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美关系这么紧张,为什么外资企业没有像预想中一样纷纷撤离,反而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与合作? 第2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所以说实业是立国之本嘛。


今年3/4月份的时候,可谓是中国外贸轻工门类的灭顶之灾:大量行业出现了50%起的订单暴跌,有的工厂在三四月份几乎0收入。

但是守得住那一波的,从6月份开始,又能慢慢见到订单回来了。虽然还不至于和景气期相比,但多数勉强能恢复到往日七成水平。

原因很简单:

我们凭借产业集群和完备供应链的优势,把东南亚、墨西哥、土耳其等地的订单给抢过来了。

生产环节在我们这,围绕生产的维护、设计调整、测试等环节也成熟。这时候只要再确保50%左右的元器件生产本地化,这个产业集群就算成了。

这种产业集群在面对订单波动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低的沟通成本。简单说,就是“华强北什么都能干”,从稀奇古怪的板子和电阻,到人手感知0.1毫米的师傅,在华强北的一个档口里都能找到。

这种高效的产业链协作能力,是东南亚那些纯拼劳动力的工厂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别指望抢来的这个量能带来繁荣。今年全球贸易需求衰退30%是既定事实,我们的工厂倒闭个15%上下,估计也躲不掉。

但是这种凭借产业集群所收拢的订单,好比涨潮时脚下的一块石头。踩得上,你还能露个嘴鼻呼吸两口;踩不上,直接溺毙。

工业可是资本密集型,没几家工厂能扛得住三个月的彻底断粮。

所以东南亚(加南亚)除了越南和孟加拉还顶着,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都是掉头下跳。越南上半年GDP涨了1.8%,孟加拉好像是不到1%;至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之流,基本都奔着下跌10%去了。

旅游立国了啦、卖香蕉了啦、劳务输出了啦(按头)

一起一落之间,产业资本必然要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在中国。特别是看最近新闻,新冠疫情似乎要常态化,那各地产业集群已经高效运转的中国,自然是国际产业资本的宠儿。

这时候他们不和你计较用工成本,只在乎谁能开工做货。

稳定高效的产能,永远是制造国的吃饭家底。


但是,还不能飘。

尤其不能因为我们暂时的优势,就默认我们是天然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稳如泰山。

要清醒意识到:当下的优势,内是我们多年的工业发展所留下的根基,外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强力冲击。我们是家底雄厚、疫情控制得当,才在国际产业竞争中暂时领先。

但威胁我们工业优势的风险依然存在。(我又要复读机了)以土地财政为核心,一方面抬高企业运营成本;一方面产生挤出效应,诱导产业资本放弃实业,转入金融产业;这是当下中国实体经济的顽疾。

到今年了,我们还是第三大对越南投资国,说白了就是还在向越南大规模转移“低端”产业。这就是挤出效应的一个典型。

中国江浙工人的工资早过5000了,在用工成本上,我们早就不能和东南亚竞争了。之所以还能抢他们的生意做,拼的是产业集群,是效率,是脑子。

江浙老板们不开厂,不是打不过越南,是开厂不如炒房。


真要稳住,还得靠实业。你要是光有金融和互联网,你看看现在FDI会是什么样子。

美帝就是最好的榜样,况且你还不是美帝。

我们就是国际分工里的制造国,这个身份就别纠结了。在外部出现严重波动的当下,金融国很好吗?资源国很好吗?

你还没那禀赋。

所以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先捍卫住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地位,借机彻底坐实世界工厂的交椅,建立起工业霸权。

然后再去玩金融开放嘛...


user avatar   fei-yun-pu-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底是美国收割中国?还是中国吸血美国?

中美贸易战的开始,中国就已经确定要逼迫美国做出选择,起码在战略上要让美国选择是左还是右,其实美元收割基本在世界上都是明牌了,08年之后的美国收割的几次收割中国基本上都挺过来了,没出现很大的内部危机和混乱,恰恰是彼时大西洋的对岸,每次收割所付出的成本都和收益开始不对等。


美国体制让他成为了一个金融化的国家,金融霸权又要靠武力护航,全球军事实力奠定了美国话语权,美国又通过美元来收全球的铸币税,以维持这套体系的稳定。而体系开始出现了不稳定了。

美国军事实力的下滑,导致美元流通受阻,铸币税收不到多少了,但是成本依旧很高。下图放一张美国政府军费支出:



然后我们看下美国想要的铸币税又是怎么样的(M2占GDP的占比):

所以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人民(美国)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铸币税)同落后的生产力(美国军事实力)之间的矛盾,美国军事实力下降和自身欲求不满的矛盾非常明显,这也是大家近几年为啥总能看到,某些国家对美国军事基地不满的新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闻说中国也接不起、不想接的原因,欲求不满嘛。


那中国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捷径来逃避美元的铸币税呢?

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是需要外汇储备去购买的,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先把本币换成美元,再把美元换成商品拉回国内,中间美元就会流通,而外汇储备就是这么来的,那中国是如何操作来规避美元的呢?与当地政府协商我给你建基建,你给我换资源。有没有熟悉的味道,无论一带一路的战略,还是其他战略的根本目的是规避美元,人民币在SDR的实际占比应该是低估了,简直是远远低估了。


举个例子来说,我到你们国家给你们基建,用的是美元来做投资,拉回去的是矿产资源,但是却是以美元计价,所以贸易总额飙升外汇储备不升,那世界总体外汇储备不升,美国铸币税岂不是越收越少(美元贬值收税),那美国这收税收了个寂寞,美元流通岂不是成了个空壳,我马老师拍段大腿,不讲武德,耗子尾汁。

所以中国消耗了外汇储备的美元,同时又可以阻碍美元流通,让美国收税愈发困难,大家从15年后就能看出来了,所以很多人没明白贸易总额仍在增长,为什么外汇储备规模没有连年增长,而且这个节点正好是在15年贸易战之后(也与美国发动的收割有关)。

如果美国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就是那把杀猪的刀,慢慢放血。大家应该明白放血是一个过程,死亡时一个瞬间,所以未来危机和冲突并没有消失,因为任何体系在死亡前都是凶猛的,但也会带来新生。


有人说现在的美国阶段和1970年比较相似,其实从通胀上来看时很相似的,美国物价指数和期斜率,1970年期间的美国时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都是在上升期,现在军事实力和工业都是下降期。所以完全不能类同,但是却有相似,比如说美国通胀(下图是物价指数和其比率)

因为金融空转需要时间传导,所以放水和通胀存在时间差。金融空转最后的结局还是要落到实体上,如果实体发展价值符合货币数量,则属于温和通胀,如果实体发展价值小于货币数量,则是恶性通胀。

可笑的是金融家们最后的归属还是实业,《人民日报》2020年12月2日5版,原题:实业报国 实干兴邦。

所以未来可能会存在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以美国为主的美元恶性通胀,人民币为主的资产升值。


那现在在中国的外资会撤离中国吗?那美国要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他们在中国的获利,更何况不只是美国的资本在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的资本在中国(比如说日本软银),所以有时候资本的选择可能是世界的先行指标,但是中国因为某些原因让外资也比较恐惧,毕竟他们自由惯了。

–––––––––––––––––––––––––––––––––––––––––––––––––––––––––––––––––––––––––––––––––––––––––分割线–––––––––––––––––

有人一直问,有没有直接的数据表明外资在中国加大了投资,我解释一下,关于投资资金的去留,并不能短期衡量,起码不能在今年衡量。今年外资不流出,已经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给予了足够的信任。股市的涨跌并不是衡量资本的标准,买了股票跌了,也能够找到外资流出的理由,因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有美国。

15年后国内,外资对国内投资整体上有所下降,也就是说短期资金并不看好中国,或者对中国国内抱有恶意的资金确实有出逃的迹象,那剩下来的资金有可能就是一些认可中国发展的友好资金。

放一张外资直接投资占中国GDP的比例:

08年下滑以后开始稳定(这个是比率!),所以整体增量还是存在,有所放缓而已。但是全球GDP走向的是下坡路,所以如果拿一些其他国家对比,放缓不也算一种比较合适增长吗?起码没有走下坡路,已经是在这种经济环境中算非常优秀的国家了,但是疫情恢复后,外部的压力会变大,短期资金的去留谁也无法控制。

–––––––––––––––––––––––––––––––––––––––––––––––––––––––––––––––––––––––––––––––––––––––––分割线–––––––––––––––––

解释下最后一张图的问题,强调了图片上是比率,还是有人没整明白,假设外资投资总额占比固定,当经济下滑外资投资总额占整体是上升的,所以在某些经济下滑的年份,出现了外资占比上升很正常,上升的年份外资占比下降。文章没有数据表明外资有加大投入(口嗨的合作可能无法统计),数据表明是国内外资营商稳定,相对于社会环境较差的全球来说,算比较优异的。


user avatar   wj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才是生意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一轮新的中美对抗一触即发,但只问一句:美国凭什么能要求他的企业,以及诸多盟国从中国撤资?

是中国社会不稳定?还是中国各项成本激增?或者是中国的传染病彻底失控?亦或者是中国政府对外国企业指名道姓的要制裁这个,封杀那个?

都没有。

反而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两国的表现差别之巨大,大到让中国的段子手们集体词穷,最后集体弃疗。

2020年1月份的时候,别说外国人,把美国吹爆的中国人都为数众多:这事儿要在美国,肯定不是这样的!

现在是2020年快9月了,美国确实不是这样的,美国是辣鸡100倍都不止!

一边是两三月时间就让偌大一个中国社会,从快速扩散到全面控制,再到恢复正常运转的强大国家机器。一边是早早接到了“火警隐患”警报,还把自己家烧得一塌糊涂的“单边主义老东西”。

跨国企业的经营者们那都是人精中的轰炸机,这么简单的选择题他们都不会做?

当初没Google关掉中国业务,一堆公知嘲讽:你国就是不自由。现在TikTok以为把国内外业务彻底断开,就可以平安。结果被强行贱卖,公知们都懵了。这已经不是自由与否的问题了,这直接是明抢了。

这些事,各大跨国企业看在眼里,是怕在心里:阿尔斯通、东芝半导体、TikTok……都是犯我大美者,虽清白必诛。美国企业怕的是本土瘟疫横行,暴乱不止,没人开工,无法卖货。非美国企业更怕,怕的是干着干着自己被迫姓美了。

这几年间,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涨幅确实感人,但投资者自己心中是有本账的。最终决定企业能否盈利的,肯定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其他很多的要素。而在投资营商的综合条件上,我们不是针对谁,我们是指在座的各位。

基础设施

中国现在连西部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在大力改善,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这些传统工业园区经济带就更不用说。交通决定你的物流成本和速度,通信决定你的管理成本和效率,水电稳定直接影响你的生产成本。

劳动效率

之前福耀玻璃把中国工人叫到美国工厂去比过给玻璃贴膜,标准每小时80片,美国工人平时50片左右,比赛的时候“为了部落”冲到了79片,中国工人直接干到了110片,可以推断中国工人在日常工作中肯定是高于80片的。

社会总体素质

虽然在顶尖科技上中国依旧明显落后美国,但针对服务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工程师队伍,中国依旧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人群。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提高全民教育,融合民族团结;印度却依靠种姓制度维系统治稳定,依旧存在数量庞大的文盲群体。

放眼世界各国,适合投资做制造业的国家有哪些?

美国人民那是上等人,要干就干金融和高科技。

加拿大冰天雪地人还少,基本不要想。

南美国家就不说了,卖矿多来劲!

欧洲国家是仅次于美国的上等人,只在乎小民幸福,不在乎大国破产。

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有,土地也有,可基础设施在哪里?劳动力素质如何提高?

非洲国家?算了,近期也是男默女泪。

俄罗斯?我还有点油气不知当卖不当卖?

中东国家?我也有点石油不知当卖不当卖?

地球逛一圈下来,你发现方方面面条件都具备的还真就这几个东亚国家。


中国国内市场的购买力提升是外资无法移开视线的另一个重点。

国家层面针对如何缩小贫富差距问题,一直都在寻求解决方法。效果有好有怀,有快有慢,但肯定是在做这件事的。这一轮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工作结束后,相信还会有新的举措出来。

缩小贫富差距对西方社会是选做题,解决不好就推给反对党。但对我们国家的各级政府是必做题。随着贫困人口的收入改善,中国市场的购买力还会进一步得到释放。基层民众的购买力释放所带来的整体经济水平推动,这些才是跨国企业们所看到的商机所在。

中国的民众素质越来越高,国家治理越来越有序,基础设施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又不是凭空吹牛吹出来的。

3M为什么要加强和阿里巴巴的合作?那是因为在过去的四年中,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

2016年3M在1688上建立3M官方品牌站,这也是1688平台上首个由企业入驻成立的品牌站。入住后第一年,3M便达到惊人的500%的增幅,以后每年也以超过50%、80%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

3M能做的产品,不管是2B,还是2C,都很多,但过去我们都觉得他们的东西贵。随着我们自身的收入条件改善,觉得3M虽然还是比国产的同类产品巨略贵,但抵不住东西更好用。这个时候,他们的市场爆发期就来到了。

3M在中国市场的转变,也是多数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角色转变:过去把中国当车间,现在把中国市场当车间+商店。

对美帝在近期的疯狂叫嚣和挑衅,国内有两种声音声量特别大:

  • 一种是说中国应该给懂王来点强硬的反馈。
  • 一种是嘲讽说“你国除了谴责,啥都不敢动”。

但目前的应对方式是最符合当下国际局势的:不随着美国一起发疯,而是以理智、冷静、稳定的形象展示给世界各国和各国企业。

美国越发疯,中国越要沉住气。因为一个稳定,繁荣,有序运转的中国,既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除美国以外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利益,比如德、法、日、韩……

只要美国不敢真的挑战底线,比如更高级别的军事挑衅。他们不管如何在经济和科技上封锁,都反而是在帮中国加分。

大美200多年的基业,想不到在我懂王的手上开始走向另一个拐点。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但万万没想到大美内部的爆破手居然是他。


user avatar   guang-fu-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花开两叶,各表一枝。

孔夫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华文化自古包容兼并,可从外来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融合过程管中窥豹。

汉武帝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儒家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儒家宗教治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尊重民众宗教信仰和政教分离思想,欧洲近代提出政教关系原则在中国古已有之。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华,虽曾历经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周世宗等发动“灭佛”,但都很快加以纠正。以致本土的禅宗、天台宗、法相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礼记·王制》说:“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中华历朝历代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厚待少数民族宗教领袖,用宗教上的多元性保证了政治上的统一性。

元朝伊斯兰教输入中华,有回族大儒为融合伊教与儒家,用儒家的“五常”来诠释伊斯兰教的“五功”,认为念经不忘主是“仁”,施真主之赐于穷人为“义”,拜真主与拜君亲为“礼”,戒自性为“智”,朝觐而能守约为“信”。这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使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宗法社会制度相互适应了。

唐贞观九年(635),天主教一支被视为异端的教派(聂斯脱利派)传入长安,时称“景教”。一段时期中,该教派达到了“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盛景象。其功臣就是传教士把基督的博爱与儒家的孝悌完美融合。

如上所述,最为冲突的宗教层面,中华自古与四夷是包容兼并,绝非水火不容,则经济层面更是鱼水之欢。改革开放的中华,“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客商如云,焉有外资企业撤离此乐土之理?

反观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撕开伪超级大国面纱,印钞续命,如何信服地球?

曾经的超级大国美国,多年来的经济铁律是,公债不可突破GDP的70%!

公债是什么?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是两部分组成,社保基金、退休基金持有的叫“政府内国债”,目前大约6万亿美元;由公众、机构、外国政府持有的叫公债。

特朗普政府放水2万亿+9000亿,美公债突破21万亿,也突破GDP的100%;拜登政府放水1.9万亿,公债继续攀升,占GDP比例也大幅攀升。

为什么美国敢疯狂印钞?

岁末年初美国经济理论界开始吹风,总体的意思是,美国准备放弃公债占GDP比例的控制目标,70%正式不管了,以后比例再高都不管了。只要公债的利息是可以控制的,那么就可以大胆发债。最新的财政部长耶伦说“一个“良好”的迹象是,公债利息占GDP比例是30年最低”,无耻之尤。

互联网时代下的皇帝新装,伪超级大国的面纱,如何戳破撕碎?

2021年1月19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份强化欧元地位与金融体系的战略文件。文件指出,美元干扰了欧元独立性,全球金融市场过度依赖美元。欧盟罕见地将美元定义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显示了“去美元”的决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020年中国取代美国为世界最大FDI流入国,地球的资金齐聚,为什么外资企业会舍中趋美呢?

10年前我歼20腾空而起,碧海青天之雄姿早已暗喻中华扶摇直上九万里!乃叹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现在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那么你敢去疫区投资么?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在华商会早几个月报告就出来了,所以我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惊讶。

不是说这些美商真的那么傻,明知道中美关系搞成这样,还要在中国投资。

实际情况是在今天的中国,对于外贸的依赖度根本没有那么大。这些美商在华投资,就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需求,至于中美关系如何-----只要不对在华美商开刀,关他们什么事?

外媒一直在宣传某些根本和事实不符的东西,好像中国非常依赖于对美贸易似的,实际上最依赖的时候是2006年,现在时间点早就过去了。

这东西就跟“中国债务陷阱”一样,什么撤资就是个宣传,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8月18日的报告出来了,指出中国债务陷阱就是个谎言,但是哪又怎么样?谎言本身就是要的效果。

从中国撤资之类的也是,不是说产业界真的相信,而是希望达到一个效果。

当然搞的时间长了总是会露馅----再编一个就行了。

然后对过去的谎言就不报道了。

老一套。


user avatar   jin-rong-si-shi-ren-lun-t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稍有一些经济学常识的盆友都知道,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外资没有纷纷撤离反而加大投资和合作,是合乎市场规律的理性选择。

在5月播出的“浦山讲坛”第17期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对此有非常清楚的分析。zhuanlan.zhihu.com/p/14(浦山讲坛)

在这里列举一下黄奇帆认为外资不会加速撤离的核心观点:

第一,产业链重建成本太高。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很多企业的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现金流极其紧张,很少有制造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投资重建工厂,各国政府说起来要给予撤资搬迁的工厂以帮助,其实也就是补贴搬迁费,难以给这类企业相应的投资全额补贴,这是不可能的。而资本市场也因为企业业绩下滑,失去了为重建这些企业所需要的资本融资的能力,所以仅仅为了政治目的而让企业冒着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风险,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是不合理的,企业是不会跟进的。

第二,产业重建的配套产业集群跟不上。如果一家企业迁回美国,不仅仅是一家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的牵址,还必须要有产业链上企业集群的配套跟进。在制造业分工如此细致的市场环境下,一家制造业企业通常都有成百上千个配套企业,这些配套企业大多不可能搬迁到美国,而失去原有配套企业会导致搬迁企业产业链断裂,制造成本急剧上升,这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就是这一点考虑,特朗普三年前就要求库克把苹果的生产基地从中国搬迁回美国,库克明确的多次表态,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苹果从中国撤回到美国,苹果就死了,苹果的产业链也无法形成。所以至今为止疫情前的三年他都没搬动,疫情后现在状态下再要搬迁是更加困难。

第三,劳动力这个要素不容忽略。制造企业的全球选址,不仅要考虑选址地的劳动力成本,还要考虑劳动力素质。与我国产业工人相比,欧美劳动力成本较高,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尽管比我们还低,但工人基本素质也比我们较差。我国经过近40年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产业工人既有较高素质,同时成本还有比较优势。我们现在农村里边的农民工90%都是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因为中国的包括农村在内的所有的年轻人,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的教育程度已经达到90%。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这个素质也是相对好的。

第四,经济结构不允许。想要发展某些产业不仅要考虑上层建筑,政府机构的主观意愿,还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基础,包括金融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等。像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超过80%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工业制造只占13.5%。它的工业制造品大量依靠进口,它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不适合发展制造业。

第五,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总体上看,美国的基础设施还是优越的,但是这些设施往往都是服务于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的人群,而服务于工业的铁路、港口、信息网络以及工业区所需要的所谓的“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由于这些年美国制造业衰退而变得很不完全,很不完备,短时期建设这些设施需要政府和企业天量的投资,这是不可能的。包括通信,美国的通信设施不管是4G、3G的基站还是现在要搞5G的基站,在大城市可以,到了郊区、农村所谓搞工业的地方,那些通信电话都比我们差得太远。这是因为美国电信公司是私人的,对于通信密度不够高的、投入产出低的地方,它不愿意投资。所以整个美国4G基站只有40多万个,中国有460万个,我们双方的国土面积是差不多的。总的意思就是它的基础设施不适应。

综上所述,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并不会像西方少数政客希望的那样出现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向垂直整合的方向、更多元化的、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


更多专业财经内容,关注我们!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社会建立在分工之上。随着文明的发展,分工越细,分工链越长,这些因素依赖于一个庞大的统一市场和便捷的物流,生产要素在其中自由的流动。

疫情会阻挠人员聚集与交通物流,导致现代化大生产崩溃。很有幸,中国现在是全球健康安全岛。

疫情和意识形态原因会让全球化倒退,让全球分工缩回某个国家或某个区域。不要紧,中国自带14亿人口的统一市场,比整个发达国家阵营的规模都大,并且有雄心把这个统一市场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继续扩大。

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是我认为对当下的一些变化最恰当的形容词是“天命”。

外资企业没有我所浸淫的文化氛围,他们对“天命”没有概念。但是外资企业的资金流向何方,他们有海量的顶级技术人员和专家共同研究和商讨,他们当然比我懂。我唯一可以告诉你的是,直到不怀好意的小人彻底关上大门之前,中国都会努力的把对外开放的门户敞的更宽。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预想中是川普和某些不学无术的公知们的预想中吧……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是个预期问题,问题就是:中国会不会像美国对待中国企业那样对待美国企业?

tiktok封杀了,你看到中国封掉哪个外企然后逼着他们贱卖吗?华为被搞成这样,你看中国收拾哪个美国涉及5G的企业了?形势再恶化,你觉得中国什么情况下会出手?

不会出手吗?不会出手就继续赚钱咯。

中国提供给外企巨大的市场,丰厚的利润,外企也提供相应的商品、服务、就业岗位。

当然,如果是美国企业,最后赚到利润还是要给美国政府缴税的。

所谓的中美角力,不是简单的互相伤害。你威胁脱钩,我说我不怕脱钩,你说不怕就脱,我说脱就脱,然后就把对方的企业挨个杀了放血看谁最后怂。

不是那么玩的。

你威胁脱钩,我先告诉你我不怕脱钩。

但是现在不脱钩我发展得这么爽,为什么要脱呢

所以,不怕归不怕,我才不会跟着你的节奏走。你要脱钩,我偏要黏着。你想让企业回归美国解决你的空心化问题,我还就得想辙让他们在中国捆绑得更紧。我的算盘怎么打另说,你打的算盘不能让你成了,这才是首要的。




           

相关话题

  拜登政府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投资人与创业团队股权分配附带的责任和一般股票有什么区别?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盛世,与今夕相比何如?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什么要进行民族识别? 
  美国人真的不爱豪车吗? 
  哪些城市不是你家乡,你却对它有好感? 
  香港确实给了内地很多帮助吗? 
  为什么中国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但是还越来越内卷呢? 
  墨西哥这个国家黑暗到什么程度? 
  爲甚麼美國有幾個州是縣市分置?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水谷隼吹球,摸台这件事?
下一个讨论
台风「烟花」登陆浙江舟山,浙江多处海水倒灌,上海地铁部分停运,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 2024-06-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