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最终李自成一统中原,还会出现晚清那样的局面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有好转但差别不会太大。

首先是统一的阻力大大减小,清朝入关之后花了四十年才统一中国,换成顺朝四年也就差不多了。

下江南之后不会发生剃发令造成的大规模反抗,然后也不必像清朝那样把八旗兵部署在长江沿线,只派绿营往南打。攻略南方肯定也得闯军嫡系大将带队,清朝那种天下快统一了绿营却大批造反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没有剃发令,没有圈地,没有追逃,没有清军的大屠杀,没有迁界禁海,没有三藩之乱,中国经济的恢复会提前几十年。也不会有清朝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蓄意摧毁,也会对科举制改革。

但接下来,就只是个普通的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而已,不会再进一步了。没有工业革命,和欧洲人撞上的时候肯定会输,只不过输得没那么惨而已。

没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是,用不着……

经常有人说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没有科学精神,其实说得也对。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科学精神呢?一般这个锅都会让儒家来背。其实还真不关儒家什么事,主要是因为科学精神不挣钱。

让资本家选择用机器生产,只能是两个原因:第一,市场上对他生产的商品有很大的需求,第二,机器生产的成本低于手工生产。

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不加限制地随便生,三十年就能翻一倍,但是农业生产效率在那个年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三十年翻一倍。所以当能开垦的土地都被开垦之后,无论农业技术怎样提高,生产出来的粮食都会转化为更多的人口。农民手中没有足够的余粮,就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机器生产就没有市场需求。

而众多的贫困人口会大大降低劳动力价格,早期的简单机器在成本上是拼不过如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

所以,18世纪的中国就算出了某个天才科学家,发明了某种机器,他也得饿死,因为他的作品卖不出去。

但是英国偏偏就凑齐了这么苛刻的条件。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美殖民地的存在,整个18世纪,英伦诸岛的人口增长超过七成,而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增长了六倍。英国的农场主大量地把农田变成了牧场,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如果同时期的中国敢这样搞,那就是又一个李自成要诞生了)。这些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却并未使劳动力过剩。

从17世纪前期以来,北美殖民地吸纳了大量的人口,那里居民的平均身高比欧洲高两英寸,平均每个清教徒家庭养八个小孩,夭折率则只有欧洲的一半,平均收入比欧洲高20%,税率则只有英国本土的四分之一。大量人口前往北美谋生,使得英国从来没有清朝那种“只为人多觉地褊,一人一亩尚难全”的情况,北美殖民地生产的小麦也大量运销英国本土。因此,英国的粮食供给一直没有像中国明清时期那样紧张。当然,爱尔兰人死了多少不在大英帝国的考虑之内。

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就增加,因为劳动力成本高,工人的工资也比同时期的欧陆更高,比中国江南的那些一日不作一日不得食的穷苦工人更要好得多。这一切最终导致了英国人的消费能力变强。

衣食住行中,最容易改善的就是衣。饭要天天吃,标准提高了开销太大,房子也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至于出门旅游,那更是不知多少年后的事了。唯有相对廉价的棉纺织品,最容易向收入提高了的英国人民推广。

于是,纺织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各行各业都开始繁荣,越来越需要一种能代替人力或畜力的新动力,于是,原本是鸡肋产品的蒸汽机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了一次次的改良,最终开启了蒸汽时代。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丰富的煤铁资源,这就使得他们使用蒸汽动力的成本更为低廉。较高的人力成本、较大的市场需求和较低的煤炭成本,让英国成功跨出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步。

在其他欧洲国家,比如说法国,工业革命发生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法国的环境相对稳定,而此时工业用蒸汽机的技术也成熟了,完全可以在成本上压倒人力。但是法国的工业革命和英国相比就明显有差距,国内投资不足,在海外市场也竞争不过英国。煤、铁、棉花的产量不足,小农经济也长期广泛地存在。

中国引进机器生产,比法国又晚了四十年。这会儿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开始了,机器生产在绝大部分环境下的效率和成本都碾压手工生产。

中国近代的落后,当然是与清政府封闭、自大以及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老百姓是分不开的。如果换一个更开放的政权,有可能会更早地了解到欧洲的强大,试图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是,至多也不过就是提前一段时间开始洋务运动,顽固派的势力弱一些,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摆在这里,粮食危机会一直存在,劳动力成本会非常廉价,再加上经济最发达的是江南和广东,煤炭产地却集中在北方较穷困的地区,中国抢在欧洲前面自发产生工业革命,跨过机器成本与人力成本竞争的那道门槛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那么,落后挨打也基本上不能避免。

另外,地缘环境的限制导致中国缺少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空间。大英帝国可以不管爱尔兰人的死活,大顺帝国敢专心发展江南,不管陕西人的死活吗?忘了自家太祖皇帝是为什么造反的了?再加上17、18世纪的中国长期面临北方的严重边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基本上是那个年代的唯一选择,英国那种绅权限制君权的模式在同时期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为了保持帝国的稳定,农民起义者出身的新王朝统治者会加倍注意保护自耕农和佃农的利益,维护小农经济。17世纪的英国小农经济瓦解能带来工业革命,17世纪的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只能带来农民起义。

大顺到了末年当然也是一定会烂的,但我还是要说,大顺再烂也烂不到大清的份上。

本来想写一写大清限制子母炮一百多年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奇葩事件,但是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位博主的功课做得比我强多了,大家直接看他写的就好。

大清皇帝和澳宋敬爱的文主席信奉的是同一套理论,最好的武器都是八旗才能用的,绿营不能装备那么多火器,否则造反了怎么办。所以当八旗烂了之后,就得逼着绿营比他们更烂。直到后期实在扛不住了,才不得不对湘军等汉人军队放开限制,但奇葩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还是拿英国人做对比,整个19世纪,被英国侵略过的国家和民族不计其数。缅甸人、锡克人、马拉塔人、阿富汗人、波斯人、毛利人、祖鲁人、布尔人、苏丹人、桑给巴尔人……猜猜给英军造成伤亡最少的是谁?排在倒数第二的毛利人,也打死了五百多个英国兵。

清朝与一个正常的封建王朝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凌驾于普通国民甚至普通官僚之上的八旗,这是清朝能夺取天下的关键,也是他们的致命缺陷。这种特权集团天生是近代化改革的大敌,埃及改革时屠杀了马穆鲁克,奥斯曼改革时镇压了苏丹亲兵,日本改革时打倒了幕府。中国到了近代想要革新,不把八旗赶下台是不行的,然而八旗却是清王朝的统治核心,与皇权捆绑在一起,直到辛亥革命才得以废除。

如果在17世纪中叶统一中国的是大顺,当然也会产生特权阶级,但无非也就是刘宗敏、田见秀等人的子孙后代组成的勋贵集团而已。顺朝比明朝更重视武将,甚至有武将出任在明朝相当于巡抚的节度使,所以勋贵集团的势力应该也会比明朝大一些,但如果使用降等袭爵制度,大概也不会像明朝的勋贵烂得那样透。到了王朝末期,尤其是有了新式军队之后,这些勋贵很快就会被排挤出权力核心,顶多也就是有几个榎本武扬这样的人物。

这也并不意味着大顺就能成功维新。地主和农民的这点事,蒋委员长管不了,大顺皇帝当然也管不了。但李自成的子孙起码不至于被北京的八旗大爷们的身家性命挟制,连跑回陕西老家拉十几万兵马来迎战的胆子都没有,起码不至于连军事技术的革新都畏首畏尾,像防贼一样防着这个国家人口最多的民族组成的军队,起码不至于连祖鲁人和毛利人的战绩都不如。




  

相关话题

  崇祯为什么宁可哀求大臣和亲戚、最后自尽了也没有抄他们的家? 
  为什么晚清时期会被如此多的国家如此疯狂的掠夺和侵略? 
  为什么清朝会请洋人来当官? 
  假如李自成不急着攻北京,好好经营已有的地盘先让崇祯跟清军互相消耗消耗,坐山观虎斗可行吗? 
  清朝最让你恶心的行为是什么? 
  为什么铁甲舰保不住大清江山? 
  为什么都说李鸿章是东方俾斯麦? 
  你认为晚明的西学东渐本有可能变成洋务运动吗? 
  为何李自成十多万军队守不住西安,而大同孤军姜襄却能守1年多? 
  如果你穿越到明朝末年刚打破北京城的李自成身上,你会怎么做? 

前一个讨论
如果太史公活到今天重写刺客列传,有哪些刺客会入传记?
下一个讨论
明朝与清朝相比,哪一个综合因素更好?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