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机核网对于自己《最后的生还者2》质疑的回应节目? 第1页

     

user avatar   thezx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核到现在都没想明白:玩家对你们的最核心的质疑压根不是“为什么你们对TLOU2的评价和玩家差异如此巨大?”这只是次要争议。

想象一下,龙马没提前拿到评测码,和广大玩家一样游戏发售当天才玩。

没日没夜两天通关,然后周日发出一篇一字不改的奇迹视频,用户反对声音还会这么大吗?

当然肯定有,但更多是调侃嘲讽和普通争议,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人人喊打全网围攻的地步。

龙马在评论区里回复时间轴作者的反对意见,说:我和你对一个东西看法不一样,所以就算我背叛你了吗?

这压根就是在模糊争议焦点,毫无媒体自觉。

任何一个游戏的前期评测,都天然带有导购属性,客观呈现游戏全貌是第一位要务。

尤其是TLOU2之前爆了剧透,引起很大争议,很多人都在持币待购的怀疑阶段,奇迹视频直接导致很多人打消疑虑下单购买,最后后悔不已(B站和机核下面都有类似评论)。

不是说不能吹TLOU2,不是说不能和玩家感受不同甚至相反,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你向观众客观传递了游戏优缺点的基础上。

或者我不说TLOU2剧情是缺点,但最起码是“会引起巨大争议,让很多一代玩家不快”,这是板上钉钉的客观事实,任何媒体都应该在前期评测中指出来。

你指出这点后随你自己怎么圆,怎么吹得天花乱坠,说“虽然很多人会讨厌,但我特么就是觉得牛逼,吹爆!”,我觉得都OK。

你是面向玩家的带有导购性质的媒体前期评测,天然有义务说清楚这么明显的争议内容。

如果龙马连这点都不承认,认为“我就是发表自己主观看法爱怎么说怎么说,你们听了我的评测买东西我不负任何责任”,那我只能说机核连最基本的媒体操守都没有。

既然毫无参考价值,玩家为什么要看你们的评测文章?可能机核觉得评测的受众不是玩家,而是游戏开发商吧。

这不是主观喜好的问题,而是媒体公信力的问题,是有没有良心,是否站在玩家角度思考的问题。

所以机核真正需要回应的质疑是:

你们在前期评测时是否有意识到本作剧情的处理会引起玩家不适和争议?如果没有意识到,是否说明你们作为游戏媒体专业性不足?

如果意识到了但选择不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刻意隐瞒巨大争议内容,造成用户错误期待导致钱包和精神双重损失的行为,你们作为媒体就觉得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

如果机核真觉得没问题,那我只能说:


user avatar   phenothiaz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月11日更新:我服了!!!我徹底服了!!!




以下為原回答:

一个游戏编辑如果整天只玩3A大作,只玩家用机的“传统精品游戏”是绝对不够的。

尤其是要做出对游戏历史地位的评价和论断。

因为很多在3A里面看似反套路,看似很创新的东西,很可能是独立游戏领域或者相对没有那么著名的中等制作的游戏领域玩烂了的东西。

所以评论游戏,要么你就评价个人的游戏体验,不要尬历史地位;你要尬历史地位、业界顶尖,你首先就得了解历史,不仅仅是3A大作的历史,还有整个游戏领域的历史。否则你就是对前人开发者的不尊重。


龙马信誓旦旦地说“在在从前的电子游戏语境下,杀光敌人从来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所有电子游戏告诉我们的。玩家不会觉得德雷克是杀人狂,是玩家自我催眠,和看动作片一样,而2代把这件事拿出来作为议题,这是游戏史上没有发生过的。

@WouldYouKindly 先生提到的这个例子很说明问题。

我不质疑龙马玩游戏的经验,我只是認為龍馬可能過於關注,甚至專注於索系家用機上的其中一部分遊戲了。

系统上,WouldYouKindly说的很清楚了。随便的一个例子,《耻辱》一直以来就是以杀人和不杀人作为标度,你可以一个人不杀,也可以杀光所有人,但是不同的选择会导入不同的结局。但是机核吹《耻辱》的几期电台,龙马都不在,也就是机核的几个老人和PC玩家四十二、西蒙这些。姑且认为龙马瞧不上《耻辱》这种严格说来和PC平台关系更紧密的游戏(毕竟Arkane是Looking Glass的精神后继者,而Looking Glass又是现在PC玩家群体中婆罗门度极高的开发商)。

叙事上,TLOU2讲杀人的代价也不是首创。前几年引发舆论轰动,影响力出圈的反战游戏《这是我的战争》,就是在用叙事让玩家思考自己的暴力行为,让玩家对自己的杀人行为产生愧疚。《这是我的战争》在玩家群体中好评如潮,大批玩家觉得自己开始考虑在游戏中杀人的代价,开始反思暴力本身。而哪怕TLOU2是试图向玩家阐述“杀人要付出代价”这个观点,其也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实际效果。这只能说龙马平常对这种诞生于PC平台上的独立游戏也没有概念,哪怕《这是我的战争》在前几年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圈内圈外的媒体都在报道。


另外一个论据,所谓的双视角叙事:“采取对称叙事,若想要玩家对两个人物产生对一代一样的情感,就要塑造两个人,相当于在一个游戏里,不得不做两个游戏,两个都是以一个正常的体量去做,我认为他成功了,这是我说的第一个奇迹,在工业上。

这也是现在很多认为TLOU2还不错的玩家的观点。这又是“第一个”,就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叫《刺客信条3》的游戏一样。

对称叙事在游戏里绝不是TLOU2首创,甚至在3A游戏里,《刺客信条3》就是典型的成功的对称叙事的样板——甚至可以说《刺客信条3》和TLOU2的剧本可以对应起来看。前半部分说海尔森,后半部分说康纳,这和TLOU2何其相似?甚至前半部分在叙说海尔森的故事的时候,还用了叙事诡计,在海尔森章节的最后才第一次由官方确认海尔森这群人是Templar而不是刺客。

熟悉《刺客信条》系列的玩家都知道,《刺客信条3》在系列中的地位,是第一次以Templar的观点去审视世界观。在《刺客信条3》之前,Templar就是纯粹的恶人,而在之后很多玩家也承认Templar同样是有理想的组织,Templar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刺客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非黑即白——虽然《刺客信条3》的剧本有非常多的问题,但依然可以说《刺客信条3》扩展了“刺客信条”宇宙,不仅仅是直接衍生了《刺客信条:Rouge》和后面的《刺客信条:大革命》,更重要的是让本来一个非常单纯的“正义VS邪恶”的故事变得复杂,才能让育碧之后在剧本上有将其扩展成年货的可能。

为什么《刺客信条3》在描述曾经的反派时没有让玩家产生厌恶?没有引起玩家群情激愤的攻击育碧说是给Templar洗地?

《刺客信条3》的故事在游戏史上远远谈不上“奇迹”,也谈不上“神作”,以至于很多玩家在看到人吹“双视角叙事”的时候就想不起来这个作品。那么单就这点把TLOU2吹成“工业上的第一个奇迹”,合适吗?

如果说不知道《耻辱》,不知道《这是我的战争》是因为瞧不上PC平台或者和PC平台关联较大的作品;那么对《刺客信条3》视若无睹,认为不存在,我就不太能理解——这个作品虽然是全平台,但依然是极具影响力的3A大作,并且以家用机开发范式主导的,怎么就也不存在了?


我们学术领域写论文的时候有一个常规表达: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gde,在我们知识所及的范围内。

在对某个东西做历史性论断时必须要说一句这个,比如评价一个东西是不是历史上第一个XXX,是不是历史上唯一的XXX,是不是历史上最优秀的XXX,哪怕你做了再详细的调研,再完善的分析,只要你没有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文章一字不差地全看一遍,你都必须要加上这个,这是对所有之前的科研人员最起码的尊重。同时某种程度上这也增强了我们的自豪感,类似于一种仪式,因为这句话让我们觉得我们是站在了无数巨人的肩膀上。

但是在游戏评测里我就很少见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是不是对其他游戏开发者来说尊重不重要?


TLOU2这件事让我想起了之前《帝皇:罗马》推出时候主流媒体的惨状。PC Gamer给了92分,Destructoid也是9分,IGN给了8分,只有Gamespot给了个5分,然后这个游戏发售后成了PDS在Steam评价最差的游戏。很多给高分的媒体编辑写的评论文章简直没眼睛看,不客气地说很多编辑连策略游戏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因为平常根本不玩这些游戏,一联想到P社在策略游戏玩家群体中口碑不错,就开始尬吹,8分9分打起来。和这次情况类似,TLOU2是因为国内有些编辑平常就只玩这类游戏,于是看到一个好像反套路的设定就高潮了,直夸创新、业界首次;《帝皇:罗马》的情况是某些编辑根本不玩策略游戏,看着风向瞎打分,评论文章里面也是一通胡说八道。


user avatar   lll-lll-67-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反正早在当初IGN各种评分惹众怒时

就说过一个观点

那就是凭什么觉得一个游戏编辑就很权威?(更别说比起人家IGN,国内这些媒体可能还比不上吧?)

我们想一下就能明白,谁还不是个老玩家?单说索尼我从PS2时代开始玩,玩到现在多少年了,哪个游戏没玩过一样?三大平台我可能就老任那边是NS才开始玩,算萌新,其他的索尼、微软、PC平台,我不觉得我比起机核等媒体,游戏理解上差了还是咋地?

我相信和我一样,或者比我资深得多的玩家也多了去了。

我们仔细看看国内在这些游戏平台嘛,他们的人员构成说不定年级比我们还小呢!至少机核网里就有不少人我了解到年级没我大。

所以怎么搞得好像游戏编辑说的话很有分量一样?他们的见解就很NB一样?

一个上岗5年的游戏编辑,就能比一个玩了10年游戏的老玩家还懂游戏??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这么认为吧?

现在搞得,机核那边傲慢的很,好像他们才是核心玩家一样,那些被扒光的秀优越言论我就不在这多说了,有兴趣自己去翻。

然后机核也有一帮脑残粉,天天在那捧臭脚。我说实话我也用机核,他们的一些电台,包括请来的嘉宾,质量是很不错的,这一点我很肯定。但是这好像不代表他们那群人就是什么权威玩家吧?他们那群编辑就多么多么厉害吧?包括老白、西蒙这种年级算很大的,仔细听过他们电台节目的也知道时不时会露怯吧?

TLOU2这个事件,简直就是一群自认为是“游戏婆罗门”的生硬传教。

首先顽皮狗就觉得自己婆罗门,尤其是编剧尼尔那更是觉得自己是上帝,强行把这游戏做成一个教材。

其次是机核这样的媒体,自动当上神父、当上教职人员,不遗余力地传播这种“福音”,你不认同就是不了解艺术的进步,你反对就是你是喷子,你是云玩家。(这种做法,就连机核内部都发生了分裂,机核APP直接有临时员工在评论区和龙马对线了都)

最后就是机核的粉丝,再包括极端索狗、顽皮狗脑残粉、高贵的独占第一方玩家等等,这些就是教徒,这些人巴不得跪下唱颂歌。

机核的电台节目我听了,总结就一个意思:“虽然绝大多数人都觉得TLOU2不行,但是我们就是要找角度解释一下这个游戏其实很行。”

顺带,世界名画《辩论TLOU2》,画面内容是四个正方选手在那吹捧TLOU2,你问反方在哪?

反方在评论区。


user avatar   liu-pei-r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后生还者2》颇有当年雅达利大崩溃的感觉。只要人不傻,都知道这个游戏有问题,但是所有人都像绑到了一辆战车上,只能一路狂奔然后直撞南墙。

机核实际上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到了一个许上不许下的位置,按一个up主的说法,“吹亲爹也没有这样的”,现在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吹。与其承认了自己是恰烂钱的跳梁小丑,还不如说自己欣赏水平有问题。

《最后生还者2》不会销量很差,但是会影响索尼第一方和顽皮狗的声誉。就像《刺客信条大革命》的bug事件影响《刺客信条枭雄》,《仙剑奇侠传5》影响《仙剑奇侠传5前传》。顽皮狗的声誉算是扫地了,连带着拉着全球游戏媒体一起声誉扫地。

这个事情的影响绝对比机核想的大。当时敖厂长恰一次烂钱直接把自己一哥恰没了,这次顽皮狗和索尼撑得住,国内游戏媒体怕是撑不住了。如果游戏媒体缺少基本的公信力 ,那么他们的话还不如个人的up主有用,会快速丧失流量。对于游戏媒体来说,只有和玩家站在一起才能获得流量,获得流量才能变现,厂商是变现的关键却不是根本。没有流量,他们对于厂商没有利用价值。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鱼,我相信你没有踢假球!你就是单纯的实力不行!


user avatar   yingzhi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事论事,你喜欢你的TLOU2不碍着我。

有些听完这期电台的勇士说龙马后面无限自嗨“艾比是圣人,是耶稣,她太完美了,玩家没有讨厌她的理由”…

即便我觉得这种说法无比肉麻,终究尊重他这么表达的权利。

但有些关于TLOU2在游戏历史地位的尬吹已经完全不讲道理了,可以说是彻底的信口开河:

“在从前的电子游戏语境下,杀光敌人从来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所有电子游戏告诉我们的。”

说TLOU2是第一款…


龙马讲完之后,剩下几个人都在那附和,没人反对…

???

你们难道都同意这个观点???

???

《地下传说》没玩过?


像素风独立游戏不算电子游戏?

那也来个3D场景的暗杀游戏《耻辱》吧。

杀人数直接影响混乱度,直接走向不同结局(本体和DLC都是如此),难道不能更好地体现“杀人会付出代价”这一主旨?


《耻辱》年份太久了?

那《地铁》呢?


哦不够喜欢?不够一线?

那你们机核常爱夸的小岛秀夫的《合金装备》呢?!


你这都要瞎吹,那别说杀人了,玩《老滚5》我杀只鸡会被全村人追杀,这代价大吧?是不是也可以吹?

这是不是也是奇迹呀!

吹也要讲基本法啊,真就章口就莱游戏史上第一款?

你尬吹TLOU2的时候,对其他这些优秀游戏稍微有点基本的尊重行不行?


退一步讲,你真的要吹的是“玩家操作的前代杀人无数的角色在续作被杀掉”,那这格局也真没多大呀?

这明明是线性游戏固定流程的杀人剧情和续作固定的后续发展是杀人的影响…至于这么吹?

如果机核真的这么认为…

要么游戏阅历实在不咋地,那我干嘛要听你们不懂的在这瞎吹;

要么已经因为对TLOU2的爱而失去了基本的理智和判断力了,那也没必要听你们在那自我洗脑。


这电台本身为了图一乐听的,毕竟《奇迹(下)》还没出,尤其《奇迹(上)》里吹TLOU2还要顺带踩一脚《大镖客2》,我还期待下里会踩谁呢。

点开电台,发现完全没有对立立场的嘉宾,就知道调性了。不过本着图乐子听下去了。

即便有了如此心理准备,半个小时后我实在是尬得鸡皮疙瘩起来,听不下去了。

扪心自问吧,这TLOU2要不是索尼第一方顽皮狗出的,要是没有背景加持,要是只是一个中等规模厂商的新游戏,机核和国内其他一些游戏媒体真的还会这么脚踩西瓜皮、吹到哪里算哪里吗?


尤其龙马,简直像魔怔了一样,居然口口声声说“这个游戏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游戏,做出了选择就要付出相应的责任”。

我们说的是一个游戏嘛???

这明明是一个编剧帮你选择好了,你必须接受的游戏吧。


你没得选,因为我已经帮你选好了。

你会原谅我。


这两天该走的走差不多了,剩下的大都是下面图里这些铁粉了。


起手“我虽然没玩,但是听了电台很感动”,“希望机核继续做自己”,再批判两句“网络环境”和“多数人暴政”助助兴。

还有人在顺着机核导演的说法,继续进行学历评判…

有了这些被机核筛选过的够格做“玩游戏的朋友”的观众,机核应该就能继续过得滋滋润润的。


我这么吐槽两句没关系吧,我相信他们肯定会原谅我的…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中国的文宣弱势问题广泛存在于全社会范围内,自媒莫笑官媒,大哥莫笑二哥。

整个文宣传媒系统至今没有弄清楚互联网时代传媒工作的内在规律,还在依照过时落伍的传媒策略搞营销,恰烂钱,以透支可信度和品牌效益的方式搞灌输式宣传,甚至连针对宣传主体和宣传对象量身打造宣传工具的能力都不具备,以致屡屡翻车,东西没吹起来,自己的牌子倒是砸了。

一般来说,对于口碑良好的东西,正确的吹法不是跟着大路货一起当复读机。也不是wow amazing的尬聊,而是去找不同的角度,从别人想不到的方向去吹,最好再辅以适度干货加强论证效果,这样做鹤立鸡群又显得思路奇特,引人注目又不显尴尬,所谓锦上添花。

口碑崩盘的东西,正确吹法是小骂大帮忙,通过将事情的性质整体性降调,自居下位来引导观众情绪,大事化小,也可以声色俱厉的指责其中一些小毛病,末了再从垃圾堆里翻找出闪光点吹一吹,避开对关键矛盾的指责,此为转移重点,甚至可以卖惨诉苦,痛说革命家史,再摆出求饶姿态,让人心生“情有可原”之感,然后择机反转。

换言之,必须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美末2当前的口碑局势难道是烈火烹油吗?分明是全面溃败!

要给美末2打广告,写软文,核心思路一定要放在口碑止损上,而不是炒高热度,现在口碑崩盘,热度越高越难看,对销量伤害越大,特别是对一个有公众定论的东西搞amazing式尬吹,除了让更多的人心生厌恶并摧毁媒体平台自身的公信力外还有什么用?

愿中国的媒体恰饭群体能够多研究一下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少一些业余行为,多一点敬业精神。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 恰 饭 的


user avatar   jie-cu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ding-yu-jie-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 Playstation 博客宣布 9 月玩家选择奖获主为游戏《原神》? 
  如何看待 ps5 出了新版? 
  PS5第二代什么时候会出? 
  如果《最后生还者 2》剧情差劲,为何能得 DICE、GDCA 和 TGA 最佳叙事/杰出故事成就奖? 
  下一代纯家用机平台(PS5、XBOX SERIES X)微软和索尼谁会赢? 
  为什么说 PlayStation 5 是土豪的玩具?有哪些原因? 
  如果最后生还者2的结局给予玩家选择的机会,口碑是否不会崩坏? 
  如果当年 Xbox 和 PS 游戏机没有禁售而是走入国内市场,今天主机会成为主流吗? 
  怎么让没玩过《最后生还者2》的人知道这游戏的剧情有多「屎」? 
  战神4结局壁画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日本石垣市通过所谓「钓鱼岛行政区划更名」议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的大批斗这么严重?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