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拉丁美洲到了20世纪才有自己的枢机主教? 第1页

  

user avatar   count_pala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个好问题。先说重点:

  19世纪的美洲,无论是北美还是拉美,在罗马教廷眼中都是不起眼的。

  但相较而言,北美天主教会比拉美更有能力获得新分配的权力。

  美国事实上是天主教大国。

  19世纪美国的天主教人口相对比例低,但绝对数量多,该地区有经济上的突出地位,它传统上不是天主教社会,但政教分离恰恰为天主教会发展铺平了道路。

  19世纪拉美国家的天主教人口相对比例高,但绝对数量不多,该地区在经济上也处于边缘地位,它虽然有根深蒂固的天主教传统,但这些传统反而导致了长期的政教冲突。

  不过,想要深入理解的话,只盯着美国和拉美看是不够的。首先需要注意到,天主教会枢机团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大政治参与和分配政治权力的历史,而这一进程在19世纪以来受到传统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的支配。只要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再结合国情和历史,就不难理解美国的“突出”和拉美的“滞后”了。


一、谁是枢机?

  天主教枢机名义上有管理教会和辅助教宗的职能,但是现实当中教会的行政权力并不受枢机这一头衔的摆布,枢机们最重要(也是最知名)的权力,就是选举教宗。

  枢机不是神品(位阶),而是一个官衔。也并非只有主教才能成为枢机,虽然被任命为枢机的绝大多数都是主教。枢机团的发展不是一个神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作为一种制度的枢机团,最初就是用来解决教宗承继问题。在公元1059年之前,罗马教宗的产生方式五花八门,有前任指定,有君主干涉,有教士推举,有市民选举。这些方式不但不稳定,而且参与范围极小,代表权也很模糊。面对这一局面,作为一个得以存续上千年的组织,天主教会自有其改造自身的智慧。最终,枢机团在11世纪被赋予权力,成为教宗选举的唯一关键机构,其建制和程序也维持至今。

  之所以说枢机团的历史是一部扩大政治参与的历史,这一点从枢机人选的范围就可以看出来:在14世纪之前,枢机团的人数从来不超过三十个,而且所有枢机都是意大利人。从14世纪开始,意大利地区以外的神职人员才开始被任命为枢机,与此同时枢机团的规模也随着历任教宗的逐渐改革而扩大。

  一言以蔽之:枢机团的发展,就是教宗选举权从意大利向其它地区扩大的过程,也是旧选区向新选区让渡荣誉和权力的过程。

  至此,问题就转化成了,这一权力扩大和权力转移的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哪些国家拥有更多的枢机?

  如前文所述,枢机主要是一种荣誉和权力,在民族国家的时代,这种荣誉和权力也不仅属于枢机个人,还属于枢机所在的国度。虽然从哲学上讲,天主教和民族主义有根本矛盾,但两者的互动也是历史上和当下的事实。更何况,荣誉和权力本来就是属世的东西。

  下图列出了当今世界上所有拥有1位以上枢机的国家及其枢机数目。右边第一列代表拥有教宗选举权的枢机数目(目前天主教会规定80岁以上的枢机不再拥有选举权)。

  从这张图中不难总结出影响一国枢机数目的几个主要因素:

  1.传统:天主教枢机团并不遵循“比例代表制”的原则。随着枢机团的扩大,意大利以外的地区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枢机名额,但传统依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欧洲范围内来看,传统导致意大利的突出;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传统导致欧洲的突出。目前意大利的枢机仍占到总数的近20%,在一个世纪之前,这个数字是50%左右。

  2.天主教人口的数量和比例:这一因素对菲律宾、民主刚果、拉丁美洲国家有利。

  3.总人口规模:这一因素对印度、尼日利亚等国有利。

  4.钱:经济上的发达意味着本地区的重要性,而发达地区的主教个人也更可能具备资源去争取地位。这一因素对西欧/北美有利。

  5.政治利益的关切:天主教在某些地区面临与其它宗教的竞争,需要吸收/保有信徒,或者有其它现实政治的考量。天主教有重要地位但面临竞争的国家包括德国、美国、加拿大、巴西等,而政治关切对20世纪的波兰、越南等国有利,也是俄罗斯、中国大陆没有枢机主教的解释因素。

  总结出这些影响枢机分布的普遍因素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美洲的历史与其特殊性。

三、“天主教大国”美国与“后进”的拉美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当中,美国以新教立国,而且在它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当中,新教都是大多数国民的信仰,天主教主要是独立之后移民带来的舶来品。而拉丁美洲,从殖民地时代开始,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按照天主教净土的标准改造它,并且建立起了古老而且强大的天主教会,时至今日,拉丁美洲的大多数人依然信仰天主教。

  这样的印象没有大的差错。然而问题在于,“相对比例”很容易迷惑人的感知,在这里需要指出三点事实:

  1.在1870-1930年间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比整个拉美人口都要多。

  2.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段里,美国的天主教徒数量一直是美洲第二多,与第一名巴西差距不大。

  3.目前美国拥有的天主教徒数量是世界第四多(仅次于巴西、墨西哥和菲律宾)。

  19世纪的美国比拉美更早更多地接收了来自欧洲的移民潮。

  1820年,美国人口不足1000万,同时拉美人口约有1850万。

  1850年,美国人口超过2300万,同时拉美人口约有3000万。

  1900年,美国人口超过7600万,同时拉美人口约有6100万。

  1930年,美国人口超过1.2亿,同时拉美人口约为1.04亿。

  1930年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启了拉美人口的爆发期,这一时期的拉美是全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方才反超并且甩开了美国。1975年,美国人口约为2.1亿,此时的拉美人口达到4.5亿。

  2020年,美国人口约为3.3亿,拉美约为6.5亿。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美国相对拉美巨大的人口优势,意味着它只要有一个占总人口1/6的天主教徒群体,就可以和拉美最大的国家比拼体量,而这就是1900年左右美国的现实。

  19世纪下半叶是天主教会在美国的快速发展期,当时美国天主教的基本盘是爱尔兰裔、德裔、意大利裔和波兰裔移民。同时期天主教会也在和新教各派激烈争夺城市移民,是一个非常活跃而且有影响力的组织。工业化进程中美国经济的巨大活力也让该国收获了欧洲的注意。

  反观19世纪拉美的天主教会,情况如何呢?

  如果说19世纪美国天主教会的关键词是“白手起家”(尽管殖民地时期巴尔的摩有天主教传统),那么19世纪拉美天主教会的关键词就是“家道中落”。在美国,政教分离是天主教扩张的起点和前提;而在拉美,政教分离被视为天主教存续的威胁,独立战争和独立后围绕教权发生的冲突,为19世纪的拉美天主教会带来了巨大冲击。

  拉美天主教会在19世纪初即遭遇重挫,在独立战争期间,许多教士分别加入了独立派和保王派,战争本身也对教会组织有所破坏。战争结束后,迫于西班牙和神圣同盟的压力,教廷在1835年前都拒绝承认西语美洲的新生共和国,这不仅导致各共和国和教廷关系长期处于疏远状态,还导致美洲教会大量空缺神职得不到填补。同一时期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冲突也在拉美各国普遍出现,两派冲突的一个中心就是教权问题。自由派要求教会出让土地、放弃司法特权、把婚姻和教育交给世俗机构。到1880年,自由派在拉美各国普遍获得了胜利,而这一胜利就是和天主教会长期冲突乃至厮杀的结果。

  在拉美国家当中,冲突最激烈的例子是墨西哥,教会在该国拥有大量土地和特权,最终引发了改革战争(1857-1860年)以及随后的墨西哥内战(1862-1868年)。由于罗马教廷在两场战争中都反对最终胜利的自由派政府,墨西哥与教廷断交,20世纪初的墨西哥革命又拉远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直到1992年才得以恢复外交关系。墨西哥的第一个枢机任命出现在1958年,这一时间点与非洲的第一个枢机任命(坦桑尼亚,1960年)仅差两年。

  和平独立的巴西和天主教会关系比较缓和,但佩德罗二世皇帝(1831-1889年执政)晚年也和教会发生了冲突。1891年,推翻帝制的旧共和国政府宣布政教分离。不过,巴西还是凭借其规模、潜力和历史传统,在1905年得到了枢机任命,为拉丁美洲之首。

  综合来讲,拉丁美洲作为传统上的天主教地区,19世纪在宗教政治上的滞后地位可以大概总结为几个原因:人口不起眼、地位边缘、经济穷困、政教关系紧张。此外,同时期罗马教廷对欧洲以外的地区本身就缺乏关注也是个重要原因,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教廷就在罗马组织了面向拉丁美洲的教士学校,但是它仍然长期关注欧洲事务,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关系让它尤为头疼,直到庇护十二世(1939-1958年任教宗)才注意到日益增多的拉美教众的影响力,要求派遣大量西欧和北美教士前往拉美工作。




  

相关话题

  有什么值得拜读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吗? 
  洪都拉斯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如果你是墨西哥领导人,怎么带领这个国家走出困境,甚至实现崛起? 
  如何评价曾经执政70年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PRI)? 
  黎凡特和波斯文化通过伊比利亚文化对拉丁美洲原住民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委内瑞拉2021年的现状是怎样的? 
  如何看待巴西总统称「巴西破产了,我无能为力」?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为什么菲律宾没有成为像拉美一样的混血人国家? 
  为什么地理大发现初期没有欧洲人在新大陆独立建国? 
  拉丁美洲难民为什么不往欧洲逃?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马前卒的社会化抚养?
下一个讨论
牛市下基金真的是闭着眼买就行吗?





© 2024-06-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