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mbti类型容易出现反社会人格? 第1页

  

user avatar   rootco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不成立。首先先区分清楚,什么是人格,什么是MBTI类型,什么是人格障碍。

有人格障碍的人甚至不能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而其心理机能、思维方式也与正常人不一样,不能用MBTI性格分类的!请不要再给MBTI类型分类加塞更多不存在的“意指”了。人格障碍的个体外显特征可能符合MBTI某种类型,但请注意,人格障碍所显现出的性格是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的,我们无法指认特定人格障碍到底属于何种MBTI性格类型,哪怕是荣格八维类型也不可以!

1.人格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1]

2.MBTI类型根本来说是工作风格测量工具,不是所谓的心理测量模型,MBTI类型用于解释正常人的行为偏好、外在的性格表现更契合哪类工作风格。但如果是患有神经症(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人格障碍的非正常水平人群,则不在MBTI性格类型的讨论范畴内。即使是荣格本人也说过,患有神经症的个体也是无法判断心理类型的(具体看本回答目录第二节)

3.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2]

最后说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反社会倾向,但反社会倾向的高低并不能够和类型绑定,而与个体的家庭结构、社会背景、受教育背景等等综合因素相绑定。反社会倾向不等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笔者 @若化生 曾“有幸”生活中接触过人格障碍患者,不得不说真的很吓人,很吓人!!!!

一.MBTI类型并不能够与人格障碍诊断相绑定!MBTI不是正经心理学

人格障碍具有一定危险性,特别是反社会人格障碍(ASPD),她们完全是自我物化及物化他人,甚至难以有作为“主体”的意识,往往凭借着本能驱使,并不能被我们认知为正常范畴中“人”的概念。且人格障碍的患者无法形成自我同一性,甚至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自身连人格都是不完善的,就更别说给其不存在的“人(性)格”分类了。

反社会人格障碍DSM5诊断标准(请勿对号入座) [3]

反社会人格障碍(F60.2)诊断标准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a.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b.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c.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d.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e.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f.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g.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关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是什么样,请看这里:

他们没有办法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对很多正常人的情绪和感受感到非常困惑和苦恼。
比如,有位患者说,她不明白为什么出轨了之后,伴侣会很难过,她觉得“我感到自己有性需求,所以我就和当下能联系上的人发生了关系,这不是很正常吗?”[4]

MBTI的应用范畴:作者 若化生[5]

1.在主流心理学中,MBTI被称作为伪科学——其一最大的诟病便是信效度过低,重测率为57%(网传版本),无法作为准确的心理测量工具;其二人格类型论早已过时,被主流所承认的人格心理学相关模型通常为大五人格测试(The Big Five),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表(MMPI)。

关于二者区别的更多详情,各位请见此篇文章:

若化生:人格类型论与人格特质论的差异

在笔者看来。MBTI量表本身的理论和逻辑,使用了简单粗暴的二分法,且型结果过于受被试者的状态及情景影响,亦没有考虑到不同文化氛围的局限性与差异性(四个维度的取向偏差)社会构造的不同,是否撒谎或是按照理想状态去进行选择。其想要基于社会分工给每个人按照对立维度分类,又想要说明每个人的类型是独一无二的——这无疑是自相矛盾的。其测试题及结果模糊,阿谀奉承,同时也易让被试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陷入巴纳姆效应的圈套

因此这个量表,在心理学的范畴看来,注定是失败的。心理学本身立于人本身,强调的是个体性与多元性,逻辑性与人文关怀。而MBTI过多忽略了如上所述的重点问题,使用了过多的模糊语言从而在心理学的范畴内饱受诟病。而且一份主流科学的心理测量量表,其必备的要素是能够诠释一定的客观个体情况,MBTI其根据总的特质进行归纳整理的方式,无疑也是不符合主流心理学界的需求的。

2.在中国,我们最常见到使用MBTI的领域,通常是企业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这其中也包括了九型人格。

在这里就要说说MBTI的来源了:其本身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员工需要大量复岗,企业无暇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人力资源无法产生更好的效用;迈尔斯母女顺时而动,她们通过荣格的《心理类型》,所构建成的职业风格测量模型,通过这个模型避免不合适的人到不合适的岗位上。就这样,在企业百废待兴的时代背景下,MBTI推动了一次成功的复工潮,企业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所以说,一开始这个模型的设立,本就不是奔着心理测量而去的,它也更不属于主流心理学的范畴,而后,MBTI也被运用了教育学的领域。

3.我们都需要注意的是,很少有一个人是完美符合一个类型的,我们所给出的结果也只是一个基本的定位,人们可以通过这个定位初步认识自我及他人,但切不可一概而论。这个模型是建于人本身的,如果我们因为其中的特质论而可以扭曲或修改自身、他人的特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也不利于自我及他人。

况且,人在面对不同情景的时候,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也就导致了自身的社会角色会是流动的,MBTI工具取之于人,用之于人,但绝不能以此加以限制人。

二.如果你罹患神经症,也一样要谨慎认同自己的荣格八维类型(MBTI就测着玩可以了!)

荣格教授∶
神经症是由于情结的存在而造成的人格分裂。有情结是正常的;但如果情结相互间发生冲突,人格中与意识绝然相反的那部分便分裂出去。如果这种分裂到达了器官组织,则形成精神病,一种精神分裂症。这时,每一种情结各自为政,再没有统一的人格来将它们联系起来。
由于相互分裂的情结是无意识的,它们只找到一种间接的表现方式,即通过神经症病状表现出来。病人不是受心理冲突的折磨,而是备受神经症的折磨。性格的任何内在冲突都能造成分裂,如果思维与感觉之间的裂隙过大,那本身就已是轻度神经症了[6]
荣格坚持认为,处在无意识中的东西不可能获得个性化,因而 将始终停留 在不发达的未开化的原始状态。而一旦它突破压抑的防线,就可能干扰和妨碍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导致病态反常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隐藏在无意识中未得到发展的心理功能,对于人的自觉意识是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7]

那么也就是说,神经症患者的荣格八维功能原型可能只存在原初功能(即主导功能),其他的功能排序完全是乱的!她们的心理功能往往处于未分化的水平(未开化的原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去判断其心理类型无疑是会为她们的自我同一性增添负担。错误的认同类型实现自我同一性,只会让他们更加混乱,神经症患者更需要接受的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如果你没有神经症,也一样要谨慎认同自己的类型,特别是青少年

若化生在使用荣格八维原型理论,进行个体分析心理类型的工作中,其实会遇到很多通过类型认同建立自我认同,导致失去探索自我的内在动力的来访,而这类来访一般会是青少年人群。他们渴望建立自我认同,往往处于生活的困境中——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生活压力等等,但却因为阅历太少,接触的东西是匮乏的,往往难以自我认知自己的性格。

往往他们在找我咨询以前就深受MBTI类型“其害”,不断地在类型标签上建立认同却又不断怀疑自己是否符合这个类型,长久以往他们不断的通过标签建立认同又不断摧毁,以至于完全摧毁了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同一性的内在动力。青少年时期本身就容易心境不稳定,正是自我的快速成型期,一旦探寻自我的内在动力被摧毁,他们就会陷入自我攻击的死循环中,以至于陷入了“同一性早闭”的困境中。

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同一性并不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出现的,早在幼年时期,儿童已经形成了自我感知。但是,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第一次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8]

而根据荣格八维的原型理论而言,个体的二三功能也是在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有些人自我同一性达成较早,是可以在青春期中期分化好二三功能(16岁左右),而有些人的自我同一性可能延缓、分散了,则更有可能在青少年后期分化好二三功能(20-25岁)。基本上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荣格八维原型真我才真正形成。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没有形成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去认同一个心理类型,无疑是危险的,因为ta所认同的心理类型很可能并不是ta自身真实的心理类型![9]

而如果我们长期认同并不属于自身的心理类型,会发生一个极度可怕的现象,我们原本最舒适的心理功能会被压抑,以至于我们会一直使用携带创伤原型的功能,以至于增大罹患神经症的风险。心理功能的倒置只会

譬如说一个自然类型原型为INTJ的青少年看到了知乎说:INTP是神,INTJ是天才,本着自身对能力的追求,强行认同了INTP类型后会发生这种情况:INTJ的Ti本身为批评家功能,也就是消极的父母原型(巫婆/长老原型),也就是说Ti功能本身是在Te功能无法完成和外界互动时所使用的否定性防御机制,一般在INTJ被激惹时会大量使用此功能用以敌对性防御。如果该INTJ长期使用Ti功能,则极易增加该个体的攻击性、敌对性,而当他使用Ti功能时也会对自身产生强烈的否定性和攻击性。长此以往,在scl-90量表[10]中该个体的敌对、偏执、神经质指数会完全脱离正常水平。这时候会罹患何种神经症那就不可知了。在荣格八维原型理论中,人最自然的状态是按照自己所惯用的阳面四维功能与世界互动,而不是贸然使用携带创伤原型的阴影功能,使用过度的防御和他人相处。

如果该INTJ个体长期使用作为阴影功能的Ti,而忽视了Ni主导功能的使用时,该个体的其他阴影功能便会发生更大的紊乱!以至于该个体将更完全的处于防御状态,而无法真正地使用升华的方式去应对生活

接下来要说的是等值原则。“如果某一特定的心里要素原来所固有的心理能减退或消逝,那么与此相等的心理能就会在另一心里要素中出现……当然实际上,它也可能是同时分散到几种心里要素中去了。”(《荣格心理学入门》,p82)这像是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真我性格——从MBTI到荣格八维

以下是荣格八维理论的发展脉络图与荣格八维原型理论的背景介绍

荣格八维原型理论讨论的是人的先天性与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性格的综合因素影响,其中更强调的是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客体,如何影响了功能的形成、表现及动因。强调的是人的毕生发展及其流动性,荣格心理分析师会用这套模型帮助来访初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了解这些重要角色对自己的影响(即指原型分析),转化其原型影响让功能更好分化。这其中具有精神分析(动力取向)流派的色彩,荣格分析师也会同时使用相关的理论及技术。

荣格八维人格原型论依然有十六种性格,但是已经不能被叫做十六类型性格了,而应该叫做“十六原型性格”

例子,功能原型的意义对同一类型的影响:

譬如说有两个人都是INTJ类型,但是在情感层面的发展有极大的不同。其中原因出现在他们第三功能Fi(第三功能原型:内在小孩)分化程度,及对于他们的个体意义不同。 第一个INTJ个体在童年及青少年时间遭遇过严重的家庭暴力,他的个人情感几乎没有被很好地照顾过,而他又必须坚守自身的立场与信念避免家庭给ta带来过多误导。这就导致了这名INTJ在成年后面对亲密关系很不顺畅,很多时候他难以正面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而更多时候他对于自身的情感是更压抑、带刺的状态。他对情感报以相当大的防御及敌意,难以相信情感本身可以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二个INTJ个体整体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并未受到严重的情感上的伤害,但家庭和环境很多时候会要求ta必须达成某个学习任务、要求,才可以表达并满足自己的感受,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更多时候家长对于ta的情感态度也并不稳定,有些时候家长会尽可能通过行动表明对ta的爱,但有些时候又极为忽视。这就带来了这位INTJ个体面对亲密关系的现象:只有自己做的足够好,满足世俗成就的要求和目标后才是能够稳定被爱的。 于是他也往往通过行动和成就去表达自身的爱意,有些时候也会有直接的情感及情绪的吐露,但往往不会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可以说的是,第二个INTJ的情感功能分化程度相较第一个INTJ更好,正是因为其功能原型背后所携带的意义更加积极,这会影响他们的第三功能Fi分化水平。第一个INTJ的Fi功能也不必然是只能一直保持那种状态,如果这个INTJ在后续的人生阶段中,遇到了一个稳定、可以接纳与关怀ta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就能够照顾到ta第三功能内在小孩的需求,进而这名INTJ的个体便可以内化这个对象的积极形象,情感功能会有更积极的分化作用。

荣格八维的原型论,在功能释义上依然沿用《心理类型》及荣格心理学派后继者的功能定义,可以说的是,荣格八维原型论本就是荣格心理学派的官方荣格八维模型。

荣格八维原型理论一般用于个体深层分析、个体长期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自我调整,具体的分析应用案例请见这篇笔者的咨询案例文章:



荣格八维的原型理论来源于分析心理学(又名荣格学派)中原型学派John Beebe大师,其提出的荣格八维功能模型,被称为毕比模型。是至今为止,最受分析心理学学者广泛认可的模型,而相关的官方著作即为《类型与原型》。

详细的理论了解请看这里:



荣格八维原型论性格测试:ALP荣格八维功能量表测试

荣格八维原型理论要做成量表十分地困难,但所幸笔者 @若化生与上海百思德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共同编译,以及人工分析投射测验的方式初步实现了荣格八维原型论测试的量表。


本测试是基于荣格八维原型理论的原理,得出测试者的荣格八维类型(原型性格),【专业版】评估报告会对测试者的投射测验有一定初步分析,同时也会结合到特质论给出一定描述。这样对于只想要初步了解荣格八维理论,进行初步定位及发展建议的用户来说,可省下大篇幅个体分析的时间与成本。

不过为了流传度考虑,目前在我们量表报告中,依然将十六种性格成为十六类型,后续正式搭建量表网站后,应会改称:十六原型性格

备用的ALP荣格八维测试链接,如果上面的链接失效就点这个:

确认荣格八维类型/MBTI类型最好以咨询为准,具体请见:

若化生荣格八维入门教学班,更加系统地学习荣格八维理论:

测试者对ALP荣格八维测试的反馈:

关于更多的类型解读请见:

更多荣格八维系列文章汇总:

付费文章节选公开:新解荣格八维理论系列

参考

  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6%A0%BC/2114241?fr=aladdin
  2. ^ 郝伟.精神病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9-254.
  3.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01/13/30779012_538520021.shtml
  4. ^ 在生活中真正遇到或身为反社会人格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朵拉陈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362182/answer/575554133
  5. ^谈谈MBTI的实际效用与文化影响、发展取向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085927
  6. ^ 荣格作品集-p869
  7. ^ 荣格心理学七讲 p153
  8. ^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 ^拓展延伸:脑科学来说 人的大脑到25岁才能完全成熟 这时候我们才能完全稳定自己的人格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7/0706/c1007-29386083.html
  10. ^ 精卫中心一般会使用该量表进行筛查,通俗叫法是九十项症状清单



  

相关话题

  如果用MBTI分析,郑爽是那种性格类型呢? 
  统计一下,作为ENTP/INTP/ENTJ/INTJ的你数学成绩好不好? 
  如何评论你身边ESTJ人格的人? 
  INTP的模仿能力会影响到自身性格吗? 
  isfp女怎样和intp男谈恋爱? 
  ENFP中是否普遍存在恋旧现象? 
  研究学习MBTI,给你带来了什么变化? 
  INTP们都没怀疑过MBTI的准确性么? 
  INTP的模仿能力会影响到自身性格吗? 
  如何看待土耳其打砸中餐馆? 

前一个讨论
INFP里会存在硬汉吗?
下一个讨论
Infj 性格可以表现成哪几种样子?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