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后续生鲜食品等的进口会被限制或暂停吗? 第2页

           

user avatar   yang-liu-feng-6-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些评论都在往案板方向引,那就用分类讨论吧。既然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上确实存在新冠病毒,那它的源头就有三种可能:

  1. 北京本地人感染后接触到该案板。考虑的此前很久没有新的本地感染,而这次的几例新确诊来源尚不明,此种情形概率很小 (要外地恰好感染到该市场工作人员,同时被感染者恰好接触该案板)。
  2. 进口三文鱼在存储、运输过程中沾有新冠病毒,并在低温情形下存活一段时间。三文鱼生食可能更易导致感染。
  3. 进口三文鱼本身携带了新冠病毒,其他过程同2。新冠病毒主要感染的是动物的粘膜细胞,具体是ACE2受体(评论区指正),此种情况从生物学上概率也比较小但暂时不应被排除,有待进一步检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二种进口过程中受污染的情形概率相对更大,至少在目前情况不太明朗时需要谨慎对待进口冷鲜食品,至少不要生食。

现在北京已经开始彻底排查食品安全问题,相信不久就能确定具体是哪个环节使“进口三文鱼案板”上带有新冠病毒,以及最近几例感染与其的关系。

如果真是第二、三种可能,那对最初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病毒的溯源可能要重新审视了。

希望早日水落石出。


更新:

1.(网上信息,有待查证)今会上通报,已确认是新发地海鲜市场中进口海鲜带冠状病毒,毒株与国内毒株不同,与海外流行毒株相同。截至今晚已确诊丰台8例(含今天新增两例)散播轨迹类似武汉初期,已派驻500人工作组,1500名公安干警。市场周边学校全部关闭。6个批发市场全部关闭。经过大数据已将全部进出过市场的人员及其密接人员隔离做核酸检测。已经停止进口海外海鲜和牛羊肉等。

如果属实,那么根据毒株来源基本上能肯定此次新发感染的传染源是进口冷鲜(第二、三种情形)。

2.(13日上午11点新闻发布会信息)【北京疾控:北京46人核酸检测咽拭子阳性】在北京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称6月12日新发地市场发现40件环境阳性样本,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均为阴性。在对从业人员主动筛检中对1940名市场从业人员进行了核酸检测,在新发地采集的517件样品中有45人咽拭子阳性。

从环境样本可见,应该是从新发地市场传开的,再往上溯源就可能是进口冷鲜食品了。

3.【曾光:北京这次的毒株不像国内流行类型】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表示,目前北京疫情正在经受一次重要考验,这次考验可能是全国疫情相对平静后最大的一次考验,“如果处理不好,会形成第二波疫情。

“基因测序的初步结果显示,病毒毒株不像是国内流行的类型。目前已经做了两例样本检测,还要继续扩大检测,这对判断疫情走向有很重要的作用。”(时代财经 )

这个级别的专家来背书,“此次感染的毒株来自国外”基本实锤了,后续扩大检测会有更多证据。

再补充一句:网上现在有这次感染是否与三文鱼或者进口冷鲜有关的争论,但有这个基因测序的结果印证,确实相关没跑了。

4.官方通报来了【疾控专家:#新发地病毒基因测序发现来自欧洲方向#】北京市疾控中心杨鹏表示,北京新发地的病毒溯源还在进一步调查中。“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病毒是从欧洲方向来的,初步判定与输入性有关。但病毒到底怎么来的,还无法确定。有可能是污染的海产品或肉类,或者进入市场的人通过分泌物进行传播。”



再补充几则新冠和水产相关的新闻,可能有捕风捉影之嫌,请理性看待。

1.去年12月,法国已知最早的感染者妻子在水产区工作。


2.三月份,韩国也出现过海洋水产部公务员感染,路径尚不明确。

3.四月份,智利三文鱼工厂曾出现过新冠病例。

中国每年进口的冰鲜和冷冻三文鱼主要来自智利、挪威等国家,查到挪威现有确诊240例、智利现有确诊26618例,由此看如果真来自进口水产则更可能是来自于智利。


user avatar   luo-wei-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进口三文鱼的国家里面

第一是丹麦

第四是澳大利亚

第六是挪威

你懂了吧,这简直是千年难遇的设置贸易检测的机会


摊贩王某!这地上掉的澳洲进口三文鱼发票,是不是你的!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南海鲜市场的病毒是不是也是三文鱼带来的?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鱼虾不可能是中间宿主

昨天的回答里提到鱼虾不可能

原因如下

  • 鱼不可能接触到蝙蝠,三文鱼是海洋生物,这辈子都不知道蝙蝠长啥样
  • 鱼不具备感染 SARS-CoV-2 的基础条件,即 ACE2 受体(更正,是有的,但是结合力较弱,也很难染上)
  • 鱼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能力,吐飞沫的能力

所以鱼本身是没问题的,不是毒源。

案板上的病毒到底怎么回事

不少答案也说了,要分清楚「污染」和「感染」的区别,只能说案板被「污染」了,毒源另有其人或其物。

而据新闻,三文鱼所涉及人员目前核酸阴性,下一次检测要明天了,这样可以知道日常接触三文鱼的人有没有被「感染」了。

还需要进一步排查生鲜市场,找两点

  • 有没有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流入市场
  • 毒源到底是什么

这个弄清楚了,对防疫、溯源的意义是重大的。目前北京已经在查了


user avatar   spli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往最阴暗的说,

如果你们一直关注我的新冠相关回答,就会知道我说过万一有人冻点病毒到时候出来投呢?因为保存这个病毒门槛没那么高。

只是我当时以为要干这种事情的话那些人也应该是等到冬天了找个中央空调一扩散就全部GG了,而不会选择在夏天,毕竟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是我一直认为这个病毒在夏天的传播力度是不如冬天的。

从把人想的好的方面来说,就是有人不小心,把病毒沾到了三文鱼上面或者三文鱼的案板上面,就导致了后面这些事情;

而把人往坏的方面来说,就是有人利用三文鱼冷冻,病毒在这种环境下好扩散来下毒,而且这毒可以下得神不知鬼不觉,冰冻环境那么多,环节千里之外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你溯源都很难,毕竟时间过去很久了,位置也不知道在哪里。


至于三文鱼本身做宿主,这个我觉得没啥可讨论的,我不考虑。这么讨论的话,你还可以讨论金枪鱼、章鱼、北极贝、甜虾了...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次都是人口数量巨大的核心城市

两次都是海鲜市场

这么巧???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之前就说过,我们如此严密的防控,在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背景下,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闭关,没有办法杜绝物资、人员往来,我们拼尽全力应收应治在境内消灭了病毒,与那些不负责任搞群体免疫的国家相比,咱们就是吃亏的。

之前还有人大开脑洞提出,我们是不是也搞“群体免疫”?才能和国外对等?我怒斥放屁,咱们不能把老百姓的人命不当人命,咱们不是美国,死十几万人眼皮都不抬。咱们只能做好自己,严防死守,把伤害降到最低。

北京严防死守,已经60天没有本土病例了,最近这一波爆发,全部来自于新发地农贸市场……如果是个别工作人员感染导致,不可能传播如此迅速、爆发如此集中。

至于在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出病毒,其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有人一直在强调“三文鱼没有肺,不会感染病毒”,没有意义,因为“感染”和“沾染”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在冷链运输的情况下,病毒近乎可以永久保存。更何况,科罗娜病毒又不只是肺炎病毒,它攻击全身各种脏器,感染的是蛋白受体,有些话,不要说那么绝对。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最诡异的病毒之一,科学界、医学界并没有真正完全掌握它的特性。

要知道,法国的0号病人,也出现在海鲜市场。

不是说三文鱼有问题,而是说所有冷冻冷藏海鲜肉类的储存和运输方式,太适合病毒的污染和传播了。

以这次爆发的速度和感染烈度来看,新发地农贸市场的病毒不可能来自某个工作人员的沾染,而是某批外来食材的集中污染。因为只有食材,才有可能大范围接触到更多的人群。

对于北京的防疫来说,这是个严峻的挑战,从此以后,必须对进口食材进行更严格的检疫,甚至可以暂停冰鲜食物进口。

对于普通人来说,新冠病毒可以在低温下长期存在,所以三文鱼之类的产品,日料中的冷食刺身之类的,暂时能不吃就不吃。加热烹饪之后的食物更安全。

再说了,生鱼冷肉,滑腻腻真的很难吃,几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用火,享受到了烧烤的香味,还通过高温杀死了寄生虫和病毒病菌,咱们又何必搞倒退回去搞茹毛饮血呢?某些小布尔乔亚的“高级享受”,能不要就不要吧,不吃这个死不了人。

煎、炒、炸、炖、煸、焖、蒸……不香吗?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化学反应动力学里面有一个经验公式,大概是温度提高5-10摄氏度,化学反应速度快2-4倍。

可能是高5度快4倍,也可能是高10度快2倍,这个不同反应可能不同。

但是重点是,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是在指数项上的。

常温下如果能活3天的病毒,放在比常温低30度的冷链里面,活半年一年都不是不可能。

只盯着人,忘了冷链这个渠道,可能是之前疏忽了,

补上就好了。


user avatar   vigorous-coo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先暂停,并进行检测。


三文鱼案板和地漏阳性 可能表明处理的海鲜样本有病毒,这个病毒的来源有两种可能性——

出口装箱前被污染。

开箱后被污染。

而鱼是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不存在鱼感染之后再传播。

(评论里有问为什么。鱼和哺乳动物的进化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我说的可能让人觉得很武断,但是我觉得出错的可能性在0.1%以下)


如果是开箱后被污染,那么传染源应该是市场的售卖人员 但是目前几个病例中,发病时间靠前的是6.6的司机(#2),而其他售货员是6.9发病,所以这个可能性大概率不成立。

(不排除潜伏期长短不一的情况,但个人更倾向于暴露时间)


所以应该是海鲜装箱前被污染。

海鲜一般是冷链运输,病毒的特点就是耐冷怕热,所以装箱前海鲜上污染的病毒会一直保持活力。

这样,海鲜化冻之后,污染的病毒通过接触(直接接触海鲜)以及蒸发形成气溶胶污染环境。

可以解释这几例患者的情况。

也可以解释案板和地漏的阳性结果了。


关于病毒来源这一点我们需要等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出来。这就能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告诉我们最接近的毒株来自哪。


美国加州5.26有过报道,在5月份鱼类处理厂出现了新冠疫情。

patch.com/california/lo

mercurynews.com/2020/05

至于北京的是不是来自这里,也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从北京新发地密接者成为输出病例来看,北京的形势比较严峻,最好马上提高响应级别。

(刚刚消息,丰台区已经战时相应了——)

一是暂时关停市场。针对新发地市场人流量大、人员结构复杂、疫情扩散风险大的特点,紧急于6月13日3时起暂时关停市场,调查市场相关人员及外部环境污染现状,评估感染风险,全面有序进行卫生整治和环境消杀。
二是扩大流调范围。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围绕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扩大调查范围,开展病例搜索,确定可能涉及的场所和人员,做好病例的追踪溯源。目前已摸排丰台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39人,全部实施集中隔离。
三是做到应检尽检。紧急落实核酸检测排查,采集市场从业人员咽拭子样本517件。同时,加强市场环境检测,已采集各类物体表面、肉类及肉制品、加工台、清洗池、门把手、垃圾桶等1901件样本。
四是保障必需品供应。调整设置3处蔬菜和水果临时露天交易区,实行闭环管理,做到“人人测温、车车消毒、佩戴口罩、有序限流”,确保交易区绝对安全,保障首都市场果蔬供应。

现在的密接者应该大多处于潜伏期,传染性不强,就地管控,减少传染源,不能让这些人成为二次三次传播的源头。

那样的话代价就更大了。


P.S. 有可能的话建议对这些小区人群进行灭活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可能能够获得一些疫苗的保护效率的资料。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时间就开始讲“鱼不可能感染病毒”?拜托,大家都知道好不好?大家担心的是欧洲捕捞的工人染上病毒后假如打了一个喷嚏,新冠病毒会不会借助冷链也保存了下来。

这事儿主要是三文鱼这种需要冷着吃的食物本身是否会构成类似“粪口传播”的情况。

其实检测一下毒株就行,如果是本土的,那大概率和欧洲的多少有不同。




           

相关话题

  88岁的外婆睡觉特别多,这样会影响健康吗? 
  如何看待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有何意义? 
  如何看待 2019 年 315 晚会曝光电子烟的甲醛危害?对健康有多大的影响? 
  如何看待日本多地疫苗冷藏柜电源插头脱落,造成至少2100剂疫苗被浪费?原因为何? 
  生活在新冠疫情下的纽约是怎样一种体验? 
  肥宅应该如何戒掉可乐?有没有热量低又好喝的其他饮料? 
  如何看待智飞生物重组疫苗的有效性? 
  10 月 13 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新增 1 例本土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美国是否会利用本次疫情领先于世界? 
  如何看待美国政府支持放弃新冠疫苗知识产权专利,其目的是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果没有莱茵兰地区,普鲁士的统一之路会有多艰难?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承诺当选总统后就奴隶制给美国黑人进行经济赔偿的假新闻?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