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手机淘宝能否越权限监听用户对话? 第1页

  

user avatar   TX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跟那些相信基站有辐射、相信点开微信图片会被盗取支付宝余额的是同一个群体吧,不尊重科学常识。如果相信自己被监听,不妨每天坚持对手机大喊100次“充气娃娃”,看看淘宝啥时候会给你推荐充气娃娃。

1.电商的商品推荐逻辑严谨且有效,语音反而大部分都是垃圾数据,毫无利用价值。
常见的电商推荐维度通常就是根据用户性别,年龄,地域,消费能力等画像,以及在网站内的购买、收藏、搜索历史等行为分析,因为搜索浏览都是有明显购买意图的行为,准确多了。我为何要给这么严谨的规则里混入你一天废话的流水账垃圾信息呢?人一天能说到八千个名词,其中真正想买的能有几个?

一个男生跟舍友说草馏上有个精华置顶帖很棒,我就应该给他推荐兰蔻小黑瓶精华肌底液吗?(抱歉有些方言里置顶跟肌底发音挺像的)

还有你月薪1500天天讨论法拉利就是买不起,我给你推荐法拉利有啥用?

孩子指着商场里的玩具对妈妈哭闹说我就要买那个买那个。女生对男朋友说晚上别忘记带身份证顺便买点那个。APP天天监听“那个”还没训练成人工智能就先变成人工智障了吧


2.搞这种裤兜里的语音监听识别根本就是当前技术和手机性能做不到的荒谬臆想
输入法的语音识别功能都用过伐?哪怕用户嘴对着手机麦克风讲话,稍微语速快一点或结巴一点也常常识别出错,更别提你手机放在裤兜里。评论里夸谁家语音识别准的,请放在裤兜里用日常聊天的语速和环境噪音状态识别一下试试?

如果把几亿用户平时说的话都监听起来,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翻译,题主想过自己手机和淘宝服务器能扛的动?你手机的电池能撑几个小时?
不尊重科学常识,就像造谣说肯德基的鸡都长6条鸡翅,能让鸡肩胛骨长满6个骨关节的人为啥不去领诺贝尔奖或者研发变种人军队征服世界而是当没前途的厨师呢?


3.对于题主描述的情况,我觉得最具可能性的解释是:如果你每天说八千个词汇,一年就是两百多万个词汇,总会有哪天说到的关键词跟打开淘宝看到的推荐商品恰好是一样的。

更何况你的日常话题跟你的购物喜好总是有相关性的(比如一个购物车里装满母婴用品的妈妈也经常聊跟人育婴话题)
人都喜欢把这种偶然巧合拿出来说,于是汇总起来就有了“每个人都在被监听”的舆论错觉
而且越是对科学常识不了解的人,就越不愿意进行分析辨伪而全盘相信,看看朋友圈分享肯德基的鸡长6条鸡翅的人都是什么文化程度的群体?恰恰这样的群体最喜欢每天扩散“不得了了出事了这些食物不能吃看见以下信息千万别点开”的大新闻

4.谣言被传播,往往建立在传播者自身缺乏知识常识的前提下。

无知的人总会把一个很普通的东西看成高深莫测的黑盒子,进而愿意相信一切不符合科学常识的逻辑发生。

比如“水变油”的骗局,稍微学过初中化学知识的人都很难再相信。因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知道碳元素不可能凭空诞生。

而假如你今天去造个谣言,说某款U盘被发现跟三星note7手机一样有爆炸隐患,照样很多人会信。懂技术的人知道U盘的组成结构里并没有电池油箱这种可引燃引爆的材料。但是在无知者眼里,凡是自己看不懂的机器都跟炸弹差不多危险吧?


5. 为什么大众会对这种话题喜闻乐见而且更愿意相信“肯定是监听了”呢?
因为众所周知的安卓后台污点,再加上其他某些黑历史,大众就会顺理成章的进行“有罪推定”:
如果你在地铁上摸了一个女孩,而那个女孩呵斥你之后又说自己手机不见了,那么全车的乘客都会相信你不仅耍流氓,而且肯定还偷了她的手机。

这个答案不是为了给阿里辩护,毕竟有的人甚至说“我在淘宝搜的东西,京东马上给我推荐出来了”……一个APP宁愿把用户信息卖给死对头也一定要搞点猫腻否则就浑身不舒服对不对?

你只会相信你愿意相信的东西


user avatar   zhangshu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挺流行的技术猜忌~,似乎App会全天候越权开启Mic拾取用户语音,以便精准画像并推送广告,甚至窃取用户隐私……;我曾经做过语音语义项目,那么在这里主观的回答一波:

关于这个猜忌,App极大概率不会让拾音阵列去偷听用户说话,开放环境里几乎谁家产品也不会这样设计,算法难度高、终端-通讯端-云端的资源开销极大且多半浪费、且系统低效、费效比很低。

之所以感到自己说过的话很快成为广告推荐词条,多半原因是社群关联算法在发挥作用,比如:A君口述了某关键词,B君感兴趣并默默去检索了细节,结果A和B在相同一个地址域,或是同一个图谱归类下(群友、常联、家属/社会关系、同喜好或消费人群),推荐系统便会把这个命中词条匹配给全部相关的ID,毕竟人以喜好类聚,普遍的推荐算法都是如此,越往后模型收敛越好,越高效,越小越敏捷。

曾有Youtube显示主人对着PC说句什么,于是此后被Google频繁推广,这个例子缺少上下文,但一种假设可能是:PC旁边也许有一台Google Home,拾取语音关键词用于推荐和搜索词条的招法,Amazon也做,但这个概念不同,面对Home/Alexa口述的语言多半是目标明确的指令或需求,花费代价去拾取它更有意义,倘若电脑mic真的是开放环境全天候拾取,难以想象。

当然,另一种情形是,倘若是曾经某时对着电脑说过相关的语音指令,则这个推荐词条便会默认跟你的ID匹配,比如,Windows下曾经对着电脑呼唤Cotana说想挑选手机,它后面是Bing以及整套算法,那么词条一旦匹配,推荐给你当然也是正常的,基于上文讲到的社群关联图谱,也会推荐给你的社会关系和同类群体。

对于推荐系统而言,最大的价值不是极致探索少数派个体的个性化偏好,而是发掘相同属性群体的树/森林拓扑关系,进而让算法积累和命中越来越多的属性类别,以及对应的社群规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千真万确

遇到无数次了,以下是最近的例子

1. 一天刷锅的时候发现刷锅的硬毛刷子没了,老婆说原来的毛秃了刚扔,哪天去买个新的。晚上淘立刻推荐,还tmd是同款。

2. 中午问老婆想吃什么呀,老婆说要把家里剩下的韩式炒年糕吃了,下午立刻推荐韩式年糕

3. 晾衣服时在洗衣机里拿出一个橡胶球,问老婆这是什么东西,我发誓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过这玩意,老婆说是买东西送的赠品,叫洗衣球,晚上就推荐了一堆洗衣球。

4.就今天老婆教孩子10以上的加法,老婆告诉孩子这叫“凑十法”,晚上睡觉的时候,立刻推荐了“凑十法”教材。

太多类似的经历不一一列举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只发生在老婆的国行iphone上,我的港版iphone从来没有这个现象。

大胆猜测一下,国行手机可能由于某原强制安装了监听权限的后门,而某些公司或组织是有权限取得这个后门的。所以你们系统隐私里设置的淘宝麦克风权限啥的并没什么卵用。如果我的推测成立,那个权限用户是关不掉的。

别跟我扯什么大数据,我不相信现在的大数据在准实时的情况下做到这种程度的推荐。而且是我甚至从来没有在电子设备上输入过的内容。

我也知道客户端的语音识别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提取上下文关键字根本不是问题。

以上都是本人亲身经历,欢迎来锤我。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韩国人值得中国人学习, 而不是鄙视和嘲笑, 的方面.

特别是在目前汉民族自尊自信被砸得粉碎的现实环境之下.




  

相关话题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看待百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云监工”?该怎么缓解等快递时的焦灼心情?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公布,自明年 3 月 1 日起施行,该政策的实施将会带来哪些改变? 
  如何看待京东长虹经销商称「被恶意欺骗」,将一款电水壶以远低于成本价销售,遭哄抢后无法发货面临破产? 
  手机淘宝能否越权限监听用户对话? 
  现在有厂商给企业做安全培训吗? 
  暴露自己IP地址有危险吗? 
  你有哪些买了又买的好用护肤品? 
  无代码编程会是以后的趋势吗? 
  有哪些你会无限复购的特产/零食/小吃/饮料?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一女生因为交通卡丢了报警,一车人因下不了车责怪女生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外国男朋友不愿意带我去见他父母,我该怎么办?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