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这几年(2020~2021)失业的人真的很多吗? 第2页

              

user avatar   kuaiz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北京郊区。。顺义这边。。

最近的感受是这样的:

1.朋友里面有一个是前年失业至今的。估计在自己折腾一些别的业务吧。反正没找到工作。

2.以前跟我的一个小弟,因为工伤,再加上裁员,已经3-4年没上班了,天天钓鱼。

3.北京的交通状况,莫名的感觉比原来好了很多,可能是疫情影响吧,也许我想多了。

4.顺义的打车,大概率会碰到女司机。近半年的打车,女司机比例已经一半一半了。

5.有看到外卖员有女的了。

6.原来吃过的好多饭馆儿,很多已经没有了。

7.路上很难看到做保洁的人了。原来可是随处可见。

8.晚上路边有车主开着后备箱卖东西,卖什么的都有,衣服、鞋子,小玩具。

9.地铁似乎没原来那么挤了,当然还是挺挤的。

以上


user avatar   lang-shu-jiang-hu-sui-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艰难时代》,Hard times

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对的,美国历史上有过严重的经济衰退期,从股灾开始,整个社会信心不足、人心涣散。

国民一度以为,美国将从此衰落,难以恢复往日繁荣。

书作者是一个美国记者,得过普利策奖,很有名就是了。他采访了几百个人,有工人、农民、中产、巨富、囚犯、政客...

口述他们亲历过的美国大萧条。
内容蛮有趣的,说说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一、


美国大萧条时,失业特别严重,书里有个经济学家统计过,30年代中期,美国有1000-1500万人失业,而劳动力的供给量是4000万。

也就是超过30%的人没工作。

甚至一个工厂只招4个人,但有“上千个人像一群狗一样抢这几根肉骨头”
那没工作怎么办呢?

很多人会“搭顺风车”。

那时候美国铁路应该挺发达的,有很多货运火车,失业青年们就偷偷扒上火车,坐在车顶上全国跑。

到了一个新地方,无业游民们就下车,到处晃晃看能找到什么工作,如果找不到,就流浪、乞讨,或者偷东西,坑蒙拐骗。

甚至为了十几、二十块钱杀人抢劫——为了活下去...

这个地方混不下去了,就扒上火车继续走,有时候火车停的镇子小,大家一下车,当地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两倍...

有时候火车开着开着,又回到老家了。进门一看,全家人还在靠领救济活命。
那就转头继续走。


当时大萧条太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工人失业、巨富阶层跳楼。
中产阶级也都失去了储蓄、房产和工作。

“一些相当有钱的人,突然间发现手头没钱了”

有一个人讲了他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破产之后,给自己买了十万美元的保险,然后就自杀了。

——这样,妻子和几个孩子就能靠保险赔偿金活下去。

当时好多人这么干,出门之后再也没回来过。

(这是书中的记载,具体如何做到的,没有细节描述,我不清楚当时美国保险的赔付标准是怎样的。但现在肯定是不行了,寿险要买了两年之后自杀才赔付)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努力求生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诡异的场景:

一些看起来很体面的人,穿着一两百美元的昂贵西装(那时普通人一个月才挣十几块钱),蹲在大街上卖苹果。

而且不止一个人在回忆里提到这个场景,整本书看下来,让我感觉好像全美国人都在卖苹果...
为啥“苹果”出场概率这么高?

我查了下,在知乎看到一位@PenguinKing是这么解释的:

因为有一年美国苹果大丰收,但经济崩溃了、卖不出去,就有人出主意把这些苹果用超低的价格卖给失业的人。

失业的人稍微涨点价,只要能把苹果吆喝出去,就能赚到钱了。

有些体面人为了不领救济金、不乞讨,就全去卖苹果了,于是大街小巷都是吆喝苹果的...
听起来挺凄凉的。

还有人回忆说,特别富的人,其实大萧条的时候受的影响不大,而穷人本来就穷,领救济、领免费药什么的,也没啥心理障碍。

但是中产阶级羞耻心就比较高了。他们本来生活很富裕,突然断崖式返贫,让他们接受施舍,拉不下面子,有些人就死撑着不去看病。

也有些人撑不住,比如有个女士,每次去免费诊所,都要把自己的凯迪拉克停到三个街区之外,再走过去。
医生说——
我管这种人叫外表光鲜的穷人,她有体面的衣服、她有凯迪拉克,但她没有钱。
...


是不是大家在大萧条时都很惨呢?

也不是,有句话说的好——

所有的灾难中,都存在潜在的好处。比如说,私酒贩子在大萧条时,就非常赚钱。

美国在1920年颁布了一个很奇葩的法律——禁酒令。

禁止制造、销售、运输酒类,一直到十几年后才取消。

让人类不喝酒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经济崩溃后,大家心里苦,更想喝点酒了。

于是私酿和私贩酒就特别流行,也非常赚钱。

有一个女士讲了一个故事:

她年轻时帮富豪们卖二手游艇,这些富豪都因为经济崩溃,养不起游艇了。

当然也没人买得起,毕竟价值五十万美元呢,再强调一下,那可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五十万...

所以这些游艇就停在码头长绿毛,姑娘特别愁。

有一天有个男的过来找她,说愿意把码头上所有游艇都包了——因为他是私酒贩子,FBI盯上他很久了,以前运酒的船都不能再用。

所以他就把这些游艇全买了,把奢华装饰全拆掉,都装上酒,这样就能在FBI眼皮子底下继续大贩特贩。

姑娘特别开心,这些五十万的游艇最后以五千、一万美元的价格全卖了。

她拿6%的佣金。

这就是私酒贩子的故事,挥金如土、特别有钱。


再讲个励志一点的。

大萧条时,失业和破产是主流。但是也有人抓住机会,反而赚到了大钱。

有一位叫威廉·本顿的名人,当过参议员、助理国务卿,他就是在大萧条时起家的。

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那一年威廉·本顿29岁,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

没几年,这家公司就成了全球前六大广告公司。

威廉·本顿说,本来自己这么年轻,那些大客户看都不会看他一眼,根本进不去门。

但是大萧条来了,商品销量不行,大老板们才有动力去接受一些新鲜的点子,一切办法都愿意试试。

所以他才有了机会。

威廉·本顿通过在广播节目里插广告、制作广告歌...让一款牙膏在大萧条时销量翻了两三倍;让一个咖啡的销量在六个月之内飙涨了85%。

一时间大客户蜂拥而至,大笔大笔的钱扔了过来。

导致他比电影明星赚的都多,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后来威廉·本顿也买股票,损失了十几万...他就想——我为啥要买别人公司的股票,给人送钱呢?
我为啥不直接买公司?

所以他后来买了一家做背景音乐音响的公司——没额外投资,雇了一批有干劲的销售、想了一个新的销售策略。

一年利润两百万。

“要不是大萧条,我绝不可能买到这家公司,是大萧条让我挖到了金矿”

似乎优秀的销售,更容易因危机而兴奋?这本书里还有好几个例子。

因为他们能很轻松的卖掉别人卖不掉的东西。

在大萧条时,自身价值反而更充分的得到了体现。

这个书的有趣之处在于,经济是有一轮轮周期的。人们原本以为,所有的低谷都难以走出,但实际上,却有一大波机会,正在谷底孕育,为下一轮的发展埋下种子...


个人随笔,喜欢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送礼技巧与灰色文化,亦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交流心得。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仅是多,而且是非常多,多的让人害怕。

我老家河北那边的村镇民营中小企业,基本集体停工了,原因是没有订单。

大量工人处于隐形失业状态,他们都在无工资长期休假,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工。



现在舆论管制异常严格,新增了很多敏感词。我平时经常冲塔最多被要求修改,上次想法里发了一个“pf差距”差点被禁言。

后来我就用“分化”之类的词代替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社会上恶性凶杀案报道越来越密集。

经济下行的社会像一口高压锅,失业就是下面最旺的火苗。随便一点刺激都可能当场爆掉。



我现在在长沙,经济恢复水平在全国比较领先。

现在知乎不让放图,这周一晚上想去买黑色经典和茶颜悦色,排队的人太多都没买上。经济情况已经比绝大多数城市好的多了。

但长沙同样不容乐观。

我们这边房租基本跌了20%左右,原因是没人租房子,打工的找不到工作很多都回家了。房东们在业主群里维持着表面和谐,都说坚决不降租金。

但过了不久发现,那个喊的最坚定的偷偷降了几百块钱最先租出去了。

信任和房租一起就这么崩塌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丑恶,经济好的时候工人虽然被压榨到还能生活,许多愚昧无知的人对资本歌功颂德。

而当经济下行的时候,你爱的那些资本家会爱你们吗?


user avatar   gaarm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是2020年的问题了,但我还是想说两句。

现在不怕中央印钱,怕的是中央印出来的钱到不了底层手里。

我2020年中就向上级部门建议过,加大公益性岗位的供给,尽可能多地让35-40岁的失业人员纳入到公益性岗位中,还可以设置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与灵活就业补贴结合,让城市里比较困难的中年失业人群能有一个保障。比给低保要强,因为公益性岗位可以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基层组织一方面人手多了,另一方面还能把这些人管起来,保持与社会的接触,而不是像低保那样家里蹲。

奈何上峰觉得花钱太多,其实算算账,全国范围内来看一个公益性岗位一年财政投入4-8万,个人拿到手1500-3500元。1万个岗位一年4-8亿,全国如果增加1000万个岗位,那就是4000-8000亿。但是全国增加1000万个公益性岗位能解决大问题,极大充实基层力量。甚至可以靠发中央政府债务解决资金来源,这种债务很类似于美国现在的疫情期间发给失业人员的失业金,但美国人的做法导致大量人口不再工作,而公益性岗位则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增加消费,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还能充实基层治理能力。

与之类似的就是给全国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增加养老金,现在每个月约200元,如果增加到800元呢?这将是一种巨大的消费升级,等于政府给农民增发消费券。

以上两项政策,我是建议政府专门发债解决。

这种专项债务实际上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是一种“富人税”。按照翟东升老师的说法,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务等于一种税,但由于这种定向发债最后全部用于基层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农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等于全民收税,定向补贴,政府放出来的水直接流到最基层最底层,这种做法比想办法从富人口袋里掏钱要直接的多,也容易得多。考虑一下,现在出个房地产税都异常困难,将来如果想要出台遗产税和资本利得税得成什么样子?究其原因,富人的资产组合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靠政府部门的人力几乎难以掌握其中奥妙,因此只能在富人资产组合的“变现”阶段征税,比如遗产、房产、资本利得、离境和放弃国籍等等,但富人不会傻傻等到那时候,而是在之前就会想办法转移财产,所以各类富人税征收起来极为困难。但是政府专项债就不一样了,放水等于“铸币税”,铸币税不是按“人头”征税,而是按“币头”征税。打个比方,社会总财富是4000亿,富人占3000亿,穷人占1000亿,我发专项债务400亿,等于“所有货币”贬值10%,那么穷人手中的钱贬值100亿,富人手中的钱贬值300亿,但是我定向发债全部流向穷人,那么就等于从富人手中拿走300亿补贴穷人,而穷人的钱还是还给了穷人。这是一种财富再分配机制,起到的是促进经济这摊水流动起来的效果

定向补贴穷人起到的效果会极为明显,因为穷人收入低,边际消费提升效应也最明显,一个人收入100万,你给他多发20万不会促进他多消费。但一个人收入1000元,你多给他200元就能有极为明显的消费提升。中产阶级能从扩大的市场购买力中获益,而考虑到市场规模扩大、购买力增强,富人们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损失,因为放出去得水最终会以资本利得的形式回到富人手中。所以是一种多赢的局面,在这里,公益性岗位补贴就是一种财富分配机制,而不再只是一种就业促进政策~。起到的是让大量沉淀在富人手中的钱重新回到市场成为“流动之水”的作用。

损失的是谁呢?其实没什么人受损,因为疫情导致全国范围内货币流动速度变慢,等于变相降低了M2供给,形成了事实上的通缩看,通缩情况下必然有失业,甚至是很多优质就业岗位消失!这种通缩还不是靠增发货币就能简单解决的,因为不管你增加多少,短时间内依然解决不了货币流动速度变慢的问题。再想想中国可怕的工业生产能力,参考前一阵猪肉价格跌破成本价,我们一直处于过剩的状态,几乎不可能带来通胀。在危急时刻适当增加政府债务,把新增货币精准直接向底层民众倾斜,我认为是一种短平快而且迅速见效的方法。

危急时刻要看每个国家的功力,功力就是能不能把钱精准发到底层人民手里,如果能,那就能有效抗击各种危机。否则像2008年那种大水漫灌,上游就全部截留了,底层人民生活会越来越糟糕~还解决不了消费不足的问题。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看各官方数据报告,单从我个人来说吧。

坐标江苏三线城市,餐饮旅游业那不用说了,疫情原因,近乎绝望,目前逐步恢复。

有几个商场里店铺从20年就开始减少,今年再去,商场里灯和电梯都不开了。

大部分商场目前正常但是比前两年还是冷清多了,除了几家巨头(华为小米苹果苏宁必胜客肯德基这些)一如往常,大多数要么关门了,要么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尤其是商场里的品牌服装店铺和大牌化妆品护肤品专柜,今年真的太冷清了。

买的人少,卖的也少了,很多专柜悄悄地空了。


附近街边的小饭店,有不少地方每隔半年到一年就换一批,不过大一部分饭店一直稳定经营。这跟地段有关系。

外卖员开始卷起来了,以前都是中年大哥大叔比较多,这两年逐渐年轻化,女骑手从去年开始多了起来,有的女配送员看样子也就三十岁左右。

上下班路上经常看见美团,饿了么,达达配送的女骑手。

房地产缩水。

制造业我不清楚,不做评价。

课外培训全军覆没,还剩一拨人顶风作案,想最后捞一笔再跑。

前几天陪亲戚家一个小姑娘(21岁,民办大专毕业)去京东大厦面试客服,一屋子满满都是人,上到四十岁大哥大姐,下到一头黄毛满脸稚气的小青年,都坐在那安静地等面试,hr桌子上光简历就厚厚一沓,填完简历去测打字速度,打字慢或者正确率太低的直接淘汰,合格的才进入面试,面试还要看普通话标不标准,因为人太多,一个面试官要同时面试四五个人,谈一下薪资保险工作内容。当然中间觉得不合适可以直接走人。

走人的有很多,因为试用期底薪普遍在2500上下,虽然说有绩效1000-1500,但是食宿交通自费。

扣除个人保险前三个月试用期顶多三千。

即便这样,还是有一堆人抢着说自己能接受这个薪资。

听了一会,这些面试者大多数来自电商行业 教培行业,以及不知名学校的应届生。

身边还有不少人失业,家庭条件好点的就全职在家考研考公考事业编,家庭条件一般或者有房贷车贷压力的,找工作已经不考虑专业对不对口,前途有没有发展了,薪资待遇差不多就愿意去。

目前我认识的两个同学在家考试了,其中一个女同学,直接在家考了两年公务员,她男朋友也不上班,俩人没钱了就各自问爸妈要。

大家都开始省钱了,以前身边的朋友们都讨论买衣服买化妆品,今年很少聊了,一聊就是穷。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编等于无根,在体制外不管你之前title多么牛逼,离开公司没法独立生存,获取收入,那就是灰尘,吹之既散。

不过越是在这种时候,金融行业反而赚麻了


user avatar   secret-67-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啊,我们部门连着裁了四五个,很幸运我就是其一,通知辞退我的当天就要我交接完离职,头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还有点懵呢,我拒绝签任何东西,回头我自己认真的查了赔偿的条例,还好我当时没被激怒,没有冲动做事,不然就被他们忽悠了,几经周旋最后还是按n+1正常赔付了(当中纠缠了一周多,中间各种贬低侮辱和言语威胁,可惜我并不是软柿子,越是激怒我我越有斗志)

我是不会自卑自我怀疑的,我又不是只在一家公司待过,公司的领导层自己有什么毛病自己应给最清楚,业绩的压力扔到我们工具人头上,我可不会主动去背锅,

不管怎么样,多拿两个月工资,趁机休息休息,思考思考是接下来马上找工作还是明年再战,被辞退也无所谓,没什么哪一份工作值得我放弃尊严

------------------------------------------

年底真的很难找工作,已经两周多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工作真的会很焦虑,会想很多,连续的被拒绝真的会自我怀疑


打算回家休息休息,给自己放个寒假了,决定不找工作以后突然很轻松,一切都放到年后再说吧,在这段时间想想该学点什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看了这个话题下的各种回答我认真的考虑了下将来大环境不好找不到工作的话回家种地的事情,万一不到退休就没工作了我还能回老家种地,老家的几亩地就是我最后的底气,有没有什么农业的书可以推荐推荐,得空可以翻翻,有备无患


user avatar   da-ye-de-jiu-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未来十年最少的一年


user avatar   da-sui-nan-g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些我身边的例子,坐标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1.我家以前的保洁都是阿姨,今年开始家政公司给我替换的出现了90后小姑娘。小姑娘做的不太好我让给换了,结果来了个85后,估计87-88左右,还戴着眼镜斯斯文文,比我小一点。

2.送外卖的女性多了起来,送货跑腿的女性也是多了起来,这在前两年是几乎很难见到的。

3.教培行业基本都是亏。好朋友7月份才装修投资好680平的培训机构,7月下旬碰到“双减政策”一直半死不活,9月份开始转让。赔了不少(当初她极力要和我一起投资了搞我知道这两年经济环境不好没同意)。附近的教培机构关得差不多了。不知道那些员工去了哪里。

4.加一点,很多回答都有反映的。就是商铺频繁易主,很多就开门两个月又关门了(我没事喜欢观察路边店铺状态和店家聊天的)。这没什么,我就说我经常路过一条小吃街,十来年了一直生意不错,今年夏天开始猛然发现开了多年的老店关了四五家。别的酒吧一条街啥的不多说。

5.商办租住不景气,写字楼空的多。我所租的办公点整个一层包括我就两家,其他房间全部空荡荡。18年以前办公楼还有食堂有大几十家公司,现在撑死不到15家。类似这种的,我当初租房时遇到不少这种办公楼。

6.好些个体制内gwy朋友向我抱怨多年没涨工资。其中有两口子都是(在他们的老家而且部门并不差),说想出来创业搏一搏。吓得我赶紧当晚打电话让他们三思别天真好好工作起码饿不死。

7.不少口碑好饭店在18年以前连大厅都要排队提前预订,这两年包厢都经常空的,别说大厅了。网红店除外。十年前上档次的饭店生意都不错,且附近配备ktv娱乐场所多,生意都火爆(之前我在房地产行业接触比较多)。这些年都关得差不多了。

8.身边35+找工作不容易,好朋友以前知名地产公司策划经理,出来后现在找工作只能做文职行政方面且收入降了几倍。35+工作除了体制内再去找工作的话,除了灵活自主创业,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岗位。保险、中介比较多。技术类的,人家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招人的。

9.相对好的企业,国企或外企,基本都是内推介绍为主。好的岗位更是。私企我没接触过,但是有些朋友在私企的基本都是极其缺安全感,福利极其差劲。民企里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大厂(正好我很亲很熟的亲人朋友都有在各大厂)今年都有反映有不少项目直接砍掉给优化了,普遍存在加班到很晚,收入虽高但累,都有跟我抱怨怀疑过这样生活的意义。

10.这两年中小微企业倒闭多的,欠高利贷欠债出事的真不少。就我身边的,近来听到的就四五起因为欠高利贷整得离婚的。奉劝大家千万别走上网贷借高利贷的地步。

11.体制内还是相对最岁月静好的,我大多数同学都是体制内,日子还是过得去。所以有份稳定工作在如今就安心做。

12.还忘了一个小细节,现在车子只要停在外面就收到各种小姐姐的卡片。以前从来没遇到过,今年几乎每次停外面都会收到,服了!

13.(加两点)相对大件的物品买卖生意有点hard。家居家具店的我遇到知道几个有的顺带卖智能门锁了(这生意还算好做);有家经常给我发各种优惠品,比我前年看的优惠还要对折;我在逛的时候听到店老板员工们说的最多的是(多次):我们这个就是为了跑量,都是为了跑量才卖这些价,实在是生意难做,太难了,明年更难,所以能卖就卖了…

14.还有知道几家之前是品格不错的餐厅,有的是支付不了那么高的闹市房租成本换了地方,转型做做少量高档隐私性高的高档私房菜(有钱人还是有钱能消费得起),同时兼做平台卖各种小食和礼品(只是包装高档点但性价比还不错,实在),说实在我觉得这个转型还不错;以前从不开展外卖外送的高档点的餐饮,朋友圈这两年也经常看到负责人发各种定制小食,菜品送货上门的广告。

15.关于贷款的想到一点。我不说经常都能接到各种正规银行或放贷公司的电话,就说一个网贷的问题。今年我在7月份频繁收到过来自北京杭州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区网贷电话,他们都是问我认不认识李xx,说李xx贷款写了我为紧急联系人,现在联系不到人。而这个李xx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是人家贷款时随意写的号码!无独有偶,我婆婆在10月份又遇到了同样的事情!这反映出不仅仅是个人号码泄露,更是当今贷款普遍存在且不还贷款的烂账一大堆。

以上,其他大的也不方便多说。别的小细节想起来再添上。


user avatar   gou-nao-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多到深圳租房价格下降了。

21年78月来深圳打工的人数明显降低,宝安这边的城中村能明显感觉人少了。

我没有统计数据,只有个人经验。

我今年换房,六七月我换了电动车以后,在宝安的固戍,后瑞,福永,沙井看房,因为房子11月才到期,我就没怎么着急。头两个月电瓶是12ah的,最多能骑30KM,一般也就骑个25km,只够一个来回。每周末都去跑两趟。看的户型是两室一厅的小区房。桃源居,时代景苑,福永花园等等,我都去看过。当时最低70平不到建筑面积的房子,基本没有低于3000的,多数都是3500左右,而且都是福永的楼梯房。像桃源居方便深圳科技园,或者去腾讯滨海那边上班的小区,不会低于4500。


八月份太热了,我懒得跑。


9月底我给电动车改装了锂电和电机,能跑差不多100km,速度也快了,天气也凉快了,我又跑了几趟。这会三千关口的小区房开始多了。

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概念,我按写字楼的价格给你们讲一下。

一个12平的独卫单间,带电梯小阳台的,宝安这边城中村环境一般的要1100。这是普通单间,不是那种精装拎包入住的公寓。会提供桌子,床,床垫,杂牌热水器,杂牌油烟机。厕所仅能蹲坑和转身。一室一厅25平左右,不会比单间大多少,多数为1800到2000元。

像精装的,类似蛋壳或者酒店公寓的,单间都要2500以上了,不过会大一点,参考连锁酒店300元左右的单人房。有复式或者一室一厅,三千左右。这种一般精装修近地铁。

普通公寓一般距离地铁20到40分钟步行。以上价格均包含管理费,电费1.5元,水费各自算法都不一样。

所以城中村普通房子的价格约为 80 元/平方米·月,宝安西乡附近的价格,算是深圳倒数第二便宜的地方了。基本是南山底层白领的标配选择。如果是小区房,民水民电那种,约为50元/平方米·月。

我有些业余爱好,需要大房子,后面我找到家3000块钱,106平的小区房,有电梯,民水民电,算物业费3300元。接近30元/平方米·月。我之前看的一些六七月价位在3200,3500的六七十平米的房子,业主均松口表示,可以3000元出租,也就是40~45元/平方米·月的价格。我有一家甚至谈到了2700,时代景苑的房子。离地铁远,但在广深公路上,开车一路直达南山科技园。

附近厂区的仓库最低的也要36元/平方米·月了。

这在2020年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随着猪肉价格,房租都在涨。而21年年中,这届应届生卷不动了。

一线城市打工者,租房一般都在工资的10%到25%,加上房租水电一般都在15%到30%,我比较勇,占了40%。水电网加起来每个月房屋等固定开始在4000元左右。

这就是深圳的房格尔指数,租小区房的一半都是家庭或者深圳较高收入者。村里一般是刚来深圳的应届生,新人员工这种中等收入和周围电子厂长期务工人员中低收入人群,再低档的就要厂里有宿舍或者包吃住的岗位了。宝安这边的电子厂打螺丝一般也就五千元左右。

22年的房租我觉得可能不会涨,甚至可能会降。由于碳中和导致的工厂停工,很多效益不好的厂提前放假了。也有耳闻一些淡季的公司,直接提前一个月过年,没工资那种。22年国内的经济状况,很难说。我希望不会再出现像教培一样被一刀切没的行业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房租降低和失业不构成等号。

那要这么说,白领不当了,去跑滴滴美团也算灵活就业咯?

正常来讲,职业生涯开始是稳中有升,升到自身能力的平衡点,契合为社会的某一档螺丝钉是大部分人的一生。当大环境的工作岗位变少,在自己职业道路上开始走回头路,或者离开某个城市退居二线,或者干脆走上另一条职业道路,甚至降档,都可以算作部分的失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离北上广,房租基本是跟着收入走的。工作效益不好了,一线留不住,回二三线找机会。是自己选的,还是被迫的,还是二者都有?难不成是钱都赚够了?

我想这些来深打工的人,最开始对未来都有美好的向往吧。




              

相关话题

  北三环至二环,安贞、和平里、安定门一带有什么好吃的地方? 
  为什么韩国人名字可以完美翻译成中文? 
  你玩过哪些游戏让你在前三分钟就惊呼”太好玩了!”为什么? 
  你是怎么找到创业的方向的? 
  你在知乎最羡慕的人是谁?为什么? 
  你是通过什么事情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和浅薄,并予以突破的? 
  相亲时,你遇到过哪些离谱的事? 
  普通985生物专业大四的,保了本校研究生,现在不想读了,我该放弃吗? 
  人类有哪些能力,是 AI 无法拥有的? 
  本科二本去香港读研能申到什么学校?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绿谷制药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进入医保,这将会带来什么意义?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我作为一个汉族人,也了解明末清初历史,但是并不是多痛恨清朝?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