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没有石敬瑭出卖燕云,宋朝会比较接近“汉唐宋元明清”里哪个的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la-la-la-la-83-2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为什么宋朝打不过辽?

答:因为辽国已经开始了封建化,制度先进打不过很正常。

再问:为什么宋朝打不过金?

答:因为金朝没有封建化太野蛮了所以我们打不过。


user avatar   jian-xiao-yi-shui-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元936年——石敬塘割让幽云十六州,

公元986年——宋太宗开始雍熙北伐。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

50年是很长很长的,在古代都有三代人了,王翦灭楚的时候是公元前223年,16年后的巨鹿之战,带兵的已经是王翦的孙子王离了。而且长平之战和巨鹿之战中间也就隔了53年,那秦昭襄王和白起要不要为章邯的战败负责?按照宋粉这种脑路,同样是隔了50年,铁血大宋能把锅甩给石敬瑭,明堡宗也能把锅甩给朱老四。堡主千古一帝,土木堡之变完全是因为朱棣这个暴君,为一己私欲发动靖难之役,搞得山东和两淮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对大明造成的影响堪比安史之乱。虽然朱棣之后仁宗宣宗也是无能之辈,但好在堡主英明神武,选贤任能,重整朝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在土木堡一战歼灭敌方大量有生力量,对后来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居功至伟,有再造大明之功。堡主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武功可比汉之卫霍,唐之李苏。就朱棣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换成别人当皇帝,早就被瓦剌人打到缅甸了,以后谁要再黑朱祁镇,我就和谁急。


user avatar   yigong-shi-s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唐明开国的时候有燕云十六州吗?没有,但人家最终自己打下来了。

汉唐明开国时有养马地吗?没有,但人家后来打下来了。

汉唐明开国的时候马很多吗?也不多,刘邦凑不齐四匹同一颜色的马,李渊甚至还向突厥买过马,朱元璋一统计发现全国就四万五千匹战马,但人家最终有了很多。

发现了吗?宋朝开国时缺什么,别人也缺。别人缺的,宋朝反而有,上来就占据中原的先天优势条件其他几个朝代可都没有。

所以说,自己不行就说自己不行,别总怪这怪那的。怪石敬瑭割地、怪契丹、女真、蒙古太强,还不如承认自己太弱,因为你弱,别人才显得强。

你收不回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才成了悬在头上的利剑。汉唐时河套地区也离长安不远,但为什么没人问如果没有河套地区,汉唐怎么样怎么样呢?你打下来不就没那么多问题了吗?



借用另一个回答回复一下某些人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问的稍有点问题,各种回答也多不知所云。

首先先就题目说一下——就如同一些知友已经提到的,燕云的沦丧是多方势力长期发展角逐的结果,并非由石一人所主导,其人起到的主要是催化剂加速反应的结果。具体的割让过程,可能跟很多人想象中的都不太一样。要知道,石敬瑭并不是割让了自己的十六个州,事实上,从他个人的利益角度谈,他仅仅只割了一个州。

石的举动告诉我们割让土地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五代一如隋末,中原军阀豪强纷纷结好塞北以做强援,乃至称臣受封以为靠山。契丹对燕云的领土野心早已是昭然若揭,李存勖时代即有两次惊心动魄的幽州攻防战,只是都被后唐军挫败;事虽不成,然而契丹军却屡屡占领新妫武诸州(改武州为归化州,妫州为可汗州),耶律德光上位后又夺取平州(山海关以西的卢龙一带),对燕云的渗透蚕食愈发深入。

936年,后唐内乱,野心勃勃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和卢龙节度使赵德钧都各自遣使契丹,乞求契丹兵马南下助拳以实现自己野心。但是这时候,石敬瑭却发现自己处于明显不利的状况中:

石敬瑭太原反旗一举,四方云集响应的场面并没有到来,相反却被困在孤城中,孤立无援形势危急;此时此刻唯有乞兵于契丹方能求活;然而在派遣赵莹向契丹求救时,石却发现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已经遣使契丹,这无疑让石的处境雪上加霜——

赵德钧,幽州军阀,历经四帝,把控幽燕十一年之久。石敬瑭叛乱后,其人决心以契丹为倚仗夺取中原。他既不抵御南下入侵的契丹军,又不参与镇压太原石敬瑭,而是集结河北兵马按兵观望,并对危机中的后唐朝廷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从而形成了又一股独立势力。正当做困兽之斗的石敬瑭遣使乞求契丹救援时,赵德钧也向契丹提出了诱惑的条件,让此时估计还只是许诺金帛子女之类的石敬瑭瞬间黯然失色——

若立己为帝,请即以见兵南平洛阳,以契丹为兄弟之国,仍许石氏常镇河东。

石敬瑭坐困愁城朝不保夕,赵德钧却实力雄厚,而且一直按兵不动,有出兵阻断契丹后路的风险;答应石敬瑭未必有多少好处,答应赵德钧却大概率能有个便宜兄弟,得到数不尽的金帛子女的!耶律德光会如何选择并不难想象。这时的石敬瑭终于明白,常规的办法彻底行不通了,在这场内卷的竞赛中,既然你赵家人已经不要脸了,那自己如果想活下去,就只能使出更不要脸的招数来死中求活。

于是就有了桑维翰第二次出使契丹,提出愿为儿皇帝并做出了契丹人不可能拒绝的领土许诺:

约事捷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以北诸州与之。

石敬瑭做出割让燕云十六州的决定,可以说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堪称一次在自身利益受损最小的情况下的翻盘:

在争夺中原的道路上幽州赵德钧是最危险的敌人,此次结好契丹也几乎因其而功亏一篑;慷他人之慨许诺契丹事成后割幽燕于契丹,既满足了长久以来契丹对其的觊觎野心,又为自己除去了一个劲敌;赵德钧恐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本想牺牲一定代价换来契丹同盟,石却反将一军把他和他的卢龙七州也变成了“代价”;

仅仅靠卢龙七州为筹码是不行的,赵德钧可以直接来个对等打击向契丹承诺事成后将河东割与契丹,因此必须也牺牲自己的利益。而这就涉及到了最妙的一点——理论上石割掉了自己的代北五州,实际上他自己却只失掉了一个州!

代北云、朔、应、寰、蔚五州中,云州归云州节度使沙彦珣,应州和寰州归彰国军节度使尹晖,朔州归振武军节度使安叔千,他们都服从后唐中央,并不听石敬瑭的差遣。所谓的“割让”就是我卖你田心不痛,却给人以一种石敬瑭做出了巨大牺牲的假象。五州之中石的真正损失只有一个山川隔绝、对石向心力很弱的蔚州而已;

儒、妫、武、新四州均在威塞军节度使治下,夹在代北与幽燕之间,二者一割则四州必不能独存(三地的关系,可粗略类比为明之大同镇、宣府镇、顺天府-蓟州镇),索性也给契丹以示乞援诚意;

割让须有底线,否则天险全失就连结盟的资本都没了。石保留了雁门关天险及其以北的忻口等地,为太原留下了缓冲区不至于彻底暴露于契丹军锋下。这种心眼没能保住他的短命王朝,倒是给北宋留下了据险而守的机会。

果不其然,这种条件一出,耶律德光果然抛弃了赵德钧转而支持石敬瑭:

契丹主自以深入敌境,晋安未下,德钧兵尚强, 范延光在其东,又恐山北诸州邀其归路, 欲许德钧之请。帝(石敬瑭)闻之大惧,亟使维翰见契丹主,....跪于帐前,自旦之暮,涕泣争之。契丹乃从之,指帐前石谓德钧使者于帐前曰,“我已许石郎,此石烂, 可改矣。”

不得不说,石的所作所为真是把一个乱世军头精于算计又孤注一掷的赌徒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顺便一提,石家人和赵家人到头来还是走上了殊途同归的道路。石重贵不愿再做孙皇帝的气,不自量力的大举北伐“专发大军,往平黠虏。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结果被契丹轻易亡国自己也做了俘虏成了二圣的先辈;赵德钧人品卑劣为述律平所不喜未能得用,但耶律德光还是出于稳定燕地人心考虑重用其养子赵延寿。赵延寿和他老子一丘之貉,满脑子都是靠契丹栽培做中原皇帝的美梦,为此不断怂恿耶律德光南下,德光也答应他未来灭亡后晋后册封他当中国皇帝。从此赵家军成为契丹南征的马前卒。

只是当席卷整个北中国的契丹武士昂首阔步进入开封宫殿后,满心幻想能被扶上皇位的赵延寿看到的却是:

二月,丁巳朔,契丹主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庭。百官朝贺,华人皆法服,胡人仍胡服,立于文武班中间。下制称大辽会同十年,大赦。

赵延寿见称帝不成,又哀求认耶律德光为父继承皇位,被断然拒绝。耶律德光在中原不能立足被迫北返,途中见到战争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讥讽道“致中国如此,皆燕王(赵延寿)之罪也”。耶律德光病死于途中,赵延寿又试图拥兵自重夺权,结果被耶律兀欲活捉,从此赵家人在契丹国失了势。


然后,如果燕云没有在五代时丢失,十六州都完整的传到了宋初的话,那我认为宋的国防形势毫无疑问会比历史上好的多。

有人用北宋末进取燕云结果迅速被女真国平推来声称宋不可能守住燕云,此等说法就如同明朝术士开天眼看到萨尔浒之战便推断朱见深发动建州之战一定会一败涂地一样,荒唐可笑不值一驳。真实位面的历史就是:宋辽近二十载攻防大战下来,宋军即使在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也不过只丢失了易州一州之地,契丹军也无法再继续向南推进,精疲力竭的双方最终都只能面对军事均势的事实,结为“兄弟之国”的南北朝。如果宋军能拥有燕云天险,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宋军反而会比历史上只丢了一个州的表现更差。

至于有人YY燕云汉儿看不起宋不会服管云云,我觉得吧,此前你们黑燕云汉儿是高华香蕉大汉奸,弄得好像古代也有九年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普法义务教育一样;如今你们又脑补燕云人完全认同大辽一心对外抗击宋寇,弄得我又怀疑难不成历史上面对女真大军韩刘马赵四大家全都满门忠烈,燕云汉儿人均完颜陈和尚面对敌人血战力竭骂贼而死,而不是望风而降遍地带路党?

真实的历史就是,面对五代到宋初北上的中原军队,燕云百姓普遍是心向中原渴望脱离契丹的。柴荣早死并未遭遇契丹主力,二州三关都是地方汉军主动出降;在赵光义声势浩大的北伐下更是群起响应,幽燕回归中原是毫无疑问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丁卯,上躬擐甲胄,率兵次岐沟关。契丹东易州刺史刘禹以州降,......辰,上次涿州, 判官刘原德以城降......申,契丹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以部下兵百二十五人来......癸酉,幽州神武厅直并乡兵四百余来降。村民夺得契丹马二百余匹来献。甲戌,幽州山后八军瓷薼务官三人以所受契丹牌印来献......乙亥,苏县民百余人以牛酒迎犒王师,各赐衣服钱帛,遣使随村墅安抚居民....丁丑,幽州诸县令佐及乡民百五十人来降。庚辰,契丹建雄节度使顺州刘延素与官署十四人来降.....秋七月庚辰,契丹知苏州刘守思与官署十七人来降.....

说白了,对于早期统治手段简陋粗暴、又因为战争不断而进行沉重压榨的契丹,燕云汉儿感到厌恶而渴望归宋是很寻常的事情,不能把澶渊之盟后逐渐稳定下来的燕人心态套用到宋初。有人可能想提坚守幽州的耶律隆运...开甚玩笑,人家祖上就是宫人出身,跟大汗是正儿八经的主奴关系,别说各位泥腿子,就是韩延徽、高勋、赵延寿之流臣子跟人家也是云泥之别好不。

至于“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云云,我觉得这话当然不是没有道理(跟“你努力就会成功”差不多吧),但是就咱乎这广大键盘军事家对实际边区地理的认知水平,说这话就跟说越穷越光荣差不多.....

还会有人扯什么“陇右汉人”不服你宋所以选择了定难军,因此看不起南人的燕云汉儿也一定会再投奔哈喇契丹云云....怎么说呢,大部分爱好谈论这种东西的用户对于残唐五代到宋初的西北形势,差不多就是全靠意淫,以至于会有“不救于阗”“不救归义军”这种梦呓之语。我建议一切只会扣“甩锅”帽子的去了解一下隋代以来的党项民族四次大迁徙,去了解一下为何如此五代北宋西北边境有如此庞大的党项人口,去了解一下未来西夏版图内汉人比例最高的地方为什么都被称为“陷之死地,艰危可知”“灵州非蕃帅主之,戎人不服,虽卫霍名将,必见逐之”。就这了还搁哪儿YY“陇右汉人”呢。


对于哈喇契丹来说,失去燕云的打击谈不上是致命性的,但对其国运的发展却堪称是毁灭性的。在获取了燕云之后,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才真正逐渐转向了一个实行南北面官多元体制的征服王朝;如果在五代乱世的空窗期中没能抓住机遇拿下燕云,那么由阿保谨缔造的这个万里大国,真的还有可能实现与宋南北并立、年号及于高丽再造东亚秩序的庞然大物吗?阿保谨在临潢府设立六州十县云云,未来给人留下的印象又能比自称大元天盛可汗的也先高到哪里去?皇权封建化强化的多的哈喇契丹仍旧一代代靠血腥手段上位,只实有热河辽北辽宁一带的情况下青牛白马旗究竟还能打多久?

对于占有燕云的宋来说仍旧不应做什么出塞扫虏的期望,只能指望其在两河方向压力较轻的情况下能在西北有更好一些的表现。塞外的契丹是否还会大举干涉不太好说,但是契丹兵千里送人头用生命来壮大唐兀惕的规模起码应该会小一些。

实际上,宋代前期君臣的整体战略战术水平决定了其就算拥有燕云上限也高不到哪里去。就实际走向来说,与其汲汲于宋一国,不如考虑另一个方向:在崖山之后,以宋为代表的中原政治制度实际上与南宋政权一起灭亡了。清承明制,明承元制,而元制吸收自蒙古与金朝旧制。在一定程度上说,元明清都成为了辽金的继承者,而这都要溯源于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而如果契丹未能如史实般崛起,则很多事情可能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底下大部分回答都属于不谈事实只会复读道德文章的梦话,连反驳的价值都没有。但是 @姬轩亦 的这个说法,倒是很有意思。他声称: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宋崩盘之前的这一年,恰恰是我宋版图最大的一年。

抱歉,我没什么常识,我是没看出来为什么北宋崩盘前一年能是版图最大的时刻。

的确,北宋中后期的西北拓边确实卓有成效,通过步步蚕食最终已经拿下了整个宁南西海固山区+陇西高原+河湟谷地+横山地带,又似乎“收复”了燕云,确实给人一种不断扩张中突然崩溃的感觉。可问题是,此时此刻宋的版图真的超越了其初年吗?

恐怕是没有。

在李继迁发动叛乱前,宋在西北的疆土还真是比五代军头时代强得多,未来西夏所有核心领土,此时都在宋的版图之内。无论是夏绥镇的夏绥银宥静五州,还是灵武镇的灵盐会三州,整个西套平原、横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都在宋的疆土之内。更兼此时藏才三十八族的首领王氏也带地来投建立了丰州,此时丰州的范围可能直接延展到黑山一带,麟州府州的窟野河农田尚未被夏人蚕食,甚至原胜州也有管理记录。宋在河曲之地都颇有存在感, 谈何疆土反而不如北宋末年呢?更不要提武威到民勤一带的凉州政权已经被纳入北宋版图,河西节度使都封出来了——什么,你说这种地方自治政权不算?大都督是个皇帝的“忽汗州都督府”都能算唐朝的,凉州六谷吐蕃这种非常恭顺的抗夏忠烈为什么不算?

南方的情况也好一些,宋越战争的结果就是终归还是把广源州等地给弃了。

宋初在内蒙古准格尔旗还有个唐龙镇,是党项来家人带地来投的,后来宋丢给了党项人,党项人又丢给了契丹人。

这时候可能有人又要提不是北宋末年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吗?这总能超过了吧?

还是不行。

宋初的燕云方向比海上之盟时略好一点,拒马河以南的易州还在,定州的银坊城也还在,山西方向也好一些(1075年的精确划界宋边境线南移了数里到数十里)。

至于北宋末年的山前山后经略计划...跟你们想的也不一样。宋廷搞得是理想很丰满,不但想把石晋丢掉的全要回来,而且还想一把梭哈把中原边境线恢复到后唐时代,将景州以东的平州营州也要回来(如果能全拿回来,就离明代山海关不远了);现实非常骨感,讲个笑话:云中府路没有云中府。理论上能管山前九州的云中府路只得了四个州,原契丹云州儒州奉圣州可汗州归化州连个影都没有,仅有的四个州也是马上丢失。

至于你要是拿着“皆粉泽之辞”的《定功继伐碑》相信陇右都护府真能到塔里木盆地云云,只能说这就跟靠钱谦益的文章“出玉门关数千里,至昆仑山,穷星宿海,去中夏三万四千三百里”而认为徐霞客走遍了畏兀儿斯坦和阿尔蒂沙尔,最终抵达了咸海畔在希瓦汗国被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亲切接见一样。

这不是什么版图最大,这是眼瞅着就要追平赵光义时代的版图巅峰记录了然后一把赔光。

实际上我一直觉得,真要想乳宋西北是比两河好的多的方向。虽然自残唐五代以来中原地缘环境空前恶化,汉地已经萎缩至西达天水北到延安一带,但是在宋立国初年西北的形势尚好,伴随着丰州王家献土、灵州冯继业献土、夏州李继捧献土、麟府二州唐龙镇归诚、凉州折逋氏归顺,甘州回鹘也持亲近态度(后期与契丹决裂),北宋本已能控制很多战略要地,结果面对嵬名家三代人的叛乱却张皇失措昏招迭出丢人现眼,把疥癣之疾生生变成了心腹大患,这才是最可笑可耻的所在。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送之所以续的比我晋久一点,是因为他打不过契丹。

所以送给我宋燕云十六州这件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无非是这燕云十六州并不是题主送给我宋的,而是我大金送给我宋的,而结果你也看到了。对于我宋这种治理内部矛盾主要依赖外部压力的政权,你剥夺他的燕云十六州无非是要钱,你送给他燕云十六州简直是要命,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宋崩盘之前的这一年,恰恰是我宋版图最大的一年。版图和军事胜利这种东西就跟韩非子的法术一样,大人得之强国,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我宋不幸得之那就只能亡国。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较接近宋的水平啊。


user avatar   liu-tao-19-92-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就没影响!

汉朝一开始湖南、福建、两广都没拿到,还在白登山差点被包了饺子,但汉武帝时代,连甘肃、云南都到手了,更别说封狼居胥,子孙加把劲把西域都拿下了。

唐朝一开始也没辽东,太宗登基时差点被突厥偷水晶,父子两代人努力,不但击溃突厥,还设置了一堆都护府。

大清入关后,康熙登基时连三藩、台湾都不听他的,后来几代人努力,连准噶尔都拿下来。

纵观2000年统一史,国家的地盘都是几代人持续接力拿下来的,就连我朝还有港澳台的问题。即使明太祖那么猛,主要地盘都拿了,子孙也有成化犁庭、收复河套的亮点。

自古贤臣,名气之大无过于宋;自古明君,仁慈无过于宋。大宋梦之队,君臣一块找理由,分析起来头头是道。

什么养马之地、什么山关之险、什么契丹制度成熟,汉唐元明清,怎么就没见天天说这些事?

理由说完了,还会编段子商业互吹: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破胆。

我还以为,好水川大宋大破西夏,吓得对方草木皆兵了......

与之对比,大明成化皇帝,崇祯般开局,北有成化犁庭,南有镇压叛乱,中间还有安置百万造反流民的功绩,就因为喜欢个大姐姐,自己被黑不说,手下小弟们的外号也是被黑得不要不要的: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事在人为,大怂皇帝对付武将像狮子,对付契丹、大金、蒙元像小猫,穷天下之力养开封,养士大夫。天天说商业繁荣,不靠农业税,你把盐卖到跟黄金一个价,还要农业税干嘛?咋不忽悠陕西老百姓,别买西夏青白盐,要坚持买宋盐呢。你要真繁荣,也没见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心向大宋啊,别说大批投降,连偷渡的记载都不多吧。

搜刮的事一样没少干,业绩却不达标。

宋朝本质上只是割据政权,跟汉唐元明清不一样。


user avatar   zhi-ai-wu-wang-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儿皇帝出卖燕云,和挫宋自己费拉不堪有什么关系?

秦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没有。秦是通过近百万人的战略决战,才攻下了燕云十六州(赵和燕)

汉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没有,依然是通过大规模战役攻取的。(依旧是灭赵和燕)

西晋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但严格意义上讲他是站在魏的身体上摘桃子。靠的是曹老板灭袁绍攻乌桓,靠的是司马懿灭公孙渊。

唐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靠的是太宗灭窦建德。(纵观历朝太宗级别的人物,真的高粱河车神,你自己好意思称自己太宗么?)

元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靠的是野狐岭打的几十万金军灰飞烟灭。

明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靠的是先灭大元在逐北元。

清刚开始有燕云十六州?靠的是一系列主力会战歼灭明朝国家精锐,然后一片石打垮李自成老营。

对于真正牛逼的政权来说,燕云不过是其赫赫武功组成部分。对于某些费拉的政权来说,燕云就是终其一生都越不过的坎。

就挫宋的德行,我看给了也守不住。赵家老二如果他一得国就有燕云,他就得上辽东飙车(因为他需要证明他比得上赵大,但就他自己的实际水平来说,不过是换个飙车地点罢了。),最终其上限不过是西晋罢了。


user avatar   kaing-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沛公起兵造反时不过数千军,一座沛县。建国后和匈奴对垒还有白登之围等,最后不得不和亲达成和平局面。到了武帝的时候已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卫霍连人家祖坟都给刨了!

唐高祖起兵的时候不过一个太原留守,一个太原城起兵,高祖太宗都向突厥示弱过,结果如何,令可汗起舞.

明太祖开局.......


user avatar   tong-ku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送亡朝就算是收复燕云又能如何?虽然宋徽宗先后两次讨伐残辽,但由于宋军腐败,缺乏战斗力, 由北宋西军将领种师道、刘延庆率领的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燕京),均被残辽的乌合之众击败反推。

不过随后不久金军就迅速消灭残辽,宋随后以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之前每年给辽国的“岁币”一起交付给金朝,从金国手中买回了燕云一部分地区。

然而大送王师接收燕云后,却在燕云展开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暴政,虽然大送王师打不过外敌,但压榨起汉族百姓却是相当擅长,把燕云地区压榨的民不聊生,民心尽失。

辽国统治期间燕云地区四百文钱就能买盐一百二十斤,而大送统治燕云后,大送官员为了榨取民财,居然把燕云地区的盐价提高到每斤盐售卖二百八十文钱,又放纵宋军侵夺燕云土著的田地和民宅。当燕云本地土著请求大宋官员约束宋军军纪时,大宋官员只是坐视而已。这可是宋朝自己的史书《三朝北盟会编》有记载的


而同时大宋官员们却借官方盐引给自己手下的那帮亲旧们,让亲旧们一起来燕云赚大钱发财,数钱都数到手抽筋“乃引其亲旧,密借官引,令兴贩牟利,上下通同。”而攀附上了到燕地做官的大宋官员,来到燕云地区刮地皮的那群大宋官员的亲旧里随便几个小人物不需要本钱就在燕云地区赚到了万缗“皆本空手而来,致此丰富,有至钜万者”,此后赌博的时候都是豪掷一二千缗。

至于燕云本地土著居民们穷困到人吃人的情况,大宋官员们才不关心呢。

大送通过暴政把燕云地区压榨的民不聊生,民心尽失。在大送统治期间燕云汉人的处境是“燕山(今北京)大饥,父母食其子,至有肩死尸插纸于市,售以为食”——《三朝北盟会编》

燕云汉人都被暴怂逼到了这个份上,活得还不如契丹人统治时期,对于此时的燕云汉人来说还不如让金国来统治自己。就算金军不打回来,燕云汉人迟早也会为了活命,而起义反抗暴宋。

不知道的还以为大送是到了敌国领土内搞三光政策。最后金军打回来后,燕云百姓居然是喜迎大金王师来把他们从暴宋手里解放出来。

“金人已得燕,则盐法尽仍旧,常胜军屋业田土尽给前主,燕人归心焉”

当金军占领燕云,攻至河东内地时,被北宋安置到河北内地的很多燕云汉人,因为忍受不了北宋的侮辱和歧视。而选择在金军到来之际,逮捕城内企图抵抗金军的北宋守将,打开城门向金军投降。朔、武、代等州都是以这种方式投降的。

“初,宣抚司招燕、云之民,置之内地,如义胜军等,皆山后汉儿也,实勇悍可用。其在河东者约十万馀人,官给钱米,虽诸司不许支用者亦听之。久之,仓廪不足,以饥而怒,官军又辄骂辱,其心益贰,俟衅且发。至是金人南侵朔、武之境,朔州守将孙翊者,勇而忠,出与之战,未决,汉儿开门献于金。至武州,汉儿亦为内应,遂失朔、武。长驱至代州,守将李嗣本率兵拒守,汉儿又擒嗣本以降,遂破代州。及至忻州,州守贺权开门张乐以迓之。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

——《续资治通鉴》


汉唐明建立政权时有燕云和养马地吗?没有,刘汉刚建立政权起家时只占据巴蜀的一部分地区,被项羽分封的三秦困在巴蜀。隋末天下大乱,割据枭雄遍地走,东突厥极盛,北方大部分割据势力都被东突厥控制,隋末实际上是比五代初期更混乱,华夏更弱势的存在。五代初期尚且还有地方军阀能屡次痛击契丹耶律阿保机,隋末又有谁有实力能力抗突厥?李唐刚起兵时就一个太原城,李唐刚建国时连关中都有薛秦政权跟李唐竞争,龙兴之地太原也被割据势力刘武周占了,可以说李唐打天下是十分艰辛。后来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给力才及早结束乱世,没有李唐的话,天知道隋末得乱到什么时候。朱元璋刚建立政权时也仅占据南京周边地区,南京隔壁的常州都在张士诚手里,综合实力也不如陈友谅。但别的朝代靠自己的能力一刀一枪对内削平群雄统一天下,对外击破强敌。

隋唐是从南北朝胡人统治下重新夺回了汉人政权。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整个北方都是胡人政权统治。而隋末天下大乱,“戎狄炽强,古未有也”北方大部分割据群雄都是臣服于东突厥。隋末东突厥还把河西、陇右、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等地纳入势力范围。要是都像送粉那样指望前朝留遗产。隋唐压根就不会诞生。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鎻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汉唐明刚建国时都是仅占据一隅之地,外部强敌环伺,内部群雄割据,基本盘远不如赵宋建国时。

赵宋刚建国时就继承了后周留下的大部分北方地区,还有五代内部最强大的中央军力,而赵宋建立时五代已经处于末期,此时华夏内部其他割据政权都处于衰落状态,其他政权统治者也都是庸碌无为之辈,跟秦末隋末元末唐末五代初期那些枭雄根本没法比。唯一像样的南唐也早就被后周打残。甚至辽国也是昏庸残暴的睡王在位。而赵宋在起家实力远胜汉唐明的前提下,周边环境远好于汉唐明的情况下,最终却是反被吊打,这说明了什么,宋粉心里就没点数???


隋末唐初群雄割据图


秦末汉初群雄割据图

汉唐明建国初期时马匹也是远没有赵宋初期多的。西汉初年汉朝连4匹一样颜色的马都凑不到,李渊起兵时,战马只有数百匹,还是李渊花钱跟突厥买的。但是汉朝、唐朝、明朝仍然通过自己的扩张、发展,养了战马,建立了骑兵部队。

汉朝是先养战马组建了骑兵部队,然后才占据了河套地区。


没有证据证明朱元璋在南方时接手了元朝的在淮河流域的养的马。到了元朝末年,后者那些马是否存在还是问题。元朝中期、末期,马场被占据作为其他用途的情况大量发生。

《元史》载:大德七年(1303年)正月,"益都诸处牧马之地为民所垦者,亩输租一斗太重,减为四升"(《元史》卷21《成宗纪》四)。

《元史·顺帝纪》载:"台臣言:'系官牧马草地,俱为权豪所占。今后除规运总管府见种外,余尽取勘,令大司农召募耕垦,岁收租课以资国用'。从之"。


朱元璋起兵时,马极少,然后朱元璋自己开始发展马政、养马。但是到了公元1390年,这时朱元璋已经驱逐蒙元、基本统一,并且是在深入北方草原取得捕鱼儿海大捷之后,俘获大量马匹之后了,明朝清点全国军队,却仍然只有马45080匹。


根据《中国养马史》、《明史》记载,1390年,明朝清点全国军队,只有马45080匹。


其实传统的养马地北宋大都统治过,只是北宋自己没守住。比如传统的养马地甘肃天水甘肃陇西甘肃会宁甘肃皋兰甘肃固原陕西凤翔陕西邠县甘肃泾川甘肃庆阳这些地区北宋大都统治过。不过五代和北宋的养马地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北河东地区,而五代时期马政尚可,培育出了很多优良战马。想了解的只要稍微查下这些地区在北宋时期先后被谁统治过就可以了。 辽国自己的契丹马在五代和宋初都被中原汉人视为劣马。

北宋也不缺马,根据北宋自己的史料北宋初期战马达到数十万匹。

还有宋粉老是说北宋没地养马,却完全忽略了在当时河北有些山坡和平地适合养马,但考虑到皇帝要吃羊肉的问题,一些牧地就被用来养羊了。对于空出大量牧地用来养羊的历史事实。北宋有地养羊满足口腹,却没地养马,呵呵呵。


宋太宗时从西夏买了大批羊羔,运到河北大规模放牧,结果“侵民田,妨种蓺,数郡被其害”,最终只得不了了之,改为小规模放牧。


1002年(咸平五年十二月)北宋真宗谓宰臣曰:「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市于陕西,颇为烦扰。近年北面榷场贸易颇多,尚虑失于豢牧。」吕蒙正言:「洛阳南境有广成川,地旷远而水草美,可为牧地。」


北宋缺马主要是马政太烂,至于北宋马政简直是烂到北宋多位皇帝都公开吐槽的地步了,主要是人为原因。从宋神宗对北宋马政的评价来看,可见北宋马政不善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原因而不是什么养马地。

“神宗尝患马政不善,谓枢密使文彦博曰:“群牧官非人,无以责成效。其令中书择使,卿举判官,冀国马蕃息,以给战骑。”   又手诏曰:“方今马政不修,官吏无著效,岂任不久而才不尽欤?是何监牧之多,官吏之众,而乏才之甚也!昔唐用张万岁三世典群牧,恩信行乎下,故马政修举,后世称为能吏。今上自提总官属,下至坊、监使臣,既非铨择,而迁徙迅速,谓之‘假道’,欲使官宿其业而尽其能,不可得也。为今之计者,当简其劳能,进之以序。自坊、监而上至于群牧都监,皆课其功而第进之,以为任事者劝焉。”

北宋重臣李纲也明确表示北宋缺马是因为北宋管理不善,官僚腐败,人为导致的马政太烂

“祖宗以来,养马于监牧,择陕西、河东、河北美水草高凉之地处之,凡三十六所。比年废罢殆尽,而更给地牧马,民间杂养以充官使,吏虚文以塞责,而马无复有善者。又驱之燕山,悉为敌人所得。今诸军阙马者大半。宜复祖宗监牧之制,权时之宜,括天下马,量给其值。”

而且宋朝的河东路和永兴军路等有养马地,能养战马。

《宋史》兵制马政记载 “河东岚、石之间,山荒甚多,汾河之侧,草地亦广,其间水草最宜牧养……河东一路,水草甚佳,地势高寒,必宜马性。又京西唐、汝之间,荒地亦广。请下河东、京西转运司遣官审度,若可兴置监牧,则河北诸监,寻可废罢。”


宋朝战马曾经很多,坊监及诸军马曾超过20万匹,曾号称战马数十万匹。

《文献通考》兵考四:“今天下甲卒数十万众,战马数十万匹……”

宋太宗之后,《文献通考》:“其孳生之所,即大名、洺、卫、相州凡七监,多择善马为种,牝牡为群,岁遣判官一人巡行点印,二岁巳上者岁约八千馀匹,凡京城诸州饲马兵校一万六千三十八人,坊监及诸军马二十馀万匹……”

但是宋朝后来自己把马政搞的一塌糊涂,怨谁?



甚至江浙也有可以养马的地方。宋朝之前的五代时期,江浙还有养马的地方,杭州近郊还有马场,“马蕃息至盛,号为马海”。五代时江浙割据者在杭州近郊设马场,《梦梁录》记载:“昔吴越钱王牧马于钱塘门外东西马塍,其马蕃息至盛,号为马海,今(南宋)余杭,临安,于潜三邑,犹有牧马遗迹也。” 南宋就在临安(今杭州)、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设置马监。


宋粉有套老掉牙的理论就在于,宋粉总是认为只有两宋时期的外族懂得改进,而其他朝代的外族都是思想固化,费拉不堪。但实际上汉代匈奴等周边外族相对于秦代来说,政治组织和军事科技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而唐代的周边外族吐蕃突厥南诏高句丽回鹘的政治组织和军事科技相对于汉代来说也有了相当大进步。汉唐之所以能保持对周边外族的优势,也在于秦汉以来历代中原王朝对自身政治及军事制度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而两宋反被外族碾压,就得问问两宋自己了。

例如汉代匈奴对铁器的使用和匈奴自身较高的军事兵器和民用工艺制造能力,及冒顿对匈奴的整顿统合,使得匈奴的实力碾压了周秦时期的游牧民族。唐代吐蕃是半农耕民族,南诏更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更何况唐代的吐蕃王朝和南诏国都吸收学习中原王朝官制和统治方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句丽就更不用说了,政治组织度和文明程度都相当高。唐代的吐蕃王朝更是典型的世界性强国,极盛时期同时跟唐朝阿拉伯回鹘三面开战,没能像蒙元那样完成伟业,纯粹是吐蕃运气不好,碰上了唐朝和阿拉伯的强盛时期,即便是遇上了安史之乱这个大好时机,却又碰上了藩镇割据后的一群刀口舔血活过来的唐朝军头子,导致吐蕃难以扩大战果,最后还反被唐朝联合回鹘把吐蕃拖死了。而蒙元崛起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已经走向衰落,典型的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即便是唐代的游牧政权回鹘汗国的组织度也不比铁木真时的蒙古弱,回鹘汗国在安史之乱后统一草原,并且仿照唐朝官制设内宰相三人,外宰相六人及都督、刺史、将军、长史、司马等官员,所有官员依照回鹘可汗的意志管理汗国事务。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晚唐最后居然都能击溃回鹘二十七个部落,俘杀近三十万回鹘人。

实际上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划分人口,下面95个千户,即便全民皆兵,假定不缺兵都满编,九万五千兵也就到头了。而唐代薛延陀汗国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至色楞格河﹐境内包括回纥﹑仆固﹑同罗﹑拔野古﹑阿跌﹑霫诸部,胜兵20万。但是唐对薛延陀保持了全胜战绩,唐灭薛延陀汗国犹如秋风扫落叶。

因此《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原话直接评价:“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现在适当的历史关头,成吉思汗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汉朝或唐朝,团结强大的中国能轻而易举地制止他;最强盛时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他。然而13世纪初期,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却完全不同了。中国这时已分成三个小国:统治北方的金朝、控制南方的宋朝和西藏党项人建立在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国的西面,是建立在绿洲城市如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基础上的喀拉开国;喀拉汗国西边,奥克苏斯河畔,是穆斯林王国花刺子模,再往西就是巴格达的阿投斯王朝。但是,花刺子模和阿披斯王朝这时均处于衰落时期。”


宋粉还发明出了所谓的封建军事游牧二元制帝国多么无敌,蛮族部落很菜的歪理。事实上被宋粉吹上天的封建军事游牧二元制帝国辽国被蛮族部落完颜女真轻松灭国,完颜女真刚起兵反辽时也就只是一个只有几千兵力的渔猎部落。

而封建军事发展的相当成熟的金国,最后却被铁木真的蛮族部落蒙古诸部打得丢失半壁江山,最后被蒙古灭国。军事上表现反而远不如蛮族时期。

而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人政权前秦,北魏、后秦的封建军事成熟度够高了。但在侯景之乱严重削弱南朝之前,南朝的几个朝代对北方胡人政权的战绩表现完虐南宋。

宋粉就是不愿意承认赵宋太菜,一个劲的发明出各种逻辑古怪的歪理来为赵宋开脱




        

相关话题

  中国古代谷物怎么脱壳? 
  既然皇权和相权自诞生起就有矛盾,那当初为何要设立相权,并给丞相那么高待遇?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被污名化? 
  如果当初北魏苟得久一点灭南朝,或者隋唐是异族政权,古中国是否会永远沦为二等民? 
  宋高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明朝对比宋朝到底有哪些退步? 
  为什么看史书,秦灭六国灭一次我难过一次? 
  如何评价文天祥的军事能力? 
  中国史书中有哪些夸张到逆天的描述? 
  十世纪的于阗王国,怎么样才能称霸西域? 

前一个讨论
现在我们综合国力这么强大为什么就搞不好男足。?
下一个讨论
梅西比莱万更配得到今年的金球奖吗?





© 2024-06-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