩?YES or NO ?


user avatar   minsky-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到谷底了,一头冲进去创死吧。




        

相关话题

  为何同样经历过 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的韩国和泰国,短短几年韩国再度崛起,而泰国却一蹶不振? 
  关于97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的银行为什么要借钱出去?东亚国家为什么借入大量外债,外债和增长是否匹配? 
  中国会不会有经济危机? 
  中国是否正在进入一场信贷危机? 
  香港房价从 97 年到 03 年跌了 70%,对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有哪些经验可资内地当下借鉴? 
  2020世界经济面临的危机。是否面临qua全球经济大萧条? 
  2019经济危机真的到来了吗? 
  中国已经完全摆脱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了吗? 
  中国也可能出现经济危机吗? 
  京东回应裁员: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此次裁员涉及多条业务线,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前一个讨论
山高县是谁?
下一个讨论
张静静护士因抗疫牺牲,如何看待国家从中协调她远在非洲的丈夫韩文涛乘坐飞机得以顺利回国这件事?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