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时期苏联的政委同志是一种什么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Hypothetica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孟德尔 回答中提到苏军政治委员制度 1942 年之后取消,不过苏联在指挥官兼任政委和指挥官——政委双长官制之间反复过几次。1924——1937、1940——1941 年间都是单长官制,即指挥官兼任政治委员。1942 年后被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副长官取代,与指挥官同级的政治委员制度被取消,但继承其衣钵的副长官制度一直保留在苏联武装力量序列中。消失的是政治委员与指挥员同级的双首长制,该制度下政治委员在紧急状况拥有指挥部队的权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委员军衔通常低于指挥官。

1941 年 7 月,政治委员制度恢复。主要原因是战争初期连续的失利需要这一制度来鼓舞部队士气和加强政治影响力,当战争局势出现逆转后,科涅夫等将领认为战争初期的这一制度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提出让政治委员重新回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不再干预作战指挥的建议。斯大林采纳了这一建议。

1942 年 10 月 9 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完全统一指挥制度和取消红军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中,可以明确看到苏联决策层的观点:

“......(政治委员制度)建立在对指挥人员的某种不信任的基础上,包括那些当时不相信苏维埃政府的老军事专家......现在红军指挥人员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生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指挥员,他们在战斗中久经考验,完全忠于他们的职责和荣誉。在与敌人的激烈战斗中,红军的指挥官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获得了相当多的经验,并在军事和政治事务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军事委员会和政治工作者增加了他们的军事知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些人已经成为成功的指挥员,其他许多人可以立即或在军事训练后参与指挥......所有这些与我们的指挥和政治干部的成长有关的新情况表明,军事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土壤已完全消失。此外,军事委员会机构的继续存在可能会阻碍改善指挥和控制”

也就是说,随着局势的变化,战争初期的政治委员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甚至阻碍未来的作战需要,是时候让思想政治长官退居幕后,不再直接参与作战指挥。但这一举措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官员的消失,他们只是回到了之前自己专精的领域。

此外政治委员制度起始于法国大革命,最早将其引入俄国的是 1917 年临时政府,目的是确保军队对政府的忠诚,当然效果肯定没有后来托洛茨基那么好。


还有啊,你引用的这段回答问题很多

图片中时间是1944年巴格拉季昂行动中草原方面军的一次高地抢夺战役。图片中拿手枪指挥的是一名叫Валентин的红军工兵士官 拍摄照片的是著名战地记者Леонид Яковь 在《巴格拉季昂会战》(《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书中一副插图 根据衣服和装束判断是一个工兵下士和他的工兵排即将发起冲锋。原作者并没有标注图片中人姓名,只是推测是前文那个战士。关于叶廖缅科或者是某个冲锋后就死亡的政委完全是谣传,图片中人物的后续作者也没有交代 按名字推测只知道这位工兵下士死于巴格拉季昂行动中 也没有说是图片拍摄后就死的

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 Max Vladimirovich Alpert(Макс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А́льперт),“著名战地记者 Leonid Yakov(Леонид Яковь)“是谁我不清楚也查询不到相关资料。

然后照片拍摄日期肯定不是 1944 年,Max Alpert 后来回忆拍摄于 1941——1943 年间,对照片中军装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于 M43 式军装,所以应该也不是 1943 年拍摄。作者并不知道照片中人物的信息,但并不能就此认为照片中信息为宣传系统的杜撰——战争时期苏联并未将其宣传为“牺牲的政治委员”,而只是单纯地描述为 Комбат。

直到战后第 29 年,原伏罗希洛夫格勒、现卢甘斯克地区一户家庭写信给作者,认为这是他们的家人 Oleksiy Hordiyovych Yeremenko(Єременко Олексій Гордійович),共青团真理报与作者和当地政府联系,通过战前照片对比,以及亲历战斗的当事人回忆,认为 Oleksiy Hordiyovych Yeremenko 是照片上的人。

Oleksiy Hordiyovych Yeremenko 当时是苏联第 18 军第 4 步兵师第 220 步兵团下属政治委员,1942 年 7 月 12 日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地区霍罗舍村带领部队反攻时阵亡。 两名健在的这场战斗的参与者——隶属于第 285 师的 Vasily Sevastianovich 中校,以及同属于第 220 步兵团并在后来接替 Yeremenko 政委职务的 Alexander Matvajevich Makarov 少校接受了共青团真理报、伏罗希洛夫格勒地区政府和 Yeremenko 家人的质询和联合调查,各自独立描述了当时的情况并相互印证。而最具决定性的证据来自拍摄者 Max Vladimirovich Alpert 本人——1942 年 7 月,他正是在伏罗希洛夫格勒地区进行战地摄影。

相关调查结果发表于苏联 1987 年 11 月《科学与生活》杂志。

苏联政府在调查结束后向 Yeremenko 的家人发布了更新后的阵亡通知。

我们遗憾地告诉您,您的丈夫,年轻的政治委员 Oleksiy Hordiyovych Yeremenko 为我们的苏维埃祖国而战,在此间表现出他的英雄和勇气,他不幸于 1942 年 7 月 12 日阵亡于伏罗希洛夫格勒霍罗舍村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军的政委是纯粹的思想意识工作者,严格来说基本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而且在绝大多数时候,挖出潜藏在军队中的破坏分子更让他们着迷。

苏军政委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在战争初期最为明显和直接。德国入侵后,不少政委严格按照军事条令规定,禁止部队做任何撤退行动,导致部队被包围和歼灭,甚至在收到大本营的直接命令后,仍然认为这是敌人伪造的而拒绝接受。这迫使苏军总政治部不得不在1941年8月下令政委不能干预军事指挥员的决策。

随着战争的拉锯化,政委对军事命令的干预减少到最小,主要是起鼓舞士气和思想工作,但随着1944年开始局势逐渐明朗,政委又开始干预起军事人员的政治方向,并将他们认为不可靠的人员送往后方审问。

总体来说,苏军二战期间的政委正面作用不大

-----------------------------------

很多人对我的回答表示无法接受,可以理解

我在别的问题里说过,知乎里真正跟军事打交道的人就没几个,更别说去研究70年前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战场了。

我只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政委与军事指挥员之间的关系:

击沉古斯塔夫号的苏联潜艇艇长,估计知乎上就没几个人知道,他是苏联第一潜艇王牌,从苏芬战争起就在波罗的海舰队指挥潜艇。因与基地政委关系不好,“个人英雄主义与资产阶级作风嚣张(此艇长在芬兰期间自费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在战争快结束时仍然只是潜艇艇长,包括本艇政委在内,都与他多次发生冲突,但实在因为他作战水平太好,苏联海军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因此一直容忍到古斯塔夫号事件。击沉古斯塔夫号之后,政委们立即向上级报告,这是一次有计划的妇女儿童的屠杀,潜艇政委也拒绝证实当时气候条件导致潜艇很难分辨目标。于是该艇长在德国投降前被撤职审讯,并以谋杀罪判刑。1956年后才平反

话尽于此

--------------------------------------------

我就知道维护苏军政委的人是出于"共军也有政委"这个浪漫但不符实际的原因

苏军的政委和共军的政委从作用上就不一样。最早的苏军主力部队和指挥员基本都出身于沙俄军队,苏军最早的政委也不是专门院校培训的具有政工能力的专业军事人员,而是契卡派驻的,这种政委的实际作用是干什么的不用我说了吧。苏军的旧军队特征一直到大清洗才算逐渐清理干净,但副作用就是严重缺乏合格指挥员,而且大清洗带来的人心散乱也使得苏共更加担心军队的思想倾向,因此也更倾向于从忠于苏共的专业政工人员中挑选政委。这就是为什么苏德战争早期政委可以干涉军事指挥权的根本原因,而且苏军政委在早期就是本部队的最高裁决人,这么大的权力谁敢说天才和圣人占多数?所以谁要是说大部分的外行能干得比内行好,就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苏军有没有督战队?当然有!这是俄罗斯人自己都承认的,所以俄罗斯本国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没有好感是有原因的,而督战队往往也是政委亲自带领。说到督战队,我倒不认为它是残酷的,因为在当时的苏联条件下,以一切手段来保证军队有战斗的意志是必要的,所以政委的督战功能恰恰是这个职务在战争中期的最大贡献,你们却有意无视了。

共军的军队出身则不一样。共军的发家部队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苏式民族主义思想训练出来的,而且早期的几次失败导致意志和信念不坚定的部队逐渐出走和溃逃,使得政工人员的需求大大降低。但共军早期时代的军事环境相当恶劣,因此不能允许非专业军事人员来干预部队行动,事实也证明,政工人员指挥的第4次反围剿就几乎失败,而政工人员彻底干预的第5次反围剿就彻底失败。这些血的教训也导致共军只选用军事人员出身的人当政委,并且由苏式的政委独大改为双首长协商制。

两军的历史和出身都不同,政委这个东西有啥可比的。


user avatar   li-hao-ran-37-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党员,政委,犹太人,站出来!“

“我是政委福明,共产党员,犹太人。”

虽说是艺术加工过的,但你看看人家的主旋律!

刚才正看豆瓣上批他是主旋律的人。

我也是很好奇,被冠上主旋律就一定是烂片么?

《拯救大兵瑞恩》《壮志凌云》《冰雪勇士》哪一部不洗脑?

吭。跑题了…

据说冲锋前政委会给大家发伏特加。

还记得当年本子网民看《集结号》的时候,一开始怒骂政委。

“政治委員…”然后政委阵亡,他们有全都哑巴了。

嘛,所以说,他们就和民主军队里的随军牧师,战斗法师(误)差不多,只不过带头冲锋罢了。


user avatar   gu-si-ta-fu-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防人民委员命令
(第307号。1942年10月9日于莫斯科市)
关于在红军中建立完全的一长制和取消政治委员制
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2年10月9日《关于在红军中建立完全的一长制和取消政治委员制》的指令,我命令;
1. 解除各部队、兵团、司令部、军事学校.国防人民委员部所属各总部和红军其他机关的政治委员以及各分队的政治指导员所担任的职务,任命他们为相应的政治副指挥员(副首长)。
2. 各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限期一个月在其受权范围内授予政治工作人员以指挥员军衔。各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在1942年11月15日以前把授予正营级政治干部以上的政治工作人员以指挥员军衔的鉴定材料,通过红军总政治部呈报国防人民委员部。
3. 兵团司令员、集团军和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更坚决地把有军事素养的政治工作人员提拔到指挥岗位上来,特别是在连长、营长这一环节。
4. 各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在本年10月20日以前组织方面军的为期两个月、有学员150—250人的指挥员训练班,以便把最有担任指挥工作才能的政治工作人员培养成连长。训练班学员的挑选工作,与红军总政治部配合进行。
5. 红军总干部部从今年11月1日起在“射击”训练班中举办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班,训练最通晓军事的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人员,以便从他们当中培养200名团长和600名营长。训练班学员的挑选工作,由红军总政治部协同总干部部进行。
6.本命令任命的政治副指挥员(副首长)保持原薪。
国防人民委员
约·斯大林

《斯大林文选 1934-1952》上册第30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user avatar   886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身先士卒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只有政治指导员或者有经验的共产党员才会这样做,然后其他人会跟着他们。人总是需要榜样的

---------红军老兵阿列克谢·涅夫佐罗夫

战争证人 03 WAR WITNESS Heritage 03 Nevzorov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9G0psTaoBA/
user avatar   zhao-guo-xi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有朋友认为政委负面作用超过正面作用的,不敢苟同,苏军中政治军官的形象和作用,在一段时间以来被大大的歪曲了。

以这个答案为例

苏军的政委是纯粹的思想意识工作者,严格来说基本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而且在绝大多数时候,挖出潜藏在军队中的破坏分子更让他们着迷。

苏军政委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在战争初期最为明显和直接。德国入侵后,不少政委严格按照军事条令规定,禁止部队做任何撤退行动,导致部队被包围和歼灭,甚至在收到大本营的直接命令后,仍然认为这是敌人伪造的而拒绝接受。这迫使苏军总政治部不得不在1941年8月下令政委不能干预军事指挥员的决策。

随着战争的拉锯化,政委对军事命令的干预减少到最小,主要是起鼓舞士气和思想工作,但随着1944年开始局势逐渐明朗,政委又开始干预起军事人员的政治方向,并将他们认为不可靠的人员送往后方审问。

总体来说,苏军二战期间的政委正面作用不大


作者:余鹏
链接:二战时期苏联的政委同志是一种什么存在? - 余鹏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苏军的政委是纯粹的思想意识工作者,严格来说基本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而且在绝大多数时候,挖出潜藏在军队中的破坏分子更让他们着迷

首先,我看到过部分苏联空军的政工干部是飞行员转的,政治军官带队出击的情况并不鲜见。而至于军事指挥能力,苏军中的政工人员也有军事干部转任的。

其次,挖出破坏分子的事情让特别处锄奸局做就可以了,这不是政工军官的职权。

至于说“甚至在收到大本营的直接命令后,仍然认为这是敌人伪造的而拒绝接受。这迫使苏军总政治部不得不在1941年8月下令政委不能干预军事指挥员的决策。”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关于政工军官的军事业务能力,我引用本人已经翻译完成的《朱可夫最大的失败:火星战役》一书中的内容,可以管中窥豹:

近卫第8步兵军的一名政治军官在报告中强调“部队中存在对战斗任务粗枝大叶、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组织炮兵和坦克兵协同行动的工作方面非常草率。42年12月6日,步兵部队对热列布佐沃实施攻击并且占领了村庄三分之一的地方。根据命令坦克兵(应该)为步兵提供支援。但是直到我军步兵被强敌反击压迫下撤退到进攻出发阵地时,坦克才姗姗来迟。

42年12月12日,我军对热列布佐沃展开攻击前,预定的90分钟火力准备被取消了。结果第148步兵旅一部在预定的炮火准备时间未能成功占领出发阵地。很显然德军已经摸透了我军的进攻战术,在炮火准备期间他们会隐蔽在坑道里,一旦炮火结束就会进入堑壕,以猛烈火力击退我军的攻击。

这报告可不是“纯粹的思想意识工作者”能写出来的


有朋友在回答中引用了我翻译的《劳斯回忆录》,在这里也再节选部分内容

一战时期的沙俄军队与即使是德军入侵初期的红军对比,差别也是相当大的。在一战期间,俄军的表现或多或少更像一盘散沙,墨守成规而且缺乏个性化,然而共产主义推动下的民族觉醒已经在1941年展现了出来。相比1914年到1917年的战争,苏军士兵的文盲率大大减少,军队整体正在迅速展现其个性化的特质,尽管苏军中优秀的士官还是太少,而大量的军人还没有克服他们的惰性。带来这种变化的力量正是共产主义,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一个坚不可摧的集权国家唤醒了大众的灵魂。俄罗斯人本质上说对政治是不关心的,至少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是这样,而农民是苏联军队的主要兵源。一个俄罗斯士兵可能并不是积极的共产党员,也不是狂热的政治信徒。但是他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而这就是值得注意的最重大的变化—自己不是为了虚无飘渺的意识形态而战,而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战。

而红军士兵即使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仍然顽强的抵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委的表率作用。比如说,在波谢卢克塔基希的一个城堡被占领之后很久,我们有一支规模很大的部队在城堡的广场暂时停留,第11坦克团的坦克经过广场的围墙,当时坦克的舱盖是打开的,结果突然遭到了步枪在很近距离内的射击。敌人的步枪瞄准的是从炮塔中探出头来的坦克车长。直到三个露出头的车长被打死之后,连长才发现射击来自广场围墙附近,距离围墙非常近只有10米远的一条狭窄战壕。德军坦克立即开火,战壕中的13名苏军官兵全部阵亡。他们是苏军一个团部的军官,而指挥他们的是政委,这个政委在战死的时候仍然手持步枪呈瞄准姿态


壮哉 正所谓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再引用《勒热夫绞肉机》中的内容

11月7日,在这个十月革命节,敌军决定给我们送上一份出人意料的“大礼“:敌军向我们团的阵地发动了反击。前沿态势很不稳定,敌军自行火炮在冲锋枪手的伴随下试图突破我军,并突入团防御纵深。一批战士在营参谋长库兹涅佐夫(Kuznetsov)上尉的指挥下试图阻击敌军但是失败了。敌军很快直扑团指挥所。

刚刚上任不久的团长谢苗·弗拉基米罗维奇(Semen Vladimirovich)上校颇有些慌张,已经失去了对各营的有效指挥。他反而问政委格鲁兹杰夫:

“我们该怎么办?“

你什么意思?“团政委很惊讶:”打啊!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成光杆了!“

“但是我们还保持着通讯呢!‘战争之神’(炮兵)会帮助我们的!“

格鲁兹杰夫不再理睬一脸沮丧的叶皮凡诺夫(Epifanov),马上找来了在我们地堡里的炮兵观测员:“马上联系你的指挥员:我们需要紧急支援!“

过了几分钟,我们的大炮开始怒吼。


节选一些本人翻译的卫国战争老兵访谈中关于政委的内容

问 –你们团的官兵们信任或者说尊敬部队政委么?

沃斯特洛夫·弗拉基米尔·鲍里索维奇 –我们所有的政委都是从战斗部队的军官中提拔的。比如我们团的政委,维斯奥斯基,在转行做政治工作之前就指挥一辆自行火炮作战。士兵们都会信任这种军官。


尼古拉·奇斯佳科夫:在1943年另外一场战斗中我获得了勋章—当时我用迫击炮掩护了营政委。那时我军的进攻停顿在距离德军战壕150米的地方,德军的战壕沿着森林边缘地带分布。我们在一个弹坑里装配好迫击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德军的钢盔沿着战壕在运动。出人意料的是我看到了营政委,一位大约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直接向德军阵地前进(当时并没有完整的战线)而对方想俘获他。为了救他,我向德军战壕猛烈的开火-我受到过良好的控制火力方面的训练。最终德国人被赶进了森林,而营政委也得救了

本人撰写的一篇波罗的海舰队S-7潜艇出击的文章中,该艇政委古谢夫不但深受官兵的爱戴,而且在潜艇也业务方面也绝非外行,更重要的一点,他并不像如今一些影视剧里的政治军官那样,是个不通人情而且疑神疑鬼的催命鬼。

在估算了深度之后,艇长摇了摇头“政委同志,咱们别无选择,必须上浮,在水面状态实施攻击”。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当时的潜艇在水下状态航速很慢,想追击或者占领攻击阵位,必须在水面行驶。政委稍微犹豫了一下,这意味着要冒巨大的风险“别忘了,敌人在这里的灯塔上设了观察哨而且这里离敌占港口非常近,一旦上浮就会暴露行踪,敌人要赶到这里只需要半个小时……”。没等政委说完,利辛就打断了他“半个小时足够了”看到他的决心已下,古谢夫点了点头“那就干吧!”


因此说“苏军二战期间的政委正面作用不大” 我看是不甚适宜的。

当然了,这个朋友说“知乎里真正跟军事打交道的人就没几个,更别说去研究70年前几千公里外的欧洲战场了。”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 非 常 好!

请大家记住:

the Communists had at the Front was receiving the first bullets from the enemy: for they were honoured with leading our assaults.

共产党员在前线唯一的特权就是冲锋在前!

身先士卒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荣誉




┄┅┄┅┄┅┄┅┄┄┅┄┅┄┅┄┅┄┄┅┄┅┄┅┄┅┄┄┅┄┅┄┅┄┅┄┄┅┄┅┄┅┄

另外

啊勒

这个朋友引用的纪录片,看看可以,当真就算了,这段情节显然是杜撰的。

关于苏联空军在中国境内的部署,以下内容节选自本人翻译的《鸭绿江上的红魔》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莫斯科军区防空军近卫第5歼击航空兵师—师长为伊万·维亚切斯拉夫·别洛夫(Ivan Viacheslav Belov)上校—就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该师下辖近卫第28歼击航空兵团(团长A·Ia·萨波日尼科夫(A. Ia. Sapozhnikov)上校)和近卫第72歼击航空兵团(团长A·I·沃尔科夫(A. I. Volkov)中校)。1950年7月初,近卫第5歼击航空兵师又增编了1个近卫第139歼击航空兵团(团长D·G·佐林(D. G. Zorin)中校)。该师匆匆通过铁路运输秘密进入中国。在进入中国境内之后,该师的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军人都换上了中国军服,8月10日抵达沈阳之后,所有人的个人证件都被收走

近卫第5歼击航空兵师被改名为近卫第151歼击航空兵师。在沈阳北部和东北部的机场重新组装米格-15(使用RD-45A发动机)之后,该师各团被部署到东北地区的三个机场—沈阳、辽阳和鞍山机场

这是第一个直接投入朝鲜战场空战的苏军航空兵部队。

而I·N·阔日杜布上校指挥的324歼击航空兵师在1950年年底进入中国,但这个师最初的任务是培训中国空勤和地勤人员,直到1951年3月下旬才进入安东地区驻扎。

另外瓦西里·斯大林,诚然当时是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但这个第324师是否隶属于莫斯科军区,尚有疑问,而且就像这个朋友所说的一样,莫斯科军区司令员给下属下达命令,为什么要内务部的人出面?


user avatar   wang-bu-r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xiao-tu-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中华民国空军军史馆记载,在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年),国军空军出动66,259架次,取得了辉煌战果,击毙共军2,282,578人,并曾多次空袭中共领导人驻扎的延安根据地。

图片见下,来自网络。



这份珍贵的文字介绍,完美诠释了中华民国空军的精确打击力度和作战能力,不仅给解放军造成重大杀伤,而且能够做到在歼敌人数上世界首创性的精确到了个人。



国军空军还整理出来了历次战役的战果,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然可以识别。例如在徐蚌会战中,仅仅国军空军出动3828架次,击毙匪军272850人,击毁车辆2266辆,重挫匪军。各项战果依然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历次战果累计歼敌2282578人(228万多人)。




上图讲述了国军空军一起空战的战损比例:1:31!
就是说,在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期间,国军仅仅损失1架战机,就可击落共军米格战机31架,可见全歼共军空军并非难事,不过吹灰之力。
但国军不仅仅是威武之师,同时也是仁义之师。在给共军造成巨大杀伤,并创造了1比31的压倒性优势,打的共军空军溃不成军之后,国军的飞行员内心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不忍心给敌军造成巨大杀伤,不忍心生灵涂炭,所以功成身退,退出大陆东南沿海空域,主动退守到海峡中间线以东。






对此,有人赞曰:

援美十年捍卫民主,

歼兔一亿虎据台湾!




  

相关话题

  乌克兰士兵投降,作为军人是否应该投降? 
  以人类现在的科技,能不能挡住魔兽争霸三里四族入侵? 
  一战之后,二战之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力怎么样? 
  两山轮战为什么打了5年? 
  莫德尔的区域联防战术和曼施坦因的弹性防御战术有何本质区别? 
  现在的解放军能否战胜最强状态的苏军? 
  如何评价 毛瑟98K步枪 和 M1加兰德步枪?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不是误炸? 
  印度此次挑衅中国,有哪些目的? 
  日本在二战杀过德国人吗? 

前一个讨论
Apple TV OS 为什么不进中国,话说仅仅是因为相关的服务用不了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庞巴迪二战时曾经为日本造过坦克?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